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陵縣

甯陵縣

河南省商丘市轄縣
甯陵縣地處豫東平原,轄14個鄉鎮、364個行政村,總面積798.12平方公裡,耕地72萬畝,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葛天文化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酥梨之鄉。甯陵曆史悠久,具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夏、商、周時為葛伯國,系葛姓祖籍之源。春秋時稱甯邑,戰國時名信陵,秦時謂甯陵城,公元前122年漢武大帝始置甯陵縣。甯陵是我國姓氏中葛、葛伯、葛天、沙、信、甯、權7個姓氏的發源地和祖籍地。甯陵人文荟萃,是三國名将典韋,宋朝經學家程迥、明朝思想家呂坤、辛亥革命志士李心梅、山東快書一代宗師高元鈞,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斯忠的故。[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甯陵縣常住人口為562657人。[2]2020年,甯陵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 187.9 億元,同比增長 1.9%,增速居全市第 2位。[3]
    中文名:甯陵縣 外文名:Ningling 别名:葛國、葛伯國、甯邑、信陵 行政區劃代碼:411423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河南省商丘市 地理位置:河南省東南部、商丘市西部 面積:798.12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張弓、柳河、石橋等8個鎮、6個鄉 政府駐地:城關鎮 電話區号:0370 郵政區碼:476700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萬畝梨園、葛天公園、葛天氏陵 機場: 火車站:甯陵縣站 車牌代碼:豫N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562657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GDP:187.9 億元(2020年) 地域名人:信陵君,典韋,侯從遠,張環禮 地方特産:張弓酒、甯陵金頂謝花酥梨 知名産業:養殖,皮毛皮革,冶金建材,機械制造 地方方言:中原官話 地方特産:張弓酒、甯陵金頂謝花酥梨 城市名片:中國長壽之鄉、中國酒文化之鄉

名稱由來

甯陵曆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古時為葛,葛天氏部族創造了“葛天氏之樂”等輝煌的早期人類文明。夏、商、西周時為葛伯國,是“葛”姓的祖籍地。戰國著名“四君子”之一信陵君曾封地于此。春秋為甯邑,戰國名信陵,秦時謂甯陵城,至西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甯陵縣。

甯陵人文荟萃,俊傑輩出。遠古葛天氏、戰國信陵君、漢代田王孫、三國名将典韋、宋明思想家程迥、呂坤,辛亥革命志士李心梅,當代著名獸醫醫學家侯從遠,山東快書藝術家高元鈞,全國林業勞動模範“老堅決”潘從正,舍己救人當代英雄張環禮、王利申,以及活躍在全國各地的邑人俊秀,既為故鄉平添了異彩,也在祖國史上留下了英名。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甯陵縣轄14個鄉鎮、1個産業集聚區、1個科創電商産業園、1個特色商業區,364個行政村(居委會),縣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

張弓鎮

柳河鎮

邏崗鎮

石橋鎮

黃崗鎮

華堡鎮

劉樓鄉

程樓鄉

喬樓鄉

城郊鄉

陽驿鄉

孔集鄉

趙村鄉

甯陵縣産業集聚區

甯陵縣電商科創産業園

曆史沿革

上古時期,甯陵叫“葛”,此名源于一種植物——葛。故古人甚感神奇,對葛頂禮膜拜以為圖騰,當地人更是以葛為榮,特以“葛”為地名。此為古葛地名之來曆。

遠古時期,甯陵縣為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

虞舜至夏朝時期,甯陵縣仍為葛地。

西周時期,甯陵縣又為沙随國,後為宋國所滅。

戰國時期,甯陵縣先為信陵君封地,後為其子甯陵君封地,戰國末為甯陵城。

秦朝時期,稱甯陵城,屬砀郡。

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始置甯陵縣,屬豫州部陳留郡。

新莽時期,甯陵縣改為康善縣,屬陳留郡。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複為甯陵縣,屬豫州刺史部梁國。

漢和帝永元十一年(99年),在種龍鄉(今黃崗鄉己吾城)置己吾縣,與甯陵縣并存,屬陳留郡。

三國時期,甯陵縣屬魏。

西晉、南北朝時期,甯陵縣先後屬豫州部梁郡、谯郡。

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534年),改甯陵縣為己吾縣。

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複置甯陵縣,屬豫州部梁郡。

唐代時期,甯陵縣屬宋州。

五代時期,甯陵縣屬歸德軍。

北宋時期,甯陵縣屬應天府。

金、元、明、清曆朝時期,甯陵縣屬歸德府。

民國年間,甯陵縣先後屬開封道、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

抗日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豫東人民建立水東抗日根據地,甯陵縣屬水東軍分區。

1949年建國後,甯陵縣屬商丘專區。

1958年,商丘專區合并于開封專區後,屬開封專區。

1960年,撤銷甯陵縣,并入睢縣。

1961年7月,恢複甯陵縣建制,同年複設商丘專區,甯陵縣亦複屬商丘專區。

1997年,商丘撤區設市,甯陵縣隸屬商丘市。

風景名勝

葛天文化城建設

2019年,甯陵縣為了改變老城區破舊面貌,建設一個生态美麗、宜居宜業的環境,決定實施老城區四湖濕地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建設的中國·甯陵葛天文化城是以葛天文化為主題的綜合人文新城,由護城河環路圍合而成,位于項目核心區,占地1.2平方公裡,是其一部分,主要包括以葛天八阙為主線串聯的八個主題文化街坊和高品質公園社區,以及由四湖、城門、護城河及濱水綠島、環城步道組成的景觀工程。葛天文化城空間結構分為内、中、外三個圈層,其中内島定位為文化展示及商業服務區,以八阙環形體驗動線串聯載民、玄鳥、草木、五谷、天常、帝功、地德和萬物八個主題文化街坊,集中展示以樂舞文化為代表的甯陵文化,打造新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并承載原有“十字”商街賦能升級,完善城市公共服務的職能。中圈為生态湖鍊,打造生态景觀型四湖生态環,通過增加水量,提升水質,多樣化的生态駁岸設計等手段,營造優質的生态景觀本底,豐富的景觀類型,多樣化的生境,打造擁有自我淨化和自循環功能的濕地生态系統,為城市創造出四湖公共開敞的親水環境和開放空間。外圈為公園社區,整體規劃上貫徹職住一體,産城融合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環境景觀資源優勢,建設高品質文化居住社區。将成為甯陵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對外展示甯陵文化和風貌的窗口,同時也将成為商丘乃至中原地區重要的人文旅遊勝地。

葛天氏陵

上古部落首領的名号無不跟他的發明創造有關。伏羲氏發明捕魚狩獵、神農氏發明種植五谷、有巢氏發明建造廬舍、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他們的發明創造都隐含在名号裡。唯被後人尊為樂神的葛天氏名号來源一直是困惑人們的一個話題。如果說葛天氏單單是發明樂舞的話,而“葛天氏”三字似乎對舞樂沒有絲毫含義。讀《詩經》,使人猛有所悟。原來,葛天氏部落不僅是樂舞的發明者,也是織布、穿衣的發明者。由于葛天氏部落首領利用葛這種植物纖維造福部落之民,後人才将其尊稱為葛天氏。

葛天公園

葛天文化公園是甯陵縣人民政府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着力打造的一個以發生在甯陵縣的曆史文化事件為背景,以葛天氏、呂坤等數十位曆史名人為基點建設的一座集文化、休閑于一體的具有濃郁人文特色的濕地生态公園。

呂坤墓

呂坤墓位于甯陵縣陽驿鄉呂墳村西北300米。史載呂坤墓地北依大沙河,周圍柏樹數百畝,墓址占地5公頃(75畝),墓區36公頃(540畝),墓為青磚砌築,上覆圓形土丘,周長30米,高3米多,整個陵園呈南北向長方形。墓前有石碑、石條幾、石桌、石凳、石蠟台、神道,神道長200多米,兩旁有石人、石馬、石羊、大小兩隊石獅子、石牌坊等。2002年7月,呂坤墓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畝梨園

甯陵縣是金頂謝花酥梨原産地,酥梨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金頂謝花酥梨已有700多年栽培曆史,明弘治年間被列為皇家貢品,1958年還被作為禮品敬獻給毛澤東主席。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在甯陵建立的酥梨示範基地已正式揭牌。本地所産的金頂謝花酥梨以酥脆易溶、汁多味甘聞名于世,是河南省名優産品,也是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該縣酥梨種植面積達20萬畝,年産酥梨10億斤,年産值超過10億元。

萬畝梨園位于甯陵縣城以北,國道220線兩側。自連新高速甯陵縣出口沿國道220線北上或者自國道310線柳河鎮處沿國道220線南下都可到達萬畝梨園景區,自甯陵縣火車站下車亦可到達萬畝梨園景區。

見主詞條:甯陵萬畝梨園景區

東關清真寺

東關清真寺始建于元末明初,規模宏大,是豫東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之一,目前已成為穆斯林群衆宗教活動中心與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宗教文化場所。見主詞條:東關清真寺

四大湖

在甯陵縣舊城内,分布着四個人造湖泊,被當地人成為“四大坑”。“老甯陵”們都知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甯陵縣流傳着一句俗語:甯陵縣,窮光蛋,除了大坑沒啥看。這四大坑,已經作為四大風景湖重點開發,作為濕地景區之一将成為當地亮點。甯陵四湖均在城關鎮轄區,四湖改造區是縣委、縣政府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是全縣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心願。見主詞條:甯陵四湖

梨花小鎮

梨花小鎮是依托河南省甯陵縣石橋鎮的萬頃梨園生态資源建設起來的集觀光、旅遊、賞花、摘果于一體的生态小鎮。它是促進甯陵縣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石橋鎮以梨花梨園為特色産業鍊,已榮獲“河南省特色小鎮”、“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的核心區等稱号。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甯陵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東與商丘市交界、西和睢縣毗連、南同柘城縣為鄰、北枕黃河故道和商丘市、民權縣相連,地理坐标東經115°15′-115°30′,北緯34°14′-34°34′。東臨商丘,西接睢縣,南和柘城交界,北與民權相鄰,南北長37.5公裡,東西寬19.5公裡,總面積798.12平方公裡。

地形地貌

甯陵縣境地勢平坦,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黃河故堤橫穿東北部,西部有沙丘分布。屬黃河沖積平原,以沙土和兩合土為主。

氣候

甯陵境内系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2℃,年均降水量為674.7毫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無霜期216天,夏季最熱月份為7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冬季最冷月份為1月初至2月上中旬。

水文

甯陵縣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洮河、上清水河、古宋河等,大沙河源出民權縣城東,在甯陵縣流經邏崗、陽驿等6鎮鄉後,在城區以西2公裡處繞行東流,入商丘市,後在安徽省亳州市境内彙入渦河,再随渦河入淮河,終達江入海,為甯陵縣母親河。上清水亦源出民權縣黃河故道,南流入甯陵縣、邏崗鎮、柳河鎮、石橋鎮,于城郊鄉入大沙河。黃河故堤橫穿縣境東北部,地勢稍高。隴海鐵路以南地勢平坦,海拔50米。大沙河、洮河兩岸有沙丘分布。

交通概況

綜述

甯陵縣有隴海鐵路、鄭徐高鐵、連霍高速、310國道橫貫東西,325省道、327省道橫貫東西;210省道、三朱公路縱穿南北;東距京九鐵路和即将開工建設的商杭高鐵30公裡公裡、距徐州觀音機場和鄭州國際機場均在一個半小時車程,距規劃中的商丘機場10多公裡。

鐵路

甯陵縣站位于隴海鐵路線上,離連雲港東站391公裡,離蘭州站1355公裡。建于1915年,原名柳河鎮站,1930年代蔣介石曾在此指揮中原大戰。現為三等站,日均發送旅客近千人,共有25趟圖定列車,2014年暑運期間又增停3趟臨客。

據2014年7月1日鐵路調圖信息顯示,甯陵縣站一次性增加9趟列車停靠,共有25趟列車通往全國各地的17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及全國各大中城市,均有直達或經返列車通達。甯陵縣貨運場在甯陵縣火車站西側1公裡處,貨運發展迅速,對周邊各個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

鄭徐高鐵

甯陵縣火車站為普速鐵路客運站,在隴海鐵路線上,該站東距商丘市35公裡,現日均發送旅客近千人,客流仍在平穩增長,鄭徐高鐵在甯陵縣柳河鎮設站。

公路

甯陵縣公路成網,310國道在2012年完成改造,現為雙向4車道瀝青路面,路況良好。省道豫04縣及鄭永公路在2014年上半年開始改造。連雲港至新疆高速公裡在縣城以北穿城而過,設甯陵縣出口。全縣村村通公路率達100%。

2016年,甯陵縣道路運輸完成客運量552.07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9813.36萬人公裡;完成貨運量698.27萬噸,貨運周轉量182581.96萬噸公裡。

2016年,甯陵縣擁有營運客車161輛,公共汽車30輛,出租車110輛。客運班線29條,其中,市際1條、縣際12條、縣内16條;全縣擁有貨運車輛3971輛。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止到2016年年末,甯陵縣全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村級文化書屋364個,文化館1個,鄉級文化站14個,廣播電台1個,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台1個。

醫療衛生

2016年,全縣共有衛生機構692個,其中衛生監督所1個,衛校1所,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8個,醫院、衛生院共計21個,村衛生室674個;實有病床床位2111張,農村全面實行醫療保險,農民看病有了保障,加之彩超、CT、磁共振等大型現代化診療設備相繼投入使用,整體醫療及服務水平大幅提高,能夠基本滿足群衆的醫療、保健需要。

體育事業

2016年,甯陵縣先後組織了舞蹈、鞭陀、空竹、高跷、釣魚、台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極拳劍等多種比賽,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體育後備人才選拔工作也取得突破,社會體育指導員建設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工程、鄉鎮體育健身工程在甯陵縣得到有效落實。

教育事業

2016年,全縣共有學校175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30所,小學142所,特教一所。幼兒園(包括民辦幼兒園)155所。2016年全縣普通高中招生3035人,在校生8743人,畢業生2949人;全縣初中學校招生7225人,在校生20843人,畢業生7009人;普通小學招生11143人,在校生57767人,畢業生7194人,适齡兒童入學率100%,在園幼兒(包括學前班與民辦幼兒園)28652人。

科技事業

2016年,甯陵縣共組織企業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項,其中:張弓老酒酒業有限公司承擔的“白酒酒糟中香味成分的提留技術研究”項目即将實施完成,史丹利承擔的“環保高效小麥同步緩釋複合肥成果轉化”項目及嘉施利承擔的“脲甲醛緩釋複合肥關鍵技術産業化示範與開發”項目正按照項目申報書逐步實施。同時,甯陵縣金橋酥梨專業合作社承擔的國家星火計劃順利通過了驗收。甯陵縣今年共申請專利100個,授權專利45個。同時,開展了專利資助申請工作,指導企業和個人申報專利資助24項。

社會保障

2016年末,甯陵縣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99600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9323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579115人,失業保險參保24500人。

2016年,甯陵縣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任務4700人,完成6686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任務1700人,完成190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3%。全縣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總量達到19萬人次,勞務經濟收入38億元。

截止到2016年末,甯陵縣共有城市低保對象4471戶,5492人;農村低保對象22567戶,25666人。發放城市低保資金2250.1萬元,農村低保資金4471.3萬元,其中扶貧對象享受低保待遇的13898戶。

截至到2016年末,甯陵縣醫療救助累計救助3116人,支出醫療救助資金378.6萬元。資助3592名城鎮參保人員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資助34140名農村參保人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支出參保參合256.1萬元。

婚俗改革

2021年4月7日,被民政部确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實驗時間為期三年。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甯陵縣總面積798.12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5.33萬公頃。 

水利資源

甯陵縣水資源總量18139萬立方米,人均388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0158萬立方米,人均217立方米,境内年均降水量53496萬立方米,地表徑流量5028萬立方米,過境水2512萬立方米。

礦産資源

甯陵縣境域地下礦藏豐富,在距地表1000米至2000米處,有兩層煤炭可供開采,還有黃鐵、菱鐵礦藏,有豐富的淺層地下水資源,年均可采量為1億立方米以上。

政治

縣委書記:馬同和

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蔡勇

人口

截至2018年末,甯陵全縣戶籍總人口66.66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甯陵縣常住人口為56.26萬人。

經濟發展

農業

經營行為不當等因素,嚴重影響了該縣鄉鎮企業的發展。為此,我縣從1998年提出“第二次創業”的口号,對鄉鎮企業進行全面改造,促其向規模經濟發展,用科技帶動鄉鎮企業的發展。我縣出台了引進科技人才的優惠政

策,科技入股、借腦開發、科技孵化,使企業的經濟發展态勢逐漸向着質量經濟、外向經濟的方向發展。

創造環境招商引資,開發産品市場。該縣成立了多個行業協會,解決無序競争問題,實行政治待遇平等、政策措施平等、法律監督公平。為了給企業發展提供方便,縣裡投資近億元改善道路、通訊、電子等基礎設施。還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我省“東引西進”的戰略機遇,創造條件與東路沿海地區攀親結緣,聯合協作,如從廣東引進近二千萬元建成了棉紗加工。如今創辦鄉鎮企業在甯陵縣尉然成風。

綜述

2016年,甯陵縣國内生産總值達到104.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6.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第二産業增加值41.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第三産業增加值36.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4%。三次産業結構比為25.1:39.6:35.3。

2016年,甯陵縣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穩中略升,比上年同期上漲0.8%。居民消費八大類價格有升有降,呈現五漲一降二持平的态勢:食品煙酒類累計上漲1.8%;衣着類累計上漲0.4%;生活用品及服務類累計上漲0.2%;醫療保健類累計上漲0.3%;交通和通信類累計下降0.2%;居住類和教育文化娛樂類持平。

2016年,甯陵縣公共财政預算收入4.26億元,比上年增收4145萬元,增長10.8%,其中:縣本級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完成3.6億元,比上年增長8.4%,占全縣公共财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4.4%。

2016年,甯陵縣全年公共财政預算支出完成27.84億元,比上年增支2.66億元,增長10.5%,其中公共财政預算支出完成26.4億元,比上年增支2.39億元,增長10%。

2016年,甯陵縣第一産業投資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5%,占總投資額的比重為3.6%;第二産業投資63.4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占總投資額的比重為61.3%;第三産業投資36.26億元,比上年降低0.5%,占總投資額的比重為35.8%。其中:房地産投資7.1億元,比上年降低28.5%。商品房銷售面積573931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30.1%。

2017年,甯陵縣生産總值(GDP)118.53億元,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6億元,增長8%;固定資産投資117.2億元,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5億元,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9元,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1元,增長9.2%。一般公共财政預算收入4.7億元,增長15.5%,增幅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6億元,增長7%;各項存款餘額130.5億元,較年初增加15.9億元,增長13.9%,增幅全市第四;各項貸款餘額85.1億元,較年初增加13.5億元,增長18.8%,增幅全市第一。

2018年,甯陵縣國内生産總值達到128.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人均生産總值2535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7%。其中第一産業26.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4%;第二産業55.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4%;第三産業47.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9%。

2020年,甯陵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87.9億元,同比增長1.9%,增速居全市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居全市第1位;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6.4%,居全市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9.5億元,同比下降4.2%,在全市降幅最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億元,同比增長5%,居全市第6位;全社會用電量8.9億度,同比增長14.5%,居全市第1位;工業用電量2.4億度,同比增長11.3%,居全市第2位;存款餘額193.4億元,同比增長14%,居全市第4位;貸款餘額143.4億元,同比增長9.5%,居全市第6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47元,同比增長5.1%,居全市第3位。

第一産業

2016年,甯陵縣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8800公頃(103.2萬畝),比上年增加200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43400公頃(65.1萬畝),比上年增加333公頃。棉花種植面積486公頃(0.73萬畝),比上年增加44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0536公頃(30.8萬畝),比上年增加42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2988公頃(19.5萬畝),比上年減少1964公頃。

2016年,甯陵縣全年糧食總産量458562噸,比上年減少1.9%,其中:夏糧總産量313782噸,減産0.9%;秋糧總産量144780噸,比上年減少4.1%。油料總産量97518噸,比上年增加0.3%。棉花總産量486噸,比上年增加13.6%。

2016年,甯陵縣全年水産品産量3955噸。化肥施用量(折純)53478.3噸,增長1.3%;農村用電量15884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3.2%。

第二産業

2016年,甯陵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達到4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4.4%。

2016年,甯陵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91家,比上年增加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17.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4%,實現利潤12.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

2016年,甯陵縣建築業增加值完成4.6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建築業總産值97.33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竣工産值82.51億元,比上年增長25.8%。

第三産業

2016年,甯陵縣全年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3.91億元,同比增長12.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7.94億元,增長14.6%;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97億元,增長3.3%;按消費形态統計,商品零售額5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2%,餐飲收入額6.29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6.9%。

2016年底,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8.61億元,比年初增加3.99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7%。其中:非金融業企業存款餘額8.12億元,比年初增加1654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6.22億元,比年初增加8.13億元。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71.92億元,比年初增加0.2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3%。其中,短期貸款餘額47.197億元,比年初增加440萬元;中長期貸款餘額24.72億元,比年初增加0.25億元。

地方特産

張弓酒

以“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享譽全國的張弓酒暢銷大江南北,對甯陵經濟的發展發揮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張弓酒以優質高梁為原料,用小麥、大麥混合制曲為糖化發酵劑,通過固體發酵,精工釀造出優質基礎酒,然後加漿降度,冷凍過濾,酒體澄清透明,窖香濃郁,諸味協調,綿軟适口,尾淨味長。

金頂謝花醉梨

甯陵縣是金頂謝花酥梨原産地,已有700多年的栽培曆史,甯陵酥梨色澤金黃,皮薄、質脆,素有“果宗”、“蜜父”之稱,是上佳果品,明孝宗年間曾被列為皇家貢品,1958年還被作為禮品敬獻給毛澤東主席。

甯陵縣酥梨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遠銷國内外,知名度越來越高,價格上揚,已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花生

甯陵花生種植曆史悠久,與金頂謝花酥梨、白蠟杆并成為“甯陵三寶”。

哨子湯

甯陵哨子湯創于民國初年,是甯陵縣東街範家祖傳技藝。哨子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将小米磨成漿以後,配以鮮雞湯、羊油、粉條,加入茴香、姜、花椒等熬制而成。食用時,在碗裡澆上特制的牛肉精哨子和辣椒油,其味鮮美可口、香而不膩、餘味綿長。因喝時要放在嘴邊吹一下,所以稱作哨子湯。

西軍牛肉

西軍牛肉是甯陵縣四大名吃之一,是在祖宗工藝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改進的創新,尤其是通過楊西軍和馬梅的鑽研調制,又加入六味名貴中藥材:當歸、黨參、熟地黃、枸杞、丁香、杜仲,具有強身補肝、腎、堅筋骨、益中氣、滋陰壯陽之功效。西軍牛肉色、香、味、形具佳。

獲得商丘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産稱号。見主詞條:西軍牛肉

垛子羊肉

垛子羊肉是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吃,保護垛子羊肉的制作技藝對于民間飲食文化的發展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2011年2月,垛子羊肉傳統制作技藝列入第二批商丘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1991年,關家垛子羊肉被載入《商丘地區志》。2000年,它又被商丘市商貿局商丘傳統名吃評審委員會評為商丘傳統風味小吃。2003年,在國家工商局商标注冊,2006年被評為河南省名吃。2009年被評為中國名菜。

甯陵白蠟杆

甯陵縣風沙大,老百姓與天鬥與沙鬥,總結出了一個制勝法寶,就是在田間地頭種了一種綠色的植物:白蠟杆。白蠟杆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環境、保護農田、促進農業高産穩産方面,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可以說白蠟杆就是甯陵人民的“救命樹”。甯陵白蠟杆種植了大概有20萬畝,年産白蠟杆1000萬根、白蠟條1000萬公斤。其面積之大,産量之多,位居全國第一。2006年,被定為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成了甯陵縣的“綠色銀行”,經濟支柱産業之一,并且在生态鄉村的建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與金頂謝花酥梨、花生構成“甯陵三寶”。見主詞條:甯陵白蠟杆

杠子馍

在豫東,提起馍,那就非甯陵的“杠子馍”莫屬了,甯陵杠子馍是河南甯陵縣東街久享盛譽的特色傳統面食小吃。甯陵杠子馍味道純正,軟硬适口,色澤漂亮,火候講究。馍用開水一泡,暄如蛋糕,用湯匙一壓即成糊狀,酷似牛乳加糖,可代替牛奶喂小孩,故又稱“牛奶馍”。河南人愛吃用酵母或面頭發酵的麥面馍馍。馍馍講究發酵和糅合的程度,對面的揉搓時間越長,力度越大,出來的馍就會越勁道,吃起來也越香。為了增加揉搓的力量,甯陵人發明了借用杠子制作馍馍的方法。杠子講究粗細合适,筆直光滑。姚文化用來軋面的杠子還是父親留下的,幾十年的光陰讓它在姚文化的手中變得圓潤和乖巧。杠子的一頭固定,人需要借助側身的全部力量,反複翻軋發酵好的面團。每團面都要反複軋上幾十遍甚至上百遍,這樣才能使硬面得到充分的舒展。

金蟬

酥梨和白拉杆種植面積不斷增大,使金蟬的生長和繁殖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金蟬,又名知了猴、知了龜),素有唐僧肉之美譽,之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營養價值極高之外,更富含了深厚的文化韻味。

金蟬若蟲具有豐富獨特的營養價值,據中國食品營養學院理化分析與研究發現:每100g黃金蟬若蟲富含蛋白質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經科學分析,它體内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甯陵縣的石橋、柳河等鎮梨園、白辣條林内已經形成了種、養、收、銷一條龍金蟬産業鍊逐步形成,僅此一項每年可給該縣帶來近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曆史文化

花天酒地縣

甯陵縣當地流傳一句玩笑話,其實也是甯陵縣的真實寫照,那就是“花天酒地”甯陵縣。

花天甯陵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每年的3月底是甯陵縣梨花盛開期,萬頃生态梨園潔白如雪的梨花次第開放,大片大片綿延無際的梨鄉花海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咋眼望去猶如陽春白雪,白茫茫一片一片煞是壯觀。

葛天文化

葛天氏初為部族首領,後襲“三皇”之一伏羲氏名号、帝位,為中原部落聯盟共主,故史稱“古帝王”。因創制“葛天氏之樂”、“葛天穹廬”和葛布等早期人類文明,葛天氏被尊為中國音樂、舞蹈、詩歌、戲劇、建築、紡織和養生的人文始祖。“中國葛天文化之鄉”和“中國葛天文化研究中心”的榮譽同時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甯陵。

酒地甯陵

甯陵有着3000多年的白酒文化,因為這裡盛産高粱、小麥、有質地純淨的地下水,釀酒條件得天獨厚。

甯陵的中州名鎮張弓鎮在曆史上釀酒作坊林立,具有豐富的釀酒文化。

“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張弓酒就出産于甯陵縣張弓鎮。三千年來,古鎮作坊林立,酒幌飄動。源于商,興于漢的張弓酒被稱為蒸餾酒的始祖,先後被商湯、劉秀、曹操賜封為禦酒。至今,當地廣泛流傳着商王玉液祭祖敬天、王莽趕劉秀、藥酒救曹軍的傳說故事。1975年研制成功的38度張弓酒首開我國低度白酒之先河,成為中國低度白酒創始鼻祖。先後榮獲阿姆斯特丹第三十屆世界金獎及國家、省、部級質量金、銀獎30多項。

張弓酒“窖香濃郁、綿甜爽口、回味悠長”。2008年,被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裡标志保護産品”。2009年6月,“張弓釀酒工藝”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并榮獲“河南中華老字号”稱号。

肥都甯陵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複合肥廣告著名品牌,就在甯陵縣産業集聚區内,19家複合肥企業,形成了850萬噸設計生産能力、140億元産值,已經成為中原最大的優質複合肥特色産業基地。

中國長壽之鄉

2011年4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健康城市發展論壇上,甯陵縣也因其人口平均壽命75歲、比全國縣級水平高5歲而由論壇主辦單位組成的中國長壽之鄉評審委員會認定:河南省甯陵縣為“中國長壽之鄉”。擁有着獨特的“來甯陵增壽,住甯陵長壽”的“長壽文化”。

厚重甯陵

即《葛天氏之樂》。《呂氏春秋·古樂篇》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它誕生于原始勞動中,從形式上是一場關于農業祈禱、豐産祭祀的巫儀;從内涵上是人天以和、舞以象之的“和諧之樂”;從功能上是祛除風濕、強身健體的養生之樂;從地位上是我國有文獻記載的音樂、舞蹈、戲劇、詩歌、體育之“源頭之樂”。《葛天氏之樂》是由葛天氏部族創制的原典性質的樂舞,屬東夷“葛天文化”範疇,與先商文化關系密切。

禹封葛國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因東夷族伯益協助禹治水有功,禹封伯益長子大廉于葛地(今甯陵)為葛伯。此為葛被封國之始,都葛城(今葛伯屯)。初建國,葛國疆域較大,東有虞(今芒砀),北有亳(今曹縣南),南有戈(今太康),西有老丘(今開封)。

張弓釀酒

夏末,葛國城南30裡處一古老村寨,村中有一勇士張弓,此人忠勇俠義。時值戰亂,為報效國家,主動戍邊禦敵。家中新婚妻子忠貞賢惠,時時惦念戎邊的丈夫,每逢吃飯時都要給丈夫盛出一碗,以示眷念。過後,她又不忍心扔掉,就放在甕裡。時間長了,竟積攢了滿滿一大甕。張弓服役期滿,回到家中,夫妻團圓,妻子向他叙說離别相思之苦,并拉他去看甕中飯食。張弓被妻子的深情厚意所感動,表示一定要嘗一嘗甕中的飯食。于是妻子下廚給他重新蒸煮。說也奇怪,從蒸籠裡流出來的水卻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張弓一嘗,甘爽清冽,醇香可口。于是連飲滿滿兩大碗,沉沉睡去,但見其臉色紅暈,出氣均和,隻是呼而不醒,妻子焦急萬分。兩天後,張弓醒來,舒展身體,感到渾身通泰,連聲贊好。遠親近鄰得而嘗之,均稱美物,以後便如法炮制,地方官吏以珍稀貢品進貢商王,商王賜名“張弓酒”,賜村名為“張弓村”。

沙随會盟

沙随國,春秋時宋國領地,與甯邑并存的一個方國。宋平公元年(前575年)秋,晉、齊、魯、宋、衛、邾6國會盟于沙随沙陽亭,謀伐鄭國。六國達成共識,攻打違背與晉盟約的鄭國,以阻止南方霸主楚國對中原的入侵。宋平公25年(前551年),晉、齊、宋、魯、衛、鄭、曹、莒、邾、薛、杞、小邾子12國會盟于沙随議事台,再次重申禁锢栾氏。12國達成共識,共同禁锢栾盈。栾盈由楚奔齊。沙随會盟,是晉國為了解除國内内亂召開的一次重要“聯合國”會議。沙姓起源于沙随國。

信陵封地

戰國時期,群雄争霸。魏惠王5年(前365年),魏軍攻宋,沙随國亡,成為魏國領土。安釐王元年(前276年),魏王封公子無忌(?—前243年)于甯邑(今甯陵縣城北15裡),稱信陵君,甯邑因此改稱信陵,為魏國屬國。信陵國故城遺址在今葛伯屯一帶。

信陵君竊符救趙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于魏......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于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竊之......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兵符與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遂救邯鄲,存趙。

劉秀張弓避難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漢朝為新朝,并欲滅絕漢室。漢高祖七世孫劉秀被王莽追殺,逃至張弓集,于張弓集“兩柏擔一孔”橋下藏身避險。脫險後,劉秀沽張弓酒慶幸抒懷,飲酒賦詩曰:“香遠兮随風,酒仙兮鎮中;佳釀兮解憂,壯志兮填胸。”酒後策馬東行30裡至落虎橋,酒力泛胸,餘香盈口,不禁勒馬回望張弓鎮,連贊好酒,乘興吟道:“勒馬望張弓,酒仙餞吾行,乘風三十裡,恰似雲中龍”。劉秀稱帝後,封張弓酒為宮廷禦酒,其藏身脫險的小橋賜名為“卧龍橋”,其勒馬回頭處建起了“勒馬鎮”。張弓酒自此名聲更盛,流傳至今。

曹操己吾起兵

東漢末年,董卓篡政,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曹操逃至陳留郡己吾縣,聯合太守張邈、當地豪紳衛臻和曹氏族人,在189年的12月,率兵5000人,在己吾公開起兵,發布讨伐董卓的檄文,号召天下群雄匡複漢室,從而揭開了漢末割據、三國争霸的序幕,對迅速掀起反董鬥争的高潮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己吾城現存曹操己吾起兵點将台遺址。

甘露翠嶺

隋開皇15年(595年),隋文帝楊堅幸泰山設祭,途中經甯陵縣西五裡之土丘時,天降甘露,後人名此丘曰“甘露嶺”。雨過天晴,甘露嶺映照在晴日下,與周圍绮麗的風景融為一體,樹叢青翠,煦風輕輕,人心曠神怡。後,陽驿鋪東街稱露嶺,歸甯陵縣;西街稱香山,歸睢縣。

隋堤煙柳

隋堤,即汴河之堤。因是隋炀帝時開通的運河,沿河築堤故名隋堤。當年隋堤之上盛植楊柳,疊翠成行,風吹柳絮,騰起似煙。清晨登堤遙望,翠柳籠罩在淡淡煙霧之中,蒼翠欲滴。故而被譽為“隋堤煙柳”。隋堤在“縣東十裡鋪官路北曹家墳後,高阜巍然。”隋炀帝楊廣沿運河南遊曾兩過甯陵。隋朝運河時在甯陵縣城南關、陽驿訾堂曾設有運河碼頭。

範仲淹安家甯陵

範仲淹,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仲淹二歲亡父,母貧無依,再适長山朱氏。後受朱家兄弟排擠,離家至應天書院寒窗苦讀。1016年中舉為官後,其職田分在甯陵,“家計甯陵”,并“迎母歸養”。母喪,初葬甯陵。甯陵為範仲淹職田所在地、母親謝氏初葬地、同母異父朱氏兄弟定居地、子女養育成長地、仲淹教育講學地。

甯陵現存範仲淹家田井。

孔子後裔遷徙甯陵孔集

據清康熙《甯陵縣志·褒聖侯傳》記載:“時遼海兵亂,(太宗)恐殘毀聖裔,诏遷于宋,暫避其鋒。以孔子之先為宋人也,遂南渡黃河,居甯陵之楮堌村(孔集)。”查《唐書》,“遼海兵亂”即是指貞觀十八年(644年)唐朝發兵出擊遼東,海陸并進攻打高句麗,以平息新羅、高句麗連兵阻絕百濟通唐道路的事件,次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此時,唐太宗李世民恐怕因戰争而危害到戰場附近的曲阜孔子後裔,因孔子的祖籍地為宋(即今商丘),因此下诏将孔氏後人遷到古宋國之地,暫避戰禍。于是,孔德倫遂率家南渡黃河,遷居褚堌村,以甯陵為家園。

大儒呂坤莊園

在從甯陵城通往酒香重鎮張弓的途中,有一居于南北孔道的重要集市——大呂集。然而,在明代及以前,這裡并不稱此名,而稱永安集,隸屬遷善鄉。從稱永安集到改稱大呂集,與被台灣文化界尊為草根聖人的明代思想家、中原名儒呂坤有關。因為明代時,呂坤在此購置五百畝孝睦田,此後又不斷增置地産,此地便被稱為呂坤莊園。《商丘地區地名荟萃》第一編“政區聚落地名”載:“永安集,明刑部侍郎呂坤莊園。清末,因呂姓人增多,改稱呂家集。又因南有小呂集,故稱大呂集。曾為區政府在駐地。”到清宣統三年的《甯陵縣志·集鎮》裡仍名“永安集,在縣南十二裡。”

呂坤在永安集置孝睦田的時間為萬曆六年(1578年),此年呂坤升任吏部文選司主事,以俸金和建坊金共計200兩,購500畝常稔田作為孝睦田(《呂坤評傳·呂坤簡表》)。關于置孝睦田的起因和目的,呂坤在《甯陵呂氏家志》“孝睦田記”中叙述:“每讀範文正公(範仲淹)《義田記》,吾甚愧之”,“田名孝睦者何?祀先人,恤同姓也。孝睦以田名者何?可常繼也。”見主詞條:呂坤莊園。

著名人物

古代

葛天氏

葛天氏,是中國上古傳說中一位賢能的部落首領,在位時人民生活安定,被後人尊為樂神,其部落駐地先後在今河南省甯陵縣和長葛市,後世将他的統治視為理想社會。《路史》有這樣的記載:葛天氏,葛天者,權天也。爰拟旋穹,作權象,故以葛天為号。其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湯湯乎無能名之,其及樂也,八士捉扴投足、掭尾叩首,角亂之而歌八終。塊柎瓦缶,武喿從之,是謂廣樂。于是封泰山,興貨币,以制數會,故沈滞通、而天下泰矣。

信陵君

魏無忌(?-公元前243),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異母弟,戰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因安釐王元年(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甯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并稱戰國四公子。前243年因傷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後秦滅魏。

典韋

典韋(?-197),甯陵己吾城人。韋形貌魁梧,膂力過人,少有大志,尚氣節,性格任俠,東漢末年權臣曹操部将。建安二年(197年),張繡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繡軍,擊殺多人,後因寡不敵衆,力戰而死。

程迥

程迥,字可久,甯陵人,生卒年月不詳,約于南宋孝宗幹道(公元1173年)前後在世。迥少年失怙,年二十餘,始知讀書,隆興元年(1163年)舉進士第。曆宰泰興、德興、進賢、上饒諸縣,政寬令簡,有異績,官終朝奉郎。曾受學于王葆聞人茂德、喻樗,學者稱沙随先生。

呂坤

呂坤(1536-1618),字叔簡,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獨居土,甯陵己吾城人,明朝文學家、思想家。坤剛正不阿,為政清廉,時與沈鯉、郭正域并稱“三大賢”,主要作品有《實政錄》、《夜氣銘》、《招良心詩》等。除《呻吟語》、《實政錄》外,還有《去僞齋集》等十餘種,内容涉及政治、經濟、刑法、軍事、水利、教育、音韻、醫學等多個方面。

近現代

主要有辛亥革命志士李心梅,當代著名獸醫學家侯從遠,山東快書藝術一代宗師高元均,北京市人大副主任侯君舒、空軍少将張世傑、李秀興,中央研究室農村局局長李天資,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呂世傑,為張弓酒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呂信贻等,祖籍甯陵縣的全國美展獲獎者、著名油畫家劉曉光等。

李心梅(1874-1951),字藏修,喬樓鄉李新廟村人。出身書香世家,清末秀才,中國同盟會會員。

呂宜園(1907.3—2001.11),當代著名的教育家、書法家、革命先行者,甯陵縣第一位共産黨員,曾随齊白石學習繪畫并被收為弟子;著有《聽雨齋詩草》,世人稱之為"豫東才子"。

高元均(1916-1993),中國最負盛名的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山東快書創始人,中國曲藝家協會原副主席。

侯從遠(1915—1985),畜牧獸醫學家。曾任西北農學院副院長,陝西省畜牧獸醫學術研究會會長。

李斯忠(1921—1996),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曾用名銀忠,字海清,藝名暑龍,柳河鎮人。曾為河南省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張世傑(1933年-),少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部副部長。

李秀興,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營房部主任,武漢空軍雷達學院副院長,空軍後勤部少将。

侯君舒(1963年-),曆任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北京市延慶縣縣長、縣委書記,昌平區區委書記,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部長級)。

呂世傑(1963-)經濟學教授,現任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國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央财經大學文化與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長。

李天資(1937-2010),曆任國務院原副總理紀登奎秘書、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農村局局長、中國西部時報社社長等。

申振君(1955-),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管理學博士。現任河南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鮑常勇(1966年-),河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劉連玉(1964年-),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監事、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呂華強(1955-),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軍樂專業暨解放軍軍樂團教學隊隊長,大校軍銜。著名書法家、詩人、音樂家、軍樂教育家、藝術策劃人和禮儀專家。

呂信贻(1949年-),全國勞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曆任張弓酒廠廠長、甯陵縣委副書記、甯陵縣常務副縣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師程(1931年-),曆任湖北大學副校長、鄭州大學黨委書記。

高洪勝海政文工團現役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是山東快書藝術大師高元鈞之子,高派山東快書傳人,著名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著名主持人。

喬傳令,女,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3年出生于河南省甯陵縣。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抗性分子遺傳學學組組長,中國毒理學會生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賈兼善,字達夫(1918—1942),号達甫,甯陵縣小賈樓村人。1938年在省立淮陽師範加入中國共産黨,1938年中共豫東特委派他到沈丘縣開展工作,并随之建立縣委,時任沈丘首任縣委書記。1940年調任中共永城縣委副書記。7月,奉豫皖蘇區委指示,到甯商柘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并組建了中共甯陵縣委,先後任甯陵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和甯商柘中心縣委書記等職務。1941年春,因叛徒告密被捕。1942年秋壯烈犧牲,時年24歲。為中共商丘黨史上犧牲時最年輕的縣委書記。

潘從正(1902—1989),石橋鄉萬莊人,著名林業勞動模範。穆青筆下的“老堅決”。1979年,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講述了“老堅決”潘從正與風沙搏鬥、改變家鄉面貌的事迹。從此,“老堅決”以一個時代的閃耀符号,和焦裕祿一樣,成為豫東大地乃至全國的一種精神象征。

呂傑(1963年-)國家大劇院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訾紅旗(1964年-),新華社河南分社記者、農村辦主任。

訾偉旗,河南省科技廳高創中心總工程師。

鄧天志(1962年-),北京富饒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道乾(1965年-),河南電力公司運維部主任。

劉曉光(1963年-),著名油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油畫作品《俺們那旮旯一條街》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并入選中國美術獎獲獎提名。油畫作品《小城正月裡》入選“油畫藝術與當代社會”中國油畫展。

潘成鑫,柳河鎮人,澳大利亞訪問學者,1986年考入北京大學,為甯陵縣第一個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

劉濟良(1963年-),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鄭州師範學院副校長,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韓連元,甯陵人,鄭州大學數學系教授。

李照修,(1970年-)甯陵人,河南理工大學紀委副書記、教授。

榮譽稱号

2010年,甯陵縣被授予中國葛天文化之鄉。

2018年9月,榮獲“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

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21年4月,被民政部确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上一篇:愛他美奶粉

下一篇:超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