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臯

牛臯

南宋抗金将領
牛臯(NiúGāo,1087年-1147年),字伯遠,汝州魯山(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人,南宋抗金名将嶽飛最為倚重的将領之一,官至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甯國軍承宣使、荊湖南路馬步軍副都總管,追贈安德軍節度使。[1]牛臯出身農民家庭,初為射士,精練武功,擅長騎射。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紹興三年(1133年),加入嶽家軍、長勝軍。牛臯使用雙锏,乃金所制。後隸歸嶽飛,為其推重,對金作戰中屢立戰功。曾參加鎮壓楊幺起義。嶽飛被害後,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被秦桧用毒酒害死。牛臯死後,其屍骨埋在杭州西湖栖霞嶺劍門關紫雲洞口,與嶽飛墓遙遙相望。
    本名:牛臯 别名:伯遠 所處時代:南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魯山縣 主要成就:将領、官職荊湖南路馬步軍副總管

人物生平

打獵養家

關于牛臯入伍前的一些經曆,史書上鮮有記載。當年,牛臯所在的石碑溝村處于深山老林,交通閉塞,人煙稀少。牛臯入伍前以賣柴為生,與老母和妻兒相依為命。牛臯力大如牛,挑500多公斤重的擔子還健步如飛。每次上山砍完柴,他都去砍一棵結實的樹做扁擔,然後挑着500多公斤重的柴火進魯山縣城去賣。光賣柴火似乎很難滿足家庭的日常開支,這時牛臯想到了發揮自己的射獵技藝。牛臯從小就喜歡彈弓、射箭之類,随着不斷練習,他的射獵技藝有了很大長進,幾乎是百發百中,箭無虛發。石碑溝村林豐鳥多,這給了牛臯充分施展射藝的機會。每次進城賣柴,牛臯都要捎帶一些野兔、野雞等獵物,這樣生活倒也還不愁。更重要的是,在日複一日的艱苦勞作中,牛臯不僅練就了強壯的身體,同時還将射獵技藝也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無形中為他以後的抗金鬥争做了一些準備。

光賣柴火似乎很難滿足家庭的日常開支,這時牛臯想到了發揮自己的射獵技藝。牛臯從小就喜歡彈弓、射箭之類,随着不斷練習,他的射獵技藝有了很大長進,幾乎是百發百中,箭無虛發。石碑溝村林豐鳥多,這給了牛臯充分施展射藝的機會。每次進城賣柴,牛臯都要捎帶一些野兔、野雞等獵物,這樣生活倒也還不愁。更重要的是,在日複一日的艱苦勞作中,牛臯不僅練就了強壯的身體,同時還将射獵技藝也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無形中為他以後的抗金鬥争做了一些準備。

家鄉抗金

北宋末年,金軍入侵。在大難關口,牛臯決定加入抗金隊伍,保衛家鄉。由于擅長射獵,于是,他就到魯山縣衙當了一名射士,主要負責日常治安,同時也協助訓練民兵,為抗金做準備。

後來,魯山被金軍攻陷。于是,牛臯就自行組織力量,抗擊金兵。牛臯武藝高強,并且為人豪爽耿直,一聲号令,應者雲集。在加入嶽家軍之前,他組織民衆在平頂山一帶多次阻擊敵人,對金兵進行了有力的打擊。

建炎四年(1130年),金軍侵及江南,途經荊襄北歸。完顔拔離速率領金軍重新渡江,途經荊門(今屬湖北)北上,在四月初方進入平頂山一帶。

完顔拔離速等人對京西一帶的地形相當熟悉,在這之前,他們曾随完顔銀術可深入京西腹地進行殘酷的破壞。金軍這次取道魯山縣和葉縣之間,進入寶豐縣地界,準備渡過汝水繼續北撤。他們在傍晚時分來到距離汝水不遠的一個村莊,這個村名叫宋村(今白龜山水庫淹沒區)。完顔彀英決定在此休息一晚,隔日再渡汝水,完顔拔離速表示贊同。但耶律馬五卻說:‘此處地名宋村,以亡宋國号為名,甚是不祥,莫須另擇安泊之處。’而完顔彀英自信地說:‘此又有甚忌諱,我便将它改名金村。”

其實,在金兵還未進入寶豐縣地界之前,牛臯已經獲悉了對方的行軍路線,并料定金人會在宋村宿營。于是,他就馬上發動鄉兵和鄉親。鄉親們聽說後,個個同仇敵忾,準備好作戰工具,打好埋伏,靜等金兵到來,準備一窩端。

時值初夏,連續半年多的奔波和征戰,金軍将士思歸心切,而女真人尤其不耐熱,紛紛下馬卸甲,準備晚飯。突然間,呐喊聲四起,數不清的宋朝鄉兵,有的持兵刃、有的持農具向金軍襲擊。完顔拔離速畢竟是宿将,他連忙麾兵應戰,卻為時已晚。饑疲的金軍被殺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四散逃竄。完顔拔離速和完顔彀英隻率領近百名金兵逃命。他們最後收集散亡,還不足5000人,逃回了太原。

耶律馬五卻沒有另外兩名金将幸運。他和50多個金兵被重重包圍,最後隻剩下他一人,耶律馬五還是困獸猶鬥,他持一把手刀,大喊道:‘誰敢與我挑戰?’話音剛落,隻見鄉兵讓開一條通道,一名宋将頭戴隻露雙目的鐵兜鍪,手執鐵杆筆槍,跨下黑馬,進入圍中。耶律馬五掄刀向對方砍去,那名宋将用鐵槍架格,卻順手用槍杆的後部把耶律馬五打下馬來,在一陣喝彩聲中,鄉兵把耶律馬五活捉。

生擒耶律馬五的将領便是牛臯,當時43歲。這次戰鬥不但殺死了大批敵人,還繳獲了豐厚的戰利品。戰鬥結束後,牛臯就在宋村親自審訊戰俘。

宋村之戰勝利後,牛臯又率領鄉兵,在魯山鄧家橋(位于魯山縣辛集鄉鄧寨)将金兵擊潰。”

入嶽家軍

兩次抗金大獲全勝,牛臯聲名遠播,金軍對他更是畏懼三分。同時,這兩次戰鬥為他以後的抗金事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讓他從家鄉走向了全國。

由于在家鄉組織的兩次抗金戰役有功,牛臯被晉升為西道招撫使及蔡、唐、信軍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嶽飛統管江西、湖北軍務,決定由襄漢進軍中原,收複失地。牛臯奔赴臨安(今浙江杭州)面見宋高宗趙構,力陳劉豫必敗,中原可複。趙構将牛臯所部劃歸嶽飛指揮,牛臯加入嶽家軍。

其實,在牛臯加入嶽家軍之前,二人就多有來往,并交情深厚。牛臯年長于嶽飛,加之戰功卓越,因而頗得嶽飛敬重。自此,牛臯就一直擔任嶽家軍的副帥,嶽牛二人并肩作戰,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金史。嶽飛見到牛臯後非常欣喜,即命牛臯為唐、鄧、襄、郢4州的安撫使,後又任牛臯為中部統領。

生擒王嵩

紹興四年(1134年),僞齊大将李成勾結金兵入侵,攻破襄陽六郡,僞齊将王嵩占據随州,嶽飛派牛臯出戰,牛臯用不到3天的時間攻下随州,生擒王嵩,俘敵5000人,收複襄陽。金兵攻打淮西,嶽飛令牛臯先渡江迎敵。僞齊派騎兵5000人進攻廬州(今安徽合肥),牛臯出陣,敵軍不戰而潰。牛臯乘勝追擊30餘裡,殺死敵軍大半,斬其副都統等大将,聲威遠揚。

活捉楊幺

紹興五年(1135年),牛臯随嶽飛征讨楊麼。楊麼兵敗,投水自殺未遂,被牛臯擒獲。

紹興十年(1140年),嶽飛進軍中原,牛臯奉命進攻京西一帶,所向披靡,直抵黃河沿岸。牛臯一生經曆了衆多戰役,并屢立戰功。

所向披靡

紹興十年(1140年),金人毀棄盟約,牛臯随嶽飛進軍中原,在嶽飛的指揮下,牛臯率部所向披靡,直抵黃河沿岸,在攻打許昌、汴京的多次戰鬥中,出生入死,屢戰屢勝,為收複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功勞最大,被升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樞密行府以牛臯管理一切事務。宣撫司罷廢後,牛臯改為鄂州駐劄禦軍左軍統制,又升任真定府路馬步軍副統總管,轉任甯國軍承宣使、荊湖南路馬步軍副總管。

中毒而死

關于牛臯之死,史料上是這樣記載的:秦桧殺害嶽飛後,十分懼怕牛臯。紹興十七年(1147年)三月初三,秦桧密令都統制田師中,以宴請各路大将為名,用毒酒将牛臯害死。牛臯臨死前悲憤地說:“牛臯年61歲(虛歲),官至侍從,已經足夠了,所恨的就是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馬革裹屍而死,而死在屋檐下而已!”

牛臯死後,其屍骨埋在杭州西湖栖霞嶺劍門關紫雲洞口,與嶽飛墓遙遙相望。墓前立碑一通,其碑文為“宋輔文侯牛臯之墓”。出于敬慕牛臯的英名,近千年來,來他墳墓前吊唁拜祭的人絡繹不絕。

曆史評價

《宋史》:“張憲等五人皆嶽飛部将,為敵所畏,亦一時之傑也;然或以戰沒,或以憤卒,而憲以不證飛獄冤死,悲夫!

後世紀念

牛臯墓

位于浙江杭州西湖栖霞嶺上紫雲洞口。墓以石塊砌成,坐西朝東,墓碑镌“宋輔文侯牛臯之墓”,墓道前建有石坊。北側有碑,上有《重修宋輔文侯牛公墓記》。周圍松竹環繞。墓地簡潔爽淨,石牌坊上有聯:“将軍氣節高千古,震世英風伴鄂王”。

衣冠冢

為了紀念家鄉的大英雄,魯山很多地方都建有牛臯的衣冠冢。

牛臯死後,家鄉人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并為他樹了碑,“石碑溝”就因這塊石碑而得名。當時為了防止盜墓,造墓者并沒有明确标出衣冠冢的具體位置,隻是在衣冠冢的兩側較遠的地方栽了兩棵菩提樹。遺憾的是,石碑後來被拉走建橋,而兩棵老菩提樹也在上世紀50年代末被砍伐。

石碑溝村基本沒有遺存下來什麼關于牛臯的物件,這讓張福營和其他村民都深感惋惜。但每談到牛臯的英勇忠義,村民還是掩飾不住滿臉的自豪。村民希望上級文化文物部門能夠重視起來,搜集相關史料文物,在石碑溝村建立牛臯的紀念設施,讓後人緬懷。

藝術形象

在《說嶽全傳》中,牛臯是性格最為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最具反抗意識,或認為他天真可愛。他的性格:鹵莽不失智謀,暴躁不失幽默。

上一篇:蒙毅

下一篇:黃海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