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漢語漢字
看,漢字一級字,讀作kàn或kān,最早見于《說文》。《說文·目部》:看,睎也。本義:用手加額遮目而遠望。引申義:指估量。
  • 中文名:看
  • 拼音:kàn/kān
  • 部首:目、手
  • 五筆:RHF
  • 倉颉:HQBU
  • 鄭碼:MDL
  • 筆順:ノ一一ノ丨フ一一一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十四寒
  • 英文:Look
  • UniCode:CJK
  • 注音:ㄎㄢˋ;ㄎㄢ
  • 結構:上下結構
  • 總筆畫:9
  • 部外筆畫:4
  • 筆順編号:311325111
  • 四角碼:20605
  • 統一碼:770B

字源演變

看,會意字。《說文》分析為“從手下目”。表意偏旁手與目皆象形字,以目在手下會看視意。看之初文為形聲字(圖C),戰國文字作(圖A),《說文》誤作會意(參“圖B”字條)。楷書作看,主要是小篆的筆勢變化。《說文》本義是“睎”,即以目視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十五從軍征》:“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引申指看望。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梁車為邺令,其姊往看之。”引申指估量。《三國志·吳書·周鲂傳》:“看伺空隙,欲複為亂。”以上讀kàn。引申指照看,看管。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羊》:“或勞戲不看,則有狼犬之害。”以上讀kān。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kàn

動詞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手”字的變形,下面是“目”,意思是用手遮住眼睛遠望。本義:用手加額遮目而遠望。

使視線接觸人或物。

視,觀察。

觀賞;賞玩。

估量。

訪問;探望。

看待;對待。

照料;料理。

診治;診視疾病。

聽見,聞聽。

決定;取決于。

提醒對方小心、注意之詞。猶提防。

揀;選擇;物色。

名詞

姓。

助詞

“看怎麼樣”的省略,用在動詞或動詞結構的後面,表示試一試。

kān

動詞

守護;看守。

監視;看押。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看·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4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鲂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回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又《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禦殿閱百戲謂之獨看。

又《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為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又姓。見《姓苑》。

又《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并刊去聲。義同。

又葉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甯複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

又葉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彜亭詩》:千裡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

《說文》:從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說文解字

【卷四】【目部】看

睎也。從手下目。,看或從倝。苦寒切。

說文解字注

(看)睎也。從手下目。锴曰:“宋玉所謂揚袂障日而望所思也。”此會意。苦寒切。十四部。

(?)看或從倝,倝聲。

音韻彙集

韻書

字頭

小韻

聲符

聲調

韻目

聲母

韻部

韻母

反切

拟音

上古音系

kʰaːn

kʰaːns

廣韻

平聲

苦寒

去聲

苦旰

中原音韻

陰平

寒山

寒山開

去聲

寒山

寒山開

蒙古字韻

平聲

kʼan

去聲

kʼan

洪武正韻

平聲

九寒

丘寒

去聲

九翰

袪幹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三十幹趕幹割

陰去

第三十幹趕幹割

方言集彙

◎ 贛語:kon4

◎ 客家話:[海陸腔] kon5 kon1 [客英字典] kon5 kan1 [台灣四縣腔] kon5 kon1 [寶安腔] kon5 [陸豐腔] kon5 [梅縣腔] kon5 [沙頭角腔] kon5 [東莞腔] kon5 [客語拼音字彙] kon4

◎ 粵語:hon1 hon3

◎ 潮州話:toiⁿ2

上一篇:宮廷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