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犬科犬屬下的一種動物
狼,外形與狗、豺相似,足長體瘦,斜眼,上颚骨尖長,嘴巴寬大彎曲,耳豎立不曲,胸部略微窄小,尾挺直狀下垂夾于倆後腿之間。毛色随産地而異,多數毛色棕黃或灰黃色,略混黑色,下部帶白色。栖息範圍廣,适應性強,山地、林區、草原、以至凍原均有狼群生存。我國除台灣、海南以外,各省區均有。狼既耐熱,又不畏嚴寒。夜間活動多,嗅覺敏銳,聽覺很好。機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強,常采用窮追的方式獲得獵物。狼屬于食肉動物,主要以鹿、羚羊、兔為食,也會食用昆蟲、老鼠等,能耐饑。狼是獵食動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包括一對配偶及其子女,有時也包括收養的未成年幼狼。狼屬于典型的食物鍊上層掠食者。在它們的栖息地中,隻有人類和獅虎類等高級動物對它們構成實質威脅。它們通常群體行動,由于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紀末期前都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紐芬蘭狼、佛羅裡達黑狼、基奈山狼等都已經絕種,雖然有一些其它亞種已經确認,但亞種的确切數量仍舊未定。
    中文名:狼 拉丁學名:Canis lupus(總稱), Canis lupus laniger(中國狼),wolf(狼)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食肉目 亞目:裂腳亞目 科:犬科 亞科:犬亞科 族: 屬:犬屬 亞屬: 種:灰狼 亞種: 分布區域:我國北方有分布,國外廣泛分布于北溫帶、亞寒帶、北極地區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狼 分布:國内:東北、内蒙、西藏、華北、華中、華南山區環境。國外: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國(夏威夷除外)和墨西哥,歐洲的大部分國家。

物種概述

狼起源于新大陸,距今約五百萬年。在人類興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的野生動物。廣泛分布于歐、亞、美洲,狼的記錄僅北美已經達到23種。

狼屬于犬科動物,狼機警、多疑,形态與狗很相似,隻是眼較斜,口稍寬,尾巴較短且從不卷起并垂在後肢間,耳朵豎立不曲,有尖銳的犬齒,狼的視覺、嗅覺和聽覺十分靈敏,狼的毛色有白色、黑色、雜色。狼體重一般有40多公斤,連同40厘米長的尾巴在内,平均身長154厘米,肩高有一米左右,雌狼比公狼的身材小約20%。

狼基本上是肉食動物,狼的食量很大,一次能吞吃十幾公斤肉,夏季也偶爾吃青草、嫩芽或漿果,但經常的食物是野兔、鼠類、河狸,間或還能捕到小鳥。

狼雌雄同居,成群捕獵。狼的最大本領是利用群體的作用,捕殺比它們大的動物。每個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級制,每個成員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因此相互之間,很少仇恨和打架的行為。相反的,在圍捕獵物和共同撫幼方面,還表現出一種友愛與合作的精神。從曆史資料看來,雖然在歐洲有大量的有關狼侵害牲畜、攻擊人類的記錄,但在狼群彙集的北美大陸,卻幾乎沒有狼攻擊人的記錄。

與狗的血緣關系

狗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動物,而狗實際上是被馴化了的狼的後代。狗的祖先是東亞的狼。

科學家在對來自于歐洲、亞洲、非洲和北美洲的上百隻狗進行DNA分析後發現,世界上所有的狗的基因都有着相似的基因序列,因此他們得出結論,世界上所有的家狗都是在大約1.5萬年前,從東亞狼進化而來的。這些狗的祖先和美洲最早的定居者通過白令海峽,一起穿越亞洲和歐洲到達美洲的。

瑞典和中國的科學家們對654隻狗的基因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了東亞狗的基因具有很強的多樣性,這說明東亞人是最早把狼馴服成狗的。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的《科學》雜志上,領導這項研究的研究員,來自瑞典皇家技術學院的彼得·薩沃雷恩稱,人類根據很少的證據,最初猜測狗的祖先來自于中東,因為在中東的一些考古發現證明,許多動物都是在該地區被馴服的。

美國、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研究者的研究則發現,在歐洲的定居者15世紀來到美洲之前,具有和東亞狼近似基因的狗已經在美洲出現了。這表明,首批于1.2至1.4萬年前通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定居者當時攜帶着馴服的狗來到美洲。

生活習性

狼是群居性極高的物種。一群狼的數量大約在5到12隻之間,在冬天寒冷的時候最多可到四十隻左右,通常由一對優勢對偶領導。狼群有領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動範圍,群内個體數量若增加,領域範圍會縮小。群之間的領域範圍不重疊,會以嚎聲向其他群宣告範圍。通常群體捕殺大型獵物。幼狼成長後,會留在群内照顧弟妹,也可能繼承群内優勢地位,有的則會遷移出去(大都為雄狼)再生殖時會使用窩,通常在地面挖洞而成,可長達三四米,入口有大土堆。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

奔跑速度極快,可達五十五公裡左右,但持久性較差。智能頗高,可以氣味、叫聲溝通。

在西方民間的傳說中,狼經常被描述成騙子和懶散的動物。實際上,狼的家庭生活比起大多數人類的關系,它們更為忠誠和盡責。通常,狼家庭是由雄性狼、雌性狼和它們的後代組成,本質上就是要組成一個核心家庭。

生态特征

灰狼的體重和體型大小各地區不一,一般有随緯度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的趨勢這一說法。一般來說,肩高在(26-36英寸),體重32-62公斤(70-135磅)野生狼體重記錄--------其中1939年在阿拉斯加被打死的一隻,當時80公斤(175)。最小的狼是阿拉伯狼,雌性的狼有的體重可低至10公斤(22磅)

狼群适合長途遷行捕獵.其強大的背部和腿部,能有效地舒展奔跑.它們有能力以速度10公裡/小時(六英裡)長時間奔跑,并能以高達近65公裡/小時速度(40英裡)追獵沖刺。

灰狼曾經居住遍布北美洲,但現在隻能在阿拉斯加和不列颠哥倫比亞省寒帶草原和森林能經常見到它們。美國隻有一小部分地區還有灰狼。

人的恐懼、迷信,和對這種動物的仇恨誤解使它生存困難。狼群通常是由2-15隻成員組成一個非常社會化的團體由最強的雄性領導,所有成員都要幫助照顧幼狼。母狼通常在4月-6月生産,平均能生7隻幼崽。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動物,研究表示,狼是控制當地生态平衡的關鍵角色。

狼的嘴長而窄,張着42顆牙。狼有五種牙齒,門牙、犬齒、前臼齒、裂牙和臼齒。其犬牙有四個,上下各兩個,能有1.5英寸(2.8厘米)長,足以刺破獵物的皮以造成巨大的傷害。裂齒也有四個,是臼齒分化出來的,這也是食肉類的特點,裂齒用于将肉撕碎。12顆上下各6的門牙則比較小,用于咬住東西。

生殖特點

狼的懷孕期為61天左右。低海拔的狼一月交配,高海拔則在四月交配。小狼兩周後睜眼,五周後斷奶,八周後被帶到狼群聚集處。狼成群生活,雌雄性分為不同等級,占統治地位的雄狼和雌狼随心所欲進行繁殖,處于低下地位的個體則不能自由選擇。雌狼産子于地下洞穴中,雌狼經過63天的懷孕期,生下3-9小狼,也有生十二、三隻的。沒有自衛能力的小狼,要在洞穴裡過一段日子,公狼負責獵取食物。小狼吃奶時期大約有五、六個月之久,但是一個半月也可以吃些碎肉。叁、四個月大的小狼就可以跟随父母一道去獵食。半年後,小狼就學會自己找食物吃了。狼的壽命大約是十二到十四年。在群體中成長的小狼,非但父母呵護備至,而且,族群的其他份子也會愛護有加。狼和非洲土狼會将殺死的獵物,撕咬成碎片,吃下腹内,待回到小狼身邊時,再吐出食物反哺。赤狼有時也會在族群中造一育兒所,将小狼集中養育,由母赤狼輪流撫育小狼。

死亡率和原因

成年狼的死亡大多因狩獵和偷獵,車禍及創傷而造成。盡管成年狼偶爾也被競争對手或獵物殺死,但它們最危險的非人類的敵人就是狼本身。研究狼死亡率出來的結果顯示,14%--65%的狼死亡是因為其他的狼。另外,狼受家犬感染,如狂犬病,細小病毒和犬瘟熱等流行病也是一大原因。

行為模式和身體語言

一般占優勢主導地位的狼會身挺高腿直,神态堅定,耳朵是直立向前。往往尾部縱向卷曲朝背部。這種顯示的是級别高主導地位的狼可能一直盯着一個唯唯諾諾的地位低下的狼。

活躍--玩耍時,狼會全身伏低,嘴唇和耳朵向兩邊拉開,有時會主動舔或快速伸出舌頭。

憤怒--憤怒的狼的耳朵會豎立,背毛也會豎.唇可卷起或後翻,門牙露出,有時也會弓背或咆哮。

恐懼--害怕時狼會試圖把它的身子顯得較小,從而不那麼顯眼,或拱背防守,尾收回。

攻擊--狼在蹲下或揚身低頭并放松皮毛時,是發起攻擊的信号。

愉悅--可能搖擺尾巴,舌頭也可能伸出口。

狩獵--捕獵時的狼,因狩獵的緊張,因此尾部會橫直。

遊戲--尾巴高和舞動。狼可以任意妄為的轉圈跳躍,或低頭,把前面的身體伏倒在地上,而擡高後股。這類似于家犬的嬉戲行為。

進化曆程

今天世界上的所有哺乳動物都由同一個祖先,白垩紀的一種長得像鼠類的吃昆蟲的小動物。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時代的末期,這些動物有機會進化并分化成為今天世界的種種哺乳動物。食肉目動物大約在六千萬年前的古新世出現。最古老的食肉動物是小古貓,雖然稱為貓,但卻是所有貓科、犬科、熊科、鼬科、鬣狗科、麝貓科和鳍腳科(海豹海獅一類)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大約四千八百萬年前,小古貓中分化出了貓亞目和犬亞目兩類。

犬科起源于始新世晚期,大約四千萬年前,它們是食肉目動物中最古老的群體,最先從小古貓中分化出來。犬科動物的進化有三條主線,即犬科的三個亞科:現代犬亞科,古代犬亞科和Borophaginae亞科(類似鬣狗的犬科動物)。

古代犬亞科亞科是犬科中古老的一個分支,四千萬年前起源并發展于北美洲,它們長地仿佛是狐狸和黃鼠狼的雜交産物。大約在一千五百萬年前,這一支逐漸滅絕,其中的湯氏屬則進化成為今天的Borophaginae亞科而留存下來。

而Borophaginae亞科,則是在三千四百萬年前出現的。和古代犬亞科一樣,它們隻存在于北美洲。它們的體型比古代犬亞科的大很多,外觀模樣介于鬣狗和狗之間,一張大而有力的嘴是它們的特征。兩百五十萬年前這一支也滅絕了。

最後的一支,就是現代犬亞科則進化成為今天所有的犬科動物。這一支幾乎和另兩支同時出現,但一直不繁榮,直到一千五百萬年前,另兩支開始衰落後,才開始發展壯大。這個亞科同樣隻存在于北美洲,直到七百萬年前,就是中新世的後期,才通過大陸橋來到了亞洲。

那些穿過大陸橋的就是成為那些現在的犬科動物的直系祖先,它們繼續穿越大陸橋,在兩個大陸間來回遷徙。這就是紅狐和灰狼為什麼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都有分布的原因。

四十萬年前,恐狼Dire Wolf(Canis dirus)出現了,它的體型比現代的狼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它和狼并存在世界上,直到一萬年前才滅絕。它的身體構造和現代的狼完全不同,身體更健壯結實,四肢比較細而且短,比較像鬣狗。它的下颚組織很大,使它有能力咬碎骨頭。它在食物鍊上的位置也和鬣狗類似,更大程度上是食腐者而不是獵手。

除了恐狼以外,其他幾個狼的世系也在這個時期開始發展。Canis edwardsii是北美洲最早進化的狼,出現于150到180萬年前,最終這一支進化成為了現代狼Canis lupus。

分布情況

世界性廣泛分布,但當前狼的分布區已大大縮小,特别是在北美和西歐。狼在國内分布于除台灣、海南島及其它一些島嶼外的各個省區,但目前主要分布在東北、内蒙以及西藏人口密度較小的地區。生境與習性狼的适應性很強。可栖息範圍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農田、濕地等多種生境。海拔高度也不限制其分布,在青藏高原狼的分布很廣,密度也較大。在溫帶的草原地區,如蒙古草原(包括蒙古國的東方省、肯特省,中國的内蒙古自治區呼盟和錫盟)狼的分布很廣。狼喜歡在人類幹擾少、食物豐富、有一定隐蔽條件下生存。在我國華北、華中、華南各省份狼的活動僅限于山區環境、不适應于人類開發的狹小的環境内。黑龍江、吉林、遼甯等省的狼的分布也僅限于山區。

狼是食肉目中分布最為廣泛的,即使在所有哺乳動物中,其分布範圍也僅僅小于人和其他少數幾種齧齒類動物。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包括草原、苔原、針葉林和落葉林、沼澤和沙漠中,都有它們的身影。但在這背後,灰狼面臨的實際情況是:在大多數地區,它們正瀕臨滅絕!

它們曾經的居住地遍布整個北半球,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國(夏威夷除外)和墨西哥,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幾乎整個俄羅斯,東亞,中東的部分地區,印度還有尼泊爾。但今天,美國除北部幾個州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沒有了狼的蹤迹(由于今年來生态學者的研究表明狼在生态系統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因此在美國的很多地方狼群正被重新引入),墨西哥的野生狼群已經在1960年滅絕,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同樣如此。歐洲的情況最糟,除了西班牙、意大利、波蘭、希臘和土耳其還有少量的狼群外,其他地區的幾乎都已經滅絕了。狼群的領地很大,一般可在94—1300平方千米(平均為1200平方千米)。

在中國

中國曾是狼種群數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是對狼的種群數量從未進行過系統調查,所以很難提出一個準确的數字。近來對内蒙呼倫貝爾草原狼的種群調查表明,狼的數量不超過2,000頭。目前,産狼最多的地區仍是西北、内蒙古、東北地區和新疆的部分地區。但因生境的嚴重破壞和長期以來人為的大量捕殺,使得狼在我國的分布區域大為縮小,由過去的全國性分布,到現在隻分布于北緯30度以北地區,基本上呈塊狀分布,在江浙地區已基本上絕滅。即使在北方林區、草原,狼群也隻偶爾見到。尚無專為保護狼而建立的保護區。

中國保護區

天堂寨、興隆山、白水江(甘肅)、布爾根河狸、雪嶺雲杉、大青溝(內蒙古)、托木爾峰、習水、梵淨山、董寨鳥類、濟源猕猴、雞公山、寶天曼(内鄉)、洪河、興凱湖、九宮山、神農架、後河、八面山、莫莫格、鄱陽湖、鄱陽湖、武夷山(江西)、桃紅嶺、井岡山、老秃頂子、羅山、六盤山(甯夏)、青海湖鳥島、龐泉溝、太白山、佛坪、卧龍、金佛山、芒康滇金絲猴、珠穆朗瑪峰、塔裡木胡楊林、甘家湖梭梭林、大圍山、怒江、高黎貢山、高黎貢山、銅壁關、清涼峰、天目山(浙江)、古田山、三江(黑龍江)、賽罕烏拉、八仙山、額濟納胡楊林、南靖南亞熱帶雨林

在世界

美國:狼分布最多的州是阿拉斯加州,八十年代調查,最高為5,000~6,500頭;九十年代以來種群又有新增長,達7,000頭。明尼蘇達州有2,000頭左右,威斯康星州40頭,密執安州30頭.在阿拉斯加州,狼仍然覆蓋全州總面積的85%,幾乎等于曆史上曾有的分布範圍.在過去數十年裡,阿拉斯加中止了全州範圍内的政府部門狼控制計劃。它加強了對獵狼行為的限制,嚴禁毒殺和空中追捕,取消了由政府支付的獵狼獎金,并且控制打狼和誘捕狼的活動.州議會還在該州劃出了大面積的國家公園,在這裡狼得到了完全的保護.狼群數量增加也帶來了種種弊端,ADF&G組織警告說,許多重要地區可供狩獵的動物數量由于狼的數量增加已明顯下降。例如,三角洲地區馴鹿數量從1989年的10,700頭下降到1992年的5,000~6,000頭.研究表明,狼和北美灰熊是造成這種下降的主兇。因此,ADF&G組織在1992年成立了一個“阿拉斯加狼管理計劃小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準備将狼的數量降到适當水平。但由于輿論界的阻力,公衆對此計劃多持反對意見,他們不能相信執行該計劃後,狼的數量會保持穩定或增長,而不是被滅絕,所以,原定于1993年執行的狼管理計劃隻好不了了之。

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擁有狼種群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該國被科學家們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狼儲蓄庫”

。狼一度在加拿大本土、北極區各島以及溫哥華島廣為分布,但是人類行為———農業活動、不利的野生動物捕獵法規、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淡漠、其他迫害等等幹擾了狼的生存,導緻狼在數量和分布範圍上都大為下降。盡管沒有關于狼下降數量的确切統計數字,但是拓荒者和靠近荒野的農場上的人們堅信這種下降是确實存在的,官方野生動物管理機構的報道也證實了這一點。在過去,人們用槍殺、設陷阱為主要方式大量獵殺狼。在本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一些地區和省政府部門還曾對轄區内的狼進行過大規模的毒殺。政府允許捕獵者設陷阱任意捕捉狼,加拿大毛皮研究所還指導這些誘捕者采用合适的方法來捕捉狼,以便使狼皮順利出口到歐共體成員國。如今,這種趨勢已被扭轉,所有适合狼栖息的地方都有了狼的蹤迹,覆蓋面積約占它們過去分布範圍的86%.從各管轄地區有關部門和長期從事狼研究的科學家所作出的密度統計和狼群分布圖來看,加拿大目前狼的數量大約在50,000~60,000頭。

野生動物管理人員報道說在大多數地區和省份,狼的數量維持穩定或處于增長狀态。在過去十年裡,加拿大捕獵狼的數量發生了急劇下降,而且這種趨勢仍在繼續。1983年估計有3,738頭狼被捕獵,1990年估計捕獵2,285頭,下降了40%.原因是随着北部地區社會經濟方式的轉換,靠獵狼謀生的人已經大為減少了。捕獵數量下降最明顯的地區是安大略、馬尼托巴、薩撕喀徹溫、艾伯塔和哥倫比亞。其中安大略占下降總額的70%,從1983年的1,300頭降到1990年的350頭。此外,在加拿大提起狼的管理來不再僅意味着獵殺之,政府狼管理部門已開始教育民衆認識狼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保護狼的栖息地和狼群數量的意義,并盡量減少狼和人類之間的沖突.在民衆心中狼已不再是相傳數個世紀的寓言故事裡的“血腥狼嚎”,恰恰相反,現在加拿大人民認為狼是荒野的象征,極為推崇。目前,至少在一些地區,狼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這些地區的總面積大約有218,000平方公裡,約占加拿大領土總面積的2.5%。

墨西哥:墨西哥的狼是分布在北美最南部的一個亞種,主要集中在墨西哥西北部狹小的範圍内,數量在50頭左右。

羅馬尼亞:約有2,500頭狼,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區中部;另外,有50頭狼生活在東南部的森林低地。在嚴冬,狼由喀爾巴阡山區或烏克蘭向羅馬尼亞南部的

低地遷徙。當地狼的主要獵食對象是野豬和狍。在羅馬尼亞沒有法律保護狼。由于狼皮在當地值錢,允許在全年任何時候獵取,但沒有采取毒殺措施。依照官方記錄,每年估計大約殺掉250頭狼(注:為其總數的1/10)。殺一頭狼,政府給獵人5美元獎金。最近政府已開始研究确定究竟留多少狼才适宜于當地有蹄類種群(主要是馬鹿)永遠能生存下去。有一個地區,狼被射殺或捕捉後,降低了狼的密度使畜牧業受益,馬鹿頭數迅速倍增。

匈牙利:曆史上匈牙利北部的部分地區有狼,907~1908年,狼被射殺。目前匈牙利僅在東部可以見到狼。根據獵取和觀察記錄,1920~1930年,狼的數量最多。1940~1950年,狼的數量最低。960~1980年,狼的數量又增高。近年來,在匈牙利中南部地區通過繁育重新建立了一個狼的小種群。該地區主要是落葉松林,有濃密的幼林長出,為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隐蔽條件。匈牙利建立的這個小的狼種群能與周圍國家,如斯洛伐克的種群,互相改良種群的質量。在匈牙利,狼獵食馬鹿、野山羊及家畜,卻受到如此保護。但一旦造成較大危害時,仍允許被優先獵殺。

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狼在斯洛伐克所有地區近乎滅絕,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狼的數量增加了。戰後,獵人通過大量獵取和毒殺控制狼的數量。1975年建立了國家公園,狼首次在斯洛伐克受到保護,并規定每年3月1日至9月15日,長達6個月不準獵捕狼。目前,斯洛伐克的狼已發展成約300頭左右的種群,是近200年來最大的種群.保護狼最大的困難是人們對狼的觀念尚需改變。狼在斯洛伐克的獵食對象是馬鹿、狍、野豬和野山羊。在阿爾卑斯山牧區,狼一出現即遭獵捕。在斯洛伐克西部沒有森林,人口衆多的地區狼難以生存。非保護區内獵狼有獎金,獵一頭狼,政府為獵狼者提供相當于三周左右的工資。每年狼的獵取量約120頭,(達總數的40%),确實殺得太多。另外狼感染狂犬病而侵襲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因而被大量殺死。目前,還沒有一項官方管理方案。

南斯拉夫:在中部山區大約生活着2,000頭狼,在斯洛文尼亞至南斯拉夫西南部有狂犬病,但狼群已被控制住.在波斯尼亞有一項研究方案在薩拉熱窩附近進行,但由于近年來連年内戰,計劃隻能延期進行。狼有較高的死亡率,然而由于研究工作的中斷,對這裡的狼種群的動态幾乎毫不了解。

俄羅斯:在西伯利亞最東北部的楚科奇半島發現一個400~500頭數量穩定的狼種群。在塔穆爾半島狼的數量在增加,但在堪察加半島上狼的數量已減少。1980年,狼獾和雪羊被非法用直升飛機進行過一次大量獵捕,經發現後已被制止。楚科奇半島狼數量增多的原因是由于政體和經濟的變化,這個地區沒有從事狩獵活動;直升飛機偷獵已被制止;由于氣候的一次明顯變化,大約有12,000頭馴鹿為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1991年10月,由于美國蘭格爾島馴鹿數量太多,由楚科奇半島引入3隻母狼和2隻公狼,以控制馴鹿的數量。

中東各國:狼的種群數量如下:埃及(西奈)30頭左右,阿拉伯半島300~600頭左右,約旦200頭,以色列100~150頭,黎巴嫩10頭,叙利亞200~500頭,伊朗不超過1,000頭,阿富汗1,000頭左右,伊拉克和土耳其數量不詳。

原蘇聯曾有廣闊的疆域,狼的種群數量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本世紀初随着經濟發展,狼的分布區不斷擴大.二次大戰後,狼的數量最高超過150,000頭,1946年蘇聯捕殺了62,600頭,僅俄羅斯就捕殺40,000頭.60年代末種群下降到60,000~70,000頭.随着經濟體制變化,80年代種群數量有所增加。目前種群狀态不清楚,因為沒有進行調查。

印度:印度的狼有兩個亞種:灰狼和印度狼(canislupuspallipes)。前者隻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脈高海拔地區,後者分布在幹旱、半幹旱草原地帶。印度狼的數量估計在1,000~2,000頭。這個數目要比印度虎頭數少。但是,狼作為印度主要的食肉動物和草原—灌木地帶的主要物種,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與保護。雖然印度狼被列為瀕危物種,受到法律保護,但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區的狼以小型家畜如山羊、綿羊為食,狼每吃掉一隻羊,對當地貧窮的牧民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法律約束很難起到應有的效果。人們用煙熏狼巢并殺死它們的幼仔,成狼則被射殺和毒殺。目前,印度西部的韋拉瓦達國家公園是該國唯一的狼保護區。

IUGN-SSC狼專家組1993年9月5~7日在瑞典斯得哥爾摩召開第一次國際狼保護會議,通過了狼保護宣言:提出了狼作為一個物種,有高度發達的社群行為,在自然生态系統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應當受到保護。歐洲成立了狼研究合作協會,參加國家有27個。制定了狼的研究和保護計劃,定期召開會議,出版有關狼的種群動态的材料,合作開展對狼的全面研究。

瀕危情況

《華盛頓公約》CITES瀕危等級:附錄II,生效年代:1997。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等級:易危生效年代:1996。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瀕危原因

1.長期被當作“害獸”大量捕殺

2.狼喜歡在人類幹預少,食物豐富,有一定隐蔽條件的地方栖息.但人口迅速增長,人類活動範圍增大,使狼的活動範圍日益狹小

緻危因素

狼在某些國家種群數量少,已被列為瀕危物種。但是在很多國家未被列入保護動物。在一些國家,包括我國狼分布區由于生境破壞而縮小。中國長期以來,把狼作為害獸加以消滅,并為鼓勵捕殺害獸而給予獎勵。加上其栖息的生境不斷縮小,近幾十年中,狼的數量顯然越來越小,許多過去狼的分布區已不見其蹤迹。狼的毛皮質量好,它的部分器官被入藥,也是導緻被獵殺的一個因素。

人工飼養情況

狼是分布廣、常見的種類,國内及國外動物園飼養作為觀賞的不多。美國印第安納州拉斐特市的狼園曾飼養過150頭狼,這是世界上飼養狼最多的地方。中國飼養狼的數字尚不清楚。

保護情況

現有保護措施

國際上目前将墨西哥的狼列為野外絕滅(EW),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狼列為低危(LR/cd),将意大利的狼列為易危(VU)(IUCN,1996)。國際瀕危物種公約(CITES)将狼這一種列為附錄II種類,且将不丹、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狼的種群列為附錄I種類。可見對狼的保護的重視。受長期以來觀念的影響,中國目前現行法律沒有對狼加以保護。相反,一般仍然認為狼是應予消滅的害獸。

保護措施建議

1)開展科學研究,應對全國狼的種群數量、亞種分化進行全面調查,查清狼的分布和種群數量現狀,對其益害進行科學評估,從而制定一系列保護和控制措施。

2)加強法制管理,應考慮禁止任意捕殺狼。在确有狼群危害嚴重的地區,采取必要措施對狼的種群數量加以控制,也必須在專家評估的基礎上,有領導有組織地進行。

3)加強國際合作,特别加強與中國毗鄰的獨聯體、蒙古、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的協作。

相關傳說

遠古的人們把狼的形象畫在石壁上時,心中充溢着驚奇;愛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很早就認識到狼的優秀特質,許多印地安部落還把狼選作他們的圖騰,他們尊重狼的勇氣、智慧和驚人的技能,他們珍視狼的存在,甚至認為在地球上,除了獵槍、毒藥和陷阱,狼幾乎可以和一切抗衡。

追溯遠古,祖宗對狼充滿敬意,上古時候,人們相信捕食動物為生的獸類屬于另外一些種族,它們身上存在着令人崇拜的神奇力量,人類毫不懷疑地把自己的部落看做是這種或那種神奇動物種族的屬員,把它們奉若自己的祖先加以敬仰,把這種動物作為自己部落的标志--這就是所謂的圖騰。在各民族的風俗習慣裡至今仍可找到狼圖騰--居住在北美西北海岸的印第安族特林基特人以及大湖東南的伊羅克人當中有“狼”姓氏族;土庫曼族裡十一個部落以狼作圖騰;烏茲别克人認狼為祖續寫家譜;白令海一帶因紐特人的武器和用具上,甚至在人的面部上都塗有各種圖騰--為數最多的是狼,然後才是隼和烏鴉。幾十年以前還保持着氏族形式的烏茲别克人虔誠地相信,狼(祖先)會使他們遇難呈祥。為了減輕婦女分娩時的痛苦,他們把狼颌骨戴在産婦手上,或者把曬幹研碎了的狼心給她灌進肚裡。嬰兒出生後,立即用狼皮裹起來,以保長命百歲。在小孩搖籃下面拉拉扯扯地挂着據說是可以驅邪除災的狼牙、狼爪和狼的蹄腕骨。成年烏茲别克人的衣兜裡,總是揣着一些狼的大獠牙,随身攜帶的口袋裡也少不了狼牙和狼爪一類的護身符。他們認為,這些狼玩藝可保逢兇化吉,大難不死。護身符不許買賣,但可以互相贈送。布裡亞特人習慣把麻疹病患者裹進狼皮來消災除病。

古人相信,狼懂人言。如果對狼不尊敬,狼就會施加報複。好些民族甚至不敢直呼狼的大名,以至流傳着許多挖空心思的避狼諱的說法。斯摩棱斯克農民碰見狼以後問候:“您好,棒小夥子!”愛沙尼亞人管狼叫“叔叔”、“牧人”或“長尾巴”。立陶宛人稱“野外的”。科裡亞克人說“袖手旁觀者”。阿布哈茲獵人則說“幸福之口”。楚奇克人最怕狼的報複。眼看着狼咬死自己的鹿也不敢動狼一根毫毛。布裡亞特人冬天用雪、夏天用土撒蓋狼血,不然的話,後患無窮。因為狼是天狗,天狗會降禍人間。雅庫特人以為狼是上古烏盧.托依翁巨神之子。科裡亞克人承認狼是鹿的東家、凍土帶的老爺。不但禁止殺死狼,而且反對任何形式的傷害。北印第安人的神話講道,狼是主宰動物界的“長者”。它可以召集自己的夥伴和同類,命令它們去幫助神話裡的英雄。

在中世紀,歐洲的王公貴族喜歡在宮廷中眷養狼,它們認為狼是了不起的獵手,智勇雙全的鬥士。後來,為了使狼看上去更威風,人們有意識地讓狼與大狗雜交,結果出現了性情變化無常、高大威猛、攻擊性特别強的的狼狗,它們肆孽于鄉村、城鎮,惡名卻落到了狼的身上--導緻今天隻有在美國阿拉斯加、明尼蘇達州和加拿大的一些地方生活着相當數量的狼。

在歐洲一些國家的傳說裡,狼被尊為保護神。公元一世紀羅馬學者兼作家普林尼.斯塔爾希筆下的狼頭能戰勝魔力。當時各個莊園的門上都挂一個狼頭,以借神威。西西裡島上的居民到了十九世紀還在馬廄裡放一個狼爪子。馬病了,就把狼爪子挨在馬耳朵上除魔。連死掉的狼,很多民族也恭敬有加,古雅典人有一個規矩:誰打死了狼,誰必須把狼埋葬;亞庫梯人對狼屍毫不馬虎。他們模仿西伯利亞泰加原始森林居民的葬儀,把死狼裹在幹草裡,挂在樹上,可謂盡心。

在意大利羅馬的卡皮托利丘上有一座母狼塑像,相傳,古希臘人攻破特洛伊城後,特洛伊人準備到别處重建一座特洛伊城。他們的後裔經過長期漂泊,在意大利定居下來,建立了古代的阿爾巴一龍格城。該城統治者努米托爾的外孫羅慕洛和烈姆這對孿生兄弟從一出生就受到篡位的叔祖父的迫害,被抛入台伯河。但他倆大難不死,被水流沖到岸邊。一隻母狼聽到孩子的哭聲,就來到河邊,用狼奶喂活了他們。後來,一位牧人發現了他們,把他們帶回家養育成人。當兄弟倆得知自己出生的秘密後,便殺死了叔祖父,為外祖父奪回了王位。同時,他倆決定在母狼給他們喂奶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

由于在用誰的名字給城市命名這個問題上兩人發生争執,羅慕洛殺死了烈姆,以自己名字的頭幾個字母(拉丁字母Roma)作城市的名字并當了該城的第一個統治者。這樣,約在公元前754年建成了羅馬城。為了感謝和紀念拯救羅馬城奠基人性命的母狼,人們在卡皮托利丘上的神廟裡立了一座母狼紀念碑,母狼也就成了羅馬的城徽。公元十五世紀,又在母狼身下添了兩個正在吃奶的孩子的青銅像。神話說斯拉夫民族的兩個大力士瓦利果拉和維爾維杜布是母狼和母熊養大的。母狼還奶大了波斯帝國的創始人基拉、德國民間英雄季特裡赫等等。古人相信,被野獸特别是被狼喂養大的小孩尤其健壯、勇敢堅韌、力大無比。在神話和傳說裡,他們或者是民族始祖,或者是民族英雄,或者是壯士,決不是無能之輩。

上一篇:

下一篇:鼩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