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裡芬難題

特裡芬難題

特裡芬悖論
特裡芬難題也可以說是特裡芬悖論,它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特裡芬在1960年出版的《黃金與美元危機》中提出的一個觀點。書中的描述是這樣的:由于美元與黃金挂鈎,而其他國家的貨币與美元挂鈎,美元雖然因此而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币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币,這樣就會導緻流出美國的貨币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币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1]
    中文名:特裡芬難題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Triffin Dilemma 前提:必須保持美元币值穩定與堅挺 提出人:羅伯特·特裡芬

發展曆程

19世紀末

19世紀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國普遍采用金本位為基礎的國際性貨币體系,由于當時英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突出地位,所以該體系實際上是一個以英鎊為中心、以黃金為基礎的國際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在保持彙率穩定、自動調節國際收支、促進國際資本流動方面曾起過重要作用,但又因為其發揮作用的一些前提條件或稱“金本位制的比賽規則”(RulesoftheGoldStandardGame)在現實中受到破壞。不能适應戰争時期增加通商的需要及英國在操縱國際貨币秩序時所引起的嚴重的利益沖突的矛盾,使金本位制在一戰前就已面臨崩潰。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演變為一種金彙兌本位制或黃金本位制,形成了一種不受單一貨币統治的貨币體系,但這種在狹小的黃金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過渡性的脆弱的國際貨币制度,在1929~1933年那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的暴風雨襲擊下,顯得不堪一擊,終至土崩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英國在戰争期同遭受了巨大創傷,經濟實力大為下降,而美國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國家,這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創造了必要條件。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會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了有44國參加的聯合與聯盟國家貨币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币基金協定》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而建立起了著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一種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國際儲備中心貨币的新型的國際貨币制度,從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布體系的建立和運轉結束了國際貨币金融頓域的混亂局面,彌補了國際收支清償力的不足,并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投資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但這種以一國貨币作為最主要國際儲備資産的體系有一種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國以外的成員國必須依靠美國國際收支持續保持逆差,不斷輸出美元來增加它們的國際清償能力(即國際儲備),這勢必會危及美元信用從而動搖美元作為最主要國際儲備資産的地位;反之,美國若要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穩定美元,則其他成員國國際儲備增長又成問題,從而會發生國際清償能力不足進而影響到國際貿易與經濟的增長。美元實際上處于兩難境地。這一問題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被著名的國際金融專家特裡芬所提出,成為著名的“特裡芬難題”;他并且據此預言布雷頓森林體系會由于這一内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潰,這已為後來的事實所證明。“特裡芬難題”的本質含義概括起來就是:國際清償力的需求不可能長久地依靠國際貨币的逆差輸出來滿足。這一難題實際上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前的國際貨币體系中就已存在,隻不過在布體系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更為典型罷了。

布體系崩潰後,仍以由美元為中心的多元儲備和有管理的浮動彙率特征的牙買加體系開始建立。由于該體系實現了國際儲備多元化,美元已不是唯一的國際儲備貨币和國際清算及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特裡芬難題”。但這一體系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呢?從多元儲備體系的現實情況看,美元仍占有很大優勢,能在國際儲備中占一席之地的也隻有美元、英鎊、日元、歐元等極少數國家的貨币。這種多元儲備制,不論其币種和内部結構如何變化,但國際清償力的需求仍要靠這些國家貨币的逆差輸出來滿足,實質上是沒有變化的。所以說,多元儲備體系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解決“特裡芬難題”,因而也終将違脫不了崩潰的命運。“特裡芬難題”告誡我們:依靠主權來充當國際清償能力的貨币體系必然會陷人“特裡芬難題”而走向崩潰。特裡芬難題”揭示的意義正在于此。這對于我們分析未來國際貨币體系的發展無疑有着重要的啟示作用。

1960年

根據“特裡芬難題”所闡述的原因,美國以外的國家持有的美元越多,由于“信心”問題,這些國家就越不願意持有美元,就會抛售美元。

1971年

從1971年美國政府宣布美元與黃金固定價格脫鈎的“尼克松震蕩”開始。布雷頓森林體系就開始瓦解。直到今天國際貨币體系的改革也沒有解決好特裡芬難題。

體系介紹

特裡芬難題與布雷頓森林體系

作為建立在黃金一美元本位基礎上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其根本缺陷還在于,美元既是一國貨币,又是世界貨币。它的發行必須受制于美國的貨币政策和黃金儲備。由于黃金産量和黃金儲備量增長跟不上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雙挂鈎”原則下,美元便出現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世界經濟增長對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币的增長需要,美元的供應應當不斷地增長;但這又會導緻美元同黃金的兌換性日益難以維持。正是由于上述問題和缺陷,導緻該貨币體系基礎的不穩定性,當着該貨币體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現危機時,必然帶來這一貨币體系危機的相應出現。

人民币國際化的特裡芬難題

人民币要走向國際化,中國必須确保以下前提:一,大規模提高中國的黃金儲備,給國際持有者更多的信心;二,在國際投資、政府貸款、國際援助中盡可能地使用人民币,加速人民币區域經濟的優勢地位,因為受援國拿到人民币隻能向人民币區購買商品,可以有效地刺激使用人民币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良性引導作用;三、人民币的國際化應當與中國金融業的國際化相結合,确保人民币在國際上可以自由兌換和流通;四、利用中國日漸強大的公民因公因私出國旅遊、留學、經商,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人民币;五、建立龐大的國債市場,保證人民币國際化的順利執行。

人民币國際化,是确保中國經濟不被綁架的重要途徑,事關中國國家經濟安全和基本利益,我們應當堅定信心,果斷出擊,依靠自己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建立有利于中國的國際貨币結算體系。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标,在必要時我們也可以考慮建立人民币與黃金的直接挂勾,建立中國特色的金本位體系。

告誡

“特裡芬難題”告誡我們:依靠主權國家貨币來充當國際清償能力的貨币體系必然會陷入“特裡芬難題”而走向崩潰。不論這種貨币能否兌換黃金,不論是哪一國貨币,也不論是以一國貨币為主還是平均的幾國貨币,這對于我們分析未來國際貨币體系的發展無疑有着重要的啟示作用。

作為建立在黃金一美元本位基礎上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根本缺陷還在于,美元既是一國貨币,又是世界貨币。作為一國貨币,它的發行必須受制于美國的貨币政策和黃金儲備;作為世界貨币,美元的供給又必須适應于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需要。由于黃金産量和美國黃金儲備量增長跟不上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美元供給的不斷增長,又會導緻美元同黃金的兌換性日益難以維持。美元的這種兩難,即“特裡芬難題”指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内在不穩定性及危機發生的必然性,該貨币體系的根本缺陷在于美元的雙重身份和雙挂鈎原則,由此導緻的體系危機是美元的可兌換的危機,或人們對美元可兌換的信心危機。正是由于上述問題和缺陷,導緻該貨币體系基礎的不穩定性,當該貨币體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現危機時,必然帶來這一貨币體系危機的相應出現。

總結

特裡芬總結道:與黃金挂鈎的布雷頓森林體制下美元的國際供給,是通過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即儲備的淨流出)來實現的。這會産生兩種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國糾正它的國際收支逆差,則美元穩定,金價穩定,但美元的國際供給将不抵需求;如果美國聽任它的國際收支逆差,則美元的國際供給雖不成問題,但由此積累的海外美元資産勢必遠遠超過其黃金兌換能力,如此兩難困境,注定了布雷頓森林體制的崩潰隻是時間早遲而已。

評價

任何理論命題的成立都應以對現實生活的洞察及對内在矛盾的揭示為前提。特裡芬難題所直接針對的,正是寓于布雷頓森林體制之中的矛盾。早在布雷頓森林體制尚處于正常運行的50年代後期,特裡芬就開始提出“特裡芬難題”。特裡芬總結道:與黃金挂鈎的布雷頓森林體制下美元的國際供給,是通過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即儲備的淨流出來實現的。這會産生兩種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國糾正它的國際收支逆差,則美元穩定金價穩定,然而美元的國際供給不衍需求;結果美國聽任它的國際收支逆差,如此兩難困境,注定了布雷頓森林體制的崩潰隻是時間早遲而已。

實踐已經證明特裡芬難題的正确性。然而,如何在理論上評價特裡芬難題的意義?

以下幾點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特裡芬難題的實質在于,自金本位制以來的人類商品經濟史,布雷頓森林體制的兩難困境無非是在典型環境下的插曲罷了。

第二,特裡芬難題所直接針對的,不隻是布雷頓森林體制,它的理論内涵所能包容的曆史事實,實際上也是對戰前金彙兌本位制(包括黃金——英鎊本位制)的曆史反思。

第三,在國際貨币制度伺題上,特裡芬是一個“凱恩斯主義者”。他反對金本位制,40年代初,他提出的“凱恩斯計劃”,不僅反對與黃金挂鈎的國際貨币制度,而且曾明确建議設立國際貨币單位班柯爾(Bancor)。可見,特裡芬難題實際上是以凱恩斯的國際貨币管理理論為基礎的,其新穎之處不在于理論基礎的創新,而在于他應用這一理論對布雷頓森林體制所進行的獨到剖析。尤其可貴的是,在多數人都對布雷頓森林體制頗多贊譽。同時該體制還處于良好運轉的50年代。特裡芬能獨辟蹊徑、切中要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