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

漢語言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漢語言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該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工作或與此專業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通過該專業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堅實寬厚的文史哲基礎知識和理論,紮實的語言學理論基礎和漢語及漢語史知識,一定的語言分析能力,較強的寫作能力、古籍閱讀能力和外語能力。
  • 中文名:漢語言
  • 外文名:Chinese
  • 專業代碼:050102
  • 專業層次:本科
  • 學科門類:文學
  • 專業類别:中國語言文學類
  • 修業年限:四年
  •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發展曆程

1986年,在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及畢業生使用方向介紹》中,設置了漢語專業,屬文史類專業。 n

1989年,在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本科專業目錄與專業簡介》中,設置了漢語言專業,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專業代碼為社科0105,為社會科學本科專業。n

1993年,教委高等教育司編寫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中,漢語言專業代碼變更為050103,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為文學門類專業。n

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布)》,漢語言專業代碼變更為050102,屬文學門類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n

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和2020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漢語言專業為文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50102,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

教育教學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紮實的中國語言文字基礎和較高的文學修養,系統掌握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文學感悟能力、文獻典籍閱讀能力、審美鑒評能力和運用母語進行書面、口語表達的能力;掌握1門以上外語,有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能力和人際溝通、交往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夠以專業優勢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所長;可繼續攻讀研究生,也可在行政機關以及文化教育、傳媒機構、對外交流等各類企事業單位工作。n

在制定、修訂具體培養目标及培養方案時,應處理好守正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既考慮到基礎學科的特點,又關注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注意創業就業的導向,建立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的新機制。

培養規格

學制與學位n

學制:基本學制為四年,各高校可在四年制模式基礎上,實行彈性學制,但學生修業年限不少于3年。n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n

參考總學分或學時:總計130~140學分,2200~2600學時(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适當調整)。 [1] n

素質要求n

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較高的審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體質;掌握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了解國家關于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及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備适應社會發展主動獲取和更新專業知識的基本素質。 n

能力要求n

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語言文學現象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鑒賞、評價文學作品和相關文化現象。在母語和國家通用語的閱讀理解、口語表達、文字表達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n

知識要求n

牢固掌握專業知識,例如語言知識、文字知識、中國文學史知識。一定程度上了解相關知識,例如曆史學、哲學、藝術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邏輯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數據庫應用、文獻檢索等工具性知識;同時對學科前沿信息有一定了解。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n

專業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綜合教育課程三部分構成。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礎、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體育、實踐訓練。專業教育課程包括該學科基礎性課程、相關專業的專業性課程以及專業實習實踐。綜合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學術活動、文體活動以及其他自選活動。n

專業知識覆蓋範圍包括:中國語言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文學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語言文學理論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以及相關知識領域,如外國文學。n

理論課程n

通識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中華文化典籍導讀等。n

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體育、軍事理論與軍事訓練等。n

專業基礎(必修)課程: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漢字學、方言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大學寫作。n

專業(選修)課程: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層次、教育目标及學科條件自主設置。以下僅為舉例:語音學、文字學、詞彙學、語法學、修辭學、音韻學、訓诂學、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現代漢語專題研究、漢語史、中國語言學史、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論著選讀、歐美語言學史、西方現代語言學論著選讀、古代文獻學等。n

實踐教學n

教學實習及實踐活動n

學生的教學實習及實踐活動應當圍繞人才培養目标和社會需求,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自身條件,靈活多樣,妥善安排,在指導教師指導下有組織地進行。n

建立現代語音實驗室、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室等實驗室,指導學生進行語音分析和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組織學生開展教學實習、方言調查、語言文字應用和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調研以及語言學專題研究。n

畢業寫作n

(1)選題要求:畢業寫作選題的确定須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應結合專業學習的實際,有利于對學生的專業思維和寫作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培養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n

(2)内容要求:畢業寫作一般采用論文形式。寫作内容應完整、充實,表達順暢,具有專業特點,能夠體現該學科人才培養目标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n

(3)指導要求:專業教師對學生的畢業寫作進行全程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在相互交流中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以保證畢業寫作質量。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n

師資隊伍的具體人數根據專業的學科地位、招生規模、培養目标、課程設置等因素确定。生師比應符合教育部的規定。承擔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少于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n

師資隊伍結構n

教師應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研究生學曆。師資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且相對穩定,擁有學術造詣較高的學科帶頭人。适當考慮學科内部的專業平衡和學緣結構,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低于30%;擁有海外求學、訪學經曆的教師應占有一定比例。n

教師水平要求n

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職業操守,熱愛中華文化;具有堅實的專業素養和開闊的視野,系統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方法;具備獨立從事教學科研的能力,能夠适應中文學科人才培養的需求,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n

教師發展規劃n

學校和院系應當鼓勵和組織教師圍繞教書育人的工作要求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并在時間、經費、國際交流等方面提供支持,使教師能夠有計劃地以多種方式參加相關培訓或訪學研修,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能和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應增強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提升相應的教學能力。n

設備資源n

專業所在高校的基本辦學條件,須達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積極改善教學條件,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和支持。n

教學設施n

辦學單位應擁有公共圖書館或中文資料室。專業圖書、期刊,文獻資料、數字化資源和檢索工具等配備充分。新開設的專業,公共圖書館或資料室的生均專業圖書不少于100冊,教學行政生均用房面積不小于14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不低于5000元。教學活動場地的使用須有基本保障。n

信息資源n

教師結合課程性質制定教學大綱,編寫講義,為學生提供參考文獻。注重教材選用的質量。基礎課程教材應為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優質教材或省級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正規教材,專業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适當的教材。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嘗試利用網絡優質資源(例如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古典文獻庫、愛課程網中文學科精品資源等),拓展學生的專業學習。n

實踐教學n

結合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為學生在校内、校外開展實踐教學提供必要條件。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校内專業實驗室建設,精心設計實驗内容,維護實踐教學秩序,建立健全實驗室的規章制度,為學生按計劃使用實驗室提供切實保障。n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簽訂合作協議,指派專任教師負責學生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的管理,引導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校外實踐教學的目标。n

教學經費n

按照教育部的統一要求,保證教學經費數量充足,規範使用。學生人均教學經費須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生均年教學日常支出不低于1000元;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高校的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n

質量保障n

質量管理目标n

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積極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鼓勵教師開展啟發式、讨論式、參與式教學;改革考試考核内容和方式,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測試和評估。n

引導學生将課堂學習與帶有一定專業内涵的課外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多種方式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升整體素質。 n

質量保障規範n

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各自的實際以及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的特點,規範管理,強化人才培養的質量意識,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畢業生情況跟蹤反饋機制以及社會評價機制,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内涵,提高教育質量。

培養模式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n

(1)加強信息化教學。漢語漢文學專業教學中加入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教學的内容,進一步擴展教學的内容。信息資源的畫面包含的信息量比文字大,流動速度很快,跟紙質文本相比,信息技術資源承載的學習元素要豐富得多。其次通過加入信息技術的方法,創新了漢語漢文學專業的教學手段,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将漢語漢文學知識真實、直觀地展現給學生,提高學生對于漢語漢文學知識以及相關理論的認識。n

(2)建立教學競賽考核制度。通過建立競賽考核制度,可以建立一套對學生的考核制度,通過排名、發放獎學金等激勵制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在每次授課或是課外時間中,老師通過簡單講解大體步驟,然後将學生分為若幹個小組并制定小組長,對于每個小組長布置任務,而小組長則需要按照實驗的要求以及内容和組員們溝通如何将老師發布的任務做好,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實驗積極性。n

(3)注重專業特色的形成。把專業特色的形成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内容,明确“重點建設和扶植學術水平高、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高、教學基礎條件好、社會适應面廣、具有本校特色和社會效益的優勢方向”為專業建設的基本原則,把形成一批特色明顯的、具有示範作用的專業方向,加快形成新建地方本科院專業建設、專業教學改革的亮點和特色作為專業建設的目标。n

(4)校企結合的辦學模式促進專業教學。主動适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拓寬學生的就業路子,以就業為導向正确定位學校的辦學目标以及辦學宗旨。大力開展校企合作,積極引進一些有實力的大型企業來學校招聘人才,增加新建本科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明确企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n

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本科培養模式n

(1)開設單獨編班的漢語言本科專業學曆教育,是适應國際漢語教育事業的新形勢,促進留學生教育規模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最為規範和最有發展前景的培養模式。一年級可以面向全球招收零起點或隻有短期漢語學習經曆的海外留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可以招收具有相當漢語水平的海外高校中文相關專業的在讀生插班學習。n

(2)擴大中外合作的範圍和規模,改進中外合作培養模式,實現多國家多校際合作。采用“1+2+1”模式(本國1年+中國2年+本國1年)更适合中外合作的漢語本科學曆教育,一年級留學生在自己的國家内接受為期一年的漢語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以及關于中國國情、中國文化等基礎知識的教育,為來華學習做好知識儲備,為留學中國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二年級和三年級來華接受系統的漢語言專業主幹課程的教育,最後一年回國進行專業實踐并完成畢業論文。n

(3)明确專業定位,拓展專業方向。可以把漢語言文學專業改為漢語言專業并拓展為旅遊漢語、經貿漢語、漢語言文化三個方向,把專業培養目标修訂為“培養既具備熟練的漢語綜合運用能力又熟練掌握旅遊、經貿等專業知識的高級漢語複合型、應用型人才”。通過拓寬專業方向,實現“語言+專業”的成功對接,可以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的多元化,提高漢語言專業學曆教育的吸引力和競争力。n

(4)重構與專業方向建設相适應的課程體系。漢語言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有利于實現培養目标,有利于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對于中外合作聯合培養模式的學曆教育來說,課程設置還必須保證合作雙方能夠在培養目标、教學計劃等方面實行對接。

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n

可報考漢語言文字學、應用語言學、學科教學(語文)等方向的碩士學位研究生。n

就業方向n

學生畢業後可在中小學及語言培訓機構進行語言教學,或在各職能部門、新聞出版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與語言文字應用相關的工作。

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雲南

雲南大學

雲南财經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紅河學院

----

天津

天津中醫藥大學

----

陝西

西安外國語大學

----

上海

複旦大學

上海大學

黑龍江

牡丹江師範學院

----

同濟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吉林

東北師範大學

延邊大學

河北

河北師範大學

河北大學

遼甯

遼東學院

鞍山師範學院

河南

鄭州師範學院

----

遼甯師範大學

大連财經學院

山東

魯東大學

----

新疆

塔裡木大學

新疆農業大學

浙江

浙江師範大學

----

昌吉學院

新疆财經大學

湖北

華中師範大學

----

福建

廈門大學

----

廣東

華南師範大學

暨南大學

甘肅

蘭州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山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

表格内容參考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1年6月15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