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裡白鲑

烏蘇裡白鲑

冷水性魚類
烏蘇裡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Berg)俗稱兔子魚、雅巴沙,屬鲑形目,鲑科,白鲑屬,主要分布于黑龍江水系及俄羅斯西伯利亞、薩哈林等水域,是典型的冷水性魚類,也是黑龍江水域唯一的白鲑屬魚類。近年來,由于栖息地破壞、過度捕撈等因素,烏蘇裡白鲑資源衰退,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目錄。烏蘇裡白鲑喜歡栖息在水質澄清、水溫較低、石礫底質的河流,屬北極淡水魚類區系複合體魚類。烏蘇裡白鲑屬肉食性魚類,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青睐。[1]
    中文名:烏蘇裡白鲑 拉丁學名:Coregonus ussuriensis 别名:雅巴沙、兔子魚、白魚、大眼白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綱:幅鳍亞綱 目:鲑形目 亞目:鲑亞目 科:鲑科 亞科:鲑亞科 族: 屬:白鲑屬 亞屬: 種:烏蘇裡白鲑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Berg,1906 保護級别:易危 英文名:Ussuri cisco 分布:是黑龍江省的特産魚,以烏蘇裡江最多,黑龍江、松花江和興凱湖次之。

體形特征

體長,橢圓形,略側扁,體高大于頭長;頭較小。

吻短,約與眼徑相等。

口端位,口裂小;上颌骨寬大,後端遊離,末端達眼球中部下方。

眼無脂眼睑,上下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無齒。

各鳍均小;尾鳍分叉較深;具有很小的脂鳍。體鱗較大,側線平直,側線鱗為86-92個。

尾柄短。體背部灰綠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

背鳍、脂鳍和尾鳍稍帶淺黃色,胸鳍、腹鳍和臀鳍灰黃色。

生活習性

烏蘇裡白鲑為北方冷水性魚類。喜栖息于水質清澈、砂礫或礫底質、水溫較低的平原區河流或山澗溪流中,或藏在大江深水處。為陸封型種類。常栖居于水溫1-20℃的水域,最适水溫為10℃左右,但水溫降至1℃時,仍能正常攝食。

 随生活水域環境溫度變化,有明顯的季節性遷徙:4-5月江河解凍,流水期結束後,集群在河道淺水區索铒;水溫上升至15℃以上時,開始遊向水溫較低的上遊支流或山澗溪流;10月水溫降至10℃以下,遊回原河道支流進行繁殖。冬季在河道深處越冬。烏蘇裡白鲑為肉食性魚類,主要攝食小型魚類、甲殼類、水生昆蟲等。夏季幾乎停食,春、秋季食欲較旺。生長速度較慢,5齡魚長約31.5厘米,第六年為36.4厘米,第七年為40.7厘米。體長35厘米的個體,體重約0.5公斤。性成熟需5-6年,産卵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初,産卵場所選擇于支流中。

繁殖特點

常見個體長約320-480毫米,體重0.4-1.2公斤,最大個體3公斤。年齡範圍2-8齡,2齡極少發現,2-3齡所占比例極小,僅3.2%。4齡占12.2%,5齡占22.8%,6齡占28%,7齡占19.8%,8齡占14.%。性成熟較遲,雄魚5齡初次性成熟,雌魚6齡性才首次性成熟。個體懷卵量2.9-6.0萬襪,卵球形,淡黃色,卵徑2.0-3.0毫米。繁殖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翌年春季仔魚孵出後,在卵黃囊尚未吸收盡時,即沿黑龍江順流而下。産卵場的具體位置及幼魚在黑龍江流域江段進行肥育的确切地點不詳。雄魚在繁殖季節具明顯的副性征,生殖後即行消失。肉食性魚類,捕食魚類、甲殼類和水生昆蟲。攝食強度和食餌種類随季節而異。夏季由于水溫升高幾乎停止攝食,春秋兩季食欲旺盛,攝食強度較大,秋季胃納中以水生昆蟲為主,冬季則以魚類為主。

主要産地

烏蘇裡白鲑主要産于黑龍江省的烏蘇裡江,其次是黑龍江、松花江和興凱湖等水域,嫩江數量較少;國外除俄羅斯黑龍江水系外,庫頁島也有分布。

經濟價值

烏蘇裡白鲑是黑龍江省的主要經濟魚類,也是黑龍江省的特産魚,産量以烏蘇裡江、松花江下遊、黑龍江中遊為多。目前黑龍江全省年産量約50噸,占總漁獲物的0.4%;在俄羅斯境内黑龍江下遊1940年約達116.2-640.6噸。但現在産量明顯減少。肉質細嫩,味鮮美,脂肪含量高達7-16%。烏蘇裡白鲑可以作為北方山谷型水庫的放養對像。

危機現狀

由于主要産區位于中俄兩國的界河,而對界河的生産未加限制,過度捕撈,尤其是中俄兩國漁民大量捕撈體重100-200克的幼魚,直接影響了資源的正常補充。再則,生活水域環境的污染,也影響着魚類的正常的生命活動。近年來,大個體高齡魚已極為少見。

保護措施

在整個江段取締密網作業,漁具漁網不得小于80毫米,不捕小于400毫米、600克的幼體;在主要産卵場地設立禁漁區,保證有一定數量的親魚進入産卵場進行産卵的機會;開展人工育苗、放流的研究,進行放流增殖。

作用是開胃下氣,去水氣,使人肥健。助脾氣,調整五髒,理十二經路。呵治肝氣不足,補肝耳聰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不易衰老,助血脈。患瘡疖、痤瘡的人食後,可促使其成熟,加快膿液排出而愈。宜用新鮮的豆豉一起煮湯,雖可免于發病,但也不要多食。隔夜的魚最好不要吃,吃後會使腹部冷痛。腌後或糟藏後都可食。多食生痰。與棗同食,患腰痛。

功效主治

白魚為塞外魚鮮上品,與江南名魚相比也絕不遜色。産于松花江的異常肥美,大者可三二十斤,脊背有油。長江産的不肥。北方各地産的不大,至多二三斤。清蒸、紅燒,或熏或腌均無不可。熏白魚的做法,用醬油、料酒浸泡,過油炸熟再熏,如能得樟木或松塔來熏更有一種清逸的風味。若在冬天,可多買一些腌好,用魚糟抹在魚的兩面,入壇封固,不可洩氣,放置背陰處所,吃的時候或炸或紅燒,冷吃熱食均好。

海産品裡也有白魚,鱗多油脂,食時不去鱗,身薄如刀,通體白色,30厘米左右,味鮮美,但不知道學名何名。

原料别名:翹嘴紅舶、嬌魚、白扁魚、翹咀白、黃白魚、翹嘴。

原料分類:魚蝦蟹貝類。

食用提示:每次約100克。

推薦菜品:清蒸白魚 三花魚腹酒鍋 糖醋魚條,白魚枸杞湯,繡球魚丸,松子全魚,鐵闆果味菠蘿,海螺空心魚圓,清蒸白魚。

食療價值

鯉科動物翹嘴紅的肉。又稱白扁魚。分布于我國黑龍江、長江、黃河、遼河等幹、支流及其附屬湖泊中。獲得後,去鰓、鱗、内髒等,洗淨鮮用。

本品味甘,性平。《食療本草》說:“助脾氣,能消食。”《開寶本草》說:“訂胃氣,開胃下食,去下氣,令人肥健。”故仍為益脾開胃,去水除濕之品。服食法同鯉魚。

【性味】性平,味甘。

【歸經】歸脾、胃、肝經。

【功效】開胃,健脾,消食,利水。

宜:營養不良,腎炎水腫,病後體虛,消化不良者宜食。

忌:支氣管哮喘病,癌症患者,紅斑狼瘡者,荨麻疹,淋巴結核以及瘡疖患者忌食。

中藥材料

出處:

1.《開寶本草》:白魚,大者六、七尺,色白,頭昂,生江湖中。

2.《綱目》:鲌,形窄腹扁,鱗細,頭尾俱向上,肉中有細刺。白魚比他魚似可食,亦能熱中發瘡,所謂補肝明目,調五髒,理十二經絡者,恐亦溢美之詞,未足多信,當以《開寶》注為正。

原形态:

1.翹嘴紅鲌,體延長而側扁,頭背面幾乎平直,後部微降起。體高與頭長略相等,個體長200mm以下的,頭長的比體高為大,200mm以上的個體則相反。6冬齡魚體長可達615-648mm,體重達2500-3500g。口上位,口裂伸至鼻孔前緣的垂直線下方。下咽齒3行,齒的頂端呈鈎狀。下颌肥厚,急劇突出而上翹。眼大,位于頭的側上方。鰓耙細長,側線前段稍向腹方彎曲,後段橫貫體側正中。鱗小,側線鱗83-93,大多為86-90。背鳍3,7,具有強大而光滑的硬刺,其起點的腹鳍起點與臀鳍起點之中央的稍前,至吻端與尾鳍基部的距離幾相等。臀鳍3,21-25,基部較長。鳔3室,中室大而圓。後室細小。腹腔膜銀白色,背部及體側上部為灰褐色,腹部為銀白色,各鳍灰色乃至灰黑色。

2.紅鳍鲌,體稍長,側扁,頭後部明顯突起,似駝背狀。腹部自胸鳍其至肛門有腹棱。頭中等大,口上位,口裂幾垂直,下颌突出而上翹。眼中等大,位于頭側上方。下咽齒3行,末端呈尖鈎狀。鰓耙25-29。鱗小,側線完全,側線鱗60-69。背鳍在腹鳍與臀鳍之間。尾鳍呈叉狀。背部青灰色,側面和腹部銀白色,背鳍和尾鳍的上葉呈青灰色,腹鳍、臀鳍及尾鳍下葉呈橙紅色。

生态環境:

1.為生活在流水及大水體中的魚類,一般在水體中上層,行動迅速,善跳躍,性兇猛,主要以魚類為食。

2.為中上層淡水魚類,栖息于多水草的開闊水體中,主要以小型魚類為食。

資源分布:

1.為廣布性魚類之一,長江幹流從金沙江到河口、黑龍江、黃河、遼河等幹支流及附屬湖泊均有分布。

2.全國各大江河均有分布。

各家論述:

1.孟诜:主肝家不足氣。調五藏氣,理經脈。

2.《食療本草》:助脾氣,能消食,理十二經絡舒展不相及氣。

3.《日華子本草》:助血脈,補肝明目,灸瘡不發,作脍食之良。

4.《開寶本草》:主胃氣,開胃下食,去水氣,令人肥健。

5.《滇南本草》:治癰疽瘡疥,同大蒜食之。

6.《随息居飲食譜》:行水助脾,發痘排膿。

上一篇:荠荠菜

下一篇:黃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