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

漢中市

陝西省地級市
漢中市,陝西省地級市,簡稱“漢”,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位于陝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為漢中平原。總面積2.72萬平方公裡。轄漢台區、南鄭區、城固縣、留壩縣、勉縣、佛坪縣、略陽縣、甯強縣、西鄉縣、鎮巴縣、洋縣2區9縣。漢中市因漢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漢”之美稱。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城鎮之一,被譽為“漢人老家”。
    中文名:漢中 外文名:Hanzhong City(hàn zhōng)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省 地理位置: 面積:27246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陝F 地區生産總值: 電話區碼:0916 郵編區碼:723000 行政類别:地級市

簡介

陝西省漢中地區轄市和行署駐地,地區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陝南最大城市和物資集散地。位于省境西南部,漢中盆地中心。面積556平方公裡,人口44.63萬。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洛陽),鄭國(今陝西華縣)部分人民南越秦嶺來此,故稱南鄭。

東漢時,漢中郡治由西城(今安康城北漢江北岸)遷此。清稱漢中府,附郭縣稱南鄭。

1913年廢府為南鄭縣。1949年設南鄭市,1954年改為漢中市。市境南障巴山,北屏秦嶺。地扼川、陝、甘、鄂四省,形勢險要,曆史上為兵家必争之地。原先交通閉塞,主要靠漢江水運和人力。

抗日戰争期間漢白公路和川陝公路修成後,交通有所改善。

1977年穿過市區的陽(平關)安(康)鐵路通車,西接寶成鐵路,東接襄渝鐵路,促進了漢中市的工農業發展,在舊城外形成新工業區,城東部、北部與新建陽安鐵路的車站連成一片。全市現有機械、電力、水泥、化工、缫絲等工業。

地理概況

漢中市地處中國版圖地理幾何中心,屬中國西北,位于陝西省西南部。北界秦嶺主脊,與陝西省寶雞市、西安市為鄰,南界大巴山主脊,與四川省廣元市、巴中市、達州市毗連,東與陝西省安康市相接,西與甘肅省隴南市接壤。

漢中市地處氣候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巴山兩大山系之間,是國家級重點生态功能區,同時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引水工程的主要水源保護地。

漢中界于北緯32°08'54"~33°53'16"之間,距東南海洋約1200公裡,在中國亞熱帶的北部。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秦嶺,橫亘于地區之北,米倉山屏障于地區之南,它們對氣流的運行有擡升阻滞作用,使寒潮暑氣不易侵入。

這樣的地勢和海陸位置對于漢中地區的氣候因素影響較為強烈,使本區氣候具有由暖溫帶向熱帶過渡之特點。在區内以秦嶺、米倉山海拔800米為界,分為亞熱帶和暖溫帶兩大氣候類型。區内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四季較熱帶地區明顯,大體上春秋略短,而冬夏稍長。

境内河流密布,有大小河流576條,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東西橫貫,嘉陵江南北縱穿。漢江是本區最大的河流,也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本區甯強縣玉帶河一帶,自西向東流經甯強、勉縣、南鄭、漢台、城固、洋縣和西鄉等縣區,于湖北省武漢市入長江。境内流程277千米,流域面積1969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99.8億立方米。

主要支流有一級支流褒河、木馬河、湑水河、沮水河、酉水河等11條,總長度959.3千米;二級支流泾洋河、椒溪河、渚河,總長度250.4千米。

嘉陵江發源于本省秦嶺脊線以南的大風溝,流經甘肅後由北向南穿越本區略陽、甯強西部山區,境内幹流141.7千米,流域面積755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44.3億立方米。

有一級支流西漢水、八渡河、樂素河、安樂河,總長度159千米;二級支流廣坪河、毛壩河、碑壩河、徐家河,總長度243.9千米。境内每平方公裡平均河流長度1.4~2公裡,全水系網密度1.61公裡/平方公裡,多年平均自産徑流總量144.1億立方米。

經濟

2013年,漢中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81.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2.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77.71億元,增長5.2%;第二産業增加值397.68億元,增長18.6%;第三産業增加值306.34億元,增長9.5%。全年人均生産總值為25769元。

在地區生産總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産業增加值占比分别為20.2%、45.1%和34.7%。同2012年相比,一産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二産比重提高2.6個百分點,三産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

自古以農桑為第一大産業,雖有優越的農業發展自然條件,但因生産力低下而發展緩慢。解放後,黨和政府重視發展農業,加大改變農業基本條件的步伐,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使農業生産長足發展。到90年代,已基本解決了困擾漢中農民幾千年的溫飽問題。

上一篇:陌森眼鏡

下一篇:惠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