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癬皮

白癬皮

多年生宿根草本
白癬皮又稱八股牛,屬于多年生宿根草本,根斜出,肉質,幼嫩部分密被白色的長毛并生着生水泡狀凸起的腺點,全株有強烈香氣。[1]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13,對生、紙質。總狀花序頂生,開白色或淡紫色花。蒴果5裂,表面被棕黑色腺點、腺毛及白色細柔毛。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苔藓植物門(Bryophyta) 亞門: 綱:石竹亞綱 亞綱: 超目: 目:葉苔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世界範圍分布較廣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白癬皮 英文名:cotex dictamni

簡介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白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幹燥根皮。

[植物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有強烈香氣。根斜出,肉質,幼嫩部分密被白色的長毛并生着生水泡狀凸起的腺點。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13,對生、紙質。總狀花序頂生,開白色或淡紫色花。蒴果5裂,表面被棕黑色腺點、腺毛及白色細柔毛。

采集及采集地

北方于春、秋二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挖出後,洗淨泥土,除去須根及粗皮,乘鮮時縱向剖開,抽去木心,曬幹。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市場

藥材性狀

本品呈卷筒狀,長5--15cm,直徑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細棱皺紋及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小點;内表面類白色,有細縱紋。質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不平坦,略呈層片狀,剝去外層,迎光可見閃爍的小亮點。有羊膻氣,味微苦。

化學成分

根含白癬堿、白鮮内酯、谷甾醇、黃柏酮酸、胡蘆巴堿、膽堿、梣皮酮。尚含菜油甾醇、茵芋堿、γ-崖椒堿、白鮮明堿。地上部分含有補骨脂素和花椒毒素。

性味

苦鹹,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别錄》:鹹,無毒。

③《本草述》:苦微鹹微辛。

歸經

入脾、胃經。

①《綱目》:入足太陰、陽明經,兼人手太陰、陽明。

②《本草原始》:入肺、小腸經。

③《本草從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腸。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用于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癬瘡瘌,風濕熱痹,黃疸尿赤。

①《本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錄》: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太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痫,婦人産後餘痛。

③《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

④《兵部手集方》:療肺嗽。

⑤《日華子本草》: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并一切風痹筋骨弱乏,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

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惡風、疥癬、楊梅、諸瘡熱毒。

用法與用量

内服:煎湯,10~25克。

外用:煎水洗。

炮制

揀淨雜質,除去粗皮,洗淨,稍潤,切片;曬幹。《得配本草》:酒拌炒。

宜忌

虛寒證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惡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②《本草經疏》: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上一篇:小粒咖啡

下一篇:案件現場直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