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

鹦鹉科牡丹鹦鹉屬動物
牡丹鹦鹉亦稱情侶鹦鹉、愛情鳥。屬鹦形目,鹦鹉科,計有9個品種,均産于非洲。牡丹鹦鹉在中國飼養共有3個類型:即黑頭牡丹鹦鹉、紅牡丹鹦鹉和黃頭牡丹鹦鹉。牡丹鹦鹉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體重40-5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鹦鹉,頭部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主要以地面上的草類種子、漿果、水果、植物嫩芽等為食。他們也會定期前往農耕區覓食農作物,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
    中文名:牡丹鹦鹉 拉丁學名:Agapornis.sp 别名:情侶鹦鹉、愛情鳥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鹦形目 亞目: 科:鹦鹉科 亞科:鹦鹉亞科 族:非洲鹦鹉族 屬:牡丹鹦鹉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牡丹鹦鹉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體重40~5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鹦鹉,頭部為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這種鹦鹉鳥體為綠色,額頭、鳥喙和眼睛之間、臉頰、喉嚨為橘紅色;頭頂和頭部後方為橄榄綠色;胸部上方和頸部為橙黃色;身體兩側、腹部、尾巴内側複羽黃綠色,尾部上方為藍色;翅膀内側複羽藍綠色;眼睛外有一圈粗寬的白眼圈,鳥喙紅色,虹膜棕色。幼鳥體色較暗,鳥喙帶有黑色。

栖息環境

主要栖息于灌木叢和金合歡屬植物分布的高原地區、介于1100米到2000米之間各種棕榈樹和其他數種分布的林區、刺叢平原區、開闊的草原地型和農耕區等。

生活習性

在繁殖季會組成20到80隻左右的群體,生性非常吵雜,往往還沒看見他們的蹤迹就會先聽見那尖銳刺耳的鳴叫;他們平時會大批聚集于農耕區,覓食黍類、玉米和谷類作物等,有時候會高達數百隻;平時他們喜歡大多在地面覓食,個性十分活潑大膽,可以在很近的距離内接近他們;他們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平常是遊牧性質的鳥種,活動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而定。

主要以地面上的草類種子、漿果、水果、植物嫩芽等為食。他們也會定期前往農耕區覓食農作物,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

分布範圍

坦桑尼亞北部、賽倫蓋蒂國家公園、盧旺達、蒲隆地;從籠中逃脫的鳥在各地都有族群,大多栖息于坦桑尼亞、肯尼亞等沿海地區。

品種分類

棕頭牡丹鹦鹉(琉璃腰牡丹鹦鹉):原産坦桑尼亞,體長約14厘米,背、翼、下胸腹為深綠色。額紅色,頭棕褐色,颏、喉黃橙色。頸及上胸為淡黃橙色,腰為深藍色。尾羽外側有藍、綠、黑等不同色彩的條紋。

黑頭牡丹鹦鹉(黃領黑牡丹):體長約14厘米。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赤色帶橙,背、翼綠色,翼端黑色,尾綠色,腳灰色。有人稱黑頭牡丹鹦鹉為僞裝情侶鹦鹉或黃襟黑牡丹鹦鹉。

桃臉情侶鹦鹉(小鹦哥、小鹦鹉哥):是牡丹鹦鹉中體型最大最漂亮者。體長18厘米左右,原産于非洲南部。喙白色,額部紅色、頸胸部粉紅色,腰及上尾藍色,其餘部位多為綠色。

桃臉黃牡丹鹦鹉(金紅櫻哥):原産于非洲中部。羽色以鮮黃色為主體,冠以紅色頭及顔面,有的在腰部雜以藍色。腳、嘴概黃色。

紅牡丹鹦鹉(費希氏情侶鹦鹉):全身黃綠色,兩翼深綠色,胸部紅褐色、嘴紅色。雄鳥蠟膜為青色,雌鳥為白色。

藍牡丹鹗鹉:是一種人工改良的品種,其體型與其它牡丹鹦鹉相似。為日本改良種。羽色以藍色為主體。頭部淡黑色或黑灰色。頸、胸、上腹為白色或白褐色,餘部藍色。嘴淡紅色、腳灰色。

黃牡丹鹦鹉:頭部紅褐色,頸、胸黃金色,背、翼、尾羽黃綠色,腰際淡藍色。嘴紅色,腳近灰眼周有白色肉環,是20世紀中葉由美國和日本同時改良成功的一種中型牡丹鹦鹉。

分類學

又叫黃領黑(頭)牡丹鹦鹉、(黑)僞裝情侶鹦鹉、黃襟黑牡丹鹦哥、面罩愛情鳥,是一種小型的鹦鹉。原産于非洲,容易繁殖,現已作為寵物在世界各地飼養。

飼養環境

繁殖注意事項

牡丹鹦鹉一般一次生3-5顆卵,但是頭幾顆卵雌鳥是不會立刻出來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别認為這是雌鳥棄卵,也不要随便打開巢箱觀察,他們的孵化時間是以最後一顆卵産出後孵化開始算起,一般在28天左右,以隔一天産一個卵算,他們的實際孵化期要一個月多一些,而在後期雛鳥快出殼時,雌鳥的孵化又會顯的漫不經心,這可是要出殼的征兆,如果你認為這是雌鳥棄卵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了!巢箱裡要多墊些鋸末,至少要10厘米厚,而且巢箱要足夠大,如果你用虎皮的小巢箱繁殖牡丹的話,恐怕不容易成功。中間要注意不要缺喂養,用黃瓜和油菜效果不錯,藏菜很容易失幹枯的。而日鳥也不大喜歡吃。牡丹鹦鹉在孵化時最好不要驚動雌鳥,其實你也不需要驗蛋,想想驗蛋後你能做些什麼呢? 如果非要打開巢箱,也一定要在白天,如果在傍晚的話,那麼後果很可能是導緻雌鳥一夜不入巢。

飼料配制

人工飼養環境中的牡丹鹦鹉,可飼以多種飼料,如餅幹、面包、饅頭、米飯、青菜、多種水果等。公園或動物園内大量飼養,可用虎皮鹦鹉混合粒料為主要飼料,同時飼予足量的青菜及水果,即可順利達到繁殖。育雛期間加飼熟玉米粉70%,熟雞蛋28%,骨粉2%的混合濕粉料。有利雛鳥正常成長。多種野生青草及蒲公英等,均為牡丹鹦鹉的理想青綠飼料。

牡丹鹦鹉的飼料配制有一定的訣竅,不能因為它喜歡吃什麼就喂什麼,而應該多種飼料合理搭配。

蛋米:1公斤小米加4個雞蛋黃攪拌而成,用量一般占總喂量的40%。

稻米:以帶有稻殼的稻米為佳,稻米的種皮牡丹鹦鹉很喜歡吃,可補充澱粉、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并可增加喙的咀嚼能力。用量一般占總喂量的30%。

谷子:一般占總喂量的10%一15%。

剩餘部分可喂麻子、稗草子、瓜子等。根據實踐經驗,以每天喂10—20粒生瓜子為佳。

在飼喂中,有人加“金維他”,也有人加“速補14”,還有人加多維素及各類添加劑,但根據實踐,無論加什麼,都要注意量的控制,如果量不适度,不但不起好作用,反而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經驗

(1)如何減少“白蛋”?

“白蛋”就是沒有受精的蛋,“白蛋”的增加将會嚴重影響牡丹鹦鹉的繁殖率。産生“白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配對親鳥都是雌鳥:二是配對的雌鳥雖能生蛋,但雄鳥沒有性成熟;三是雄鳥是殘鳥,腳趾有殘缺,使得交配不成功;四是外界環境的不适,如噪音、驚吓、空氣不流通、悶熱等。一旦有以上情況發生,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為了提高牡丹鹦鹉的産蛋率,并減少“白蛋”,養鳥者可試喂北京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的專門飼料及添加劑,同時注意平時的飼喂管理。春天鳥易“上火”,所以降火是關鍵。降火方法是:平時要喂潔淨的油菜、生菜或小白菜,切不可喂扁豆和茄子。為增強體質和防拉稀,可以喂些馬齒苋,效果非常好。另外平時要注意觀察,一有病症應及時治療。

(2)如何增加牡丹鹦鹉的破殼能力?

要孵化出牡丹鹦鹉,破殼也是一個關鍵。好多蛋在孵化時間夠了的情況下,還是破不了殼,小鳥被憋死在蛋殼内。此種現象主要是缺鈣引起的,鈣在鳥破殼中起着重要作用,沒有足夠的鈣,鳥喙軟,骨架軟,啄殼能力不強。有的養鳥者采用給親鳥喂蛋殼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蛋殼用清水洗淨,放入鍋内點沸15分鐘,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消毒。将消毒過的蛋殼晾十,用手搓碎即可飼喂親鳥了。

(3)鳥舍如何安排?

牡丹鹦鹉既可以觀賞,也可以繁育出售。牡丹鹦鹉的鳥舍安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鳥舍要選擇在環境幽靜、無幹擾的地方,不要有雜音,不要有環境污染,注意空氣流通,空氣新鮮。鳥舍的位置以北房為宜。

一間20平方米的北房可飼養牡丹鹦鹉60籠,每籠1對,即60對。如果房子有餘可以安排兩間,分配的方式是一間籠養,—‘間散養。籠養主要用來繁殖,散養主要用于小鳥養成大鳥,小鳥活動空間越大,身體就會越健壯。

在農村建扛噸舍時要注意防蛇、防貓、防蚊蟲。

在城市,在樓房陽台和樓房内進行飼喂時要注意通風和采光,注意房間不要太暗,不要在沒有光或弱光下生長、繁育,否則對鳥的産蛋和孵化不利。如果光線弱可用60瓦的燈2~3盞補光。

有人提出晚間需開燈到10點,甚至到11點。其實這大可不必,這樣做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對鳥有壞處。因為在夜間光照太強的情況下,鳥兒休息不好,産蛋和孵化都不安穩,這樣破殼率大、産蛋率低,有時甚至産蛋而不孵。

為了提高孵化率,鳥舍要安排适宜,不要過密。

鳥舍内部放籠時要注意高度,底郵要墊上磚或其他墊物,這樣通風好,并可防止鼠咬。

如需要蓋鳥舍,注意背風向陽,冬天還要注意溫度,保證溫度在16攝氏度以上,

(4)窩如何安放和管理?

安窩使牡丹鹦鹉有産蛋、孵化的場所。牡丹鹦鹉的窩為兩層,在上層應放一些碎木屑等物。木屑是為了讓牡丹鹦鹉在窩内孵化時“腳牙”(啄)用,防止牡丹鹦鹉用喙啄窩和咬其他木質闆造成損失。

窩要開口向裡,觀察門在外,這樣便于觀察。

牡丹鹦鹉第1窩2到3枚,營養好、管理得法有時也可産4枚。頭窩孵化率一般為70%左右。

為廠提高和孵化率,在籠内安放一小塊燒過的蜂窩煤塊為好,蜂窩煤經過高溫後達到了消毒的目的,消過毒的物質,鳥吃後不易生病。另外,煤塊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既少花錢,又達到補充某些營養成分的效果。

雌雄鑒别

1、 頭型(看):雄鳥頭型為背兒頭、頭尖、并且頭稍小;雌鳥頭型為扁平、圓滑、頭純圓,與雄鳥比較頭稍大。

2、 體型(看):雄鳥體瘦、毛緊、好動、性兇,眼圈距頭頂距離較遠,眼顯小; 雌鳥體較胖、毛稍松,不太好動,眼圈距頭頂距離較近,眼顯大 。

3、 卧杠姿态:雄鳥在栖杠上為立勢、昂首挺立,并且顯矯健;雌鳥卧杠為伏卧式,趴在栖杠上,溫順。

4、 尾羽尖(看):雄鳥的尾羽尖較尖,為V型;雌的尾羽尖分叉則為W型。

5、 洩殖腔(摸):雄鳥的洩殖腔表現恥骨間間距小、并表現有興狀突起(即尖狀物); 雌鳥的洩殖腔為兩恥骨之間間距大,尤其成鳥一中指可以伸進, 并且扁平,無突起狀,此法鑒别特别準确,經驗豐富者從小鳥即可無誤

馴養

在大洋中的殖民地,英國人最早開始飼養虎皮鹦鹉。1840年英國的博物學家約翰·高爾德把虎皮鹦鹉帶入英國,不久大批虎皮鹦鹉進入英國,并出現了大型的鹦鹉集市。由于虎皮鹦鹉繁殖能力強,各種新羽色品種的出現更增加了人們的興趣,至今仍是人們熱衷的寵物。

人工飼養的虎皮鹦鹉體形較野生種大,壽命也較長。野生種一般壽命7-8年,人工飼養種可達12年,更有甚者能活20多年。

虎皮鹦鹉在馴養早期可以模仿人說話,許多記錄都表明它們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于2012年,在日本有一個人飼養的虎皮鹦鹉逃逸,由于它能念出自己的名字及家裡的地址,最終被送回主人手上。據主人所說由于以前也走失過鹦鹉因此曾故意教它講自己的名字跟地址。

上一篇:玄鳳鹦鹉

下一篇:玻璃拉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