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

火把節

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産生了新的形式。 2021年7月, 由于多種原因,涼山喜德、昭覺兩縣火把節活動取消。
    中文名:火把節 外文名: 别名: 節日時間:六月二十四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彜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鬥牛、賽馬、摔跤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由來傳說

雲南各民族關于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内容。納西族關于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中保留了火把節來曆的重大信息,與《玉溪編事》、《祿勸縣志》、《峒溪縣志》中的記載共同對探究火把節的來曆提供了重要線索。大理和昆明一帶關于火把節的傳說,雖然遮掩了火把節的來源,但其“星回節”的說法,一樣露出了火把節的源頭活水及深厚文化。

民族傳說

納西族

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将來到人間,看到一個男子将年紀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牽着走,他感到奇怪,細一問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牽着的孩子是兒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認為應該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為這樣的人間美德深受感動,想着人們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們,便将天神燒毀人間的消息告訴給那男子,要他告訴人們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門口點燃火把,以此免去災難。于是千家萬戶都在這天晚上點起了火把,天神以為人們早已在火海中滅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後來,納西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個善人和一個惡人,惡人專吃人眼。六月二十四這天,善人用蜂蠟裹在山羊角上,點燃蜂蠟後叫山羊去找惡人,惡人看到火花,以為人們拿火槍來打他,便急忙躲進山洞,并用石塊堵住洞口,結果被洞裡冒出來的水淹死了。從此人們就不再擔心惡人來吃眼睛,可以安安穩穩地搞生産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節傳說中,還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緻,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彜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來吃地上的莊稼。

阿體拉巴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彜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撒梅王與異族抗争,頭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現又長出一個頭來與之奮戰厮殺。最後,由于奸細的出賣,砍掉頭用尖刀草掃過脖子後,撒梅王的頭就再也長不出來了,死不複生。據說尖刀草上的紅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紅的。後來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紀念撒梅王,并尋找他的英靈。

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節》:

善神阿番偷開天門,撒下五谷,使人間的幸福生活超過天上。天神見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來出氣。阿潘恨大力士霸道,與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壓出一個坑來,後來天雨把那個坑變成湛藍的長湖(路南淡水湖)。人們為紀念這位人間英雄,于農曆六月二十四進行鬥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動,以示悼念之情。

阿細支系的《阿細人的火把節》:

奴隸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窮弟兄關在牢獄中,窮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綁上火把,沖向那迢迢的府第,燒死奴隸主,同時也燒掉了窮人手上的繩索。為紀念這次勝利,人們舉火把遊行,相沿成俗。  

羅婺支系的《喜鵲姑娘》:

羅婺彜家有個漂亮能幹的姑娘,與彜家小夥阿龍早就相愛了。但附近十二個部落的男子都紛紛前來提親,其中有個土官老爺兇狠殘暴地說,如果不答應,就要血洗山寨,讓全寨遭殃。姑娘無奈,答應在六月二十四相親。相親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塊花圍裙,燒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頭人也趕來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龍一眼後,縱身跳入火堆中。阿龍和幾個小夥子想拽住她,可隻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們趕來,可她已經以死殉情。為了紀念她,十二個小夥擡起大牛推向對方,以推倒為勝。之後,殺牛飲酒、唱歌跳舞。後來彜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為火把節,被阿龍扯下的衣角,成了彜家婦女的圍腰帶,那焚燒姑娘的青煙,化為山寨的晨霧。據說清晨喜鵲鳴叫的時分,彜山的遠處就隐隐綽綽地顯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們稱她為喜鵲姑娘。  

毛南族火把節

很久以前,毛南族的祖先就在卡蒲這塊山青水秀的地方生息勞作。一天,一個外出做生意的人急急忙忙跑回來對寨老說:“年三十晚,一支異族人将要侵占我們的地方。他們人強馬壯,兵器精良……”寨老趕緊召集大家商量對策。大家一緻認為,硬拼是要吃虧的,隻有采取疑兵計,才能擊退異族人的進攻。于是,寨老組織全寨老少男女在寨腳、路邊和山坡上插了許多亮槁,再用猴藤把亮槁牽連起來,并挂上許多鞭炮。天快黑時,寨人備足牛角、火藥、鑼鼓等家什後,就封鎖消息,人馬四處埋伏,等待異族來侵。

當異族人馬趁着夜色撲進寨腳時,突然一聲炮響,埋伏多時的毛南族人點燃亮槁、牽動猴藤,頓時鑼聲、鼓聲、牛角聲、鞭炮聲和怒吼聲響成一片。異族人被搞昏了頭,不敢往寨子裡沖。他們見坡上、路邊都亮起晃動的火把,不知有多人少馬前來包圍,個個吓得心驚肉跳,紛紛奪路而逃。

有的異族人逃跑時,由于不熟悉地勢被毛南族人捉住拉進寨子。入寨後,寨老親自給他們松綁,用好酒好菜給他們壓驚,并熱心規勸,使他們很受感動。

從此以後,異族人再也不來侵犯這裡的毛南族人。  

曆史故事

南诏王火燒松明樓,慈善夫人忠義殉國

唐初的雲南境内本有六個部落,稱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稱為南诏。南诏日益強大,一日,南诏王皮邏閣邀約其他五诏首領聚會。鄧赕诏首領的妻子慈善夫人認為皮邏閣居心不良,極力勸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聽,臨走時慈善夫人含淚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個鐵環,以求護身。此後,皮邏閣果然火燒了首領們聚集的松明樓,五诏首領均未幸免于難。面對松明樓灰燼,慈善夫人痛哭欲絕。她撲在灰燼中,扒出了丈夫佩帶的鐵環,這才認出了丈夫的屍體并将其運送回家。後來,皮邏閣聽說了這個聰慧賢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禮葬其夫後,她就閉城自盡,追随亡夫而去,隻留下這一段令人感慨萬千的感人故事。從此以後,雲南的白族人民便過起火把節,以紀念“火燒松明樓”的曆史故事和勇敢聰慧的慈善夫人。  

勇士摔跤鬥惡魔,衆點火把燒天蟲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十大力的惡魔,在人間破壞人們的幸福生活。人們發現後,紛紛上前質問。十大力蠻橫地要人與他摔跤,還示威地把一頭頭壯牛翻倒(從此,火把節時首先要鬥牛)。他的挑釁行為惹怒了一位叫包聰的英雄。他走出人群,與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勝負。于是人們彈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腳為包聰助威,終于擊敗了十大力。惡魔發怒,放出蝗蟲等各種害蟲來糟蹋人們辛辛苦苦種出的莊稼。于是,人們又集合起來,點燃一支支火把去燒害蟲,最後終于燒死了所有的害蟲,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勝利,每到這一天,都要殺牛宰羊,舉行火把節的各種活動,它反映了彜族人民不畏強暴争取幸福生活的鬥争精神。  

殺稅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戰害蟲

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于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一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便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沒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一隻掉進火塘裡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于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彜族的火把節。

阿南公主的故事

大理一帶,則有阿南公主的故事:“漢元封間,葉榆(今大理)婦阿南者,為酋長曼阿娜之妻。娜為漢将郭世忠所殺,欲妻南,南曰,能從三事當許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國人皆知我以禮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國人,張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熾,焚夫衣,即引刀自斷其頸,仆火中。時六月二十五日也,國人哀之,每歲以是日燃炬吊之,名為星回節。

蘊含意義

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族源相同的彜語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關,其中尤以對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聯系,在西南彜語支各民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祈求豐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間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觀念就是趨吉避兇。涼山彜族的火把節傳說即反映了這種把火作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節習俗及傳說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屬于早期形态的火把節節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與氐羌系統的彜語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火把節傳說有很多異文,雖來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異,其文本結構都按人與神的鬥争→人戰勝神→神進行報複→人再次戰勝神→慶賀勝利和奪得豐收的叙述程式來結構故事。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強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勝利、神的失敗而告終的,這與神話中以神為主導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随着社會的發展、曆史的變遷,人類生存的核心問題的轉移(從自然轉向社會)及階級社會的矛盾沖突的加劇,火把節的傳說與各民族廣闊而複雜的社會生活緊密交織為一體,進而成為表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的一種口頭叙事途徑。這類傳說是次生性的火把節習俗傳說,主題是歌頌祖先和英雄。

後來傳統道德觀念對火把節習俗傳說的滲透,反映為女性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的相互交叉。不論是早期的喜鵲姑娘,還是後來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種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運結局,這類傳說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黑暗現實及統治階級内部的政治陰謀,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剛烈女性的傳說,意在表節烈之德。從喜鵲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一個個殉情、殉夫、殉國的忠貞形象,人們将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運與火把節傳說緊緊聯系在一起,表達了特定曆史時期人們“進賢烈而诋淫惡”的感情和願望。這類傳說應屬後起。

總之,從火把節傳說的形成與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層級的曆史累層,與這個節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間長期發展是相同步的,火把節的傳說在其久遠的流傳中不斷衍變,甚至影響到了某些地區的節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節也附着上了“紀念性節日”的衍生涵義,如鶴慶的傳說把六月十九婦女用鳳仙花染紅指甲也歸到慈善夫人身上,說是對慈善刨夫屍把指甲都刨出血了或燙紅了的一種紀念。  

史料記載

星回節與曆法

火把節還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叫星回節。五代時蜀國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編事·震旦》記載:唐時南诏(指南诏國統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為星回節,是日遊于避風台,命清平官賦詩。

“星回”一詞,《禮記·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記載:“是月也,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回于天,數将幾終。歲且更始。”孔穎達解釋說:“謂二十八宿随天而行,每日雖周天一匝,早晚不同,至于此月,複其故處,與去年季冬早晚相似,故雲星回于天。”星回“一詞源自白語,即xinl(柴)huix(火)。

《祿勸縣志》載:“六月二十四日為火把節,亦謂星回節,夷人以此為度歲之日,猶漢人之星回于天除夕也。會飲至旬餘不息,猶漢人之春宴相聚也。”

《路南(今石林縣)州志》記載:“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為燎,以腥肉為牲,互相饋贈,謂之星回節,俗稱火把節”。是中國西南彜族人民心中最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類似于漢族的春節,完整的記載始見于元代李京的《雲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明”。

陸次雲在《峒溪縣志》中也說“六月二十四日為年”。納西族也說“冬季春節為大,夏季火把節為大”。這些記載,表明火把節不僅與中國古代的星回節有關,而且與古代雲南少數民族過年有關,是遠古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1889年,法國傳教士保祿·維亞爾在其有關石林彜族風情的《彜族人的一場競技》一文中,以親曆者的眼光,記述了火把節的情況。解放後,石林獨具特色的自然和民族風情,吸引着全國的文人騷客,到石林觀光體驗、創作。著名作家徐遲、方紀、夷仁等留下了記述火把節的名篇佳作《歡樂的火把節》和《火的節日-火把節》。上述火把節和星回節的資料中,《禮記》和《玉溪編事》中所講的星回節都在冬季,不在夏季。而《祿勸縣志》和《峒溪縣志》講到星回節和火把節都是過年的節日,時間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前後一兩天。

舉辦時間

少數民族的舉辦時間

彜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彜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并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火把節”也是白族的一個盛大節日,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會舉行預祝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的活動。

漢族的火把節

江蘇省南通地區是整個漢族中可以說是唯一進行火把節的地區,每年的冬至那一天,當地的精壯男子都會拿着一大把由稻稈作成的火把,在房前屋後澆上油,在田間地頭繞上幾圈,以乞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民俗文化

由于長期的曆時性發展(時間維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變(空間維度上的),火把節所呈現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還是早期那種單一形态,而是複合形态,含括了傳統社會的多種活動事項,包容着宗教、信仰、倫理、歌舞、技藝、民間審美等豐富的内涵。民間廣泛流傳的“火把節傳說”,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彜族地區素有“火之故鄉”的美譽,彜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音樂舞蹈傳統和口頭藝術,在火把節習俗形成的歌調、傳說乃至史詩表演等也當屬“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一宗重要傳承。

火把歌調

彜族地區流傳着十分豐富的火把歌調,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調,由于彜語方言發音不同,大小涼山彜族稱之為“都則朵洛嗬”,“都則”即祭火,“朵洛”意為祝願,“嗬”即為歌。

雲南楚雄彜族諾蘇支系稱為“朵則朵額”,“朵則”意為祭火,“額”則是“玩”的意思。彜族的火把節曆來最為隆重,并逐漸衍成了成套的節俗歌調。在楚雄彜族的這一歌種中,包括有《燒火歌》、《送火歌》、《招魂調》、《同樂調》、《火把節對歌》、《火把節祭歌》等等。演唱這些歌調的時間、地點和歌者亦各有所殊,如《燒火歌》由合戶家長率領阖家在自家屋檐下的“節日火堆”旁圍圈齊唱,以示慶賀;《招魂調》則由各家主婦獨唱,同時手托祭物(糧、鹽、酒、肉),直向自家菜地或糧田走去,邊走邊唱,當返回時,便采一株莊稼苗,示意已将人魂、畜魂和莊稼魂一并接回家來共度火把節,同時象征迎來人丁清吉、六畜興旺和五谷豐稔之年;

《火把節對歌》僅供本寨人們聚會寨邊壩場對歌時所唱;《火把節祭歌》由〈生産和畜牧〉、〈獻酒〉、〈除祟〉、〈稻場祭經〉四部分組成,由祭司畢摩在火把節當夜進行祭祀時誦念的歌調,反映了彜族以火除祟、祈神求福的原生宗教觀念。

楚雄彜族的火把歌調,唱詞多屬傳統相沿,五字韻句,詞頭句尾有相對固定的襯格,填以“哦夥嘀哩夥”、“阿夥喔、噢來”等類的虛詞演唱,其中部分歌調有較長的虛襯詞樂段,有獨唱、齊唱、對唱加和腔,一般不用樂器伴奏。各歌調以五聲徵調居多,羽調次之。在其徵調式歌調中,常出現徵、宮二重調式音韻交錯的現象,大多以上下樂句為主題演化成中、小型歌體和少量叙事歌體,采用二、三拍子。

火把史詩

彜族英雄史詩《銅鼓王》流傳在雲南富甯縣、廣西那坡縣和越南與中國交界羅羅(又作倮倮)支系彜族的居住區,曆史悠久,影響極深,流傳甚廣。史詩系當地彜族原生宗教祭司“臘摩”在“荞年節”(火把節)、“跳宮節”等祭祀性節日中的有關儀式上演唱的世傳歌詞,又叫《銅鼓歌》。

在羅羅彜族支系中,祭祀禮儀與相關的儀式活動中,祭祀銅鼓或以銅鼓為祭器是一種重要的支系文化表征,臘摩作為祭司在諸多的節日儀式活動──跳宮(即跳銅鼓舞)中演唱的世傳祭詞《銅鼓歌》,本身就構成了一種口承語言民俗事象。

以舉族祭祀戰争中救護先祖的金竹為主要活動的跳宮節,又有“大跳”和“小跳”之分。“大跳”一般為九年或二十七年舉行一次,要跳九天九夜,除在跳宮坪上進行祭祀和歡跳以外,還要到某個特定的山頭及全寨各家各戶去跳。“小跳”即一年一度所舉行的跳宮節活動,前後舉行四天,每天的活動分别為祭山、祭樂神、祭錦神(錦繡前程之神)和驅邪鬼。同樣是跳宮節,各個寨子的儀式程序也不盡相同,但總的活動都是以臘摩的祭祀為中心,是以誦唱《銅鼓歌》、歡跳銅鼓舞為主要祭祀内容和表現形式的歌舞娛神祭神的傳統盛會。

“荞年節”即火把節,廣西彜區已不盛行此節,在雲南境内富甯一帶的羅羅支系中稱彜族盛大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為“荞年節”。這與農曆六月彜家主要農作物荞麥大體豐收有關。史詩《換鼓》一章追溯了“荞年節”的産生和由來:

遷徙到滇桂邊界的四支彜人在瘟疫中絕處逢生後,又遇大旱帶來的災荒,那時的彜家的臘摩波仙出一良策,要彜家耕種耐旱的荞子。他自己徒步來到交趾(今緬甸)借荞種,可貪婪兇狠的交趾人非銅鼓不換,無奈之餘,被縛的波仙隻好屈從,以十面銅鼓換回十石荞種,使彜家轉危為安,為了紀念荞和鼓的恩德,彜家在每年的舊曆六月擊鼓過荞年(火把節)。富甯一帶的彜族人認為,“荞年節”(火把節)跳銅鼓舞,就是為了使天神快樂,銅鼓舞可以娛神慰神,并使天神賜給人們以豐年,護佑寨子裡的人平安無疾,少死多生。

此外,在廣西境内的彜區,《銅鼓歌》吟唱得最多、最完整的場合是在每年節日期間“蔔銅鼓”、“祭銅鼓”、“開銅鼓”和“封銅鼓”的具體儀式上及其相關的節慶活動中。

由此可見,史詩的形成與羅羅彜族在特定的儀式性節日期間傳演《銅鼓歌》有着極為密切的關聯。可以說,以上節日大多由祭祀儀式發展而來的,史詩《銅鼓王》也同樣是由祭司臘摩祭祀銅鼓的祭詞發展而來的,祭祀儀式及其由此發展而來的節日活動場合是史詩形成并代代傳演的民俗文化場,祭司臘摩是史詩的誦唱者、編撰者、整理者和傳播者,其詩與史角色和諧地統一在祭祀儀式中。正如《伊利亞特》、《羅摩衍那》的産生離不開行荷馬、蟻蛭式的人物一樣,彜族英雄史詩的産生和形成也離不開祭司兼歌師的臘摩。

文化傳承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彜族火把節”(四川涼山、雲南楚雄)經國務院批準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火把節在“西南文化區”的傳承

火把節不僅僅隻是彜族的傳統佳節,作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傳承,在彜語支其他民族如納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等民族中也有相當久遠的曆史。火把節習俗在這些民族中的形成與發展,一方面與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間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聯系,另一方面也與這些民族尤其是彜語支民族的曆史源流、文化傳承和社會交往緊密相關。

滲透在火把節中的‘狂歡化’的民俗精神

山地彜族的火把節最完整、最豐富保留着人類群體文化演進的曆史軌迹,其主題一向是對人類生命繁衍的讴歌,對族群生活理想的希冀,故而成為研究彜民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個重要角度。換言之,彜族火把節作為盛大的傳統佳節,滲透着一種“狂歡化”的民俗精神,傳達着素樸的生命觀念和生活态度。

慶祝活動

彜族火把節一般曆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并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彜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夥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着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于彜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标準從小夥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将涼山彜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彜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争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随着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随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将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着火堆,快樂地跳舞遊戲。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唱歌、跳舞、捉迷藏做遊戲。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遊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日的氣氛中蕩然無存。俗話說,火把節是玩的節日,過節三天沒玩錯的說法。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的新媳婦(涼山彜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開始坐鍋。)也用披氈半掩着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後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幫你地幫着收拾打扮。準備第二天的穿着打扮,并準備幹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之地。

節日那天,寨裡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幹火把,準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挂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着火把向活動場所彙集。

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号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将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着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着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遊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确保五谷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織金彜族的火把節,以三塘鎮松樹坪的節日活動場面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場所還立有序碑,記述這裡火把節的形成與延續。  

接點火種

據傳,農曆6月24日,是人類使用火的紀念日,生活在雲南的白、彜、普米、納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屆時,舉辦各種活動歡度,種“太陽”。鶴慶西山片的白、彜族群衆,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是日,人們在“打歌”場中心豎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着堆堆幹柴。火把正前方栽着一截經認真挑選、幹燥易燃的樹樁作為太陽的象征。太陽冒山之際,早已彙聚在場子中的人們,各拿一根精選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陽”上“鑽”木取火。不管誰“鑽”出了火星,衆人便蜂擁而上,用早已準備好的草絨、幹樹枝葉“接”點火種。并想法把火種移到柴堆上,把柴堆點燃。随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從火堆上點燃火種,帶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點燃,稱之種“太陽”。太陽落山後,人們全彙聚到“打歌”場,在白日燃燒的篝火上再次點燃大火把。随之,環火把、火堆“打歌”,歌頌火給人的幸福。  

耍火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系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征“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祭頌火神

居住在甯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并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  

舞火唱種

舞火唱種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産富庶。據傳,這裡的居民是當年孔明和孟獲在此屯軍留下的後代。這塊沃土是當年孔明與孟獲結盟時共同開墾出來的。并在6月24日晚點火夜戰,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種,荒甸從此變成了良田。為了紀念這一日子,每到這一天,後人就要點火把夜戰播種小春作物。是時,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勞動生産與民俗活動融為一體,另有一番風味。  

運動項目

鬥牛:一聲洪亮的牛角号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一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衆呐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犟性大發,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着繞場一周,由此身價倍增。

摔跤:摔跤活動在彜族很盛行,分絆腳和不絆腳兩種,以摔倒為輸;不同村寨推選最強壯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進行比賽,獲勝者除了獲頒獎品外,他們自己的村寨還另以酒、羊、牛等美食來慶祝和鼓勵。此外,還有精彩的射箭比賽,而會場無時無處不聚集着許多騎馬的少年和穿鮮豔服裝的彜族姑娘,他們對歌跳舞,圍觀者高歌伴唱。  

選美

彜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彜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内容。它不同于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于一身的“選美”活動。已延續上千年的彜族傳統民間“選美”活動要求十分嚴格,美麗的彜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着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評委們都是村寨裡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的評選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又要看她們的穿着打扮;還要看她們平時對待父母長輩的孝順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據她們平時的道德品行和勤勞聲譽來判斷。為了賦予彜族火把節“選美”文化新的内涵和時代氣息,使這項活動既有傳統性又有時代性,2004年中國涼山彜族國際火把節“選美”活動,為了調動觀衆參與,專門設立了最美的觀衆獎,使八方來客也能在場上一展自己風采。同時,不僅有專家評委選出的美女、美男,在場的觀衆也有機會投上一票,讓鮮花成為觀衆的代言人,選出自己最喜愛的美女和美男。  

篝火晚會

夜幕低垂,人們吃着烤肉,然後以松枝點燃火焰,手舉火把圍繞跑一圈,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熱情沸騰的群衆,将火把圍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萬的彜族兒女跳起“大三弦”舞。

火把節也是少男少女點燃愛苗、傳達情意的好時機,姑娘們穿着自己縫制的衣裳展示靈巧的手藝,小夥子在種種比賽和表演中博得姑娘們的芳心及微笑。

到了此時此刻,他們都找到意屬的心上人,根據習俗男方可以搶奪女方身上的信物,作為定情之物;他們也借着通宵歡歌狂舞,互相表達愛意。  

發展保護編輯 語音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彜族火把節經國務院批準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2010年8月4日,四川涼山州西昌市數千名民衆身着節日盛裝,跳起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拉開了第六屆中國·涼山彜族國際火把節的序幕。涼山彜族火把節是中國首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之一,是中國十大民俗節日和四川十大名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2010年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審批項目”。

2013年7月31日,來自元謀縣的彜族群衆在火把節街頭巡演上表演花燈歌舞。當日是彜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70多萬彜族群衆和來自國内外的賓客在風景秀麗的彜鄉踏歌起舞,歡慶火把節。  

2014年7月19日,工作人員把僵持在一起的牛用繩子拉開。當日,牛王争霸在雲南石林展開激烈鏖戰,拉開了石林彜族火把節的大幕。  

2019年7月19日到22日,“火把原鄉·燃情阿都”2019中國·布拖彜族火把節在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布拖縣舉行,非遺展演、篝火晚會、傳統民俗競技比賽等原生态節目為節日增光添彩,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與遊客與當地彜族群衆一起歡度火把節。  

發展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彜族火把節經國務院批準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2010年8月4日,四川涼山州西昌市數千名民衆身着節日盛裝,跳起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拉開了第六屆中國·涼山彜族國際火把節的序幕。涼山彜族火把節是中國首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之一,是中國十大民俗節日和四川十大名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2010年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審批項目”。

2013年7月31日,來自元謀縣的彜族群衆在火把節街頭巡演上表演花燈歌舞。當日是彜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70多萬彜族群衆和來自國内外的賓客在風景秀麗的彜鄉踏歌起舞,歡慶火把節。  

2014年7月19日,工作人員把僵持在一起的牛用繩子拉開。當日,牛王争霸在雲南石林展開激烈鏖戰,拉開了石林彜族火把節的大幕。  

2019年7月19日到22日,“火把原鄉·燃情阿都”2019中國·布拖彜族火把節在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布拖縣舉行,非遺展演、篝火晚會、傳統民俗競技比賽等原生态節目為節日增光添彩,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與遊客與當地彜族群衆一起歡度火把節。  

上一篇:遠行

下一篇:森波拉冰川水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