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

滿語

滿族人所用語言
滿語為滿族人所使用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的一種豎直書寫的拼音文字。由于多數網頁不能良好地支持豎寫排版,而Unicode的滿文字體和輸入法也剛剛問世,所以現網絡上多采用穆麟德(穆林德夫)轉寫或稍作變動的穆麟德轉寫進行交流。全國逾千萬滿族人基本不會說滿語,面臨消失危機。
    中文名:滿語 外文名: 别名: 使用地區:中國黑龍江省 目前狀況:使用中 語族與語系: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

源流

在漫長的曆史演變中,古老的肅慎人,通過不斷地與周邊各民族融合,最終在十七世紀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滿族,滿語也随之從女真語演化而來。和北方其他民族語言一樣,滿語在其形成過程中主要受到了蒙古語的影響,兩種語言有不少共通詞彙,如:bayan(富有)、mini(我的)、holo(山谷)等,但滿語與蒙古語屬于不同語族,其區别如同英語與德語的區别,雙方無法直接對話。

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曆史學家和曆史比較語言學家都認為,使用阿爾泰語系各種語言的民族,早期都源于中國的北方。學者一般

認為滿-通古斯語族共有12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和蒙古。中國有滿語、錫伯語、赫哲語、鄂溫克語、鄂倫春語、女真語6種。

在清朝的時候,滿語亦稱“清語”“國語”,在書面語中輔音有25個,其中3個隻用于拼寫漢語借詞。元音有6個,無長短之分,有複元音。書面語具有元音和諧律,但不很嚴整,有語音同化現象。具有粘着語的特點。基本語序為SOV,即主語在前,賓語居中,謂語在後。虛詞較豐富,可靈活表達語法意義。名詞有格,數的變化。動詞有時、态(注意:不同于時态)、體、式、形動和副動等形态變化。滿語是一種表達形式豐富,形式多彩的語言。

滿語源于金朝女真語,但滿語并不完全是女真語,它是經過漫長的曆史演變而成的一種新語言。

曆史

據滿洲實錄,1599年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兩人将蒙古字母借來創制滿文。雖然兩位顧問有反對,努爾哈赤仍然繼續把蒙古文字母改為無圈點文字,這種新文字通行當時的建州,為後金國的建立及滿族的形成有深遠的影響。後來達海更增補了十二個字頭,并于老滿文字旁邊加以圈點,使滿文更加完善,這種新文字被稱為“新滿文”,并通行于後金。

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滿文發布诏、诰等,成為奏報、公文、教學、翻譯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乾隆以前期間滿文奏折繁多,遠超過單獨的漢語奏折。其中順治朝及以前多單獨的滿文奏折,康熙雍正兩朝滿漢合璧類奏折居多,單獨滿文或單獨漢文均很少。

清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後,使用滿語的人數達四萬餘人,其中除滿族外,錫伯族、達斡爾族等民族也使用滿語。清朝統治者在保持滿貴族優先前提下,很大程度上采取了漢化政策。所有施政文書都以滿漢兩種文字發布。自康熙起大力推行以儒學為代表的漢文化,漢傳統經典成為包括皇帝在内的滿族人必修課。乾隆在宮中常穿漢服以作娛樂,現在故宮還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漢服的畫像。民族文化漸漸的衰落...

語音

滿語本族語有6個元音音位,19個輔音音位。元音分陽、陰、中三性,同性元音互相和諧,輔音也有和諧現象。滿文字母在詞頭、詞中、詞尾的書寫方式不同。

文字

主條目:滿文

語法

滿語詞彙包括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詞、後置詞、連詞、拟聲詞、拟态詞、感歎詞、助詞。名詞和代詞有格和數的變化。數詞分為基數詞和序數詞。形容詞有程度和級的變化。動詞有時态和格、式的變化,分現在時、過去時、将來時,主動态、被動态、使役态,陳述式、祈使式、條件式等。滿語名詞中從其他語言借用詞彙的現象比較明顯。

在阿爾泰語系的特征方面,滿語主從複句比較發達,語法與漢語區别很大,與日語及韓語接近,部分學者将之共列阿爾泰語系。如:

Abka de deyere gasha bi(天空有飛鳥)此句直譯為:天空、(位置助詞)、飛、鳥、有;日語可譯成“空に飛んでいる鳥が(助詞)いる(有)”,句型有一定類似。

Niyalma de tusa arambi(予人方便)此句直譯為:人、對、方便、給。

對北方漢語方言的影響

滿語語法對漢語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北京方言及東北話的影響,如表達過去進行時時态的“……來着”等。在《紅樓夢》中,有多處受滿語影響的漢語語法(八旗漢人所用)的例證。

滿語受其他語言的影響

在滿語影響漢語的同時,滿語亦吸納了不少漢語詞彙及發音。例如非圓唇元音(y),例子有sy(佛寺)、Sycuwan(四川);漢語塞擦音,例子有dzengse(橙)、tsun(寸)。除了漢語借詞外,滿語亦有其他語言語言的借詞,例如蒙古語。例子有morin(馬)和temen(駱駝)。

現狀

目前在黑龍江哈爾濱的黑龍江大學有滿語研究所。最近兩年滿族青年通過互聯網和學習班,初步掌握了滿語,滿文。重新學習認識了自己的文化。

相關措施

近年來,通過各方的努力,滿語研究已正式成為黑龍江大學的重點學科;民間的滿語學習班也在一些城市和網絡中開始出現。

台灣目前有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兼任教授莊吉發開設的滿語課程,他并有出版多本滿語書籍。

2005年3月三家子滿語學校成立

2005年10月1日,哈爾濱工程大學滿-通古斯語言研究會(學生社團)注冊成立,同年10月23日第一期義務教育滿語初級班在哈爾濱工程大學開課。同年11月黑龍江大學滿語所趙阿平教授應邀來校作關于滿語言現狀的學術講座。2006年4月9日,第二期義務教育滿語初級班開課。

2006年5月15日,東北農業大學滿語愛好者協會(學生社團)注冊成立。5月27日,開設義務教育滿語初級班第一期。

2008年6月,哈爾濱市阿城區的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将滿語專業列入招生範圍,成為全國唯一在高職院校開設滿語中專專業的學院,首期計劃招生30人。

2009年4月,有媒體報道哈爾濱市香坊區莫力街村小學校在開辦滿語課兩年後,面臨生源不足的情況。

2009年9月白山市江源區滿族學堂成立

2011年中央民族大學滿語班授課

2012年5月遼甯省桓仁滿族自治縣在全縣小學開展滿語教學

2012年5月吉林市烏拉街滿族中學7年級學生第一次滿語授課

2012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内以學生社團為依托開辦滿語課程。同年年末人大附中滿文社成立後,撫順一中、北大附中等中學也興起相關社團、選修課。

滿語現狀

2010年農曆10月13日是滿族重要節日頒金節。日前,部分滿族人在北京通過聯誼活動進行這一“族慶”。但記者随後走訪發現,在北京,已找不到教授滿語的學校,會滿語的市民寥寥無幾。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滿文已經走向衰微。用滿文記載的清史資料,也正逐漸沉入曆史的長河。

政協委員趙志強呼籲搶救滿文。趙志強表示,滿語是研究滿族曆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工具。目前大量的滿文文獻需要翻譯,滿語人才的缺乏,應該引起必要的重視。

部分滿族人以滿語為母語

三家子村是黑龍江滿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間建立的村屯,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距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三家子村是我國目前唯一保留滿語的村落,部分老人以滿語為母語。

黑龍江西部和北部黑河,嘉蔭等地,仍有人會說滿語。

北京唯一滿文書院7年前停辦

百度地圖上顯示,北京滿文書院位于東堂子胡同北京24中校内。然而記者查訪得知,這所北京唯一的滿文教學機構已于數年前停辦。

“2003年底,我決定停辦書院。”原滿文書院院長金寶森先生提起往事,仍很是感慨。金先生是滿族正黃旗後裔,為搶救滿文,1985年,在他的主持下,滿文書院在北京24中正式開學,不收學費。原定招收一個班,可當時有200人報名,後經考試錄取了90人,分作兩班。

三家子滿語學校

“伊蘭孛”是滿語ilan boo,譯成漢語為“三家子”,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的一個滿族聚居的村落。“三家子”村是黑龍江滿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間建立的村屯,距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了。

三家子村位于黑龍江省富裕縣西南,距齊齊哈爾市40餘公裡,齊嫩鐵路在其東側經過,西面就是著名的嫩江江套。全村1071口人,65%以上是滿族。

2005年年底,網絡上報導了齊齊哈爾市富裕縣所轄的三家子,正在籌建全國第一所滿語學校證實3月1日三家子滿語小學已經開學。剛開始三家子滿語學校教學環境艱苦,師資力量薄弱。通過網絡,大家了解了三家子,在廣大族胞的大力支持下。現在三家子滿語學校正向着更高的層次發展。

白山市滿族學堂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滿族學堂依托白山市第三中學成立于2009年9月,作為東北師範大學滿語教學基地,成立兩年多來,在滿語師資培訓、中小學生滿語教學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績。

現有滿語教研員四名,其中滿語文教師三名,滿語音樂教師一名。教研室主任被東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以及東北師範大學滿族曆史語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為滿語講師,自2010年以來,在東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開辦三期滿語學習班。

在師資培訓方面,自2009年以來,白山市江源區在區教育局的指導下,每年寒暑假都開辦滿語師資培訓,在師資培訓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滿語教學經驗,形成了一整套針對成年人的滿語教學體系。

滿文曆史很短暫

金寶森先生告訴記者,滿文是一種拼音文字。滿族文化不敢恭維,滿文出現也比較遲。直到1599年,努爾哈赤下令以蒙文改制滿文,才出現了所謂“老滿文”。

1632年,皇太極令滿族文字學家改進老滿文,在字母右邊增加圈點,以區别原來不能區分的音節字母,又吸收漢語語言成分,創制了拼寫借詞用的音節。這種文字稱新滿文。

乾隆皇帝為了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谕令儒臣拟出滿文篆字。此後不少珍貴文獻資料均由滿篆抄寫。

據金先生介紹,清代宮廷有很多絕密文件都是滿文撰寫,因此研究滿文對研究清史的意義可見一斑。

趙志強表示,從滿文出現到衰微,隻有幾百年。這種短暫的發展曆程與文化的融合密不可分。

滿文主要用于研究

在金先生家中,随處可見滿文書法和滿文研究專著。金先生說,現在的滿文已經走向衰微,滿語基本僅限在研究領域使用。

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是國内唯一滿學研究機構。記者走訪了解到,幾位年輕的博士正在為推進滿學研究做着辛苦的努力。

助理研究員小戴是研究所唯一的滿族博士。他主攻滿語研究。小戴曾深入齊齊哈爾的村莊,記錄當地老人使用的滿語。“那是最古老的滿語,隻有幾個人會說,他們走了,也就把那些珍貴的滿語帶走了。”

小戴和研究所另一位滿文博士一起,正在進行滿文文獻的翻譯整理。這是一項卷帙浩繁的大工程,需要研究者耐得住寂寞。

據金寶森先生介紹,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共存明清檔案900多萬件,其中明代檔案僅3600餘件,其餘均是滿文或滿漢合璧的清朝檔案。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滿文書庫也有藏書16000多冊。此外全國各地很多圖書館也都藏有滿文書籍。滿文檔案是座蘊藏豐富的寶庫,但滿文人才已寥若晨星。

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趙志強表示,滿族在中國的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研究滿族曆史和文化對于研究中國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滿語是研究滿族曆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工具。

學者建言

搶救滿文先推動滿族文化經常有人向金寶森先生求字,老人喜歡寫上漢語與滿文兩種文字。在金先生家中,一幅滿語的“壽”字,常常引起來賓的好奇。即使在小戴這些專業研究者眼中,會滿文書法,也是一件令人豔羨的事。金先生介紹,有一些滿語愛好者開設了滿語角,專門切磋滿文。“這說明滿文學習在社會上還是有需求的。”金先生認為,學習滿文離不開滿族文化的推進,如果社會上多舉辦一些滿族文化方面的展覽,引起參觀者的興趣,也會對滿文産生興趣。金先生和趙志強所長都參加了頒金節的聚會,他們認為這個節日對推動滿族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無論如何,原始的滿文已經遠離大衆生活。最初的滿族文化大都也停留在了遙遠的曆史中,搶救滿文,就是為了留住一把打開曆史的鑰匙。趙志強表示,目前需要翻譯的滿文文獻有很多,雖然滿學所由最初創辦時的兩人發展到現在的八人,但顯然還需要更多力量去投入搶救工作。

上一篇:花皙蔻

下一篇:聚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