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

燈謎

寫在彩燈上面的謎語
燈謎,即寫在彩燈上面的謎語,又叫“燈虎”。猜燈謎又叫“射燈虎”。謎語來源于民間口謎,後經文人加工成為謎,它在中國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隐語”或“庾詞”。秦漢時則成為一種書面創作。三國時代,猜謎盛行。在宋代出現了燈謎。人們将謎條系于五彩花燈上,供人猜射。明清時代,猜燈謎在民間十分流行。燈謎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漢族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早期的那些“廋辭”和“隐語”,就是中國燈謎的雛形。
    中文名:燈謎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 流行地區:中國 節日活動:猜謎語、鬧花燈 節日飲食:湯圓 節日起源:來自口謎 類型:傳統節日活動 節日:元宵節

曆史

燈謎(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又名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現在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

中國的燈謎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廋詞”和“隐語”,這是燈謎的雛形。到了漢代“隐語”開始分化為兩個方向。一類以描寫特征為主的事物謎;另一類以文字形義為主的文義謎。到了魏代,則稱為“謎語”。隋唐時期随着詩歌的興盛,詩謎大量出現,并成為主流。

從宋代開始,一些文人學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謎條張貼在各種花燈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燈謎”就是這樣而來的。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湧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于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解放後,燈謎活動更加蓬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

稱呼

謎語在春秋時叫“言隐”、“隐語”、“廋辭”;在漢時叫“射覆”、“離合”、“字謎”;在唐時叫“反語”、“歇後”;在五代叫“覆射”;在宋時叫“地謎”、“詩謎”、“戾謎”、“社謎”、“藏頭”、“市語”;在元時叫“獨腳虎”、“謎韻”;在明時叫“反切”、“商謎”、“猜燈”、“彈壁”、“彈壁燈”、“燈謎”、“春燈謎”;在清時叫“謎子”、“謎謎子”、“切口”、“縮腳韻”、“文虎”、“燈虎”、“春謎”、“燈謎”等。

文化

民間謎語與燈謎不同,燈謎屬于文義謎,而民間謎語除了少量字謎外,都是以事物的特征來隐射的,因此,它屬于事物謎。它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體,性能,動作等特征,運用拟人,誇張、比喻等手法來描繪謎底,從而達到隐射的目的。

它的謎底範圍比較窄,除了少量字謎以外,極大多數都是事和物、如動物、植、用物、人體器官、自然現象、人類行為等。

它的謎面往往是山歌體的民謠,以四句形式出現較多,講究押韻而有節奏,讀之可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動,便于口頭傳誦。

由于民間謎語通俗易懂,故大多數都适宜少年兒童猜射。因此,有時也把民間謎語稱作兒童謎語。自古以來,謎語由于其謎體不同,所以時代的厥稱亦有所變化。

規則

一、謎底不能“露面”即謎面中已經有的字不能在謎底中出現。

二、謎底和謎面不能“倒吊”。

三、謎底與謎面之間不是本義直解,必須有别解。

四、謎底不能以諧音扣合謎面(标格的除外)。

另外,燈謎與民間的謎語有着根本的區别。

例子

一.燈謎例子n

    今日秋盡。(打中藥名一)明天冬n

2.仲尼日月。(打古人名一)孔明n

3.落花滿地不驚心。(打晉人名一)謝安n

4.降落傘。(打古人名一)張飛n

5.仲尼日月也。(打成語一句)一孔之見

上一篇:卧春

下一篇:邂逅霍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