知母

知母

多年生草本植物
知母是一種中藥,命名為百合科知母的幹燥根莖。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發熱、煩渴、肺熱、幹咳、骨蒸、潮熱、内熱、糖尿病、腸燥便秘。知母也叫毛知母,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它有很強的抗旱抗寒能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幹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長,是綠化山區和荒原的首選品種,它在全年各個季節都能播種,但主要以春播或夏播。知母為常用中藥材,被社會廣泛使用。
    中文名:知母 拉丁學名: 别名:連母、水須、穿地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亞門:Angiospermae 綱:單子葉植物綱Liliopsida 亞綱:Monocotyledoneae 超目: 目:天門冬目(Asparales) 亞目:百合亞目Liliineae 科:龍舌蘭科(Agavaceae) 亞科:百合科Liliaceae 族: 亞族: 屬:知母屬(Anemarrhena) 亞屬: 組: 亞組: 種:知母(A. asphodeloides)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英文名:Rhizoma Anemarrhenae 二名法: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分布:分布黑龍江、吉林、遼甯、内蒙古、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地

簡要概述

知母出自《神農本草經》。知母屬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莖橫生,粗壯,密被許多黃褐色纖維狀殘葉基,下面生有多數肉質須根。葉基生,叢出,線形,長20-70cm,寬3-7mm,上面綠色,下面深綠色,無毛,質稍硬,葉基部擴大包着根莖。

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20cm,下部具披針形退化葉,上部疏生鱗片狀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葶上部呈總狀花序,長20-40cm;花黃白色,幹後略帶比色,多于夜間開放,具短梗;花被片6,基部稍連合,2輪排列,長圓形,長5-8mm,寬1-1.5mm,先端稍内摺,邊緣較薄,具3條淡綠色縱脈紋;發育雄蕊3,着生于内輪花被片近中部,花藥黃色,退化雄蕊3,着生于外輪花被片近基部,不具花藥;雌蕊1,子房長卵形,3室,花柱短,柱頭1。

蒴果卵圓形,長10-15mm,直徑5-7mm,成熟時沿腹縫線上方開裂為3裂片,每裂片内能常具1顆種子。種子長卵形,具3棱,一端尖,長8-12mm,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藥品簡述

藥名:知母

漢語拼音:zhi mu

英文名: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Rhizome of Common Anemarrhen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

科屬分類:百合科

功效分類:清熱藥;滲濕利尿藥

别名:蚳母、連母、野蓼、地參、水參、水浚、貨母、蝭母、芪母、提母、女雷、女理、鹿列、韭逢、兒踵草、東根、苦心、兒草、水須、昌支、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羊胡子根、穿地龍、蝦草、馬馬草、淮知母。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較佳。栽培三年後開始收獲。挖出根莖,除去莖苗及須根,保留黃絨毛和淺黃色的葉痕及莖痕曬幹者,為"毛知母";鮮時剝去栓皮曬幹者為"光知母"。

性狀:

①毛知母,為帶皮的幹燥根莖,呈扁圓柱形,微彎曲,一端較粗,一端較細,偶有2~3分歧,長3~17厘米,直徑0.8~2厘米。根頭部有淺黃色的葉痕及莖痕殘留,俗稱"金包頭";上面中央有一道下陷的縱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生金黃色扁平的絨毛,由兩側向根莖上方集中;另一面較皺縮,并有多數凹陷或突起的小圓點狀根痕,黃絨毛少或無。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平坦。無臭,味甘而苦,帶粘性。以肥大、質硬、表面被金黃色絨毛、斷面黃白色者為佳。瘦長、形扁、外毛灰黑、内色暗者為質次。

②光知母,又名:知母肉。為去皮的幹燥根莖。較毛知母瘦小,長約3~13厘米,直徑約1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扭曲的縱溝,一側可見多數不規則散在的小形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白色或黃白色,有的顯筋脈點,水浸後有粘液。氣味同毛知母。以肥大、滋潤、質硬、色黃白、嚼之發粘者為佳。

性味:味苦;性寒。歸經:肺經;胃經;腎經。主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宜生用;入腎降火滋陰宜鹽水炒。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

生态環境:生于向陽幹燥的山坡、丘陵草叢或草原地帶,常成群生長。

采收儲藏

知母,春、秋兩季采挖,除去枯葉和須根,抖掉泥土,曬幹或烘幹為“毛知母”。趁鮮剝去外皮,曬幹為“知母肉”。資源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陝西、甯夏、甘肅、山東、江蘇等地。在新疆、安徽、江西、河南等地有引種栽培。

炮制方法

1、知母:揀淨雜質,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幹。

2、鹽知母:取知母片置鍋中用文火微炒,噴淋鹽水,炒幹取出,放涼。(每知母片100斤,用鹽2斤8兩加适量開水化開澄清);先于槐砧上細锉,焙幹,木臼杵搗,勿令犯鐵器;揀肥潤裡白者,去毛切,引經上行則用酒浸焙幹,下行則用鹽水潤焙。

用藥禁忌

1、脾胃虛寒,大便溏洩者忌服。

2、《别錄》:多服令人洩。

3、《醫學入門》:凡肺中寒嗽,腎氣虛脫,無火症而尺脈微弱者禁用。

4、《本草經疏》:陽痿及易舉易痿,洩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洩等證,法并禁用。

5、《本經逢原》:外感表證未除、瀉痢燥渴忌之。脾胃虛熱人誤服,令人作瀉減食,故虛損大忌。

藥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知母在體外對痢疾杆菌、傷寒杆菌、副傷寒杆菌、霍亂弧菌、大腸杆菌、變形杆菌、綠膿杆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鍊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用含2.5%知母粉的飼料喂飼實驗性結核病小鼠,能使其肺部結核病竈減輕。知母對某些常見的緻病性皮膚癬菌如許蘭氏癬菌及其蒙古變種、共心性毛癬菌、堇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鐵鏽色毛癬菌、足跖毛癬菌、趾間毛癬菌和犬小芽胞菌等在沙伯弱氏培養基上表現較強的抗菌作用。從知母中提得的一種水溶性皂甙,對結核杆菌,尤其對白色念珠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另一種黃酮結晶,亦有抑制結核杆菌作用。

抑制Na(+),K(+)-ATP酶活性

體外實驗證明,知母皂甙元(菝葜皂甙元)是Na+-K+-ATP酶抑制劑,它對提純的兔腎Na(+),K(+)-ATP酶有極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活性同專一性Na(+),K(+)-ATP酶抑制劑烏本甙相比,兩者在2×10(-5)mol/L時抑制程度相近。以甲狀腺素速誘導小鼠肝髒Na(+),K+)-ATP酶增量,知母皂甙和皂甙元可使這些小鼠肝髒切片的過高耗氧率抑制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對正常小鼠肝切片的耗氧率雖有降低趨勢,但無統計意義。大鼠整體實驗也表明,知母皂甙元25mg/隻灌胃可抑制因同時灌胃甲狀腺素引起的肝、腎和小腸粘膜中Na(+),K(+)-ATP酶活性升高。

對交感-腎上腺功能的影響

以50%知母水煎劑給大鼠灌胃,每日4ml,連續3周,可使腎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明顯降低,提示兒茶酚胺合成減少,與此同時,腎上腺重量較生理鹽水對照組明顯減輕,心率逐周降低,至第3周明顯低于給藥前。此外,按人體常用劑量5倍給家兔灌胃,連續5天,對正常動物血漿皮質酮水平未見明顯影響,但可拮抗外源性皮質激素制劑地塞米松引起的反饋性血漿皮質酮水平降低。進一步研究證明,其機理之一是知母抑制了肝髒對皮質醇的分解代謝。

降血糖作用

以知母200mg/kg水制浸膏給正常家兔灌胃,血糖可下降達18-30%,持續6小時以上;以知母每天500mg/kg生藥的水制浸膏給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灌胃,連續4天,也出現明顯的降血糖作用,并可減輕胰島萎縮。給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腹腔注射知母水浸膏150mg/kg(生藥量)也見血糖明顯下降。知母并可促進大鼠橫膈和脂肪組織攝取葡萄糖,并使橫膈内糖元含量增加,但肝内糖元量卻減少,尿中酮體含量減少。從知母根莖中分得的知母聚糖A、B、C、D有降血糖作用,其中B的活性最強。

解熱作用

對知母是否具有解熱作用的報導不一。有報導知母對大腸杆菌引起的發熱家兔有解熱作用,但也有報導白虎湯在去掉石膏後的知母、甘草煎劑灌胃給藥對實驗性發熱家兔未見明顯退熱作用。知母根莖中的皂甙具有明顯降低由甲狀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及抑制Na(+),K(+)-ATP酸活性的作用,其中總皂甙對Na(+),K(+)-ATP酶的抑制率達59.8%,其半琥珀酸衍生物抑制率為89.8%,故認為與清熱瀉火的功效有關。

抗腫瘤作用

知母皂甙對人肝癌移植裸大鼠有抑制腫瘤生長作用,使生存期延長,但統計無顯著差異。另對治療皮膚鱗癌、宮頸癌等有較好療效且無副作用。

其它作用

知母果甙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和抑制血小闆聚集作用。知母中的煙酸有維持皮膚與神經健康及促進消化道功能的作用。知母提取物對逆轉錄酶和各種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知母菝葜皂甙元和知母水煎劑均能明顯降低高甲狀腺激素狀态小鼠腦β受體RT值,但對親和力無影響,還能顯著改善該狀态小鼠的體重下降。

知母浸膏

動物實驗有防止和治療大腸杆菌所緻高熱的作用;體外實驗表明,知母煎劑對痢疾杆菌、傷寒杆菌、副傷寒杆菌、霍亂弧菌、大腸杆菌、變形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β-溶血性鍊球菌、白色念珠菌及某些緻病性皮膚癬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所含知母聚糖A、B、C、D有降血糖作用,知母聚糖B的活性最強;知母皂苷有抗腫瘤作用。

藥用配伍

1、用于溫熱病、高熱煩燥、口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之症及肺熱喘咳、痰黃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實熱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強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

2、用于陰虛發熱、虛勞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瀉肺火而滋腎,故不僅能清實熱,且可清虛熱。在臨床上多與黃柏同用,配入滋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治陰虛火旺、潮熱骨蒸等症。又本品配養陰潤肺藥如沙參、麥冬、川貝等品,可用于肺虛燥咳;配清熱生津藥如天花粉、麥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3、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涼胃,下能瀉腎火。配以黃芩,則瀉肺火;配石膏,則清胃熱;配黃柏,則瀉腎火。知母既能清實熱,又可退虛熱,但它滋陰生津的功效較弱,用于陰虛内熱、肺虛燥咳及消渴等症,須與滋陰藥配伍,始能發揮它的作用。本品能潤燥滑腸,故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

成熟方劑

白虎湯《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白虎加桂枝湯《金匮要略》。

臨床應用

1、用于熱病煩渴。本品甘寒質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用于溫熱病邪熱亢盛,壯熱、煩白虎湯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2、用于肺熱咳嗽,陰虛燥咳。本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瓜蒌、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幹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3、用于骨蒸潮熱。本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症,常與黃柏同用,配入養陰藥中,以加強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4、用于陰虛消渴,腸燥便秘。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熱傷津,口渴引飲之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湯。

5、用于腸燥便秘,常與生首烏、當歸、麻仁同用,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6、用知母、夏枯草,煎水冷濕敷患處,治療頭皮毛囊周圍炎19例,均有效(臨床皮膚科雜志,1985,5:275)。

7、以知柏坤草湯:由知母、黃柏、丹參、益母草、大黃、牛膝組成,治療前列腺肥大80例,總有效率為86.3%(中西醫結合雜志,1988,3:155)。

8、用知母皂苷口服液口服,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30例,能明顯減輕糖皮質激素所産生的副作用(實用醫學雜志,2001,7:583)。

常用配方

1、治傷寒邪熱内盛,齒牙幹燥,煩渴引飲,目昧唇焦:知母五錢,石膏三錢,麥門冬二錢,甘草一錢,人參八錢。水煎服。(《傷寒蘊要》)

2、治溫瘧壯熱,不能食:知母、鼈甲(炙),地骨皮各三兩,常山二兩,竹葉(切)一升,石膏四兩(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苋菜、生蔥、生菜。(《延年方》知母鼈甲湯)

3、治火沖眩暈,暴發倒仆,昏不知人,甚則遺尿不覺,少頃汗出而輕,仍如平人,右關脈細敷,脾陰不足者:知母、黃柏、黃芪、當歸身。水煎服。(《症因脈治》知柏補血湯)

4、治消渴:生山藥一兩,生黃芪五錢,知母六錢,生雞内金(搗細)二錢,葛根錢半,五味子三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醫學衷中參西錄》玉液湯)

5、治氣虛勞傷,面黃肌瘦,氣怯神離,動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煩熱,下午身涼氣爽,脈數有熱者:知母三錢,黃柏三錢,人參二錢,麥冬五錢,廣皮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脈治》知柏參冬飲)

6、治肺勞實熱,面目苦腫,咳嗽喘急,煩熱頰赤,骨節多痛,乍寒乍熱:知母、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苈(略炒)、半夏(湯泡七次)、秦艽(去蘆)、橘紅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二母湯)

7、治肺家受燥,咳嗽氣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脈治》知母甘桔湯)

8、治妊娠子煩,因服藥緻胎氣不安,煩不得卧者:知母一兩,洗焙為末,棗肉丸彈子大。每服一丸,人參湯下。醫者不識此病,作虛煩治,反損胎氣。(《産乳集驗方》)

9、痰嗽。用知母、貝母各一兩,研細: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勻。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藥末,放在口裡細嚼咽下,随即睡覺。次日必瀉,痰嗽漸止。體弱者,不用巴豆。

10、久嗽氣急。用知母五錢(去毛切片,隔紙炒過)、杏仁五錢(姜水泡,去皮尖,焙過),同煎服。另以蘿蔔子、杏仁,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以絕病根。

11、妊娠不足月,腹痛欲産。用知母二兩,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

12、紫癜風疾。用醋磨知母塗搽。

13、甲疽。用知母,燒存性,研末敷患處。

藥材鑒定

性狀鑒别

1、毛知母-根莖扁圓長條狀,微彎曲,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一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習稱“金包頭“。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生黃棕以的殘存葉基,下面略凸起,有縱皺紋及凹點狀根痕或須根痕及殘莖。質堅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顆粒狀。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粘性。

2、知母肉-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黃白色,有的殘留少數毛須狀葉莖及凹點狀根痕。以條粗、質硬、斷面色白黃者為佳。

顯微鑒别

粉末特征:米黃色。

①粘液細胞較多,含草酸鈣晶束。完整的粘液細胞呈類圓形、橢圓形、長圓形或梭形,直徑56-160μm,長約至340μm。

②草酸鈣針昌成束散在,針晶長36-110μm,有的直徑約至7μm,碎斷後狀如小方晶。

③纖維(葉基)直徑8-14μm,壁稍厚,木化,紋孔稀疏,有的成人字形,胞腔寬大。

④具緣紋孔、網紋及螺紋導管,直徑14-24μm。

⑤木栓細胞表面觀形狀不一,壁薄,常多層上下重疊。

⑥木化厚壁細胞(鱗葉)類長方形、長多角形或延長作短纖維狀,直徑16-48μm,長約至112μm,壁厚5-8μm,孔溝較密,胞腔内含棕黃色物。

商品規格

商品中因加工方法不同,有毛知母主知母肉之分。出口商品分3種:大知母(蓋王),長12cm以上。中知母(頂王),長9-12cm。小知母,長6-9cm。

理化鑒定

1、取本品粉末0.5g,置試管中,加水5ml,用力振搖1min,發生持久性泡沫,放置10min不消失。(檢查皂甙)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搖後放置20min,吸取上清液1ml,蒸幹,殘渣加硫酸1滴,初顯黃色,繼變紅色、紫堇色、棕色。(檢查甾體化合物)

3、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40min,取上清液10ml,加鹽酸1ml,加熱回流1h後濃縮至約5ml,加水10ml,用苯20ml提取,提取液蒸幹,殘渣加苯2ml使溶解,作為供試液。另取菝葜皂甙元,加苯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對照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7μl,分别點于同一矽膠G薄層闆上,以苯-丙酮(9:1)展開,取出,晾幹,噴以8%香草醛的無水乙醇溶液與硫酸溶液(7→10)的混合液(0.5:5),于100℃烘約5min。供試液譜在與對照液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藥物應用鑒别

1、石膏和知母,均清胃熱。但石膏清胃走而不守,偏于發散;知母清胃守而不走,偏于潤燥。

2、知母和黃柏皆能清熱,但知母善清胃家實熱,而黃柏善清下焦濕熱。

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幹旱。适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壤土和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在陰坡地、粘土及低窪地生長不良,且根莖易腐爛。

栽培技術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選3年以上生的植株采集成熟種子,置30-40℃溫水中浸泡24h,撈出稍晾幹後,即可進行秋播。秋播在封凍前,春播在4月。條播,行距10-25cm,開1.5cm深的淺溝,将種子幸均勻撒入溝内,覆土1.5cm,保持濕潤,20d左右出苗。苗出齊後間苗,按株距7-10cm定苗。每1hm2播種量7.5-10.5kg。分株繁殖:早春或晚秋,将根莖挖出,切成3-6cm長段,每段帶1-2個芽,按行距25-30cm開溝,株距10-15cm栽種,覆土5cm鎮壓。

田間管理

每年除草松土2-3次,雨季過後秋末培土,天旱要及時澆水,除留種上應剪除花薹,促進根莖生長,提高産量。每年4-8月,每1hm2應分次追施尿素300kg,氯化鉀195kg,秋末冬初應施複合固體化肥(氮:磷:鉀=5:5:5)495kg,可溶性磷肥99kg。

病蟲害防治

蛴螬為害,幼早咬斷苗或咀食根莖,可澆施50%馬拉松乳劑800-1000倍液,或茶籽餅6倍液。

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者2年,直接播種者3年收獲。于10月上旬到地凍前,或早春出苗前均可。刨出根狀莖抖掉泥土,曬幹或烘幹。幹後去掉須毛即為毛知母,趁鮮剝去外皮,不能沾水,用硫磺熏3-4小時切片,再曬幹或烘幹為光知母,也叫知母肉。1.5~2千克鮮根可加工0.5千克幹貨。

有關材料報道,知母須根與根莖的重量為1:1,且須根中有效成分含量達根莖的50%以上,故須根也可藥用。由于知母皮占藥材的比重較高,達15.6%,且有效成分和拟菌均高于毛知母和光知母,故知母采收加工時以不去皮為宜。藥理、植化分析為知母須根入藥及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學依據,應引起臨床加工業的重視。

上一篇:傳習錄全譯

下一篇:托爾斯泰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