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地鸫

白眉地鸫

鸫科地鸫屬動物
白眉地鸫(學名:Zootherasibirica)是鸫科、地鸫屬中型鳥類。主要在地上活動和覓食,善于在地上行走和奔跑。主要以甲蟲、金龜子、步行蟲、叩頭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蠕蟲和忍冬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和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中文名:白眉地鸫 拉丁學名: 别名:白眉麥雞、西伯利亞地鸫、地穿草鸫、阿南雞 界: 門: 亞門: 綱:鳥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鸫科 亞科: 族: 屬:地鸫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雄性成鳥:具寬而明顯的白色眉紋。上體暗藍灰色;飛羽黑褐色,各羽内翈中部具白斑;尾羽亦為黑褐色,外側三對飛羽具白色羽尖。颏、喉、胸、腹及兩脅與上體羽色相似,但較淡;腹部中央及肛周污白;尾下覆羽暗褐,具大形的白色羽端,從外表看,呈黑白相間的橫斑;腋羽白色,具黑色羽端。

雌性成鳥(依據吳至康等,1980):上體除額鏽棕色外,其餘部分皆為橄榄褐色;眉紋皮黃而帶有褐斑;内側覆羽和小翼羽端部具棕黃色斑點;尾羽暗褐色,帶有橄榄褐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颏皮黃色;喉、頸側、胸及兩脅皮黃色,具褐色羽端;腹部中央及肛周白色;尾下覆羽橄榄褐而具白色軸紋和端斑。

雄性幼鳥(依據采自雲南指名亞種Z.s.sibirica的标本):眉紋白色帶有褐斑;耳羽皮黃而有褐斑;頭部棕褐色,各羽具細而窄的皮黃色羽幹紋;頸、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藍灰色,最外側兩對尾羽具白斑;翼上覆羽為棕褐色,各羽端部皮黃;飛羽暗褐。颏、喉淡黃白色,喉側綴以暗褐色縱紋;胸暗褐,散布以大形皮黃色斑點;兩脅淺褐;腹部至肛周,由皮黃至污白色;尾下覆羽暗褐,具大形白色羽端斑;腋羽白色,羽端暗褐。

生物學

白眉地鸫主要栖息于混交林和針葉林。遷徙期間常在林緣、道旁兩側次生林,甚至還在村莊附近的叢林中活動。平時在地面上走走停停,邊走邊覓食,主要食物為昆蟲,是一種主要的農林益鳥。

白眉地鸫通常在針葉林和混交林中下木較發達的溝谷地方營巢繁殖。繁殖期5—7月間。巢多築在林下小樹和灌木的枝杈上,距地面高約1.3—1.9米。巢主要由枯草莖、枯草葉、樹皮纖維、苔藓和泥土等構成,主要用泥塗于巢壁和巢緣。巢内墊以細草莖、草葉和松針等。巢的形狀如碗,外徑120—145,内徑85—105,高80一110,深55—70厘米。

巢築好後即開始産卵,每年産一窩卵,每窩産卵4—5枚。卵呈淡藍色,雜以大小不同的棕褐色斑點。卵為梨形,大小為29.0—31.5×19.0—21.5毫米。

上一篇:天茄子

下一篇:柳州螺蛳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