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

醫學名詞
皮膚瘙癢是指自覺皮膚瘙癢的症狀。多因風邪外襲,或因血熱内擾,或血虛失養等所緻。常見于各種皮膚疾病,以及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經前隐疹、妊娠風疹、陰癢等病。皮膚瘙癢症患者平時多注意飲食,避免刺激發病部位。
  • 中文名:皮膚瘙癢症
  • 外文名:pruritus
  • 别名: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是指自覺皮膚瘙癢的症狀。多因風邪外襲,或因血熱内擾,或血虛失養等所緻。常見于各種皮膚疾病,以及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經前隐疹、妊娠風疹、陰癢等病。

引起皮膚瘙癢的原因

皮膚瘙癢症是一種自覺瘙癢而臨床上無原發損害的皮膚病,皮膚瘙癢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多認為與某些疾病有關,如糖尿病、肝病、腎病等;同時還與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有、關,如寒冷、溫熱、化纖織物等。皮膚瘙癢症有泛發性和局限性之分,泛發性皮膚瘙癢症患者最初皮膚瘙癢僅限局限于一處,進而逐漸擴展至身體大部或全身,皮膚瘙癢常為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由于不斷搔抓,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樣變化等繼發損害。局限性皮膚痞癢症發生于身體的某一部位,常見的有肛門痞癢症、陰囊瘙癢症、女陰瘙癢症、頭部瘙癢症等。皮膚瘙癢症患者忌過多食用辛辣魚腥酒類等,以免皮膚瘙癢加劇。不斷搔抓不僅可使皮膚增厚,而且皮質變厚後反過來又加重了皮膚瘙癢,因此會形成愈抓愈癢、愈癢愈抓的惡性循環。此外,患者不宜燙洗患處,因為燙洗的方法隻能起到暫時的作用,不僅沒有治療效果,而且會使病情加重。

以下一些疾病往往也可引起皮膚瘙癢:

膽酸濃度過高:膽酸在血中的濃度增高時,會沉積于皮膚,導緻嚴重的皮膚瘙癢。因此,當皮膚發癢又發黃時,應到醫院檢查一下肝和膽,看是否患有膽結石。

血中鈣、磷過高:血中的鈣、磷濃度過高也會出現皮膚發癢。如果此時皮膚較幹燥,并同時伴尿頻、尿急、腰痛,甚至小便如水樣,或尿少等情況,就要想到腎髒病的可能。慢性腎炎患者進入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膚瘙癢。

内分泌紊亂: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由于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皮膚溫度增高,導緻皮膚發癢,尤以睡覺後瘙癢更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身體防禦病菌的能力降低,易受細菌和真菌感染,也會導緻皮膚瘙癢。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大腦動脈硬化的病人,常發生陣發性瘙癢;腦瘤患者當病變浸潤到腦室底部時,也常引起劇烈而持久的瘙癢,且這種瘙癢僅限于鼻孔部位。

某些淋巴系統腫瘤:如葷樣肉芽腫、何傑金氏病等或骨髓增生疾患者,常伴有全身性瘙癢。

因此,當皮膚瘙癢并伴有其他症狀時,決不能等閑視之,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好到醫院查明原因,對症下藥。

總的來說,皮膚瘙癢的原因分為内因和外因兩類:

1、内因:

精神緊張:過度緊張、興奮、憂郁、疲勞、焦慮、急躁以及生活環境的改變,皆可能是神經性皮炎的誘因。

皮膚溫度升高:皮膚溫度的升高或皮脂腺分泌減少,以及細胞内成分的變化,都可能引起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病:可分為局限性和全身性,局限性常見的是外陰、肛周部位的皮膚瘙癢,還有頭皮的瘙癢。全身性可分為老年性,季節性等,比如到了冬天,冬季瘙癢症較為常見。

2、外因:

氣候變化:除潮濕天氣外,冬季氣候寒冷幹燥,人體皮膚也變得幹澀粗糙,甚至表皮脫落,也容易使皮内神經末梢受刺激而發癢。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可導緻蟲咬性皮炎,産生瘙癢的症狀。食物過敏:一些食物如海鮮、牛羊肉等容易成為緻敏源,從而導緻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的治療

臨床對以皮膚瘙癢為主症的病種尚未确定時,可以皮膚瘙癢待查作為初步診斷,并進行辨證論治。

【辨病思路】

1.皮膚瘙癢常為皮膚疾病的主要症狀,有時可并有出疹、抓痕、血痂、苔藓樣變及色素沉着。

2.根據病史、病情等進行診斷思考,如:

(1)皮膚瘙癢為突出表現,全身可無明顯不适者,多為皮膚科疾病。

(2)因食物、藥物、蟲毒或其他物質過敏、侵襲或中毒所緻出疹,如漆瘡、藥毒、粉花瘡、食魚蟹中毒、野屎風、水毒、沙虱病、惡蟲叮咬等,一般可通過病史詢問而明确診斷,且多伴有瘙癢、風團、水腫等症。

(3)年老體弱、氣血虧虛者,其皮膚瘙癢,多為血虛風燥。

(4)由情緒波動而引發皮膚瘙癢,多為肝郁血虛。

3.皮膚專科檢查,免疫生化實驗檢查,如過敏實驗、緻敏實驗等,可以有助于明确診斷。血常規、尿常規可作必備檢查。

【辨證論治】

1.風寒外襲證:瘙癢多發于暴露部位,天氣寒冷或氣溫急驟變化時可誘發或加重,或夜間解衣卧床時亦甚,皮膚幹燥,惡寒、微發熱,舌質淡白,苔薄白,脈浮緊。疏風散寒、調和營衛。

2.風熱郁滞肌膚證:瘙癢好發于夏秋季節,氣溫幹燥時可誘發或加重,或夜間卧床時加重,身熱,微惡風寒,口渴,出汗,大便幹結,小便色黃,舌質紅,苔薄黃或幹,脈浮數。疏風清熱、調和營衛。

3.濕毒蘊結肌膚證:瘙癢好發于肛門周圍、陰囊及女陰部位,癢時難以控制,引起過度搔抓,抓後局部可有抓痕、紅腫,日久則肥厚、苔藓化,汗出,摩擦及食物刺激等可誘發或加重,婦人可伴有帶下腥臭,口苦口臭,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清熱除濕止癢。

4.血熱風盛證:周身瘙癢劇烈,肌膚灼熱,抓破出血,遇熱癢劇,得涼則安,身熱心煩,口燥咽幹,多見于青壯年,春夏好發,舌質紅苔黃幹,脈數。清熱涼血、消風止癢。

5.血虛風燥證:多見于年老羸弱者,皮膚瘙癢,發無定處,夜間尤甚,難以入眠,周身皮膚幹燥脫屑,抓痕累累,經久不愈,冬重夏輕,伴倦怠無力,大便艱澀,面色無華,舌質淡,苔薄,脈細無力。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6.肝郁血虛證:皮膚瘙癢多因情緒激動時産生,精神抑郁,面容憔悴,歎息,心煩,口苦,婦女月經失調或閉經,唇甲色淡,舌質淡或暗,苔薄,脈細澀。疏肝解郁、養血祛風。

可選用的西藥

1.局部治療:以鎮靜止癢防治皮膚繼發改變為原則,可選用1%-2%石炭酸、1%-2%薄荷油、5%-10%苯唑卡因、2%-3%水楊酸、0.025%膚輕松乳劑等。泛發性者用石炭酸和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後應注意其吸收

後的副作用。

2.全身治療:

(1)氯丙嗪:每晚口服1次50mg,用于瘙癢劇烈者。

(2)苯海拉明:每次25mg,一日口服3次,用于瘙癢劇烈者。

(3)O.05%普魯卡因:每天1次口服50-100ml,10天為一療程。

(4)煙酸:每次O.3-0.5g,一日口服3次。

(5)丙酸睾酮:一次肌肉注射50mg,每周2-3次。适用于更年期或老年瘙癢症患者。

二、可選用的中成藥

1.濕熱型:

(1)龍膽瀉肝丸(片):水丸劑成人每次3-6g,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7歲以上兒童服1/2成人量。片劑每次4-6片,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

(2)二妙丸:每次口服6-9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3)菌陳五苓丸:每次口服6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血虛型:

(1)四物丸(合劑):小蜜丸每次口服9g,或水丸劑每次7g,均為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合劑每次10-15ml,一日3次,服時搖勻。

(2)歸脾丸(片、液):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g,或水蜜丸每次6g,一日3次,用溫開水或生姜湯送服。片劑每次6片,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合劑每次10ml,一日3次,用時搖勻。

3.心火亢壅型:

(1)導赤丸:每次口服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周歲以内小兒酌減。

(2)天王補心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g,或水蜜丸每次6g,或濃縮丸每次8丸,均為一日2-3次,溫開水送服。

4.風重型:

(1)烏蛇止癢丸:每次口服2.5g,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

(2)防風通聖丸:每次口服6-9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皮膚瘙癢部位不同用藥有區别

不少人在皮膚發生瘙癢時,為省事或省錢,往往自行到藥店選購外用藥,殊不知,發生瘙癢的部位不同,用藥也是有區别的,下面就此作一簡單介紹。

皮膚瘙癢發生在頭皮,可選購硫黃乳膏、希爾生洗液、采樂洗液,用來洗頭,每三天洗一次即可。因為頭皮是皮脂腺分布最多的部位,大量皮脂腺分泌物,可招來一種新型的真菌感染——糠孢子菌,此類藥物有去脂、拮抗真菌的作用。

皮膚瘙癢發生在面部,可選用3%硼酸溶液濕敷,方法為用浸滿該溶液的4—6層紗布覆蓋在面部,持續時間約為一小時,然後薄薄塗上一層艾洛松軟膏,每天一次即可,同時須停用所有護膚品。此類外用藥有收斂、保護皮膚作用,還有抗過敏、消退紅疹作用,對面部皮膚無不良刺激,不會發生面部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皮質激素類副作用。

皮膚瘙癢發生在頸部後側、背部、四肢伸側、手背和足背,可選用皮炎平霜、無極膏、抗敏止癢水。此類藥物有神經麻痹性止癢和抗過敏作用,對皮膚刺激性比較強,但是由于上述部位表皮角質層比較厚,能耐受此類藥物對皮膚輕微的不良刺激。

皮膚瘙癢發生在頸部前側、胸部、腹部、臀部、四肢屈側,可選用爐甘石洗劑、氧化鋅洗劑,此類藥物對皮膚有安撫、保護、涼爽止癢作用,對皮膚也無刺激性。這些部位表皮角質層比較薄,不能選用以酒精為溶劑的藥水。

皮膚瘙癢發生在腋下、臍周、腹股溝、外陰部、肛門,可選用複方咪康唑霜、複方達克甯霜、膚康王霜、寶龍康霜、複方康鈉樂霜。上述部位皮膚分泌物較多,皮膚經常處于濕潤狀态,當這些部位皮膚發生瘙癢時,往往同時會伴有白色念珠菌、表皮癬菌、毛癬菌、小孢子菌等真菌感染。而此類藥物有抗過敏止癢和抗真菌感染作用,所以很适合這些部位的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發生在足底、足趾間,可選用孚其藥水聯合特比奈芬霜或者咪康唑霜。先将孚其藥水塗于患處,待其藥水幹透後再薄薄塗上丁克霜或者咪康唑霜。這些部位好發生真菌感染,孚其藥水是以酒精為溶劑的酊劑,有抗真菌止癢作用,聯合其他抗真菌霜劑,可加強抗真菌感染作用,以防發生真菌耐藥性而影響療效。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發生在何部位的皮膚瘙癢,如果瘙癢部位皮膚已經出現紅腫、糜爛和滲液,那首先要選用3%硼酸溶液濕敷患處,直到局部皮膚紅腫消退,表皮長好,然後再按照上述不同部位,酌情選用外用藥。外用藥的選擇一定要慎重,最好選擇無激素成分的藥物,含蘆荟、荷葉、金銀花等涼血之痛、消腫止癢成分的藥物是最好的,像蘆荟消炎霜。過敏性質的皮膚瘙癢或可以用過敏修複霜。

食療:

通過食療的方法以養血滋陰是最佳的選擇:

泥鳅煲紅棗

泥鳅30~50g,紅棗20g,食鹽少許。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加入鹽、味精即成。服用宜每天1劑,連服10劑。泥鳅性味甘平.入脾,肝,腎三經,能補中益氣,強精補血,與紅棗共奏養血潤燥之功效,

穿山甲煲

穿山甲肉100g,生姜5片,食鹽少許。穿山甲肉切碎,放鍋内,加生姜、清水适量,慢火煎煮,至熟透加食鹽調味,服食。3~5天服1次。可适當服食,不宜多服。此藥膳中,主要取穿山甲走竄之性以開血凝,散血聚,兼有滋陰的作用,達到養血熄風的目的,對頑固性皮膚瘙癢可見功。

八寶肉皮粥

胡蘿蔔100g、白芨10g、杞子20g、海參20g、肉皮100g、粳米100g,煮粥。或者可用熟地當歸粳米粥:熟地黃30g.當歸20g,粳米40g。陳皮末少許。每日服2次,中晚各1次。

雞血藤膏

雞血藤500g,冰糖500g。将雞血藤水煎3~4次,過濾取汁。微火濃縮藥汁,再加冰糖制成稠膏即可,可常服。雞血藤能養血活血、冰糖潤燥,此膏對用血虛風燥,病久不愈者非常有效。

當然,除了以上的藥膳方法,患者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主,少吃辛辣,濃酒,濃茶。并且應該适量攝入高脂肪食物,脂肪能産生熱量幫助人們抵禦寒氣,并能使皮膚得到滋潤,脂肪食物也有利于維生素A和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入,它們有防治皮膚幹燥和老化的作用。

偏方治療:

1、川芎15g,桂枝、白芍、大棗、生姜、蟬蛻、炙甘草各10g,肉桂6g,蜈蚣1條(研沖)。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扶正祛邪,調和氣血。主治全身性皮膚瘙癢症,風寒症。

2、熟地黃、露蜂房、丹參、地膚子、苦參各100g,蟬衣、烏梢蛇各50g。将上藥共研為極細末,過120目篩後備用(裝瓶密閉)。用時,每服藥末4g,每日3次。1周為1個療程。直至痊愈止。主治皮膚瘙癢症。

3、槐花、茜草、丹皮、紫草各20g,銀花、蚤休、白鮮皮各15g,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3次,前2煎分2次服,第3煎待溫後外洗。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祛瘀透疹。主治全身性皮膚瘙癢症,風熱症。

4、木香10g,炒棗仁20g,陳皮、大腹皮、地膚子、帶皮苓、苦參、白鮮皮、防風、荊芥各9g,浮萍6g。每日1劑,水煎服。行氣安神,散風利濕。用治各種頑固性皮膚瘙癢症。

5、制首烏、生龍骨、生牡蛎各20g,龍眼肉、茯神、炒棗仁、當歸、秦艽各10g,蟬蛻、胡麻仁各8g,大棗4枚,炙甘草5g。水煎,每日1劑,2次服。主治皮膚瘙癢症。

注意事項:

1.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适當鍛煉。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冷熱刺激。

2.全身性瘙癢患者應注意減少洗澡次數,洗澡時不要過度搓洗皮膚,不用堿性肥皂。

3.内衣以棉織品為宜,應寬松舒适,避免摩擦。

4.精神放松,避免惱怒憂慮,樹立信心。積極尋找病因,去除誘發因素。

5.戒煙酒、濃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飲食中适度補充脂肪。

診斷要點

皮膚瘙癢症不同于其它類型的皮膚病,而且沒有原發性的皮損,但是有瘙癢的症狀。皮膚瘙癢症屬于神經精神性皮膚病,是一種皮膚神經官能症疾患。臨床上将隻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者稱之為瘙癢症。屬中醫“癢風”的範疇。皮膚瘙癢症分普通型和過敏型。可全身發生,尤以面、背和四肢為多。普通型皮膚瘙癢症一般是皮膚太幹燥造成的,可以口服魚肝油丸、多種維生素片等,病人在使用藥物治療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

有皮膚科專家指出,皮膚瘙癢症有泛發性和局限性之分,泛發性皮膚瘙癢症患者最初皮膚瘙癢僅限局限于一處,進而逐漸擴展至身體大部或全身,皮膚瘙癢常為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由于不斷搔抓,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樣變化等繼發損害;局限性皮膚痞癢症發生于身體的某一部位,常見的有肛門痞癢症、陰囊瘙癢症、女陰瘙癢症、頭部瘙癢症等。專家建議患者,出現瘙癢劇烈者,盡量不要抓撓,可适當的應用藥物進行止癢。那麼,臨床上如何診斷呢?專家指出,根據病史、病情等進行診斷思考。

如:1、皮膚瘙癢為突出表現,全身可無明顯不适者,多為皮膚科疾病。

2、因食物、藥物、蟲毒或其他物質過敏、侵襲或中毒所緻出疹,如漆瘡、藥毒、粉花瘡、食魚蟹中毒、野屎風、水毒、沙虱病、惡蟲叮咬等,一般可通過病史詢問而明确診斷,且多伴有瘙癢、風團、水腫等症。

3、年老體弱、氣血虧虛者,其皮膚瘙癢,多為血虛風燥。

4、由情緒波動而引發皮膚瘙癢,多為肝郁血虛,所以,皮膚瘙癢症的患者要保持比較穩定的情緒,以免因情緒波動而引起病情加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