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之魚

漏網之魚

漢語詞語
漏網之魚,漢語成語,拼音是lòu wǎng zhī yú逃脫魚網的魚。比喻僥幸逃脫的罪犯或敵人,也可以指極個别不符合規律的人或事。[1]
    中文名:漏網之魚 拼音:lòuwǎngzhīyú 近義詞:喪家之犬、亡命之徒、漏網遊魚 反義詞:一網打盡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序》 用法:作賓語

出處

網漏于吞舟之魚。——《史記·酷吏列傳序》

釋義

逃脫魚網的魚。比喻僥幸逃脫的罪犯或敵人。

用法

作賓語;用于罪犯。

成語典故

晉襄公打敗了秦國。秦國的将軍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都被俘了。後來晉襄公聽母親說,秦國和晉國是親戚,冤仇宜解不宜結,他就放了這三個俘虜。這時,晉将先轸一聽說國君把秦國的俘虜放走了,當下三步兩步地跑去見晉襄公,說服他收回成命。大将陽處父立刻提了刀,駕車去追。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這三人也怕晉襄公後悔,派人來追,就拼命地跑,他們一直跑到黃河邊,回頭一瞧,果然塵土大起,有大隊人馬追來。三個人隻是叫苦。正在吃緊時,卻見河邊有一隻打魚小船,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跳進船裡,原來打魚船是秦國派來接應的。陽處父追到河岸,眼睜睜地瞧着他們遠去了。于是他們成了“網漏于吞舟之魚”。即:魚網疏漏,可以吞下船的大魚都被漏掉了。後來,這句話就演變為“漏網之魚”。

成語示例

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

事已如此,不得不行,正是忙忙似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好吧!辛莊,給縣大隊以毀滅性的打擊,林亞夫雖然漏網,但已是驚弓之鳥,漏網之魚,一厥不振,銷聲匿迹。

他敗逃時連想回來帶走劉鳳蘭的機會都沒有,急急如喪家之犬,慌慌如漏網之魚。

成語辨析

【正音】漏;不能讀作“lù”。

【辨形】漏;不能寫作“露”。

【辨義】驚弓之鳥和“漏網之魚”結構相同;字面意思也有相近之處。但~指受到驚吓、遇事驚慌或疑神疑鬼的人;“漏網之魚”則指逃脫的敵人和罪犯。二者一般不能換用。

成語接龍

漏網之魚->魚-貫而入>入木三分->分金掰兩

上一篇:夜香

下一篇:物極必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