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

漢語漢字
留(拼音:liú)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戰國金文。古字形從田、丣(yǒu)聲。一說,丣字像田邊蜿蜒的溝渠,左右為儲水的池塘,以會水流停留于田間之意。留的基本義指停止,如:停留、留學。還可以表示不讓離去,如:留客、留宿、挽留、拘留。又引申指“注意力放在上面”。如:留心、留神、留意。又引申指“不忍舍棄、不忍離去”。如:留連、留戀。
  • 中文名:留
  • 拼音:liú,liù,liǔ
  • 繁體:畱
  • 部首:田
  • 五筆:QYVL
  • 倉颉:HHW
  • 鄭碼:RHYK
  • 筆順:撇、豎提、點、橫折鈎、撇、豎、橫折、橫、豎、橫
  • 字級:一級(編号:2009)
  • 平水韻:下平十一尤
  • 筆畫:10
  • 結構:上下結構
  • 四角碼:7760₂
  • 注音:ㄌㄧㄡˊ,ㄌ〡ㄡˋ,ㄌ〡ㄡˇ
  • 異體字:畱、畄、㽞、?、?、?
  • 統一碼:7559
  • 造字法:形聲字或會意字

字源演變

一種說法認為是形聲字。從田,丣(yǒu)聲。《說文解字》:“留,止也。”段玉裁解釋說:“田,所止也,猶坐從土也。”就是說,“留”就是停留、停止的意思,“留”以田字為形旁,表示停留的地方,就像“坐”字一樣,因為古人席地而坐,所以以土為形旁。而“丣”是表示音讀構件,沒有其他作用。戰國文字(圖1)有左形右聲的結構,後則皆為下形上聲。小篆結構的楷化後寫作“畱”,上部寫法略異。現以“留”為規範楷字。

戰國文字“丣”或訛從二“口”,如圖3,漢隸承之,亦有寫作兩個三角形的,如圖6。“留”的本義是停留、停止。事物停留下來不失就是存留、保留。熱情地拉着要離去的人留下叫做挽留。強行将人或物留住叫做扣留。事物不受主體變化的影響而繼續存在也可稱為留,即遺留或留傳。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金文“留”字,像田地旁邊有水渠之狀。考古學家曾在安陽發現不少埋在基址之下的商代水溝,也發掘到像是蓄水池的長方形水池(見“商代水溝段落鳥瞰圖”)。水渠滞留他處引來的水以備灌溉田地,故有保留、存留等有關的意義。蓄水灌溉是水溝的擴大應用。

水溝經常流動着大量的水,故“留”字又可以表示流動之義。如《莊子·天地》:“留動而生物。”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留,或作流。”這個留字,有的寫本作流,說明“留動”就是流動。又如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膑兵法·奇正》中有“使水逆留”“令行如留”;《銀雀山漢簡釋文》0530條《論政論兵之類》一三:“死水而不留。”這個意思後來用“流”表示,不用“留”了。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留(liú)

停止在某一個地方:停留。留學。留任。留級。留步。留守。留駐。

注意力放在上面:留心。留神。留意。

不忍舍棄,不忍離去:留連,留戀

不使離開:留客。留宿。挽留。拘留。

接受:收留。

保存:保留。留存。留别。留念。留後路。

詳細釋義

畱liú

【動】

(會意。從田,從丣,丣亦(yǒu)聲。從“田”,表示停留的地方。本義:停留,留下)

同本義(停止在某一處所,含有不動的意思)〖stay〗

畱,止也。——東漢·許慎《說文》

令之留于酸棗。——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

靈連蜷兮既留。——戰國·屈原《楚辭·雲中君》

風氣留其處。——《素問·虐論》

乃令張良留謝。——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城入趙而璧留秦。——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留五百人。——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

雪上空留馬行處。——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黍稷馨,祝時讴,風車雲馬遄難留。——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留像于館。——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逗留(暫時停留);留舍(留宿);留住(對城市年輕人的泛稱);留居(保守,維持現狀。停住,居留);留身(宋代大臣朝見,請求退朝時獨留面奏機宜);留客住(一種頭上裝有倒鈎的長槍)

使不離開;挽留〖asksb.tostay〗

廷椽起矣。狀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史記·滑稽列傳》

熹廟不能留(袁可立),魏黨不能奪。——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昔子瑜在柴桑時,孔明來吳,孤欲使子瑜留之。——《三國演義》

又如:留行(挽留,使不離去);留款(挽留款待);留歡(留客歡宴);留飲(留客宴飲;留下宴飲)

引申為扣留〖detain;arrest〗

趙高因留所賜扶蘇玺書。——《史記·李斯列傳》

因留沛公。——《史記·項羽本紀》

匈奴留漢使。——《漢書·李廣蘇建傳》

漢亦留之。

武留匈奴。

又如:留系(拘押,拘留);留身(拘留人身);留礙(阻礙,障礙)

保存;遺留〖reserve;leave〗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又如:留頭(舊習。女孩幼時剃發,逐漸長大時開始蓄發,叫“留頭”);留存(存留,保存);留取(留存)

滞留;拖延;擱置〖bedetained;delay;suspend〗

無留居。——《莊子·山水》。注:“滞守之謂。”

宿留海上。——《漢書·郊祀志》。注:“有所須待也。”

又如:留中(留于宮中不發。皇帝将臣下的奏章留在宮中,不批複不交議);留事(積壓的公務);留連(耽擱;拖延);留時(延誤時日)

(袁可立)疏入,留中。——清康熙《睢州志·名臣》)

留心〖becareful;takecare〗。如:留神方便(注意機會);留目(注目,注視);留盼(顧念,留意觀看)

駐軍〖station〗。如:留田(屯田);留屯(駐軍屯田)

留守〖staybehindtotakecareofthings〗。如:留戌(駐守);留後(留守,留台)

通“流”。水流動〖flow〗

留動而生物。——《莊子·天地》

通“镏”。殺〖kill〗

賢不可威,能不可留。——《管子·侈靡》

留liú

【形】

長久〖long〗

留,久也。——《爾雅》

悉數之乃留。——《禮記·儒行》。注:“久也。”

又如:留年(延年。亦指長壽);留瘦(中醫指久病而體瘦)

盡,全〖whole〗。如:留日(整天;終日)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三】【田部】力求切(liú)

止也。從田,丣聲。

說文解字注

止也。稽下曰:“稽,畱止也。”

從田,丣聲。田,所止也,猶坐從土也。力求切,三部。

廣韻

力求切,平尤來‖卯聲幽1部

留,住也。止也。《說文》作畱,亦姓,出會稽,本自衞大夫留封人之後。後漢末避地會稽,遂居東陽,為郡豪族。《吳志》有左将留賛。

力救切,去宥來‖卯聲幽1部

留,宿留,停侍也。宿音秀。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部】畱·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7

(li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并力求切,音流。《說文》:畱,止也。《史記·秦本紀》: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畱。又《越世家》:莊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畱。

又遲也。《易·旅卦》:君子以明愼用?,而不畱獄。《史記·匈奴傳》:然而諸宿将常坐畱落不遇。注:謂遲畱零落,不遇合也。

又久也。《禮·儒行》:悉數之,乃畱更仆,未可終也。注:畱,久也。

又徐也。《吳語》:一日惕,一日畱。注:惕,疾也。畱,徐也。

又已去而止之也。《正字通》:李元紘治潤有惠政,及代去,吏民遮畱。

又《楚語》:舉國畱之。注:畱,治也。

又伺便也。《莊子·刻意篇》:執彈而畱之。

又《戰國策》:使秦而欲屠趙,不顧一子以畱計。注:畱,不決也。

又《左思·魏都賦》:朝無刓印,國無費畱。注:兇命曰費畱。

又姓。《詩·王風》:丘中有麻,彼畱子嗟。傳:畱,大夫氏。子嗟,字也。《韻會》:出會稽,本衞大夫,畱封人之後,吳志有左将畱贊。

又地名。《左傳·襄元年》:楚子辛救鄭,侵宋呂畱。注:呂畱二縣,今屬彭城郡。又《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執孫蒯于純畱。注:長子,純畱二縣,屬上黨郡。《前漢·張良傳》:封為畱侯。又《地理志》:陳畱。注:畱,鄭邑,為陳所幷,故曰陳畱。

又國名。《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畱籲。注:甲氏,畱籲,赤狄别種。《山海經》:畱利之國,人足反折。

又山名。《山海經》:西二百裡曰長畱之山。

又《博雅》:畱,黃彩也。

又《釋名》:畱幕,冀州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畱,牢也。幕,絡也。言牢絡在衣表也。

又鳥名。《正韻》:栗畱,黃鳥。

又獸名。《山海經》:柢山有魚焉,其音如畱牛。注:莊子曰:執犁之狗,謂此牛也。

又草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雜以畱夷。注:顔監雲:畱夷,香草。

又果名。張衡《南都賦》:梬棗若畱。注:廣雅曰:若畱,石橊也。

又與流通。嵇康《琴賦》:忽飄颻以輕邁,乍畱聮而扶疏。

(liù)又《廣韻》力救切,音澑。宿畱,停待也。《前漢·武帝紀》:宿畱海上。

(liǔ)又《五音集韻》力久切,音柳。昴星别名。《史記·律書》:北至於畱。畱者,言陽氣之稽畱也。索隐曰:畱即卯也。毛傳亦以畱為卯。《丹鉛錄》:畱,音柳。注以畱為卯,恐非。如其說陽氣稽卯,殆不成文。

又《韻補》葉淩如切,音闾。陸雲賦:遊士非乎故字,步彷徨以踟躇。伫盤桓而不能,聊相羊以淹畱。

又葉魯刀切,音牢。屈原《離騷》:時?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畱。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韻會》:毛氏曰:從田從丣,丣音酉,當作畱。今經史皆作留。傳寫譌也。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l

王力系統

l

ǐu

董同龢系統

l

jŏɡ

周法高系統

l

iəw

李方桂系統

l

jəgw

西漢

東漢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l

i̯ə̯u

拟音/王力系統

l

ǐəu

拟音/董同龢系統

l

ju

拟音/周法高系統

l

iəu

拟音/李方桂系統

l

jə̆u

拟音/陳新雄系統

m

ǐaŋ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力求切/力救切

lju

去聲

四十九宥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力救切/力嘲切/匹皃切

lju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力求切

liəu

上聲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力九切

liəu

去聲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力救切

liəu

韻略

平聲

力求切

去聲

力救切

增韻

平聲

力求切

去聲

力救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尤侯

次濁

liəu

去聲

尤侯

次濁

liə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郎丢切

去聲

尤侯

葉留去聲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次濁

力求切

liou

去聲

十九宥

次濁

力救切

liou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五修叟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