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魚

烏頭魚

植物食性鲻科魚種
烏頭魚又稱“新魚”,不食草類,專以小蝦、小蟹、小魚為食,往往生活在蟹洞、海朗頭和蚝塘中,最适宜于與其它水産品混合養殖。烏頭魚體形較小且呈圓形,最重不超過半斤,全身隻有一條脊骨,肉多骨少,便于食用,而且肉味鮮美。烏頭魚已在福永圍墾的灘塗大面積養殖并成為主要創彙的水産品。
    中文名:烏頭魚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輻鳍魚綱 亞綱: 目:鲻形目 亞目: 科:鲻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烏頭魚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英文名:Aconitum fish

形态特征

鲻魚體較長,前部近圓筒形,後部側扁,體長為體高的4.1一4.8倍,為頭長的3.8一4.1倍。頭中等大小,兩側略隆起,背視寬扁,吻寬短。眼中大,圓形,位于頭的前半部。前後脂眼睑發達,伸達瞳孔。鼻孔每側2個,位于眼前上方,前利,中央有一突起。兩颌具絨毛狀齒,單行排列。舌較大,圓形,位于口腔後部,不遊離。鰓孔寬大,鰓耙細長,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前鰓蓋骨及鰓蓋骨邊緣無棘。鲻魚 鲻魚 假鰓發達。鱗大,體鱗為栉鱗,頭部為圓鱗,除第一背鳍外,各鳍均有小圓鱗,第一背鳍基部兩側、胸鳍腋部、腹鳍基底上部和兩腹鳍中間各有一長三角形腋鱗。側線不明顯,體側鱗片中央有一不開口小管。

兩背鳍短且相距遠。第1背鳍有4根硬棘;第2背鳍較大,形同臀鳍,具1一2根硬棘;腹鳍腹位,具1硬棘5鳍條。尾鳍叉形,上葉稍長于下葉。體腔大,腹膜黑色。胃管狀,幽門部特化球形肌胃。腸細長,多彎曲,約為體長的7倍。幽門盲囊大,2個。鳔大,壁薄。體青灰色,腹部顔色較淺,體側上半部有幾條暗色縱帶。鳍條淺灰色,腹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塊。由于體型細長,呈棒棰型,沿海群衆又稱其為"棰魚"。

市場上的鲻魚, 條重750~1 000 g, 每千克價12~16元, 鲻魚是人民喜食的海味, 體延長, 前部近圓筒形, 後部側扁, 一般體長20~40cm , 體重500~1500 g。全身被圓鱗, 眼大, 眼睑發達。牙細小成絨毛狀, 生于上下颌的邊緣。背鳍2個, 臀鳍有8根鳍條, 尾鳍深叉形。體、背、頭部呈青灰色, 腹部白色, 因肉細嫩, 味鮮美, 且魚卵可制魚子醬, 為名貴産品。

生活習性

鳍魚以鏟食泥表的周叢生物為生,餌料有矽藻、腐植質、多毛類和搖蚊幼蟲等,也食小蝦和小型軟體動 物。稚魚後 期主要攝食浮遊動物,進入河口後,以泥表的腐植質、矽藻和蘭藻等低等藻類及小動物為食,随着生長,腸明顯增長,達體長5 一 10 倍;胃趨發達,食性 也由動物性轉為植物性。人工飼養時,可喂以熬皮、米糠、酒糟和糖糟等。幼魚攝食隻在白天進行。在越冬、生殖期間,鳅魚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溫帶和熱帶近岸海區。我國沿海均産。

繁殖方式

雄魚一般3一4齡、雌魚4 ~6 齡成熟。産卵群體中雄魚占優勢,但個體較小。生殖期約在10-1月。産卵場 在外海。懷卵量為220 ~ 720萬粒。卵浮性,球形,卵徑0·7-1毫米,油球1個,微黃色,油球徑0.28 ~0.4米。初孵仔魚全長 2.4 毫米,春天到達沿岸的幼魚約 20-30毫 米。鳍魚生長迅速,當齡魚可長達200毫米、0.25 公斤,2 齡約 為520- 350毫 米、0.5公斤,4-6齡為450-550 毫 米、1·2-2 公斤。在蘇聯曾發現過年齡高達16齡的 個體和體長為750毫 米、重5~ 6 公斤甚至12公斤的鳍魚。

介紹

深圳的烏頭魚主要産于西部合瀾海域鹹淡水交彙處,尤以福永烏頭魚最

為著名。烏頭魚又稱“新魚”,不食草類,專以小蝦、小蟹、小魚為食,往往生活在蟹洞、海朗頭和蚝塘中,最适宜于與其它水産品混合養殖。烏頭魚體形較小且呈圓形,最重不超過半斤,全身隻有一條脊骨,肉多骨少,便于食用,而且肉味鮮美。烏頭魚已在福永圍墾的灘塗大面積養殖并成為主要創彙的水産品。

養殖

烏頭魚主要攝食植物性食物、藻泥和魚塘肥水中浮遊生物及其他魚類吃剩的殘餌,也可攝食米糠、稻草糠、麥麸、玉米粉等低級營養性食物,同時烏頭魚能改善池塘水質,起到“清道夫”作用。所以,烏頭魚在淡水魚塘中與其他魚類搭配混養具有易管理、低成本、高收益的優點。

烏頭魚肉質肥美、營養極其豐富,成品魚銷路很旺,是當今餐館、酒樓和城鄉平民百姓的席中佳肴,“明爐鲻魚”更是酒樓一道名菜,赢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口碑。

基礎建設

烏頭魚混養,每畝魚塘(水深1.2-2米)投放規格為3厘米左右的魚苗200-300尾,如果魚塘平時有投飼料喂養,又有增氧機及良好排灌設施的,可适當增加放養量,通過淡化馴養的魚苗,成活率可達80%-95%,放養一年該魚可長至500-750克,每畝産量150公斤以上,每公斤市場價16-20元,每畝産值可達2500-400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所以,烏頭魚是水産養殖中不可缺少的優質品種。 烏頭魚投苗季節極強,主要在每年的大寒至春分前完成,一旦錯過這個投苗的黃金時間,将會使魚塘找不到魚苗放養而影響一年養殖的經濟效益,為此,養殖戶必須提前做好投苗計劃及魚苗訂購工作,确保魚塘通過混養烏頭魚來提高現有魚塘的養殖經濟效益。

做法

烏頭魚,魚肉肥潤,魚肚部份含油量大,清蒸可蒸出一厚層的肥油,油膩非常,鮮而不清,不太适合。 如果用來焗,焗後不會幹身,而且恰到好處。

在潮汕餐館有一種菜很受歡迎,叫鹽焗烏頭魚,做法其實與鹽焗雞相似。把一條烏頭魚用紙包好,再放入粗鹽焗焖至熟,取出整條尾上盤即可,不用任何調味料,沾豆瓣醬食用,肉質細嫩,而隻魚的全身隻有一條脊骨,老人小朋友都很宜食用。

番茄燒烏頭魚的做法:

材料:烏頭魚1尾 番 茄2個 獨蒜仁4個 姜 絲20克 蔥 絲2根

調味料:2茶匙油、1/2匙鹽

1、把番茄洗淨,1個切成8小塊,姜、蔥切成絲狀。

2、蒜剝好,好用的方法是:用一幹淨的布包好蒜,用刀面平拍兩下,就可取出蒜肉,用這種方法煮時更能使蒜香揮發出來。

3、魚開膛,取出内髒,由頭到尾垂直對半切開,洗淨幹身後兩面抹上鹽。

4、熱油鍋,爆香蒜、姜,把整魚放入鍋内,先煎魚背(有魚皮一面),1分鐘後反身煎魚内身1分鐘,再把番茄加入,和蒜姜一起墊在魚下,中小火燒至茄汁稍幹,加上蔥絲就可盛出。

烏頭魚本身含油豐富,不用加水焖煮也不會焦鍋,而且更原汁原味,番茄的酸味能讓魚肉更細嫩,這種搭配營養豐富。

上一篇:遠海梭子蟹

下一篇:鈍口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