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茄子

天茄子

旋花科植物
出處本品原植物始載于《救荒本草》,名丁香茄苗,雲:"亦名天前兒。延蔓而生。[1]人家園籬邊多種。莖紫多刺,藤長丈餘。葉似牽牛葉甚大,而無花叉;又似初生嫩苘葉卻小。開粉紫邊紫色心筒子花,狀如牽牛花樣。結小前如了香樣而大,有子如白牽牛子,亦大。"《綱目》在"牽牛子"條下載:"白者人多種之。其蔓微紅,無毛有柔刺,斷之有濃汁。葉團有斜尖,并如山藥莖葉。其花小于黑牽牛花,淺碧紅色。其實蒂長寸許,生育枯白。其核白色稍粗。
    中文名: 拉丁學名:Semen Calonyctionis Muricati 别名: 界: 亞界: 總門: 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旋花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滇南(雲縣、耿馬、孟定、臨滄、元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天茄子 中文别名:丁香茄苗 别稱:丁香茄、天茄(救荒本草)

描述字段

一年生粗狀纏繞草本,莖圓柱形,具側扁的小瘤突,幼枝綠色,老枝污紅色;葉心形,具長的銳尖頭或長的尾狀尖,上面草綠色,具稀疏平展的微柔毛或無毛,脈稍突出,下面稍蒼白色,具密集的露狀小點,脈極突出;具長的葉柄。花美麗,紫色,腋生,單一或成腋生少花的卷曲花序,具短而粗的總花梗;花梗粗厚,肉質,棒狀,結果時具豐富的乳汁,果熟時極增粗;萼片卵形,肉質,無毛,背面龍骨狀突起,邊緣蒼白色膜質透明,外面3片具肉質的直立伸長的芒,長5—8毫米(除芒),内面2個較小,芒較短,果熟時萼顯着增大;花冠較小,紫色或淡紫色,瓣中帶薄,多脈,管長圓柱形,上部寬展,長2—3厘米;冠檐漏鬥狀,花冠裂片三角形,頂端漸尖,長0.7-1厘米;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或微伸出;雄蕊花絲長,花藥大,基部心形;花盤淺杯狀;子房無毛,2室,4胚珠;花柱線形,柱頭大,2球狀。蒴果球狀卵形,具銳尖頭。種子4,大而平滑,三棱形,背弓,側面平,黑色,無光澤。

分布及生境

滇南(雲縣、耿馬、孟定、臨滄、元江)有分布,生海拔580-1200米的灌叢中。我國過去僅見湖北、湖南、河南(據救荒本草)等地栽培。本種分布于墨西哥至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及巴西,大、小安的列斯群島,熱帶非洲及附近島嶼,印度,錫金,緬甸,越南至日本,菲律賓有栽培。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天茄子“救荒本草稱丁香茄,茄(注:幼果)作蜜煎,葉可作蔬”(據植物名實圖考)。在菲律賓種子作蛇藥,并作瀉藥。

藥用價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lonyction muricatum (L.) G. Don [Convolvulus muricatus L.;Ipooea muricata (L.) Jacq.]

【功效】瀉下;解蛇毒

【拉丁文名】Semen Calonyctionis Muricati

【主治】大便秘結;毒蛇咬傷

【化學成份】天茄種子中含有麥角生物堿(ergot alkaIoids)。

【藥理作用】天茄種子生物堿成分對金黃色化膿微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綠膿杆菌、大腸杆菌等有較強的抗細菌、真菌活性。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瀉下;解蛇毒。主大便秘結;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6-10g。外用:适量,研末調敷。

上一篇:罂粟子

下一篇:白眉地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