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

漢語漢字
演(拼音:yǎ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本義一般認為是水長流,引申指潤濕、滋潤,又引申指擴展、蔓延。用于抽象意義,表示推理闡述、發揮,另外由潤濕由引申為不斷變化。由推理闡釋引申為表演,又引申為練習。
  • 中文名:演
  • 拼音:yǎn
  • 部首:氵
  • 五筆:IPGW
  • 倉颉:EJMC
  • 鄭碼:VWKO
  • 字級:一級(編号3167)
  • 平水韻:上聲十六銑
  • 造字法:形聲字、會意字
  • 總筆畫:3 11
  • 結 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異體字:?
  • 統一碼:6F14
  • GBK編碼:D1DD

字源演變

“演”通常被認為是形聲字。甲骨文作圖1、2,左部是“水”,作形旁,表示與水相關;右部是“寅”,表示音讀。隸書作圖5。楷定作演。

也有人認為,“演”字中的“寅”不單單是一個聲旁。“寅”最早和“矢”是同一個字形,後來“寅”假借作幹支名,于是在“矢”的基礎上加了兩隻手形。“矢”是箭的象形初文,寅的本義不是取“矢”的形體,而是取“矢”前進的動義。箭是前進的、流動的。演字的本義是前進,是向前流動之義,寅也有前進,流動之義,《爾雅·釋诂》:“寅,進也,古時寅、演同用,後來寅讀yín,演讀yǎn,才加水旁作演,為前進,流動義的專義字。由此看來,演是寅的後起形聲字,寅是演的古文字,寅、演實為一字。《玉篇》:“寅、演也”。《左傳·哀公十二年》:“趙鞅呼司馬寅”。《國語·吳語》韋注:“司馬寅作司馬演”。《莊子·外物》:“寅門有親死者”,成立英疏:“演亦有作寅者”。這說明寅和演是古今字的關系。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yǎn

動詞

水長流。

水流經地下。

濕潤。

推廣;傳布;延及。

發展變化。

根據事理推衍發揮。

根據程式練習或計算。

表演技藝,或在戲劇、電影中扮演角色。

起草。

迷惑,欺騙。

緩步行進。

名詞

(Yǎn)姓氏用字。

通“殥”。荒遠之地。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以淺切(yǎn)

長流也。一曰水名。從水寅聲。

說文解字注

長流也。

段注:演之言引也。故為長遠之流。《周語》注曰:水土氣通為演。引伸之義也。

一曰水名。

段注:未詳。

從水,寅聲。

段注:以淺切。古音在十二部。

廣韻

以淺切,上獮以‖寅聲元2部(yǎn)

演,廣也。亦水長流皃。以淺切。八。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演·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1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并以淺切,音衍。《說文》:長流也。木華《海賦》:東演析木。

又通也,潤也。《周語》:夫水土演而民用。

又引也。班固《西都賦》:留侯演成。

又廣也,延也。《前漢·外戚傳》:推演聖德。

又水潛行也。左思《蜀都賦》:演以潛沫。

又與衍同。《易·系辭》大衍注:王弼曰:演天地之數。

又涴演,水回曲貌。郭璞《江賦》:洪瀾涴演而雲回。

又《集韻》以忍切,音引。水名。《唐韻》亦作以淺切。

又《集韻》延面切,衍去聲。淺流也。

字形書法

❶“氵”窄“寅”寬,頂部“氵”低,底部“寅”低。❷“氵”,第二點偏左,收筆于橫中線。❸“寅”,上下寬窄相當;“宀”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右側,第二筆點在“氵”和豎中線之間;“由”上寬下窄,首筆豎在豎中線左側;㇕(橫折)的橫段在橫中線;撇、點的收筆與“宀”兩端上下對齊。

音韻彙集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

i̯an

王力系統

ʎ

ǐan

董同龢系統

d

jæn

周法高系統

r

ian

李方桂系統

r

anx

西漢

東漢

jian

jian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0

i̯ɛn

拟音/王力系統

j

ǐɛn

拟音/董同龢系統

0

jæn

拟音/周法高系統

0

iæn

拟音/李方桂系統

ji

än

拟音/陳新雄系統

0

ǐɛn

中上古音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上聲

二十八狝

仙A

開口呼

次濁

以淺切

0jæn

集韻

上聲

十七準

開口呼

次濁

以忍切

0ien

上聲

開口呼

次濁

以淺切

0iæn

去聲

開口呼

次濁

延面切

0iæn

韻略

上聲

以淺切

增韻

上聲

以淺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先天

齊齒呼

全清

iɛn

中州音韻

上聲

先天

移蹇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一銑

次濁

以淺切

oien

韻書集成

上一篇:花骨朵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