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築基

百日築基

道教專用術語
在道家氣功的修煉中,入門後的第一個階段便是築基階段。亦稱:“百日築基”。所謂築基,顧名思義就是打地基的意思。[1]大家都知道,高樓大廈平地起,關鍵在于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蓋起大樓來,倘若地基不固,即便蓋好大樓也會傾于一旦。每一個道家修真者,須要經過築基,才能為将來的修煉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礎。百日築基之後,由于開始長養聖胎,這就務必要修煉性功。當氣機運行受到較強的阻力而體内能量尚不足以沖開病竈時,氣機的運行便會自動改變運行路線,當另一運行路線再次受到強烈的阻滞時,便會再次改變路線,如此不斷循環,一方面将體内足以沖開的小病竈(氣滞點)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暫時沖不開的病竈一個個地暴露出來了,這個過程就是找病的過程。
    中文名:百日築基 外文名: 别名: 第一個階段:築基階段 築基:打地基 靜功姿式:坐式、站式或卧式

概述

道家丹道修煉次第可分為“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然後方可“散而為氣,聚而成形”,現世成為真正的神仙。達摩祖師曾九年面壁,呂洞賓真人最後也經過九年丹成,用佛教的話說,經過這一番修煉,法身、報身俱得成就,化身成就則因人而異。一個普通人,隻談變化氣質一事,在生理方面,也非要有十幾年專修不可,而且在十幾年中,還不能碰到一點障礙。古人研究發現歲星一周為一紀,地支十二年一輪就是按照歲星(木星)運行規律而來。這個十二年沒有修成,則要下一個十二年。

丹道入門後的第一個階段便是築基階段。亦稱:“百日築基”。所謂築基,顧名思義就是打地基的意思。百日築基的目的在打通任督二脈。醫書有雲:“痛是不通,通則不痛”。人體氣脈通暢,則全身無病,身心愉快。所以也可以視作第一步的基礎是祛病,使身體達到絕對健康。這個絕對健康,在生理上即精氣神充滿經絡氣穴,丹經雲:“氣滿任督自開”,故打通任督二脈全在精氣神滿。百日築基是為後面的修行次第奠基。

“十月懷胎”,懷胎是借用《楞嚴經》的名詞“長養聖胎”。得了道的境界,随時在定中成長、培養,一個凡人變成聖人境界,叫做長養聖胎。道家後來借用佛經這一句話叫十月懷胎,這要十個月都在定中。

“三年哺乳”加上“九年面壁”是長養聖胎的最短時間。

這裡有一點是修士常誤解的地方,修士往往認為真有個“元嬰”在自己身體内生長。其實聖胎、聖嬰都是比喻,是形容返回到未生之前的赤子狀态。所以龍門派祖師伍沖虛真人說:“胎即神氣耳,非真有嬰兒,非有形有象有也”。而馬丹陽真人也特意在此破邪顯正:“懷胎者是言真氣凝結于丹田之内,如有孕之狀。真氣具足,發現于神,故曰神為氣之子,氣乃神之母,故有嬰兒降生之言,到此地步,大丹成也,可與天地同老,日月同休。”

據南懷瑾先生的經驗,他說幾十年來,幾乎連打好百日基礎的人都沒有,可見修行之難。由于氣脈全通才能真正入正定到初禅,所以也同樣有高僧感懷:“舉世不曾有初禅”。百日築基,既然是百日,古人根據人體生理下的結論就應該是修煉一百天可以達到。築基的難,究竟難在何處?——就難在人們六根放逐聲色犬馬,無法閉六根回複先天。禅道二宗嘗令人參“父母未生前”,父母未生前,并無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所以修士要逆修先天大道,隻有關閉六根,無視無聽無思慮。一切視聽思慮皆為元神退位,識神當家,俱是六根妄想,故賴閱聽思慮理論,不會得道。這就是為何道家祖師教人罷黜聰明,寡言勿辯,“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百日築基之後,由于開始長養聖胎,這就務必要修煉性功。全真教要日常修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用意在此。如黃元吉真人警示:“若從前本無性功,單從命宮修起而煉成陽神者,此時一出則必速速收回,蓋以性地未明,塵情未斷,一見可欲必喜歡,一見可懼必心怖,七情六欲無不可以動其心,不速收回,吾恐一念之差,遂為魔魅奪其魂魄而不複返,即使不遭其害,須知一念之起,堕入于馬腹牛胎,轉生人世,亦未可知。不知者以為此人陽神已出,仙階必登,豈知因念而生,被魔而劫,其為害非淺鮮也!夫人功修臻此境界,不知受了幾多風霜、幾多磨煉而始得身外有身,隻因未能煉虛,不免為患,豈不可惜。

至若山精水怪,亦能走霧飛空,而究之心性未完,多流于機械一邊,終不免于天誅。此等即莊子所謂“下神乘精”者。以不淨不潔之神,凝于後天精竅之中,久久煉成,亦能入定,亦能出神,總是一個污濁鬼,即雲長生,亦隻守屍鬼耳,斷無靈通變化,且無仁義道德,雖有奇技異能,隻是一精伶鬼而已。若修性徒煉氣質之性,煉命隻煉血肉之命,莫說不能成丹,即能成丹,亦是幻丹,堕于狐狸之窟、蛇鼠之群,及其究也,不免天神惱怒,雷霆誅殛,永不得為人身,豈不可哀也哉。”

簡要介紹

在道家氣功的修煉中,入門後的第一個階段便是築基階段。亦稱:“百日築基”

所謂築基,顧名思義就是打地基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高樓大廈平地起,關鍵在于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蓋起大樓來,倘若地基不固,即便蓋好大樓也會傾于一旦。

道家氣功的修煉,猶如蓋大樓一樣,也需要築基,這裡指的築基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要以所選功法的要求,在明師的指點下,以堵漏失;二是用精、血化氣後形成的體内真氣(生命能量),去疏通、修補身體的病變。

也有部分門派将煉精化氣也歸到築基部分,這是要求比較高的了。

年未滿16、童身未破者,精氣神三全,不需要進行命功修煉,可以直接進行高層性功的修行。

築基原理

一切法門,一切修行人修行都離不開禅定。欲入禅定,必須先打通氣脈。但氣脈怎麼樣才能通呢?隻有六根清靜,不逐六塵,不散亂不昏沉,正念堅定,人身的元氣才能生機不絕,旺盛圓滿。當心靜久不動,元氣一步一步的積累,到在一定的量後,氣脈自動會被旺盛的元氣打開。

世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功法,教人直接修氣脈,轉河車。此類功法萬不可學,很容易走火入魔。為什麼?因為元氣就如電視機的電源,氣脈就如電線。你不充電接電發電,直接修氣脈,那很容易弄壞“電線”,造成“電線”錯亂而短路。更何況,如果元氣不足,“電源”不足,就算打通氣脈也沒多大用處。

世上隻有一種真正打通氣脈的方法:那就是心靜,不求不迷不急,靜靜等候,等到精足氣足神足時,氣脈自然會通,三昧定境自然會入,絲毫強求不了。世上不管什麼法門,離開了心去修,離開靜去修,都是邪法。一直心無所住,心無所求,心無所迷地坐禅,要坐多久才能打能打通氣脈?可不可以計算出來?

絕對準确的時間是算不出來的,但大緻的時間可以算出來。那如何計算?要計算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氣脈怎麼算?

要知道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氣脈,得先了解人身的結構。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鐘,每刻鐘二十分鐘,即每二十分鐘為一座。人坐禅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鐘能化一口真氣。

當真氣化生時,其一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上颚的龈交穴時,會化成“金津”;其二由任脈上行到口腔下颚的承漿穴,會化成“玉液”,“金津”和“玉液”在口腔内混合後就是唾液(俗稱口水)。唾液清且甜,俗稱“甘露”,呂洞賓有詩為證: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甘露也是我們做功夫到一種境界的時候,從腦下垂體下來的一種甘味的液體,從頭頂下來。此時應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頂上腭不動,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這樣引吞,可直接入任脈,化為陰精,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注意應在呼氣時吞下,在吸氣時吞咽容易風邪。唾液不甜,雖然不能計為百日築基的有效座,但也有潤脾胃的作用。

道家叫人要經常咽津液,咽津液則自然納氣,氣跟着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但怎樣才知道津液是化了氣了呢?很少人提到這個問題。當氣由督脈上升到達頭頂,慢慢到舌頭牙齒縫,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而是自然的甜味,源源而來。不要經常咽,等滿口時,舌頭翹起,不要像喝茶般地粗咽;要輕輕地、慢慢細細地咽,送下胃,自然氣下沉,自然到達丹田。

女人則沉到胃(中宮)為止。神凝氣住,此即化了。津液變甜了,佛法謂之甘露,甘露未來即氣未化,這是說的咽津納氣。試看滿堂人打坐,還有修行很久的人,幾人有這種清涼而帶甜的口水?太少了,年輕人容易,但甜的還沒有來,氣未化,老年人則口裡幹幹燥燥的。咽津納氣,久而久之,皮膚及全身都是另一番滋潤了,有如溫玉。咽津納氣如蒸餾水。精化氣,氣化神,乃至神還虛都是化學作用。煉精即身上後天之精變成先天之精;煉氣即是由轉河車,在此軌道上再蒸餾一番即是

。何謂蒸餾?水蒸餾後,最幹淨的蒸到鍋蓋上,由頂上一滴一滴地滴下來,于幹淨淨的,一點雜質都沒有。故煉精化氣,即是将此後天之精蒸餾、提煉,化了,變成甜的津液下來,才是化了氣。然後此津液配合上各種荷爾蒙,在身中若再經過一段時間“定”的醞釀,依天然規律,氣脈會再起變化,此類精氣所化的津液再變而為“神”,即光明。從科學知識,吾人知道,宇宙中時間空間有盡,光是無盡的,光也是遍滿虛空淨法界。再進一步,夜是黑光,晝是白光,超出地球外,與其他星球之間的光,又非現在所見的光。現在看到的光隻是太陽反射的光波,經過虛空中許多塵垢物質後所看到的光,不是光本身的體相。

所以,人坐禅時,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真氣元氣散亂了,不能進入任督二脈化為唾液。當心昏沉欲睡時,真氣元氣也化不出來。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坐禅時妄想有沒有,多或少,你看你化的真氣元氣多少就知道了。如果化生的唾液多,說明你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唾液沒有,說明你不是散亂就是昏沉,白坐了,四大五行一絲也沒有轉,隻不過是練練腿,休息休息而已。像人的思想散亂一天,那一天口都是幹的。人睡覺睡一天,口也是幹的。隻有心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時,真氣元氣才能化生。初坐禅時,未入真定前,如果心處于不散亂又不昏沉時,一刻鐘能化滿滿一口清甜唾液。

要計算要坐多少座才能氣脈初通,即365×9=3289,把這個數字去零為整,即三千五百座左右。也就是說:百日築基,至少要坐三千五百座,這是個基數,前提是每一座都可以化生一口清且甜的唾液,如不清或者不甜,都不能計入三千五百座内。這個基數是對十六歲童身未破,身體健康,每一座都是正念堅定的人的數字。

如果是大于十六歲十年左右,則365×10。如果大于十六歲二十年,則365×11。如果大于三十年、四十年者,以此類推。如果身體處于亞健康,則再加一倍。如果身體體弱多病,則再乘一倍。如果你是下根人士,坐十座隻有一座坐得好,那就再乘十。

每洩一次精,當補9口真氣。每遺一次精,也要補9口真氣。每見色心起三回,就要再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人見色心動真氣元氣則散。每微動三回嗔心,就要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真氣所化的唾液加邪火就變成痰,沒有用了,所以人萬不可動嗔心。因為大動嗔心,傷元氣更大,要補一口到九口真氣。如以上加減,即能算出你要坐禅多少座,坐多久才能完成百日築基,才能氣脈初通,打開任督二脈或奇經八脈。

如果要氣脈大通,轉身上四大五行,破五蘊,就不是這樣算的了。這樣算是算最基本的修道基礎,先行功德的。這個修道基礎,先行功德,是一切修行人都應該完成的。連這個最本的基礎,都沒有完成,你現在才坐不到百座,就急于打通氣脈,是不是太急了?

要完成百日築基,三千五百座是最基本的!很多人一聽,可能想:那我不是要坐十年八年?其實,如果精進的話,并不用多久。如果你每天精進,一天用功十二小時,二個七七四十九天即可完成。二個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一百天左右,故名百日築基。如果是上根利器,日夜用功,行住坐卧心皆定,那二個七七減半,即一個七七即可成就。

于七七四十九天内氣脈大通,并悟道證果的很多,在書上可查出一大堆。但世上上根利器極少,也沒有這麼大的道心。象閉百天關,一天用功十二小時,另十二小時吃飯睡覺,剛好完成三千多座。如果象世尊一樣日夜禅定,日夜用功,剛好七七四十九天左右完成。365×9=3289刻鐘(每刻二十分鐘,以一刻為一座。),而七七四十九天日夜用功就是3528刻鐘。去零為整,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完成三千五百座,填滿身上365個大穴每穴9口真氣。

如果沒有這麼大的決心,那就二個七七,一百天完成。再不行,就每天六小時,二百天完成。再不就行,就每天三小時,這三百天左右,一年完成。如果你能完全三千五百座,不能悟道證果,氣脈大通,一般來說,至少都可打通任督二脈。然後再這三千五百的基礎上,再精進,就不會象初修行一樣了,雖然不能入大定,但入個欲界定,未到地定,是不難的。

若說悟道難,那轉身更難。君不見曆史上很多祖師悟道了,住茅屋專修十幾年,二三十年的很多,謂悟後起修。若說轉身,那布道行道更難,什麼是布道行道?就化身千百億,度千百億衆生,要把正法傳開,建教團,建道場,還要看衆生的根基,因機設教,比轉身更難千百倍。

三千五百座是築基功夫,是修一切法門的人都應該完成的。閉關日修夜睡,一百天剛好可以完成。如果日夜用功,七七四十九天可完成。上根人可在此七七四十九天内成就。那築基之後,再進一步修持,若破四大五蘊,氣脈大通,那要坐多久?如何計算?

這個簡單,說出來隻怕你堅持不了。轉四大破五蘊通氣脈當如下計算:

人身365大穴,對應地球公圍太陽一周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故當以365大穴乘最大數9,人身有五行五大五蘊,人身如果除了五行五大,身上不會留一滴水一絲毛,故應當再乘以5,即365大穴乘大數9乘5大,即是轉四大破五蘊通氣脈的數。然後五行五大的五,乘之前再加一,再乘,就是破四大五蘊的基數了。為什麼要加一再乘?因為未成道前,難免偶爾會洩精漏丹,動嗔傷丹,所以要加一倍補之。即365×9×(5+1)=19710座。如果你閉關三年,每天坐禅六小時,剛剛是19710座,一座一刻也不多不少。

古人提出百日築基,七七四十天關,三年關,其實是根據人體的四大五行,五髒六腑,三脈七輪來定的,不是亂定閉關時間的。

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饑,過饑則傷氣。飲食要調合得中,饑則加餐,食可則止。此節即飲食之道,後世修真,不可不知也。注:此乃上陽子研修體證。

道家煉精化氣,要潔淨髒腑,真氣清純,遠聲色,薄滋味,才返先天。葷腥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厚氣濁,經脾胃消化吸收,所化精氣,皆後天渾垢,不堪采用。其二多食則生痰動火,蒙蔽清竅,使人好生貪欲之心,争鬥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遠之。

丹經有雲:氣滿任督自開。精氣神充足,自然會沖開全身氣脈而得道。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八脈者先天之根,一氣之祖。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

耳洩精,口洩氣,眼洩神,心慮傷血。所以道門有訓:不根植于虛靜,即是邪術。呂洞賓亦詩雲:道人先要學癡聾。故廣成子教導黃帝成道之法為:“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慎内閉外,多知為敗。”王重陽祖師《立教十五論》亦同訓:“凡打坐者,非言形體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須十二時辰,行住坐卧,一切動靜中間,心如泰山,不動不搖,把斷四門,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絲毫動靜思念,即不名靜坐。能如此者,雖身處于塵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須遠參他人,便是身内聖賢。百年功滿,脫殼登真,一粒丹成,神遊八表。”馬丹陽真人曾棒喝未成道而思飯食的丘處機真人:“汝豈不聞過去心不可存,現在心不可有,未來心不可起。汝今三心未了,一念不純,焉能悟道?”

正如黃元吉真人直白點破:“洩精一事,不必夫妻交媾,即此一念之動,真精已不守舍,如走丹一般。”

人體的一切機能,都是在靜極狀态下恢複的,萬物也從靜中生長,這就是老子所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但是,要知道靜須在動之後,否則這個靜就不是靜,而是枯、滞、死,也就是老子所言:動者,靜之基。所以,切不可隻打坐而不運動。築基須動靜雙修。動以強體,靜以安禅。

隻知靜坐修禅,不知習武強身,坐禅既久,體羸病生,病體何能載道,體弱常遭魔侵,此即前人所言“靜坐孤修氣轉枯”。民國虛雲法師曾出定後大病一場,幾乎喪命。南懷瑾先生談過一位朋友入定後進入中陰險些投胎為豬。這是背了造化爐靜坐枯修的弊端。要知道,動則生陽,不動則氣血凝滞,身體陽氣不足,進入迷定。迷定久住,容易坐化,大家以為證道,實乃陰氣太重,神識已迷,不能歸體而亡。有的在定中能出陰神,因陽氣不足,不能化陰,故而能感陰邪外魔,堕入魔道,有的人在中陰,即刻感緣投胎。

人在迷定之中不能出定,打坐氣血凝固而亡,偶有出定者,也要大病一場。習武乃生陽健體之道,體不健,陽不生,則難入定,偶爾入定,也在迷定,人在迷定,陰氣更濃,離道遠矣。如此,陽氣盛而陰氣化,陰氣得化則禅悅生,元氣長,丹田火熾,萬孔生春,周身陽和,如沐春風,遍體美快,無以言喻。

故王重陽祖師的訓導如下:“凡有動作,不可過努,過勞則損氣,不可不動,不動則氣血凝滞,須要動靜得其中,然後可以守常安分。”呂洞賓祖師也同訓言:“晝動機也,萬物皆動,而我亦動之,夜靜機也,萬物皆靜,而我亦靜之。一動一靜,與物消長,此天地自然之氣機,生生不息之道也。世人每多俾晝作夜,以夜繼日,是違天地自然之氣機,大悖乎生人之理,自絕乎化育之能矣。故晝而興,夜而甯,固而精,養而神,與物無競,寡欲清心,能知靜攝,可冀長生。”

築基還有一個要點尤其要關注,這就是所謂千古丹經傳丹道不傳的火候。有人長期打坐内視下丹田,結果得了性病,有人長期打坐内視上丹田,後來得了高血壓甚至腦溢血突發死亡,更有人運河車周天走火入魔,這是火候不對所緻。火候就是意念,真火才能用于練功,凡火隻會焚燒精血。什麼是真火呢?黃元吉真人直白道出:“迫切之心即屬凡火,不惟無益,且有焚身之患。所謂不疾不徐,勿忘勿助,斯為天然真火。諸子勿求速效。須知急成者非大器,躁進者無大功。

故曰:凝其神,柔其意。蓋神不凝,則丹不聚;意不柔,則火不純,火不純,而丹亦難成也。要必本于謙和退讓,稍有自矜自強之心,小則傾丹,大則殒命。故曰:“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為教父。”學者須知,未得丹時,以虛靜之心恃之;既得丹後,以柔和之意養之——慎勿多思多慮,自大自強。此為要訣中之要訣,學者知之!否則滿腔雜妄,道将何存?如此而煉,是瞎煉也。一片剛強,雖得猶喪;如此而修,是盲修也。”搬運河車走火入魔,就在于心意急切,邪火燒精。

《唱道真言》中亦同訓火候:“就是火候,也要平平常常,有心無心,勿忘勿助,聽其自己運用,水到渠成,薪多肉爛。分寸铢兩之說,大足誤人。此矜誇自玄之輩,作此議論,迷亂學者,以為煉丹乃至難之事,舍我莫知!嗚呼,吾嘗閱丹經圖籍,都說火候必有秘傳,心心相授,孰知至庸且易,平淡無奇者乎?吾以子好道,故以一言點破,傳之世間,命不知學者省卻多少心思!”。總結而言,築基之真火,關鍵在守竅練功之意念“不疾不徐,勿忘勿助,似守非守,有意無意”。

不隻是做功夫的心力要淡,做任何事,心力都要淡,要自然,守柔,否則就是“心牽于事,火動其中,必搖其精”,故老君想爾戒中的上品戒行為:“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而馬丹陽真人也有訓言:“身中之氣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何由得氣不散?身無為。何由得神不昧?心無事。道者行往坐卧,不可須臾不在道。行則措足于坦途,住則甯神于太虛,坐則調息于綿綿,卧則沉神于幽谷。久久無有間斷,終日如愚。”,其中“心無事”三字,是保持真火的關鍵。

真火務必固守謙卑之道,道以柔弱謙下為本,謙德為修士第一功德。水性善下,道在低處,人若不謙,則必有氣浮堵于胸口,故欲從口出,此即禅宗祖師罵人之“空腹高心”,必然火邪,不可用于練功。反之氣沉丹田,自然謙虛寡言,即老子所言“虛心實腹”,此時真火綿綿生神,正是練功的好時機。

一個人能于日常保持真火,即使不用于練功,也有練功一半的效用。之所以說隻有一半,正如黃元吉真人所言:“凝其神,柔其意。蓋神不凝,則丹不聚;意不柔,則火不純,火不純,而丹亦難成也。”這裡,除了“神不凝,則丹不聚”,還有一個關鍵,意守下丹田或穴竅,即丹經所言“進火”,而“進火”與“采藥”不可分割,否則就隻能“壯旺下元,沖舉腎氣而已”。

采藥并無難處,眼睛微微上視,意到氣到,真氣就已經搬運上去了。注意心意要淡,仍然隻是微微上視,否則意重則火邪:“陽生藥産,總以端莊正坐盤膝為主,呼之至上,上則無形,吸之至下,下則無象,以眼微微向上而觀,即采取也。此個采取,不是運行河車,隻在一念回光,收歸鼎爐就是。若太為用力,恐動後天凡火,丹又傷矣”。

這裡要注意采藥的時機,黃元吉真人明白指出:“可笑世之凡夫,以全未煅煉之神氣,突然打坐,忽見外陽勃舉,便以為陽生藥産。豈知此是後天之知覺為之、凡火激之而動者,何可入藥?生須知真陽之動,不止一個精生,氣與神皆有焉。必先澄神汰慮,寡欲清心,将口鼻之呼吸一齊屏息,然後真息見焉,胎息生焉,元神出焉,元氣融焉。

由此再加進火退符、沐浴溫養之工法,自有先天一點真陽發生,靈光現象,以之為藥,可以驅除一身之邪私,以之為丹,可以成就如來之法相。未到凡息停而胎息見之時,則空安爐鼎,枉用火符,終不能成丹。即說有丹,亦幻丹耳,不但無以通靈,以之卻病延年亦有不能者。總之,玄牝相交,玄黃相會,無非掃盡陰氣,獨露陽光,猶如青天白日,方是坎離交,真陽現。

凡息停而胎息動,真津滿口,即驗元精之産也。”可見,采藥的時機,是在出現胎息的時候,而出現胎息的征兆是口内出現滿口清甜口水,關于這個甜津,前文已有說明,此處不再累述。本段進火與采藥的内容僅供參考,因為這方面已經有些在理論之外,落于方法之上,故各門各派可能有所不同,仍以參詳實證為主。總而言之,修士先養就胸中一段謙和真火,再行功夫修煉,則事半功倍。

堵漏修補

關于堵漏修補

1、堵漏:

男、女性進入青春發育期後,都會出現正常的生理現象,男會遺精,女有月經。這在道家養生學中稱之為“身漏”,即稱“漏身之體”。精與血為人體生命的“至寶”,也是人類繁衍生息的根本。但繁衍生息男無須天天走、女不該月月失。然人類生性貪圖享樂,更戀床笫之歡,固造成生命能量的浪費,使元氣走失、疾病叢生而不能怡享天年。故曆來修道仙術的第一步便是“百日築基”即“補缺堵漏”。道家先師呂洞賓所講的“順則凡、逆則仙,隻在中間颠倒颠”便是此意。

初習者往往咬文嚼字地去理解氣功術語,以為百日築基,就是一百天完成,其實這裡所指的“百日”并非百天的意思,而是以百日來形容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的意思。

至于到底需要多少天來築基堵漏,這與所選的功法、有無明師指點、練功時的入境程度、每天所花的練功時間、及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有密切的關聯,無統一标準可循,更不是修煉者的主觀願望所能決定的。

2、修補

所謂修補,指的是修補已漏之身。這裡所指的已漏之身,并不是單純指走精與漏血,主要是指由于體内元氣的走失,造成真氣(生命能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病變。因此,一般人認為未婚男女是童子身、練功無須百日築基的看法無疑是偏面的。

關于氣機運行

在醫療氣功(大部分是道家築基功演化而來)靜功的修習中,大部分學員在築基階段,都要經曆得氣、行氣、疏通和沖擊四個過程。

1、得氣

道家氣功的修習,一般通常從“命功”入手,”所謂命功,即築基功。而築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開始,修煉者首先會感受到練功時腹内腸子蠕動增強,頻放矢氣(屁)繼而出現丹田發熱、小腹發熱等得氣現象。

2、行氣

随着修煉者自身“堵漏”化氣和練功中外氣内收的能量積聚,小腹發熱伴有充實感,這是體内的真氣逐漸累積的表現,随之真氣就會按照自身的規律在體内運行,身體會出現一些反應。

3、疏通

由于人體正常的組織和經絡都是通暢的,因此氣機運行時通過正常的組織和經絡時一般是沒有感覺的。但人體經絡中通常會有很多小的氣滞點,這些小氣滞點尚未形成病變,所以平時沒有什麼感覺,但由于練功後能量的增加,運行力度也随之加大、加上練功時意識内守,對身體的感受遠比平時敏感,氣機運行在疏通這些小氣滞點時便會産生熱、漲、麻、疼、癢、冷、重壓、蟻行感等八觸現象,俗稱“氣感”。

4、沖擊

當氣機運行到有明顯病變或不正常的經絡時,氣行受到強大的阻力,這是因為所有氣質性病變的部位,經絡都處于淤滞或堵塞狀态(氣滞、血淤、痰凝、濕聚等),氣要通過受到病變的阻礙,就形成了兩個相反的力,沖擊力和阻滞力,病變部位受到外力的沖擊就會出現明顯的反映,如:疼痛、發熱、出血、及其他類似于病情加重的反映。這便是氣功界通常講的“氣沖病竈”。道家氣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脫胎換骨”前的“大死大活”過程。

氣沖病竈的過程,少則幾小時、幾天,多則幾個月,有的病情較重或年老又身患多種疾病的學員,甚至經曆幾年的氣沖病竈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撇開精神因素和念力調控的因素)是以修煉者自身所積聚的能量的量級和體内需要修補的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及病變部位的多少來決定的。

關于氣沖病竈

(一)、氣沖病竈一般要經曆三個階段,即找病、翻病和退病的過程。

1、找病

當氣機運行受到較強的阻力而體内能量尚不足以沖開病竈時,氣機的運行便會自動改變運行路線,當另一運行路線再次受到強烈的阻滞時,便會再次改變路線,如此不斷循環,一方面将體内足以沖開的小病竈(氣滞點)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暫時沖不開的病竈一個個地暴露出來了,這個過程就是找病的過程。

2、翻病

第一階段的找病過程使絕大部分經絡變的更為暢通,修煉者的能量在不斷的練功中得到加強,便會直接沖向已經找到的病竈,并以更大的力度加以沖擊,使各種病竈的症狀更加突出,各種疾病都被翻了出來,這就是翻病的過程。

翻病過程是修煉者修複體内疾病的相持階段,也是經曆痛苦磨難的階段,這個時期,不但修煉者自身會感到身體的明顯不适,病情“明顯加重”。如果此時到醫院檢查,各項指标往往也處于暫時的失衡狀态而變的不正常。因此,道家氣功将這一階段稱為“大死大活”階段。不少患者由于對氣功治病的機理不了解,往往在這個階段敗下陣來,放棄繼續修煉而導緻半途而廢,實在可惜。要知道沒有“大死”的過程是不可能有“大活”的結果的,更談不上“脫胎換骨”和“返老還童”的效果了。

3、退病

病竈和真氣經過一段時間的相持後,随着修煉者不斷練功,體内的能量不斷得到補充,病竈(大的氣滞血淤區)在真氣的不斷沖擊下,逐漸化解、縮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覺的各種疾病的症狀也會逐漸減輕、消失。這就是退病的過程。

(二)、找病翻病的三個層次

找病和翻病的過程是不以修煉者主觀願望為轉移的,氣機運行有它自身的規律,它不但要把你了解的病翻出來,還要把許多你并不知曉的疾病也翻出來。因此往往會給一些不了解氣功治病規律的修煉者帶來困惑,有的甚至誤認為自己練功出了“舊病未去、反而病越練越多”偏差。其實這是道家氣功修煉中極為正常的好現象,因為築基補漏,不能光去修補你知道的病,必須對身體進行全面徹底的修複,才能真正算得上“脫胎換骨”。而“全面”、“徹底”,必然包含了三個層次的疾病。

1、過去的病

一些多年前所患過的傷病,有些雖然早已康複,但因傷病在愈合時組織結構發生某些變化(組織粘連、手術刀口的疤痕等),經絡組織并不通暢,氣在沖擊這些組織時,便會出現疼痛,酸漲等舊傷舊病“複發”的症狀。

2、現在的病

你所了解的現時正患的疾病,氣沖時便會出現症狀加重、疼痛加劇的現象。

3、未來的病

所謂未來的病本身就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自己并不了解、尚無症狀的“已病”(已有的病);一種是沒有症狀的早期病變,如:中醫認為的腎虛、肝瘀、心火等;另一種則是真正的“未病”(處于潛伏期的将來的病)。

這三種自己并不知道,甚至連醫院也無法診斷出來的“病”,在氣沖病竈時,也會被翻出來。

綜上所述,對于修煉者或希望通過醫療氣功的修煉、達到康複疾病目的的人來說,“百日築基”,無論從修煉入門到康複疾病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在這一階段的修煉中,氣沖病竈是修複“已漏之身”的必經之途,是築基階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隻有通過了這一步,疾病才能康複,繼續修煉才有了根基。

築基法要

該築基法為道家真傳,更加珍貴的是非常系統完整,功理功法注意事項以及輔助功法一應俱全,非常适合沒有師父的自修者和養生鍛煉者。

功法分為修性煉己的靜功法和修命練炁的吐納法,甚合道家性命雙修的宗旨。輔助功法中有收功的退符八法,有睡功法,對于體弱多病或者神經衰弱者還有強身健體的站樁法。

中華道家築基修性法——靜功法

靜功總說

中華道家修煉築基法,先從靜功開始。其實修煉過程的每一步功夫,都離不開靜功的作用。無論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還是中間過程的各個環節,其中每一不同層次和同一層次的不同側面,都是靜功在起主導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煉總體稱為靜功。

靜功,在中華道家修煉功法之中,是最為基礎的東西;而在氣功之中,屬于高層次的功法。内丹與氣功的層次之差别,由此可見。

靜功的外在動作

中華道家修煉,歸根結柢是要修煉内在的精、炁、神三寶。因此外在的姿式動作,并不重要。隻求能夠做到頭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則。

靜功的姿式,一般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無不可。各種姿式的要點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難者可先在座下墊個枕頭;兩手相疊,大拇指相抱成太極圖形狀,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撫兩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雙膝微屈,兩手疊放丹田,或垂于體側均可。

卧式,一般為側卧,一手曲肱枕頭,拇指與食指分開,耳朵置于虎口處,以使耳竅開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兩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與兩手剛好相反。

散步之時,應當選擇在人少安靜的地方,公園或者大一點的庭院之内,沒有其他幹擾,而且道路又比較平坦。緩步徐行,如飄雲端。散步之時,可以用靜功之中的聽息法,但是不要閉眼睛。

選擇一種姿式做好後,開始煉功。對于外面動作,修行要點如下:

1、全身放松

無論采取何種姿勢,均須全身放松。這個放松,不是軟作一團,須要保持頭脊正直,以便經脈通暢;但也不要成為硬挺,變得僵直呆闆,反而不利于放松,亦會阻礙經脈的暢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雙肩下沉。一般人平時身心緊張,而不察覺,動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現在我們做修煉功夫,首先從動作上調整過來,自然就容易進入放松的狀态。

2、雙目垂簾

垂簾即微閉之義。為什麼需要微閉雙目,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全部閉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煉功。微閉之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即睜三分閉七分。具體做法從前皆是口傳,在這是明白說出就是眼簾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3、舌頂上腭

兌為口,丹經上又謂之“塞兌”,即抿口合齒。舌頂上腭的做法,從前也是秘傳,要把舌尖反卷過來,以舌尖底面頂到上腭部位。因為人之上腭有兩個小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煉功必須堵住,如同嬰兒哺乳之狀。

4、鼻息自然

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靜功層次的不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

達到以上要求之後,即可逐步鍛煉“聽息”的功夫。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用功,隻用耳聽,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竅,也不是聽呼吸的聲音。隻須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線,似聽非聽的慢慢體會,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強行支配。聽到後來,心息逐漸相戀相依,雜念不知不覺泯滅,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了入靜的境界。

5、兩手抱訣

兩手的掐訣法,道家稱為“太極八卦陰陽連環訣”,又稱“太極訣”,這個在從前都是師徒之間秘密相傳,因而世人罕知。兩手抱訣之時,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為男子左手為陽,女子右手為陽,故以陽手居外,而陰手居内。外面陽手的大拇指,須放在陰手的虎口裡面,這樣兩手拇指交叉,這是一個“太極圖”的形狀。如此相抱,則人身之陰陽二炁,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兩手感到發熱發脹,奇妙無比,即是二炁接通之效。

靜功的内在法訣

1、聽息

古代道家修士創立了許多法門,如聽息、坐忘、守一、數息等等。比較起來,以中華道家莊子所講“心齋”之中,談到的“聽息”法最好。

所謂“聽息”要求兩耳返聽于内,好象是聽呼吸出入之聲。但是呼吸出入,本來要求無聲。所言“聽息”,是求其凝神内注,專心養靜;并非列死地去守耳竅,也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聽”是為了精神集中,隻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線,慢慢似聽非聽的去做,這就算是對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要順其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行支配。

聽到後來,心息相依,雜念全無,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達“入靜”的境界。

2、觀光

“觀光”之法,是道家秘傳的修煉法門,從前秘而不授,皆為師徒相傳。觀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煉性。吾人之性,原為虛空一光,在下生之前,來自宇宙。因此這是煉性的根本方法,謂之性功。性之根,在于兩目中間之一竅。此竅來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稱為“祖竅”。

初先靜坐片時,用前面所講“聽息”法。身心入靜之後,即将兩目之光收回,似觀非觀,止于祖竅之前——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就在眼前約一寸二分的位置

觀祖竅之法,是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會見光。但是這個境界是自然的,萬萬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會見光,但為幻境,非為真性。許多煉氣功的人士,往往就在這裡進入魔境,不自覺察。須用“若有若無,似看非看”,在無意有意之間,不可着意,又不可無意,自然而然。

心神微微放于祖竅,就可能出現自己的性光。初則點點,飄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開始似乎由外而來,出現之後,此時以心神稍微照攝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之中,此為聚性之功;繼之由點而漸漸凝聚成片,片片而來,由外歸内,慢慢聚起;再繼之則時聚時散,難以固定;如是則最後終于成為一片,而無波動,如此真性漸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靜。

光是性的表現,觀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王重陽祖師當初描摹其圓滿形狀曰:“圓陀陀,光灼灼。”圓者,是言其沒有不規則的形狀,灼者,是言其沒有黑色的漏洞,這樣才能到達“性光圓滿”的最高境界。進入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備極高功德,就不可能達到。

觀光的功夫,雖用“觀”法,而其實不是在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煉此功,須循序漸進,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強,從波動而至光定,從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煉多日,兩眼漆黑,而從未見光,故不可追求。

以上所言,“聽息”與“觀光”之道,雖似有為,其實無為;無為之中,無所不為。雖曰聽息,其實無聽;雖曰觀光,其實無觀。聽息無息,息聽于無;觀光無光,光觀于無。無息之息,謂之真炁;無光之光,謂之真性。由此參悟,方入真道。

靜功止念法

靜功的關鍵,在于入靜;入靜的關鍵,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雜念,然後一心一意地去做靜功。往往有的人,平時不覺自己腦海之中存有雜念,及至靜坐之時,什麼念頭都來了。隻有通過靜功止念之法,去除雜念,才可能把靜功做好。

止念之法,可以分為平時和練功兩種情況講述:

平時如何止念

1.欲正人,先正己;欲人敬,先敬人。

2.事來則應,事過則忘。

3.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靜功如何止念

1.有念即止

2.收回忘掉

3.順其自然

靜功之層次

靜功築基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身靜(身體不動謂之身靜)

起初做功夫的時候,不論是采取坐式、站式還是卧式,總要周身放松,不使身體存在局部的緊張,亦不讓其有絲毫的拘束,腰帶可以松一松,鞋帶也不要系得太緊,不宜穿過緊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緊張的情緒。身心放松之後,自己感覺非常的舒适,做得恰到好處之時,煉功時間雖然長久,自己心中并不厭煩,身上也沒有坐立不安、難以忍受的情況,能夠坐得住,坐得輕松,這樣就是肉體已經得到安靜了,這種境界,謂之“身不動”,即身靜。此為靜功之初層。

2、心靜(念頭不動謂之心靜)

做到身安靜之後,思想上的束縛尚未解除。這時,要用“聽息”的方法,做到以心聽炁,心炁合一。此時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牽挂,未來事情不打算,大腦神經完全進入休息狀态,這樣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靜了。心中不起念,謂之“心不動”,即心靜。此為靜功之中層。

3、意靜(不知有我謂之意靜)

心中無念之後,功夫尚未徹底。此時還有一個自我存在,心中并未完全幹淨。更進一步,由心炁合一,逐漸做到忘記自我,入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了一樣,什麼也不知道,并且也不是做夢。此時當然不知有我,進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還要做夢,夢境中依然有一個“我”在那裡活動,凡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男女、金錢、名譽、地位、利益、争鬥、煩惱等等,見景生情,心旌搖曳,醒時也許有把握,夢中全都無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對自己說了算,這樣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靜功,一直應當做到忘我一層,才是真正的入靜。忘記自我,謂之“意不動”即意靜。此為靜功之高層。

一般人講靜功,最多講到念頭不動,即心靜的境界,隻能達到中層。氣功家講靜功,能夠做到身體不動即可,并不深入内在的念頭把握,僅能維持身靜;而且強調用意念,不忍割棄,不過到達中層。中華道家修煉學之築基靜功,認為心靜并不徹底,由心靜進入意靜,方為靜功之高層。于此可見中華道家修煉學之高妙,築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層次,更非一般氣功學說所能望其項背。除靜功之劃分為初層、中層、高層之外,尚有最高一層,可以頓悟直超,即身得道。但這屬于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範疇。故此略去不述,确定修煉築基法之靜功為三大層次。

雖然初層身靜、中層心靜、高層意靜之三大層次,看似簡單,其實并不簡單。内中所含奧妙,直指修煉玄機。丹書雲:“身不動曰煉精,心不動曰煉炁,意不動曰煉神。”可見築基靜功的三大層次,已将煉精、煉炁、煉神之功,包攬無遺,成為一部性命雙修之大法。煉精就是補精,煉炁就是補炁,煉神就是補神。精炁神三寶于是補滿無虧,直至“精滿不思欲,炁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的境地,而這也正是道家修煉築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總之,中華道家修煉築基之正法,就是靜功。靜功由“聽息”、“觀光”入手,入靜之後,聚合性光。雖為修“性”,其實不是單純的“性功”。此中奧妙,極為深刻。聽息之作用,在于聽,而聽在耳,耳屬于腎,腎主炁;觀光之作用,在于觀,而觀在目,目屬于心,心主神。故此靜功之道,所煉的就是人身之神炁。因此雖為修“性”,其實不隻煉性,乃為性命雙修。功夫成就,自然神炁合一,進入化境。

靜功之行持

以上所談,基本上囊括了中華道家修煉靜功築基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是,恐有修習者對于具體的實行,還有不明之處,因此再作說明如下:

主要一個問題,就是具體用功的時間安排。這一點已在“靜功與生活”第10條談到,就是每天保持半個小時以上,堅持下去。一般來說,持之以恒,修煉一百天,就是“百日築基”之功。可以完成兩大法門中所談到的初步境界。時間可以選擇在早晨、晚上、中午、半夜之時,即子、午、卯、酉四正時。早上三點至五點鐘,這時一般人都會醒來一次,因為經過睡眠,大腦較為純淨,如果能夠起身靜坐,會有較好的效果。

我們談到的靜功兩大法門,即聽息和觀光;三大層次,即身靜、心靜、意靜三層。如果一定要說多少時間才能完成,這一點由于每個人秉賦的不同,一定會有所差異,因此不好硬性規定,即使築基百日之說,也不過是大概需要一百天而已。不過若為學道者方便起見,在百日築基的階段之内,專以靜功修習,可以勉強規定一個時間的次第,以便體驗修習的功效。

因為聽息和觀光兩大法門,聽息是經常的做法,觀光不可能限定多長時間就能見光,這個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才會出現。也許最初養靜,就能見光。一般來說,能夠達到第二層次“心靜”的階段,就能見光。因此我們隻能從靜功的三大層次,勉強劃分時間如下:

前半個月,專修第一層次“身靜”。聽息必須要聽,觀光順其自然。

中間一個月,專修第二層次“心靜”。聽息仍舊堅持,觀光有之即可。

後一個半月又十天,專修第三層次“意靜”。聽息、觀光,無心用之即可。

如此分段,在具體修習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比較容易把握。聽息之法堅持要用,觀光之事不可追求,開始是有心而用之,以後均歸于無心。對于三大層次,修第一層時不管後二層,修第二層時不管第三層。在限定時間之内,隻體悟一個層次的效驗,這樣逐層遞進。

另外,做功者應當經常閱讀本書,反複理解,以求自悟。即使看不懂也沒關系,先将其大意含藏心中,不知不覺在做功之中,将會發生不可思議的潛化作用。

中華道家築基煉炁法——吐納法

中華道家修性學,首先講究祛病健體,其次着重延年益壽,最後追求長生久視。這些均需修性煉命,性命雙修,才能達到。

前面所述,靜功的修煉之道,是為了修“性”(當然前面已有所述,靜功聽息、觀光兩大法門,所講即屬性命雙修。此處所言,是依其側重面而言)。修性功夫到達一定程度,就要“煉命”。命即炁也,煉命即煉炁,這是中華道家修煉築基法的第二步功夫。這也正是中華道家修煉學所獨具的精華所在。佛家修煉,隻講修持心性,對于煉氣功夫則不重視,所以性命雙修是中華道家的獨特學術。

中華道家雖講煉炁的功夫,但是與社會上所傳的氣功絕不相同。觀見社會上各派氣功,五花八門,雜而多端,頗令學習者眼花缭亂,無所适從。或見異思遷,或誤入旁門,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養生而反戕生,此氣功本身之弊端也。蓋中華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現任何偏差,且與他家氣功都可相通,更在社會上所傳一切氣功層次之上。

筆者在此所講的中華道家吐納法,即是中華道家修煉築基煉炁之法。從前僅在道門内部傳授,不傳外人。為了使得人們獲得大道真傳,不為各種氣功所誤,故此不自保守,謹将吐納功法之真訣真法,公開于世。

功理篇

吐納者,呼吸也。莊子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入人體所需之清炁,以幫助培蓄人體内部之真炁,達到修真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

中華道家修煉,重視“炁”對人體的作用。認為“炁聚則生,炁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炁以生之。東晉道士葛洪在《抱樸子》中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炁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中華道家吐納,就是一種行炁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自可終身受益。

中華道家認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臍帶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兒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那時并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于口鼻,下斷于尾闾,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莊子所雲“衆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氣粗而浮,呼長而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炁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炁,謂之先天元炁,“動而愈出”(老子語),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炁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蓋人生禀天地之數有限,要知保炁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中華道家修煉,就是要返本還源,回到嬰兒先天狀态,以增益壽算。吐納之法,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炁,炁足則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層修煉。丹經謂“欲點常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須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湖邊、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開窗戶。時間可以選擇在子、午、卯、酉四正時,且此時一般工作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1、身法

煉功之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利氣血流通。姿勢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可緩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

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在肚臍,或掐訣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撫兩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體側,或雙手相疊,置于臍上。或者側身卧最佳,一手置于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臍,兩腳一伸一屈,與手相反。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然後做功。

上四種姿勢,可以自由選擇。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入靜。

煉功時要求舌頂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頂住。因人之上腭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煉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

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幹擾,如入萬籁俱寂之境,仍舊按照前面靜功所講的方法,凝韻聽息。《莊子》雲:“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此即“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于内,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心養炁。

煉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内視。所以微閉者,睜開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沉入睡,皆于養炁不利。微閉時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這時可用前面靜功“觀光”煉就的“性光”回光返照。即眼光觀鼻,鼻下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炁是也

2、心法

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念想不除,無法馭炁。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之法時說:“但于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裡回思則不怒,喜裡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遊之主也,神遊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歸于心。”即言内觀返照,亦可止念。

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3、息法(命功有為之法,複歸無為)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内濁氣,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補充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回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呐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腭,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随心,吸氣時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并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窩正中,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豈有橐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初學氣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由于行氣不當,把橐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勿執着,勿勉強。隻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沖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呐還有一個重要的口訣,謂之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炁,注潤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随着行炁,心性漸漸伏下,與腎炁交合。《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煉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汩汩有聲,亦可幫助入靜。津液為人養生之寶,蓋當可化炁,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炁”,肺主炁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煉功夫的長進,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誰能知之。呂祖喻為“長生酒”,曰:“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行炁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炁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吸引力,橐龠已通矣。這時隻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将有為之法,歸于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經雲:“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至無念無欲之境,心神清定可緻無夢,《莊子》曰:“古之真人,其寝不夢,其覺無憂。”其中效驗不可思議。

最後神氣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炁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中,是為胎息。《老子》雲:“專炁緻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矣。

但是達到如此境界,随人秉賦有早有晚。要在慎終如始,勿懶勿怠。《太上老君内觀經》說:“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養生篇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饑渴,可就地靜心吐納服炁,則無饑渴之感,所謂“炁滿不思食”。種種效驗,日久自知,不必詳述。

2.煉習吐納,最好結合太極拳之類的動功。蓋“有動乎中,必有其靜。”動靜相兼,互相增益。煉武術者,亦可以此作為内功,隻知蠻用拙力,不知以意領炁,以炁領形,終究落于下乘,且于養生無益。

3.《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此法貴在堅持,行立坐卧之間,随時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時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後,方去尋求氣功療法,一旦病有好轉,卻又置之不理,學者切忌此種弊端。

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話宜少說,言多傷炁。《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虛其心,實其腹。”所謂“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内含修煉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試看哪位修養高深之人沒有德行。

5.葷腥香辣之物,不利養炁,應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應注意。蓋葷腥之物,性屬沉濁,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粗而難伏;香辣之品,性主輕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應避之。應持清淡飯食,以養真炁。食可則止,不宜過饑過飽,過饑傷炁,過飽傷神。此飲食之道,修真煉炁者不可不知。

6.不可當風吐納,煉到好處,全身發熱,毛孔開張,更不可見風。若盤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驟然下地,最傷筋骨。先把兩腿伸開,手撫兩膝,養靜片刻,待覺身輕,方可下地。

7.煉炁當禁煙酒,煙為火之象,火能爍金(肺),故抽煙多者肺先損,肺損則無以生炁。酒者,入于心經則多說話,入于肺經大聲叫喊,入于腎經情欲不節,入于脾經不願吃飯,入于肝經大動肝火……種種危害,皆令人性亂而炁耗,故宜戒之。

即此一法,已為養生不二法門。但這在道家修煉之中,隻為築基功法。學者得其真趣,欲求上層接命之術者,再訪高師深造可也。

輔助築基法

(一)退符八法

初步修習中華道家築基功法,在每次做功完畢之後,應當有一定的收功方法。做功之時,道家稱為“進火”,因需用心神,而心謂之“火”;收功之時,道家稱為“退符”,即用文火封固,以鞏固煉功的效果。這裡介紹的“退符八法”,是筆者根據傳統中華道家的按摩法,結合自己多年的煉功經驗,總結出來的八種方法,簡便易行,功效奇特。

1、幹沐面

幹沐面,又稱幹洗臉。兩手五指并攏,以先下後上的順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臉之狀。要搓至面部輕微發熱,才有效果。可以達到調暢氣血、治療面癱、振奮精神、美容駐顔的神奇效驗。連做三十六次。

2、鳴天鼓

天鼓,即指耳膜。兩手心捂住耳竅,不使漏炁。以雙手十指按于腦後,然後雙手食指壓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腦勺。如果耳膜無損,即可聽到“咚咚”如同打鼓的聲音。鳴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動,可以保持耳朵的聽力,達到老不耳聾、聾者複聰的奇效。連做三十六次。

3、運神目

兩目為神光之所系。以兩手心捂住左右雙眼,如果練功之後兩手心發熱效果更好。然後以兩手心揉動雙眼,先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可以治療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視、遠視、散光、沙眼、失明等,見效甚速。向内向外各做十八次。

4、叩羅千

羅千即牙齒之神的名字。按照先腮齒、後門齒的順序,雙齒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輔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時,緊緊叩住牙齒,養成習慣。能夠達到堅固牙齒、老不落齒的功效。連做三十六次。

5、扶中嶽

中嶽即面部中央之鼻。兩手四指均握掌,大拇指放于食指之上。以兩手大拇指的外側,從山根直至鼻翼兩端之迎香穴部位,從上到下,依次擦動。肺開竅于鼻,兩手拇指外側有“少商穴”,屬肺經,故用此處。可以達到增強肺活量、調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覺、防治感冒、治愈鼻炎等奇效。連做三十六次。

6、濟天一

濟天一,天一生水,水屬腎,即指腰眼腎髒之部位。左右手心各捂住左右兩腰眼,一上一下搓動兩腰眼。最好能夠搓到兩腰發熱。可以收到溫腎壯陽、心腎相交之功效。治愈腿軟、膝冷、腰痛、陽虛等症狀。尤其腰部受寒或扭傷而痛,即以此法,将熱氣搓入腰眼之内,即可速愈。連做三十六次。

7、揉丹田

丹田即肚臍之部位。此處為人生身受炁之本。兩手相疊,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壓右手,女以右手壓左手),先以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然後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壓左手,女以左手壓右手),再以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可以收到調動丹田之炁、增加内炁、治療腸胃疾病的神效。順時針、逆時針各做十八次。

8、搓湧泉

湧泉即兩腳心之湧泉穴。坐于凳上或床上,以左手搓右腳心,又以右手心搓左腳心。可以增強全身内炁、驅寒、明目、排濁、治療腿軟等功效。左右各做三十六次。

以上退符八法,一定要按照所述順序依次煉習。可在做功前,作為進入功态的一種方法,通過對于身體的按摩,使全身放松,能夠很快入靜;在做功之後依次煉習,使炁機遍達于周身,作為退符收功。如果實在無暇做功,僅做此八法,或者在工作勞累之時,或者在睡覺前後,亦可收到養生益智、祛疾延年之神效。

(二)回陽功

中華道家回陽功,用在初步築基階段。靜坐之中,或睡眠醒起之時,出現無欲陽舉的現象,可用回陽功将其收回,以免散失。如是有了濁念而出現興陽,則屬于濁水源,縱使收回,亦難以保守。

回陽之法,道家傳有十六字訣。其訣為:“一吸便提,息息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具體做法是:陽生之時,先是吸炁,至會陰穴,然後以微意提攝之,随息歸入下丹田(即臍);同時咽下津液一口,即為水火相見。此法可連用數度,直至陽回而止,然後再以文火溫養丹田,謂之封固。

(三)睡功法

中華道家秘傳睡功法訣,筆者整理為:“東首而寝,側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龍之盤。一手屈肱枕頭,一手直摩臍眼。一隻腳伸,一隻腳绻。神不外馳,炁自安然。收神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訣大意是說:頭靠東方而卧(東方為太陽出升之地,乃是生炁之所),側着身體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諺日:學道不學道,學個狗睡覺),又似龍之盤曲環繞。一手屈臂而枕頭,一手直撫于臍眼(丹田)。一隻腳伸展(左手屈則右腳伸,右手屈則左腳伸),一隻腳绻回(左手伸則右腳绻,右手伸則左腳绻)。神意不可馳逐于外物,炁機自然安定和平。收斂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與炁自然和合凝聚,結成内丹。

睡功起始,應當先睡心(先收心養靜),後睡眼(後閉目入睡)。緻虛之極,守靜之笃。神炁自然歸根,入于丹田之内;呼吸自然綿綿,歸于元海之中。此時不必有心調息,而呼吸自會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機自然降伏。臨醒之時,應當先醒眼(先睜開眼睛),後醒心(後心生知覺)。然後慢慢展轉身軀,方可起卧。睡功做到好處,自可入于大靜,一念不生,心同虛空。其後如果能夠放下身心,靜定一場,還會出現其他良好效驗,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訣,不是一般的小法小術可以比拟,乃是主靜立極的上乘大道。當初陳希夷(陳抟)祖師留其肉身于西嶽華山,蔣青霞真人脫質升舉于王屋山,都是修習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

又,上古時代道家傳有“宴息法”:每當夜晚之時,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口無所言,心無所住,息無所促,形無所動。隻留一點元神元炁,相依相偎,如同爐中一點火種相似,綿綿不絕,若有若無。久久純熟,自可達到“神滿不思睡”的境地。所謂妨礙修煉之“睡魔”,亦不知不覺而自動消失。

陳抟老祖傳有睡功秘訣三十二字,名日“蟄龍法”。其決日:“龍歸元海,陽潛于陰。人日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上卧,世無知音。”呂純陽祖師曾為之題詩雲:“高枕終南萬慮空,睡仙常卧白雲中。夢魂暗入陰陽竅,呼吸潛施造化功。真訣誰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學癡聾。華山處士留眠法,今與倡明醒衆公。”修習道家睡功的同志們,當由此參悟之。

(原出《大成捷要》,筆者編譯)

站樁法

站樁一道,流傳已久。在我國最古老的醫學文獻《黃帝内經》中,就有“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描述,說明早在遠古時代即已出現。另據《金蓮正宗記》卷四記載:道教祖師“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陽,為了修煉大道,“偏翹一足,獨立者九年,東臨大海,未嘗昏睡,人呼為‘鐵腳先生’。丘祖贊之曰:‘九夏迎陽立,三冬抱雪眠。’如此煉形九年,而入于大妙。”于此可見,站樁也是道家修煉的一種方式。

這裡把内家拳的一種站樁修煉法——混元樁,介紹于此,以供志心修為者習之。

站樁之前,須做好全身放松的一些準備工作。不可穿太緊的衣服,腰帶要松一松。不宜穿高跟鞋,鞋帶也不可系得太緊。這樣才有利于血脈的流通,保證煉功的效果。

首先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臀部後坐,雙手自然下垂,放于體側,目視前方,似看非看,頭直項豎,身形中正,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如此站立片刻,凝神定意,排除雜念。

然後兩手擡至胸前,抱起撐圓,五指張開,十指相對,手心向内,似抱兩球,呈臂半圓、腋半虛的姿勢,手掌距胸約八寸,兩手相距一尺左右,松肩橫肘,小腹微圓。頭頂如繩吊系,以振奮精神;兩目微睜,目視前方,以蓄養精力;肩部稍往後張,使心胸開闊,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和精神的舒放;全身放松,有利于周身氣血通暢運行。

如此站立,少則幾秒鐘,多至一分鐘,即會感覺四肢全身,有麻、熱、脹、沉等不同程度的感覺,說明氣血已達身體之梢部,是氣行全身的标志。

收功時,慢慢伸直兩腿,緩緩放下雙手,就會感到雙手更加發沉發脹。如此原地休息一會兒,待全身的酸脹反應消失之後,全身輕松,再散散步即可。

王芗齋先生述及站樁時說:“習時須首先将全身之間架,配備安排妥當,内清虛而外脫化,松和自然,頭直、目正、身端、項豎、神莊、力均、氣息平靜、意念放大、發挺腰松,周身關節似有微屈之意,掃除萬慮,默對長空,内念不外遊,外緣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頂,虛靈獨存,渾身毛發有長伸直豎之勢,周身内外,舒适挺拔。自覺如雲端寶樹,上有繩吊系,下有木支撐,其悠揚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氣浴殊近相似也。然後再體會自身肌肉細胞動蕩之情态。

鍛煉有得,自然為正常運動。夫所謂正常者,即合乎改造生理之要道,能使貧血者,可以增血;血壓高者,能使其下降而達于正常。蓋因無論如何運動,都不可使心髒跳動失于常态。然在精神方面,須視此身如大冶洪爐,夫物不在陶溶中。但須覺察各項細胞為自然同時工作,不得有絲毫勉強,更不許有幻象。如依上述之鍛煉,則身體之筋肉不煉而自煉,神經不養而自養,周身舒暢,氣質亦随之而逐漸變化。其本能之自然力,由内而外,自不難漸漸發達。

然切記身心切不可用力,否則稍有注意便失松和,不松則氣滞而力闆,意停而神斷,全體皆非矣。……隻要呼吸一失常态,或橫膈膜略一發緊,便是錯處,願學者宜慎行之,萬勿忽視。”

開始站樁,由于兩臂擡起的不适應,會出現“假疲勞”的現象,即肩酸、臂脹、腿抖、身晃等感覺。須知這是正常現象,是樁功必經的一個階段。一般來說,堅持天天站樁,十天左右即可自動消失。這時再站,不僅不覺其累,反而有舒适之感,站完之後精力旺盛,猶如睡足覺早晨剛起床一樣。此時方才進入站樁正軌,說明體質已明顯增強。從此興趣倍增,接着站下去,就能夠進入“忘我”狀态,如《清靜經》所言:“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如此則可使身心得到極大休歇,身不煉而自煉,性不養而自養,宿疾不治而愈,生活充滿信心。王先傑老師說:“久煉此功,可收到精神充沛、氣貫周身和力量渾厚之效,這就是所謂神元、氣元、力元的混元之體,所以此樁法名為混元樁。”

站樁時,可安排于早晚,白天有暇也可以站,一般每次保持在半個小時以内為好。開始不适應,可站五分鐘至十幾分鐘,待“假疲勞”的階段過去之後,增加為十幾分鐘至半個小時,堅持下去,即可達到去病健身、養性延命之效。

站樁功法簡便易行,費時少而收效大,有病去病,無病強體,沒有副作用,更不會出現偏差。實踐證明,站樁對于慢性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頭暈目眩、慢性氣管炎、慢性腸胃炎、慢性肝炎、半身不遂、腦血栓、高血壓、心髒病、神經衰弱、頭痛、失眠、多夢、癌腫瘤、骨質增生、腰肌勞損等等疾患,都有明顯療效。要在學者堅持站樁鍛煉,久則自知,非站無以得之。呂祖《指玄篇》曰:“此事本然無大巧,隻争逐日用功多。”

站樁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站樁時閉眼,容易站不穩。要雙目微睜,目視前方,這樣不僅可以去昏沉,亦可療目疾。

2、當腿部肌肉顫動或身體發生搖擺時,注意控制,以免前傾後倒,影響煉功效果。

3、站樁前不宜飲酒,飲酒後不宜站樁。

4、飯飽之後,休息半個小時,才可站樁。空腹亦不可站樁。

5、大悲、大怒、情緒波動之時,不宜站樁。

6、過度疲勞不宜站樁。

7、女子月經期間,如有不适反應,不宜站樁。

8、失眠者上床前站一會,可以睡個好覺,但時間不可太長,否則引起興奮,更加難以入睡。

站樁之道,不加任何意守,不講丹田呼吸,不論時間方位,不拘場地。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氣功,倒很符合中華道家“清靜無為,抱元守中”的修養功夫。《太上赤文古洞經》曰:“有動之動,出于無動;有為之為,出于無為。”《陰符經》曰:“自然之道靜。”站樁遵循自然之道,使人的身心在靜中自然得到調養。久而久之,就能體會到《莊子》所言“形全精複,與天為一”的“大妙”境界,就會明白站樁是合乎大道的。笃好修為之士,或可由此悟出道中三昧。

上一篇:陸軍

下一篇:戰略轟炸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