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甯

甘甯

漢末三國時期孫吳名将
甘甯(?—220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官至西陵太守,折沖将軍。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财物,身佩鈴铛,衣着華麗,人稱錦帆賊。當地聞鈴響,即知道是甘甯出現。奪取船貨二十餘年,後停止搶劫,熟讀諸子。18歲左右任過蜀郡丞,後曆仕于劉表和黃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間曾射殺淩統之父淩操,因此與淩統有殺父之仇。[1]甘甯性情意躁,易于激動,發怒時動辄要打人甚至殺人,而且有時不完全聽孫權的命令。但他勇敢堅毅,豪爽開朗,足智多謀,器重人才,輕财好施,關心部屬,士兵樂于從命。孫權善于用人,“不求備于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長”。在孫權手下,甘甯發揚了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成為三國時代有名的“鬥将”。有史書記載了甘甯的卒年為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冬季。但是,也有推測甘甯的卒年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或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或黃初二年(221年)或黃武元年(222年)
    本名:甘甯 别名:錦帆賊 字:興霸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 主要成就:破黃祖,退關羽,襲曹營

人物生平

早年闖蕩

甘甯“少有氣力,好遊俠”。但他不務正業,他常聚合一夥輕薄少年,自任首領。他們成群結隊,攜弓帶箭,頭插鳥羽,身佩鈴铛,四處遊來蕩去。當時,百姓一聽鈴響,便知是甘甯這幫人到了。時人以“錦帆賊”稱呼他們。

甘甯在巴郡之中,輕俠殺人,藏舍亡命,大有名聲。他一出一入,威風炫赫。步行則陳列車騎,水行則連接輕舟。侍從之人,披服錦繡,走到哪裡,哪裡光彩斐然。停留時,常用錦繡維系舟船,離開時,又要割斷抛棄,以顯示其富有奢侈。

所在城邑的地方官員或那些跟他相與交往之人,如果隆重地接待,甘甯便傾心相交,可以為他赴湯蹈火;如果禮節不隆,甘甯便放縱手下搶掠對方資财,甚至賊害官長吏員。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他二十多歲。

後來,甘甯不再攻掠别人。他讀了一些書,鑽研諸子百家之說,想有所作為,便進入仕途,從計掾開始,逐漸升遷成為蜀地的郡丞(秩六百石)。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亡,其子劉璋掌權益州。在劉阖的策反下,甘甯與沈彌、婁發等人起兵反叛劉璋,但被趙韪擊敗。甘甯便率領八百多人,去荊州依附劉表,留駐南陽(南陽是甘甯的祖籍)。

劉表是東漢末年頗有名氣的“八俊”之一,時為荊州刺史。但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裡分析劉表終不能守住荊州一樣,甘甯也發現劉表不習軍事,在當時天下不甯、群雄紛争的形勢下,終将無成。這時,他聽說孫權在江東“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便決定前去投效。

甘甯路經夏口(今湖北武漢),部隊不得過,隻好暫且依靠江夏太守黃祖。

建安八年(203年),孫權領兵西攻江夏,黃祖大敗,狼狽逃潰。甘甯将兵為其斷後。他沉着冷靜,舉弓勁射,射殺孫權的破賊校尉淩操。孫軍不敢再追,黃祖性命這才得以保全。甘甯立下大功,可黃祖仍不重用,甘甯也想棄之而去,隻是沒有一條萬全的途徑,因而,獨自憂愁苦悶,無計可施。

棄黃歸孫

蘇飛察知甘甯之意,邀請甘甯,置酒歡宴,酒酣之際,對他說:“我數次推薦,主上不肯任用您。日月流逝,人生幾何?應該早做長遠打算,尋一個知己,成一番大事!”甘甯停了一會,說:“我也想走,可惜沒有合适的機會。”蘇飛說:“我請主上派你去做邾(今湖北黃岡西北)長,那時,你可以自己決定去就。”甘甯非常高興。

于是,蘇飛提出讓甘甯任邾長,黃祖同意。甘甯招回原來離去的一些手下,又聚集一些願意相從的人,帶着他們投奔了孫權。 

由于周瑜、呂蒙的推薦,孫權對甘甯十分器重,對待他如原來那些老臣一般。甘甯心情愉快,立即向孫權獻計:“如今漢家運數日益衰微,曹操更為驕橫專斷,最終要成為篡漢的國賊。荊州這個地方,山勢屏障利便,江河流暢通行,這是我們東吳西面的屏障啊!我是在劉表手下幹過的。據我觀察,劉表這個人,自己既沒有深謀遠慮,接班人又差,根本守不住那地方。将軍應該先下手為強,不可落在曹操之後。圖謀劉表的計劃,第一步先從黃祖下手。黃祖如今年老,昏聩無能,軍資糧食都很缺乏,身邊的人在愚弄欺瞞他,而他一味地貪圖錢财,在下屬官吏兵士們頭上克扣索取。這些人都心懷怨恨,而戰船及各種作戰器具,破損而不加修整,荒誤農耕,軍隊缺乏訓練有素的隊伍。主上現在前往進取,必定将他打敗。一旦擊敗黃祖的隊伍,即可擊鼓西進,前據楚關,軍勢即增大擴廣,這樣可逐漸謀取巴蜀之地了。”甘甯的這個意見與魯肅此前提出的意見,竟然不謀而合。孫權很贊賞這個意見,更加堅定了用兵的決心。

當時張昭在座,對甘甯的意見不以為然。他說:“江東自身危急,如果軍隊真的西征,恐怕必然導緻國内大亂。”甘甯不客氣地反駁:“國家将蕭何那樣的重任交給閣下,而您卻留守擔心出亂子,用什麼來追慕古人呢?”孫權見二人争執,就舉杯向甘甯勸酒,并說:“興霸,今年即出征西進,如同這杯酒,我決定把它拜托給你了。你盡管勉力提出作戰方略,使我們一定能打敗黃祖,如此就是你立了大功,何必計較張長史的話呢?”

建安十二年(207年),孫權第二次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三國志·吳主傳》此次戰鬥沒有徹底展開,原因是孫權的母親病危,而不得不撤軍。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第三次西征黃祖,戰鬥打的很激烈,但最後果然擒獲黃祖。勝利後,孫權分拔一支部隊給甘甯指揮,屯兵當口。

孫權攻破黃祖,曾做好了兩個匣子,用來盛黃祖和蘇飛的首級。蘇飛托人向甘甯求告。甘甯說:“就算蘇飛不說,難道我甘甯會忘記他的恩情嗎?”時孫權擺酒,為諸将慶功。甘甯走下席位向孫權叩頭,血淚交流,對孫權訴說蘇飛過去對自己的恩義,并且說明:“甘甯我如果不遇蘇飛,早已死填溝壑,當然也就不能盡忠報效您了。如今蘇飛罪當斬殺,我冒昧地向您求情,免他一死。”孫權感動,說:“我可以放過他,可是他若逃跑,怎麼辦呢?”甘甯擔保:“蘇飛免受斬殺,受您再生之恩,即使趕他走,他也不會離開,哪有逃跑之理!如果他跑了,就把我的首級代替他的裝入匣中!”孫權同意甘甯的請求,赦免了蘇飛。

言笑解懼

同年冬,曹操進兵荊州,甘甯跟随周瑜在烏林大破曹操(參見赤壁之戰),立下了戰功。接着,又到南郡攻打曹仁,但未能攻克。甘甯曾在劉表統治下的荊州效力了十餘年,深知夷陵(今湖北宜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于是獻策,由他率兵從小路取江陵上遊的夷陵,以便東西夾擊曹仁,迫使其北撤。周瑜命他統兵前往,甘甯日夜兼程,果然一舉占領,于是,據守城中。

曹仁見勢不妙,立即派五六千人去圍攻夷陵,企圖一舉奪回這一戰略要地。時甘甯手下隻有數百軍士,加上破城新增的兵員,也不過一千人左右。曹軍在城外搭設高台,連續幾天,從上面向城中射箭,箭密如雨,軍吏膽戰心驚,唯甘甯談笑自若。甘甯派人出城向周瑜求援。周瑜采用呂蒙之計,率領衆将前來解除了夷陵之圍。曹仁部衆損失過半,連夜逃遁,途中又遭到截擊,丢失戰馬三百多匹。周瑜乘勝追擊,準備與曹軍決一雌雄。曹仁不敢再戰,全軍撤回北方。

赤壁之戰後,周瑜、甘甯曾力勸孫權西取巴蜀。孫權猶豫不決,去征求劉備的意見。劉備早有占據巴蜀的打算,便巧妙地加以勸阻。孫權坐失良機,緻使西蜀落入劉備之手,追悔莫及。

夜襲曹營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大軍号稱四十萬攻打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南),飲馬長江。孫權率兵七萬迎擊,派甘甯率三千人為前部督。孫權密令甘甯夜襲曹軍的前營。為此,特賜米酒。甘甯選精銳一百多人共食。吃畢,甘甯用銀碗斟酒,自己先飲兩碗,然後斟給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甯拔刀,放置膝上,厲聲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與甘甯相比怎樣?我甘甯尚且不怕死,你為什麼獨獨怕死?”都督見甘甯神色嚴厲,馬上起立施禮,恭敬地接過酒杯飲下。然後,斟酒給士兵,每人一銀碗。

至二更時,甘甯率其裹甲銜枚,潛至曹操營下,拔掉鹿角,沖入曹營,斬得數十首級。夜色中的曹軍士兵受到驚動,誤以為東吳大軍來襲而起身備戰,甘甯于是撤退。而夜色中的曹軍依舊如臨大敵,紛紛舉起火把、擂鼓呐喊。等到曹營舉起的火把像繁星一樣密集時,甘甯已經回到了軍營。當天夜裡見到孫權,孫權笑着說:“這也夠把老頭子(指曹操)吓一跳了吧,隻是想試試你的膽子罷了”,于是賞甘甯絹一千匹,戰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從此,孫權對甘甯更加看重,并稱贊道:“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由于春水暴漲,曹軍駐紮了一個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

首襲皖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初,曹操派朱光為廬江太守,屯駐皖城(今安徽潛山),大開稻田,生産軍機又派間諜秘密過江,招募誘惑都陽(今江西)的反對孫權的力量,妄圖裡應外合,進攻孫權。呂蒙得知情報後,向孫權建議:“皖城一帶,土地肥美,如果一季收下,曹操的力量勢必增強,如果連收幾季,必然釀成大患。依我之見,應該立即除掉。”孫權采納了這一建議。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親征皖城。孫權問計于諸将。大家都說,要攻下堅城,非堆土山,治攻具不可。呂蒙獨排衆議,說:“堆土山,治攻具,需費很多時日。那比曹軍援兵一到,攻下皖城就難了。唯一的辦法是強攻,一舉拿下皖城。”呂蒙推薦甘甯為升城督。攻城時,呂蒙親自擂響戰鼓助威。甘甯手持練索,身先土卒,攀緣上城,最終攻下皖城,俘朱光。張遼聞迅,率援軍而至,到夾石(今桐城北),聽說皖城已失,隻得退去。戰後評功,甘甯功居第二,僅次于呂蒙,被拜為折沖将軍。

對峙關羽

建安二十年(215年)初,甘甯随魯肅鎮守益陽(今湖南境内),抗拒關羽。關羽号稱有三萬兵馬,他親自挑選精銳兵卒五千人,投物堵住上遊十多裡的淺水地帶,說要夜裡涉水渡河。魯肅與各位将領商議對策。甘甯當時有兵三百人,于是說:“能否再給我增添五百人,我前去對付他,保證關羽一聽到我咳唾之聲,就不敢渡河,如他敢渡過來就要被我擒獲。”

魯肅當下選一千人給他。甘甯連夜趕到上遊設防。關羽聞甘甯來,見對方有了準備便放棄了渡河計劃,而在岸上捆紮柴木作為軍營。

呂蒙、孫皎、潘璋等人的軍隊也陸續趕來參與對峙,雙方劍拔弩張的态勢一直持續到建安二十年(215年)夏季的湘水劃界,對峙才結束。後人則把此地稱為“關羽濑”。

孫權嘉獎甘甯的功勞,拜為西陵太守,統陽新、下雉兩縣。

大戰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甘甯随孫權攻打合肥(參見合肥之戰)。東吳戰事不利,猛将陳武奮戰緻死,再加之軍中瘟疫流行,孫權隻得下令撤軍。

在撤軍的過程中,大部隊已經撤出了戰場。隻有孫權親領的車下虎士一千多人,以及呂蒙、蔣欽、淩統、甘甯,跟随孫權留在逍遙津(今安徽合肥東)北。

曹操将領張遼偵伺瞭望,乘機率步騎發動襲擊。吳軍鼓手因為驚怖而忘記了鳴鼓。孫權部将甘甯、呂蒙奮力抵擋、部将淩統率衛隊拼死厮殺,作戰中,而甘甯引弓射敵,厲聲問戰鼓為何不響,壯氣毅然,勇冠一時。甘甯拔刀欲斫殺鼓手,于是,吳軍鼓手終于開始敲鼓。孫權目睹了這一切,更增加了對甘甯的敬意。在甘甯等人的英勇抵抗之下,曹軍進攻的速度放慢。淩統率兵三百,保護孫權沖出重圍。孫權和甘甯蹴馬趨津,逃至逍遙津,時值河橋半拆,丈餘無闆,孫權急策所騎駿馬騰越而過。将軍賀齊率三千人在逍遙津南接應,孫權才僥幸得免。戰鬥下來,除淩統外,淩統所部的三百親兵無一生還。淩統逃生後,在津渚痛哭流涕。

淩統是淩操之子,而淩操是在攻打黃祖時被甘甯射死的。因有殺父之仇,淩、甘二人矛盾很深,甘甯因而也防備淩統,盡量避免和他見面。孫權命令淩統,不得與甘甯為仇。

曾經有一次,甘甯、淩統在呂蒙那裡聚會飲酒,酒酣耳熱,淩統起立舞刀,甘甯也站起來說:“我能舞雙戟!”呂蒙見二人有相鬥之意,便隔在中間,說道:“甘甯雖能舞,還是不如我舞得精妙。”于是,操刀挾盾,将二人分開。後來,孫權知道淩統不能忘卻父仇,就讓甘甯率兵改駐半州地方。此事的時間雖然已經不可考證,但在此番攻打合肥的戰役中,在大敵當前的關鍵時刻,二人能抛開私怨,團結對敵,這是難能可貴的。

去世

雖然,有史書記載了甘甯的卒年為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冬季。但是,也有推測甘甯的卒年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或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或黃初二年(221年)或黃武元年(222年)。(詳見下文的“卒年争議”)。甘甯去世時,孫權非常痛惜。

主要影響

曾經力勸孫權攻破黃祖占據楚關,随周瑜攻曹仁奪取夷陵,随魯肅鎮益陽對峙關羽,随孫權攻皖城擒獲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斬得數十首級而回。在逍遙津之戰,他保護孫權蹴馬趨津,死裡逃生。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呂蒙曾說:“天下未定,鬥将如甯難得,宜容忍之。”

曆史評價

《吳書》:甯輕俠殺人,藏舍亡命,聞于郡中。其出入,步則陳車騎,水則連輕舟,侍從被文繡,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缯錦維舟,去或割棄,以示奢也。

孫權:①甘興霸雖粗豪,有不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②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

呂蒙:天下未定,鬥将如甯難得,宜容忍之。

韋曜:甯輕俠殺人,藏舍亡命,聞於郡中。

陳壽:①甯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财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②凡此諸将,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陸機:甘甯、淩統、程普、賀齊、朱桓、朱然之徒奮其威。

馮時行:豪傑自不群,俗眼蓋盲瞽。劉表既不識,那複論黃祖。翻然脫羁銜,渡江得英主。垂手立功勳,雄名詫千古。

章如愚:如程普、黃蓋、甘甯、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賀齊、淩統、全琮、呂範,皆智足以禦衆,勇足以卻敵,未有不為守令之職者。

程公許:蜀将如關、張、龐統,吳将如周瑜、魯肅,志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祎、呂蒙、程普、步骘、甘甯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

郝經:①程普諸将皆江表虎臣,鏖兵衛主,攻堅軋敵,興王定覇,孫氏兄弟卒立國建号,諸将之力也。若黃蓋之水戰而用火攻,能用竒者也;蔣欽之不挾私怨而舉徐盛;淩統之親賢下士輕财重義;陳表傾家養士妻子露立,并有良将之規。甘甯之奢侈、潘璋之不法,權皆容之,許甯報蘇飛之恩,不使統複父,操之雠馭将之術也。丁奉恃功而驕,不容于虐主,宜哉!

②吳将剽輕,殆多谲計。莫肯下人,卒自稱帝。摩創撫孤,動辄流涕。駕馭有術,驅策有方。果保江東,不負桓王。”

《舊五代史卷五十三李存孝傳》:(李)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甯之比也。

羅貫中:①鼙鼓聲喧震地來,吳師到處鬼神哀!百翎直貫曹家寨,盡說甘甯虎将才。

 ②巴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關公不敢渡,曹操鎮常憂。劫寨将輕騎,驅兵飲巨瓯。神鴉靈顯聖,香火永千秋!

李贽:觀甘甯、淩統不共戴天,一朝改為刎頸之友,乃知世上無不解之仇,隻是人不肯先為甘甯耳.吾勸世人勇為甘甯可也。

鐘敬伯:甘甯、淩統不共戴天之仇,一朝改為一刎頸之友,固丈夫事也。

黃恩彤:先取荊,次取蜀,興霸之策與孔明、公瑾略同,亦識時務之俊傑也。

人際關系

祖先

甘茂,戰國時秦國丞相(據《晉書·甘卓傳》記載)。

甘瑰,甘甯之子,後來因犯罪被罰遷徙到會稽,不久就死了。

甘述,在吳國擔任尚書之職。

甘昌,甘述之子,在吳國擔任太子太傅之職。

曾孫

甘卓,甘昌之子,東晉初期荊州牧、鎮南大将軍。

轶事典故

甘甯奢侈

甘甯的出身是巴郡當地的土豪,家境富裕,自幼便習慣于奢侈的生活方式。為了向别人炫耀他的奢侈生活。甘甯讓跟随自己的侍從們都身披華麗的文繡,所到之處,都是光彩斐然。當他停駐時,常用錦繡來維系舟船,當他離開時,直接割斷錦繡并直接抛棄掉。唐代文學家——李翰在收集古今各類的典故而編纂《蒙求》時,也因此而特意收錄了“甘甯奢侈”的這一典故,并将其與“陸凱貴盛”放為同列。

呂甘之交

甘甯性情粗猛好殺。其廚房下一小童犯了過失。逃到呂蒙那裡,呂蒙怕他遭甘甯殺害,便把他藏匿起來,沒有馬上将他送回。後甘甯帶着禮物來拜谒呂蒙的母親,要升堂見母時,呂蒙才叫出那小童來還給甘甯,甘甯答應不殺他。

可是,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甘甯卻把小童捆在桑樹上,親自挽弓将他射死。然後,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纜繩,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呂蒙大怒,鳴鼓聚兵,準備上船進擊甘甯。甘甯聽到動靜,故意躺着不起來。呂蒙的母親光着腳跑來勸阻呂蒙:“主上待你如同骨肉,把大事托付給你,怎麼能因個人的憤怒而想攻殺甘甯呢?甘甯要是死了,縱然主上不責問你,你作為臣子這樣做也是非法的。”呂蒙一向非常孝順,聽了母親的話,心裡明白過來。他親自來到甘甯船上,笑着招呼:“興霸,老母正等你吃飯,快上岸吧!”甘甯十分羞愧,流着淚對呂蒙哽咽着說:“我有負于您。”便與呂蒙一起回去拜見呂母,歡暢地宴飲一天。

甘甯有着粗野殘暴的嗜殺性情,不但常常違背對呂蒙的承諾,甚至還違反過孫權的命令,以至于孫權對他感到非常憤怒。因此,呂蒙常常為甘甯求情:“天下未定,甘甯是個難得的鬥将,請您容忍他吧。”

結交孫皎

甘甯曾經與孫權宗親名将孫皎因為喝醉酒言語上有過節,有人勸他道歉,甘甯說:“大臣應該是平等的,孫皎雖是宗親但怎麼可以侮辱人!我遇上明主應當以力量和性命報答,但不能因世俗委曲求全。”于是孫權寫信給孫皎叫他向甘甯道歉,于是兩人結為好友。

民間封神

宋代時,甘甯被封為神祇,南宋時更加封“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得以建廟享祭,在一些小說作品中被稱為“吳王”。其廟前聚集的烏鴉都被稱為“神鴉”。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竹青”故事。

上一篇:白露娜

下一篇:阿奇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