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王博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王博(1967年1月—),男,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主要研究古代中國哲學,尤其偏重在道家、儒家、早期經學和出土文獻等領域。已出版專著多部,《無奈與逍遙:莊子的心靈世界》《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簡帛思想文獻論集》、《易傳通論》和《莊子哲學》,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2012年5月3日,王博教授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辦《心靈四季》講座,主要讨論中國的哲人們,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可以遇到衆多偉大的心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并改變了這個世界。
  • 中文名:王博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内蒙古赤峰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職業:教授
  • 代表作品:《易傳通論》、《莊子哲學》
  • 主要成就: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67年1月

人物簡介

王博,1967年1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1982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1992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留北大任教至今。

1999—2000年兩度哈佛——燕京訪問學者。

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現為哲學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院長、道家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學術委員會執行委員、南開中學理事會理事。

出版專著

已出版專著七部:《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簡帛思想文獻論集》《易傳通論》《莊子哲學》《無奈與逍遙》《奠基與經典》《中國儒學史·先秦卷》。發表論文七十餘篇,另有合著數種。

人物活動

演講人:王博  時間:2012年5月3日  地點: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所謂“中國式”是因為我的讨論主要立足于中國的傳統,但這并不意味着它不可以被其他傳統的人們所分享。事實上,生命和生活是相通的,這也就意味着心靈可以超越民族或國家的界限。“心靈”和我的專業有關。

心靈之春:儒家

生活在一個四季分明的所在,春天給人們最大的感覺是溫暖和生機。“春雨過春城,春城春草生。春閨動春思,春樹鳴春莺”,大地複蘇,萬物萌動,《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精神在春天有最好的體現,足以喚起人們内心的感動。宋儒周敦頤“綠滿窗前草不除”,以為“與自家意思一般”,且可觀天地生物氣象。程颢《春日偶成》:“雲淡風清近午天,傍花随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予心樂,将謂偷閑學少年。”在對天地生物之仁的體會中,内心之樂便是自然之事。

心靈之夏:墨家

夏天給人的感覺是熾熱的,酷暑、暴雨和狂風,一切都是那麼奔騰和豪放。随着萬物的成長,世界顯得比春天更擁擠,當然,也更緊密。這非常類似于墨家的氣質,這個學派給世界的最大感覺便是火一般的理想和熱情。墨家的開創者墨子不滿意于儒家的主張,以之為分歧、沖突和戰争的根源,因此提出要“以兼易别”。所謂别,即是愛有差等,如愛自己的父親超過愛别人的父親,愛自己的國家超過愛其他的國家;所謂兼,即兼愛,視人如己的愛,因此也是普遍而無差别的愛,如“視人之國若視其之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想用兼愛來取代愛有差等,這樣一方面可以保留人類最需要的愛的精神,另一方面又避免差異的愛所産生的問題。

心靈之秋:道家

秋天是一個矛盾的季節。收獲和失去、成功和無奈糾纏在一起,無法分開。從《詩經》和《楚辭》的時代開始,中國的詩人們就有悲秋的傳統。秋風掃落葉的蕭瑟難免讓人産生“悲哉,秋之為氣也”的感歎,這多少會沖淡些收獲帶給人們的快樂。秋天的心情可以用由秋和心所組成的“愁”字來表現,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情緒,不是簡單的喜怒哀樂,更像是五味雜陳。

心靈之冬:法家

經過了春生夏長秋收三個季節之後,天寒地凍的冬天給人以安定和冷酷的感覺。生機斂藏、萬物閉伏,世界籠罩在一種簡單而冰冷的秩序之中,單調而寂靜。這似乎就是法家有些冷酷的心靈。我一直覺得,當一個人的心靈完全被功利所充滿和占據的時候,那就是冷酷的。不幸的是,這正是法家對生命和心靈的理解。

上一篇:宋磊

下一篇:徐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