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

白花蛇舌

耳草族耳草屬植物
白花蛇舌草野生主産地在江西,年産量近千噸。近幾年由于糧價高,勞動力水平提高,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年采集量明顯減少。白花蛇舌草家種主産地在河南省駐馬店地區。湖南、湖北、安徽臨泉亦有種植。白花蛇舌草是清熱解毒藥,主要用于癰腫瘡瘍的藥物。
    中文名:白花蛇舌 拉丁學名:Herba Hedyotis Diffusae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菊亞綱 超目: 目:龍膽目 亞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亞科: 族:耳草族 亞族: 屬:耳草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白花蛇舌草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尼泊爾、日本和中國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别名:蛇舌草、矮腳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節節結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須草、蛇總管、鶴舌草、細葉 英文名:Spreading Hedyotis Herb, Herb of Spreading Hedyoti 二名法:Hedyotis diffusa

形态特征

一年生無毛纖細披散草本,高20-50厘米;莖稍扁,從基部開始分枝。葉對生,無柄,膜質,線形,長1-3厘米,寬1-3毫米,頂端短尖,邊緣幹後常背卷,上面光滑,下面有時粗糙;中脈在上面下陷,側脈不明顯;托葉長1-2毫米,基部合生,頂部芒尖。花4數,單生或雙生于葉腋;花梗略粗壯,長2-5毫米,罕無梗或偶有長達10毫米的花梗;萼管球形,長1.5毫米,萼檐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2毫米,頂部漸尖,具緣毛;花冠白色,管形,長3.5-4毫米,冠管長1.5-2毫米,喉部無毛,花冠裂片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頂端鈍;雄蕊生于冠管喉部,花絲長0.8-1毫米,花藥突出,長圓形,與花絲等長或略長;花柱長2-3毫米,柱頭2裂,裂片廣展,有乳頭狀凸點。蒴果膜質,扁球形,直徑2-2.5毫米,宿存萼檐裂片長1.5-2毫米,成熟時頂部室背開裂;種子每室約10粒,具棱,幹後深褐色,有深而粗的窩孔。花期春季。

分布情況

産于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安徽、雲南等省區;多見于水田、田埂和濕潤的曠地。

國外分布于熱帶亞洲,西至尼泊爾,日本亦産。

品種分布

越南耳草Hedyotis chereevensis (Pierre ex Pit.) Ko

傘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 (L.) Lam.

傘房花耳草(原變種)Hedyotis corymbosa (L.) Lam. var. corymbosa

圓莖耳草(變種)Hedyotis corymbosa (L.) Lam. var. tereticaulis Ko

丹草Hedyotis herbacea L.

矮小耳草Hedyotis ovatifolia Cav.

單花耳草Hedyotis taiwanensis S. F. Huang & J. Murata

三脈耳草Hedyotis trinervia (Retz.) Roem. & Schult.

傘形花耳草Hedyotis umbellata (L.) Lam.

主要價值

據《廣西中藥志》記載全草入藥,内服治腫瘤、蛇咬傷、小兒疳積;外用主治泡瘡、刀傷、跌打等症。

苗藥,Elainen屙賴嫩(融水語):全草治小兒疳積,頭痛,腎炎,闌尾炎,肝硬化,早期淋巴結核,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瘡《桂藥編》。

瑤藥,Bangbeinanbeimo榜北南北默,Paihuamei拍花美(金秀語):全草治小兒疳積,頭痛,肝炎,腎炎,闌尾炎,肝硬化,早期淋巴結核,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瘡,煤油調敷治汗斑《桂藥編》。

壯藥,Hnahaoelin化好萼林(桂平語),Pailei拍累(扶綏語),Qi—pa溪怕(龍州語),Xiaoshuangdao Ll、雙刀(那坡語),Yalie呀裡鵝(德保語),Yalinge牙鄰葛(天等語):全草治小兒疳積,頭痛,胃痛,肝炎,腎炎,闌尾炎,肝硬化,早期淋巴結核,結膜炎,外用治毒蛇咬傷,含漱治口腔炎,煤油調敷治汗斑《桂藥編》。

佤藥,二葉律:全草治惡性腫瘤,口腔炎,扁桃體炎,毒蛇咬傷《中佤藥》。

畲藥,雞舌草,蛇舌草,伯勞舌,蛇針草,白花半邊蓮:全草治惡性腫瘤,闌尾炎,扁桃腺炎,喉炎,尿道炎,急性腎盂腎炎,痢疾,癰疔疖腫,蛇咬傷《畲醫藥》。

阿昌藥,白花蛇舌草:治惡性腫瘤,肝炎,跌打損傷《德宏藥錄》。

德昂藥,格南靈: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傣藥,牙靈俄(西傣):全草用于癌症,闌尾炎,傷寒,腸炎痢疾,肝炎,扁桃體炎,咽喉炎,尿路感染,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小兒疳積;牙蒿旺(德傣):全草治療癢,皮疹,汗斑,黃水瘡《滇藥錄》。牙靈俄(西傣),牙淋喔(德傣):全株治腸炎,痢疾,喉炎,扁桃腺炎,肝炎,闌尾炎,尿路感染,乳腺炎,口腔炎,跌打損傷,腫瘤,外用于瘡疖癰腫,毒蛇咬傷《滇省志》。芽令烏:用于清熱解毒,活血利濕,利尿,消腫《傣醫藥》。

景頗藥,dungang chi:治惡性腫瘤,肝炎,跌打損傷《德宏藥錄》。阿做,安做,祖起:全草治預防感冒,痢疾,盲腸炎,肺癌《滇藥錄》。阿坐:全株治療腸炎,痢疾,喉炎,扁桃腺炎,肝炎,闌尾炎,尿路感染,乳腺炎,口腔炎,跌打損傷,腫瘤,外用于瘡疖癰腫,毒蛇咬傷《滇省志》。

侗藥,罵華蜥mal mac suic,尚罵麻蜥(Sangp mal mac suic):全草主治降吆(内傷),黃雀病(黃疸)《侗醫學》。

彜藥,全草用于咽喉腫痛,肺熱喘咳,肝膽濕熱,赤白痢疾,白濁濕淋,梅毒濕疹,癰疽痞塊,毒蛇咬傷《哀牢》。

拉祜藥,全草治肝炎,咽喉炎,尿路感染《拉祜醫藥》。

基諾,裸車:全草治腫瘤,肺熱咳喘,咽喉炎;外敷治跌打損傷《基諾藥》。

生境分布

生态環境:生于潮濕的田邊、溝邊、路旁和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東南至西南部各地。

栽培方法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幹旱和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生長較好。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南方3-4月,北方5月播種,撒播或寬擾條播播幅10-12cm,淺蓋土,保持土壤濕潤。

田間管理出苗後松土、除草、間苗、施追肥1-2次。

性狀鑒别

性狀鑒别全體扭纏成團狀,灰綠色至灰棕色。主根細長,粗約2mm,須根纖細,淡灰棕色。莖細,卷曲,質脆,易折斷,中心髓部白色。葉多皺縮,破碎,易脫落;托葉長1-2mm。花、果單生或成對生于葉腋,花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葫果扁球形,直徑2-2.5mm,室背開裂,宿萼頂端4裂,邊緣具短刺毛。氣微,味淡。

花單生或雙生葉腋,花梗略粗壯,長2-5毫米,罕無梗或偶有長達10毫米的花梗;萼筒球形,長1.5毫米,萼裂片長1.5-2毫米;花冠白色,筒狀,長3.5-4毫米,冠筒喉部無毛,花冠裂片長約2毫米;雄蕊生于冠筒喉部,花藥伸出;

表皮細胞1列,類方形或卵圓形,常有單個細胞向外突起,形成非腺毛,外被角質層。皮層窄,細胞呈類圓形;内皮層細胞1列。韌皮部較窄。木質部導管2-7個相連成單個徑向排列成行;木纖維壁較厚,木化化;射線窄,常1-2列細胞,壁薄,木化。髓部寬廣,細胞較大,内含澱粉粒,髓部通常中空。皮層及髓部薄壁細胞中偶見草酸鈣針晶。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在體外(相當生藥6g/ml)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粒細胞型、單核細胞型以及慢性粒細胞型的腫瘤細胞有較強抑制作用(美藍試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測定,對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較強。曾用浸膏于小鼠S一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實驗性治療,皆無明顯抗癌作用;0.5-1g生藥/ml在體外對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藍試管法),但作者認為此屬非特殊性的。

2.抗菌消炎作用:體外抗菌作用并不顯着,隻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觀察煎液對正常和人工闡尾炎兔的網狀内皮系統吞噬功能和白細胞在體内外吞噬後力的影響,認為其抗炎作用,是刺激網狀内皮系統增生和增強吞噬細胞活力等因素所緻。

2.1.抗菌: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4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1:2對傷寒杆菌、綠膿杆菌等具抑制作用。

2.2.抗炎免疫:煎劑4g/kg1日内灌服4次,對正常兔及人工狹窄闌尾所緻的實驗性闌尾炎兔均有刺激網狀内皮糸統增生,增加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并使嗜銀物質傾向緻密化,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力而達到抗炎的作用。煎劑300mg/隻灌胃對初次免疫小鼠脾髒抗原結合細胞有抑制增生作用。水提物2mg/隻腹腔注射,對小鼠可增強異型小鼠脾細胞誘導的遲發型超敏反應;100mg/kg腹腔注射,可增加小鼠脾抗體分泌細胞數(PFC);30-240μg/ml可增強小鼠脾細胞對絲裂原ConA及LPS對小鼠脾細胞的增殖反應;30μg/ml可增強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對MX-87靶細胞的殺傷率。

上一篇:普通夜鷹

下一篇:雲色傾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