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溫庭筠

中國唐代文學家
溫庭筠(約812年—866年或824年—882年),唐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原名岐,字飛卿。溫彥博後裔。唐代詩人、詞人。早負才名,文辭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稱溫八叉、溫八吟。然因行為不檢,累舉進士不第。精音律,善鼓琴吹笛。大中末,授方城尉。遷隋縣尉,終國子助教。[1]唐懿宗鹹通七年(866年)出世。官微而好譏諷權貴,終身坎坷。詩與李商隐齊名,而成就不及,時稱“溫李”。詞作辭采秾麗,多表現豔情生活,大部收入《花間集》,為花間派詞人代表。
  • 本名:溫庭筠
  • 别名:溫岐、溫庭雲、溫廷筠、溫八叉、溫八吟
  • 字:飛卿
  • 所處時代:唐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
  • 主要作品:《商山早行》《過陳琳墓》《蘇武廟》《菩薩蠻》等
  • 主要成就:詩詞創作

人物生平

年幼失怙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之裔孫。根據夏承焘《唐宋詞人年譜·溫飛卿系年》,唐憲宗元和七年(812),溫庭筠生于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溫庭筠與段成式随出鎮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溫庭筠與段成式随調任荊南節度使的段文昌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嶽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羁遊求仕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别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溫庭筠似曾與莊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應于是年前遷居長安。有詩《莊恪太子挽歌詞二首》。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秋試京兆,不第,返回故鄉太原。是年三月裴度去世。溫庭筠集中有《中書令裴公挽歌詞二首》,可能作于是年。據此詩中“從今虛醉飽,無複污車茵”,溫庭筠可能曾與裴度有交往。集中另有《題裴晉公林亭》,作于裴度去世後,年月不詳。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秋抱疾。此時尚有親在且未婚。是年溫庭筠遊江淮為親表所辱。當在是年由溫岐改名溫庭筠,改名可能是因為江淮被辱。有詩《病中書懷呈友人》(又名《開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書懷奉寄殿院徐侍禦一百韻》《書懷百韻》)、《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獻李德裕,一說獻李紳)。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長子溫憲約生于此年。有詩《秘書劉尚書挽歌詞二首》(吊劉禹錫)。

唐武宗會昌六年(846),詩集中有《觱篥歌》,顧予鹹補注《溫飛卿詩集箋注》中認為此詩作于李德裕死後,有哀悼李德裕之意。夏承焘認為此詩應作于李德裕居相位時。有詩《會昌丙寅豐歲歌》。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溫庭筠在長安應進士試,不第。詩集中有《春日将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一作《下第寄司馬劄》),無紀年。是年溫庭筠赴京應進士試,在長安與令狐绹子令狐滈、裴度子裴諴等狎遊。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詩集中有《題李相公敕賜錦屏風》,傷李德裕遠谪,可能作于是年。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集中有《題李衛公詩二首》,語多諷刺。注者曾益和夏承焘都力辯此二詩為僞作。溫庭筠詩集中《山中與諸道友夜坐聞邊防不甯因示同志》約作于此一二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見溫庭筠詩,賞之。溫庭筠緻書杜牧,望引薦。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試博學宏詞科,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賦。《舊唐書·宣宗紀》所載禦史台彈劾的考場洩題案,其事實起于溫庭筠。《東觀奏記》載有此事。是年溫庭筠試有司,不第,上考官沈詢(沈傳師子)書千餘言。《新唐書·溫庭筠傳》、《北夢瑣言》和《唐摭言》曾載溫庭筠在主考官讓他單獨在簾前考試的情況下還暗中救八人之事。是年杜悰離開淮南。溫庭筠《題城南杜邠公林亭》詩作于杜悰鎮淮南期間。夏承焘認為杜悰鎮淮南在大中三年後,大中九年七月前。張采田認為杜悰大中六年鎮淮南。有詩《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禦》(溫李酬唱始于此)。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此前因唐宣宗愛《菩薩蠻》詞,令狐绹曾假溫庭筠作密進之,戒令勿洩,而溫庭筠遽言于人,因此被令狐绹疏遠。加之溫庭筠屢譏其短,令狐绹不予引薦,故溫庭筠累試不第(見《北夢瑣言》《類說》《唐詩紀事》《樂府紀聞》)。

才高累身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溫庭筠與段成式詩牍往還,結為兒女親家,當在是年前後。酬唱詩文包括《柔卿解籍戲呈飛卿三首》《嘲飛卿七首》《與溫飛卿書八首》《寄餘知古秀才散卓筆十管軟健筆十管書》等。是年溫庭筠貶為随縣尉,依徐商于襄陽,徐商署為巡官。顧肇倉認為《唐詩紀事》卷十七、《全唐詩話》卷五溫憲條下稱“員外庭筠”,當系署巡官時所帶京銜為檢校員外郎(從六品上),但不知檢校何部。後來溫庭筠再次入京補國子助教,亦從六品。溫庭筠集中《菩薩蠻》詞當作于大中年間。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溫庭筠應在襄陽、江陵之間。段成式又有《寄溫飛卿葫蘆管筆往複書》;溫庭筠有《答段柯古贈葫蘆管筆狀》。溫庭筠在襄陽,與段成式、餘知古、韋蟾、徐商輩唱和,嫁女于段成式子安節。方南生《段成式年譜》中将段溫唱和系于上一年。是年有《漢上題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張采田認為溫庭筠為徐商從事,首尾不過一年。徐商鹹通元年調任京職,溫庭筠解職歸江東。客江陵,貧病交侵,旅況頗窘。有詩《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見嘲》、《光風亭夜宴妓有醉毆者》(注雲:成式、韋蟾同詠,出紀事)、《和周繇廣陽公宴嘲段成式》。有文《答段柯古贈葫蘆管筆狀》、《上令狐相公啟》(從襄陽幹谒令狐绹)、《謝纥于相公啟》。

唐懿宗鹹通二年(861),溫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去年内征,溫庭筠離襄陽幕,是年抵江陵,入荊南節度使蕭邺幕為從事。在荊南幕曾上書令狐绹(《上令狐相公啟》),冀其汲引。

唐懿宗鹹通四年(863),溫庭筠過廣陵為虞侯所辱,臉上受傷,門牙脫落,訴之令狐绹,令狐绹叛虞侯無罪。事情傳到京裡,溫庭筠至長安緻書政要,為己辯冤。約在是年溫庭筠再貶方城尉。

《雲溪友議》卷七記紀唐夫贈溫庭筠詩應作于此時。有詩《春日将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顧學颉将此詩系在是年春),文《上裴相公啟》(辯白在淮南為令狐绹指使虞侯折辱事,裴相公或指裴休,此啟即《舊唐書》所謂“自至長安,緻書公卿聞雪冤”事)、《程修己墓志》。顧學颉《新舊唐書溫庭筠傳訂補》中認為溫庭筠鹹通三年春夏之交由江陵起行至揚州。鹹通三年冬令狐绹鎮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绹又恨溫庭筠久不刺谒,故意使人折辱溫庭筠。夏承焘認為溫庭筠由江陵啟程去揚州在鹹通四年春夏。

流落而終

唐懿宗鹹通七年(866),溫庭筠在長安國子監任職。尹楚兵《令狐绹年譜》中記是年溫庭筠任國子助教,主持秋試,因榜進士詩三十餘篇以振公道,觸怒宰相楊收,貶方城尉,不久去世。有文《榜國子監》。

唐懿宗鹹通十一年(870),溫璋以京兆尹貶為振州司馬,服毒自盡。溫璋是溫庭筠遠親。此前數年,道士魚玄機以笞殺女童綠翹事,被溫璋所殺。辛文房《唐才子傳》載魚玄機與溫庭筠交遊,有相寄篇什,如《冬夜寄溫飛卿》《寄飛卿》等詩。是年後溫庭筠行實皆無考。

主要影響

詩詞創作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溫庭筠詩詞工于體物,有聲調色彩之美,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其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于時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其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秾豔精巧,語言工練,清俊明快,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

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有《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奁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溫庭筠的詩思想内容豐富,對戰争、愛情、人生、曆史、政治、婦女題材都廣泛接觸,深入思考。總的說來,其詩内容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方面:一是側重抒寫自己積極用世的情懷和懷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題壁》《書懷百韻》《過陳琳墓》《蘇武廟》《贈蜀将》等;二是對羁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寫,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錦城曲》《過分水嶺》等;三是對友情和愛情的吟詠,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東遊》《西江贻釣叟骞生》《鄠郊别墅寄所知》等。

溫庭筠的詩藝術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既有辭藻講究、不厭其煩的描寫,也不乏格調高峻、語言清新的警句,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從詩歌體式方面來看,他最擅長的是樂府詩和近體律絕。溫庭筠詩集中有約六分之一的樂府詩,華美秾豔,多寫閨閣、宴遊題材。其樂府詩中,成就較高的主要是詠史懷古、愛情風懷、記遊寫景(包括邊塞之遊)之作,但寫宴飲、音樂的也有佳作。溫庭筠的近體詩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絕。

七律詠史詩如《過陳琳墓》《蘇武廟》《馬嵬驿》,曆來被視為佳制,可與李商隐方駕。五律頗多警句佳聯,如《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文學家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闆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溫庭筠七絕風格多樣,而均擅勝場,較之五律多佳聯少全篇,似更勝一籌。五絕僅四首,但亦有《碧磵驿曉思》這種寫瞬間感觸而頗具神韻的佳篇。溫庭筠近體詩中詠史懷古之作較為突出,愛情題材比重較小,往往格韻清拔,不同于其樂府詩的豔麗,其中不乏抒情寄憤、感慨深切之作。

溫庭筠的樂府詩借史事諷刺時弊,是對元白新樂府的繼承,同時也有很大的發展變化,題材側重風情,形象趨于哀怨,意境傾向隐晦,手法婉約曲折,呈現出類似于詞體的風貌。在唐代樂府詩作者中,溫庭筠堪稱重鎮,後世研究者甚至将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并列為唐代樂府四大家。溫庭筠的近體詩對後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聲律上。由于擅長音樂,溫庭筠有意識地對唐代詩歌最普遍采用的形式近體詩的聲律進行了改造,對詩歌聲律以及詞體創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後世的詩歌創作産生了較大影響。

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于“倚聲填詞”的詩人。溫庭筠的詞思想内容相對集中,多以女性為主人公,多抒寫她們的離别相思之情。她們的身份或為歌妓,或為女冠,或為丈夫遠戍的思婦,或為深宮的嫔妃,或為采蓮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内容不涉绮怨。詞集中有以詠柳為内容的流行歌曲,如《楊柳八首》等;還有主人公為男性,内容為行役、詠壯别的詞作,如《清平樂·洛陽愁絕》等。

溫庭筠的詞大緻有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一種秾麗密隐,一種流麗輕倩。其詞多情緻含蘊,辭藻濃豔,雖屬秾麗密隐一路,但其真正所長者是清疏明快、流麗自然而又富于情韻的一路。溫庭筠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的情思,在創造詞的意境上作出較大貢獻。由于精擅音律,加之多與樂工歌伎往還,熟悉民間詞調及教坊曲調,溫庭筠對詞作的音調聲律頗為講求并刻意錘煉,還能對民間詞調及教坊曲調信手拈來舊曲以創益新調,這都對詞的格律形式的規範起到了促進作用,還注重語言的格律音韻與曲調節奏融為一體,在藝術上普遍達到較高水準。

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極高。其詞上承南北朝齊、梁、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豔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标志。後世詞人如馮延巳、李煜、歐陽修、柳永、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陸遊、吳文英等都深受溫庭筠的影響,甚至視溫庭筠為偶像級人物。溫庭筠“花間詞祖”的定位,緣于一部詞集。後蜀廣政三年(940)趙崇祚編選《花間集》,開卷便是溫庭筠詞六十六首。《花間集》标志着“花間詞派”的誕生,這是中國詞史上的第一個流派,是後來婉約詞派的直接源頭,對五代以後詞的大發展起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評點《花間集》,緻使明朝文人間一時掀起溫詞熱,人人讀花間,少長誦溫詞。清朝乾隆末年,一統詞壇百餘年的“常州詞派”把溫詞視為經典。直到當代,詞學大家唐圭璋、袁行霈、葉嘉瑩、俞平伯、浦江清等無不解讀評點溫詞,曲盡其妙;作家施蟄存讀溫詞,作《讀溫飛卿詞劄記》,作家李金山為他作《花間詞祖溫庭筠傳》;相關碩士博士論文浩如煙海,收錄溫詩溫詞選本不計其數。

其他成就

骈文

溫庭筠還是一位骈文作家。他的骈文精工典麗,情韻并美,行文流暢,富于變化,展現出獨特的風格和魅力。溫庭筠骈文與李商隐、段成式齊名,因為三人都排行十六,人稱“三十六體”。

小說

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三卷,今尚有三十三篇小說散見于《太平廣記》裡,内容涉及文人轶事以及鬼怪妖狐的奇聞異事,有簡潔的瑣記雜錄,也有内容豐實的長篇故事。程毅中在《唐代小說史》中言:“《乾巽子》是一部兼有志人、志怪和雜記瑣事的小說集,它有綜合性。”

學術

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編撰有《采茶錄》一卷(一說三卷),編纂類書《學海》十卷(一說三十卷)。《采茶錄》編著于鹹通元年(860),今僅存殘篇。《學海》已不傳。

書法

溫庭筠還工書法。董其昌《畫禅室随筆》卷一《題溫飛卿書》:“《湖陰曲》,溫飛卿書,似平原而遒媚有态,米元章從此入門。”惜其書法作品今不傳。

主要作品

溫庭筠創作頗豐,有傳奇《乾巽子》三卷,原本今不傳,部分篇什見于《太平廣記》。《采茶錄》一卷,不傳。類書《學海》十卷,佚。詩文集《握蘭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詩集五卷,《漢南真稿》十卷,《漢上題襟集》十卷,又有與段成式、餘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十卷,皆佚。今存詩九卷,文一卷。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為《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現存詩三百一十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溫飛卿詩集箋注》;現存詞有王國維所輯的《金荃詞》收七十首,林大春彙集《唐五代詞》錄七十首。現存《乾巽子》三十三篇,系從《太平廣記》中輯出。現存骈文二十題三十二篇。

溫庭筠主要詩作

體裁

名稱

五言古詩

燒歌

邊笳曲

嘲春風

湘宮人歌

俠客行

故城曲

西洲曲

黃昙子歌

七言古詩

蓮浦謠

堂堂曲

塞寒行

漢皇迎春詞

舞衣曲

拂舞詞

懊惱曲

春江花月夜詞

三洲詞

錦城曲

織錦詞

郭處士擊瓯歌

春洲曲

遐水謠

春曉曲

生禖屏風歌

東郊行

觱篥歌

夜宴謠

常林歡歌

春愁曲

東峰歌

照影曲

雞鳴埭曲

吳苑行

曉仙謠

達摩支曲

張靜婉采蓮曲

雜言古詩

罩魚歌

春野行

蘇小小歌

會昌丙寅豐歲歌

五言絕句

碧磵驿曉思

地肺山春日

題賀知章故居疊韻作

光風亭夜宴妓有醉毆者

七言絕句

蓮花

蔡中郎墳

鹹陽值雨

夏中病痁作

贈少年

夜看牡丹

楊柳八首

題李相公敕賜錦屏風

瑤瑟怨

過分水嶺

元處士池上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彈筝人

傷溫德彜

鄠杜郊居

宿城南亡友别墅

五言律詩

芙蓉

商山早行

敕勒歌塞北

題造微禅師院

詠曉

西遊書懷

初秋寄友人

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清明日

送人遊淮海

旅次盱眙縣

題盧處士山居

觀舞妓

春日野行

寄山中友人

題豐安裡王相林亭二首

詠嚬

送人東遊

送并州郭書記

鄠郊别墅寄所知

六言律詩

送李億東歸

七言律詩

南湖

蘇武廟

寒食日作

題李衛公詩二首

題柳

開聖寺

和友人悼亡

自有扈至京師已後朱櫻之期

偶遊

馬嵬驿

敬答李先生

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

偶題

過五丈原

晚坐寄友人

春日将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

回中作

利州南渡

經西塢偶題

題崔公池亭舊遊

過新豐

過陳琳墓

法雲寺雙桧

李羽處士故裡

五言排律

春日

原隰荑綠柳

病中書懷呈友人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

和周繇

春初對暮雨

題翠微寺二十二韻

寄渚宮遺民弘裡生

詠寒宵

洞戶二十二韻

過孔北海墓二十韻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

七言排律

秘書省有賀監知章草題詩筆力遒健風尚高遠拂塵尋玩因有此作

溫庭筠主要詞作

詞牌

名稱

夢江南

夢江南·千萬恨

夢江南·梳洗罷

玉蝴蝶

玉蝴蝶·秋風凄切傷離

菩薩蠻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菩薩蠻·翠翹金縷雙鸂鶒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菩薩蠻·夜來皓月才當午

菩薩蠻·杏花含露團香雪

菩薩蠻·鳳凰相對盤金縷

菩薩蠻·蕊黃無限當山額

菩薩蠻·寶函钿雀金鸂鶒

菩薩蠻·牡丹花謝莺聲歇

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

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

菩薩蠻·竹風輕動庭除冷

菩薩蠻·水精簾裡頗黎枕

菩薩蠻·雨晴夜合玲珑月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

更漏子

更漏子·玉爐香

更漏子·背江樓

更漏子·金雀钗

更漏子·柳絲長

更漏子·相見稀

更漏子·星鬥稀

歸國謠

歸國遙·香玉

歸國遙·雙臉

酒泉子

酒泉子·羅帶惹香

酒泉子·花映柳條

酒泉子·日映紗窗

酒泉子·楚女不歸

定西番

定西番·漢使昔年離别

定西番·海燕欲飛調羽

定西番·細雨曉莺春晚

楊柳枝

楊柳枝·蘇小門前柳萬條

楊柳枝·禦柳如絲映九重

楊柳枝·兩兩黃鹂色似金

楊柳枝·金縷毵毵碧瓦溝

楊柳枝·織錦機邊莺語頻

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

楊柳枝·南内牆東禦路傍

楊柳枝·館娃宮外邺城西

南歌子

南歌子·轉盼如波眼

南歌子·手裡金鹦鹉

南歌子·撲蕊添黃子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南歌子·似帶如絲柳

南歌子·懶拂鴛鴦枕

河渎神

河渎神·河上望叢祠

河渎神·孤廟對寒潮

河渎神·銅鼓賽神來

女冠子

女冠子·霞帔雲發

女冠子·含嬌含笑

清平樂

清平樂·上陽春晚

清平樂·洛陽愁絕

遐方怨

遐方怨·憑繡檻

遐方怨·花半拆

思帝鄉

思帝鄉·花花

河傳

河傳·江畔

河傳·湖上

河傳·同伴

蕃女怨

蕃女怨·萬枝香雪開已遍

蕃女怨·碛南沙上驚雁起

荷葉杯

荷葉杯·一點露珠凝冷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

訴衷情

訴衷情·莺語

溫庭筠其他作品

體裁

名稱

傳奇

陳義郎

窦乂

華州參軍

嚴振

何讓之

梁仲朋

鄭群玉

王諸

辭賦

再生桧賦

錦鞋賦

骈文

榜國子監

上崔大夫啟

上令狐相公啟

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啟

上裴相公啟

上鹽鐵侍郎啟

上首座相公啟

上學士舍人啟二首

上蕭舍人啟

上裴舍人啟

上蔣侍郎啟二首

為人上裴相公啟

上杜舍人啟

上宰相啟二首

上吏部韓郎中啟

答段成式書七首

上崔相公啟

謝纥幹相公啟

謝襄州李尚書啟

答段柯古贈戎蘆管筆狀

投憲丞啟

上封尚書啟

科場救人

溫庭筠自幼才華穎發,唐宣宗大中年間,進京應試,才名特盛,一時京師人士争相與之結交。但因為“士行塵雜,不修邊幅”,整日價和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諴、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飲酒賭博,很快就有了壞名聲,讓當道者覺得這樣的人不能“臨民”,便因此累年不能中第。

唐代從仕的正途是應進士試,考詩賦,所考的詩賦,都有一定的程式,很考驗應試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科試之日,會給每個考生發三根大蠟燭,三根蠟燭燒完,要作完八韻的詩賦。當時有人作對聯說:三條燭盡,燒殘士子之心;八韻賦成,驚破試官之膽。唐時三條燭燒盡,八韻賦猶未寫成的,大有人在。但溫庭筠偏有一種本領,他應試時,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籠到袖子裡,伏在幾上,信口吟誦,便能作完,時号溫八吟。又謂他一叉手即成一韻,八叉手即能完篇,又号溫八叉。

溫庭筠還是考場大救星,每次考試,與他鄰鋪的舉子都會沾上他的恩澤,不必自己答卷,溫庭筠會替他們答卷的。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主考官特地讓他于簾下單獨應試,不料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通過口授答案,暗中幫了八個人答卷。

悔讀南華

根據《北夢瑣言》和《樂府紀聞》所說,溫庭筠嘗出入宰相令狐绹書館中,令狐绹待他甚是優渥。因為唐宣宗喜歡《菩薩蠻》曲子,令狐绹拿了溫庭筠所作的《菩薩蠻》二十首,進獻給唐宣宗,詭言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誡溫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溫庭筠不久即洩于人知。

又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詩,裡面有“金步搖”一詞,找不到合适的對仗語,讓溫庭筠來對,結果溫庭筠對以“玉條脫”,宣宗很是贊賞。“步搖”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因其行步則動搖,所以名之以“步搖”。“金步搖”,是以金為材質的步搖。“條脫”,是古代的一種臂飾,類似于镯子一類的東西。“玉條脫”,是以玉為材質的條脫。“金步搖”和“玉條脫”都屬于人身上的飾物,金對玉,步搖對條脫,非常工整。但令狐绹不知道“玉條脫”是什麼東西,出自什麼典籍,于是就問溫庭筠。溫庭筠回答說是出自《南華經》(即《莊子》),并且還說《南華經》并不是什麼冷僻的書,丞相在處理公事之餘,也應該讀點古書。堂堂一宰相,被一布衣書生如此“教訓”,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

《南部新書》上說,宣宗本來是要把溫庭筠弄成甲科進士的,結果令狐绹從中作梗沒弄成。所以後來溫庭筠的詩作裡有“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之句。其大意是說:于是知道(像被人嫉妒而遭遇不公)這樣的遺憾,人多數都會有,後悔讀了《南華經》的第二篇文章。于是人們就産生了聯想,以為“玉條脫”是出自《南華經》裡的第二篇文章《齊物論》。而實際上,《齊物論》裡并沒有“玉條脫”一語。宋代的王楙在《野客叢書》的“金條脫事”條目下,曾作過探讨。他認為“玉條脫”出自南朝梁陶弘景的《華陽隐居真诰》(簡稱《真诰》)一書的第一篇,所以如果溫庭筠的“悔讀南華第二篇”改成“悔讀華陽第一篇”就說得通了。但是他在溫庭筠的文集裡,并沒有發現“悔讀華陽第一篇”這樣的詩句。

溫庭筠還對外人說:“中書省内坐将軍。”唐代中書省,即是中央政府所在。中國從秦漢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書省更應由讀書人主位,說“中書省内坐将軍”,是譏諷令狐绹雖貴為宰相,卻不讀書沒學問。這樣的事多了,溫庭筠也就開始在令狐绹面前失寵了。他後來作《題李羽故裡》一詩,尾句曰:“終知此恨銷難盡,辜負南華第一篇”,即指與令狐绹之間的恩怨。

拒愛才女

相傳溫庭筠是唐代才女詩人魚玄機的初戀情人。溫庭筠和魚玄機的認識應當是機緣巧合。魚玄機原名幼薇,字蕙蘭;也有說是冒姓魚氏的。其父是個落魄秀才,因病過世後,魚幼薇母女生活無着落,隻好幫着一些妓院洗衣謀生。溫庭筠長得雖醜,卻很風流,是個著名的浪子,喜歡在妓院裡混。他就這麼認識了魚玄機。那一年,魚幼薇也不過十一歲左右。溫庭筠看魚幼薇聰明伶俐,就收她為弟子,教她寫詩,也順便照顧一下她們母女的生活。

溫庭筠後來得到一個做巡官的機會,離開長安,離開魚玄機,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覺得什麼,離開了溫庭筠,魚幼薇才覺得缺少什麼,心裡空落落的。魚幼薇覺得她愛上老師溫庭筠了,于是連續修書,表白心迹。溫庭筠雖然風流,但師生的界限還是堅守住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絕魚幼薇的方式,他決定把她介紹給少年才子李億。

李億對魚幼薇還不錯,但是李億老家的老婆見丈夫帶着魚幼薇進門就不客氣了,先是打,然後趕出家門。萬般無奈,李億将魚幼薇送進一座道觀内,說三年後再來接她。魚幼薇成了道姑,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叫道号“玄機”的。但是,三年的等待,成了一場空。魚玄機開始改變自己,不再等什麼男人。她成了豔麗女道士,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賓,把個修行所變成了妓院。後來因為争風吃醋,一時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貼身丫環鞭打緻死。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魚玄機被判處死刑。那一年,魚玄機還是個二十六歲的妙齡少婦。溫庭筠在千裡之外,聽說自己的學生落得如此下場,痛心疾首。

曆史評價

李商隐《聞著明兇問哭寄飛卿》:昔歎讒銷骨,今傷淚滿膺。空馀雙玉劍,無複一壺冰。江勢翻銀礫,天文露玉繩。何因攜庾信,同去哭徐陵。

李商隐《有懷在蒙飛卿》:薄宦頻移疾,當年久索居。哀同庾開府,瘦極沈尚書。城綠新陰遠,江清返照虛。所思惟翰墨,從古待雙魚。

段成式《寄溫飛卿箋紙》:三十六鱗充使時,數番猶得裹相思。待将袍襖重抄了,盡寫襄陽播掿詞。

紀唐夫《送溫庭筠尉方城》:何事明時泣玉頻,長安不見杏園春。鳳凰诏下雖沾命,鹦鹉才高卻累身。且盡綠醹銷積恨,莫辭黃绶拂行塵。方城若比長沙路,猶隔千山與萬津。

劉昫《舊唐書·文苑傳》:(李商隐)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号“三十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舊唐書·溫庭筠傳》:苦心硯席,尤長于詩賦。初至京師,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諴、令狐滈之徒,相與蒱飲,酣醉終日,由是累年不第。

王定保《唐摭言》:溫庭筠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幾,每賦一韻,一吟而已,故場中号為“溫八吟”。

孫光憲《北夢瑣言》:溫庭雲字飛卿,或“雲”作“筠”字,舊名岐,與李商隐齊名,時号曰“溫李”。才思豔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多為鄰鋪假手,号口“救數人”也。

計有功《唐詩紀事》:彥博裔孫,與李商隐俱有名,号“溫李”。與貴胄裴諴、令狐滈等蒲飲狎昵。為襄陽巡官。……庭筠才思豔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号“溫八叉”。多為鄰鋪假手,号曰“救數人”也。而士行玷缺,缙紳薄之。

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溫庭筠詞極流麗,宜為《花間集》之冠。

辛文房《唐才子傳》:(庭筠)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筆成萬言……側詞豔曲,與李商隐齊名,時号“溫李”。才情绮麗,尤工律賦。

顧璘《批點唐音》:溫生作詩,全無興象,又乏清溫,句法刻俗,無一可法,不知後人何故尊信。大抵清高難及,粗俗易流,差便于流俗淺學耳。餘恐鄭聲亂耳,故特排擊之。

陸時雍《唐詩鏡》:溫庭筠詩如浪芷浮花,初無根蒂,麗而浮者,傷其質矣。

胡震亨《唐音癸簽》:溫飛卿與義山齊名,詩體麗密概同,筆徑較獨酣捷。七言樂府,似學長吉,第局脈緊慢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縱也。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大抵溫氏之才,能瑰麗而不能澹遠,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飾而不能自然,然警慧處,亦非流俗淺學所易及。正如苎蘿女,昵之雖欲傾城,然使其終身負薪,則亦不平。

錢良擇《唐音審體》:飛卿樂府歌行,不妨出義山之上,而今體詩不逮遠甚。雖曰義山學杜,飛卿學李,淵源本異,而工力淺深,自不可掩。

黃子雲《野鴻詩的》:飛卿古詩與義山近體相埒,題既無謂,詩亦荒謬;若不論義理而隻取姿态,則可矣。

王士祯《花草蒙拾》:溫為《花間》鼻祖。

陳廷焯《詞壇叢話》:終唐之世,無出飛卿右者,當為《花間集》之冠。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足本》卷七:飛卿短古,深得屈子之妙;詞亦從《楚騷》中來,所以獨絕千古,難乎為繼。

薛雪《一瓢詩話》:溫飛卿,晚唐之李青蓮也,故其樂府最精,義山亦不及。……唯長詩則溫不迨李。李有收束法,凡長篇必作一小束,然後再收,如山川跌換之勢;溫則一束便住,難免有急龍急脈之嫌。

翁方綱《石洲詩話》:飛卿七古,調子元好,即如《湖陰詞》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節所本也。然飛卿多作不可解語。且同一濃麗,而較之長吉,覺有伧氣,此非大雅之作也。

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溫飛卿久困名場,故學力獨為透到。其于玉溪,何止偏師之攻!顧華玉盛诋之,亦蚍蜉撼樹也。

餘成教《石園詩話》:愚謂飛卿才思豔麗,韻格清拔,随題措辭,無不工緻,恰如其“有絲即彈,有孔即吹”之妙。

胡壽芝《東目館詩見》:飛卿與玉溪并稱,其歌謠豈玉溪所能幾及!清拔處亦不似長吉刿心镂肝。

王國維《人間詞話》:“畫屏金鹧鸪”,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

李冰若《花間集評注·栩莊漫記》:飛卿為人,具詳舊史,綜觀其詩詞,亦不過一失意文人而已,甯有悲天憫人之懷抱?

俞平伯《讀詞偶得》:王靜庵《人間詞話》,揚後主而抑溫、韋,與周介存異趣。兩家之說各有見地,隻王氏所謂“‘畫屏金鹧鸪’,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弦上黃莺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頗不足以使人心折。鹧鸪、黃莺,固足以盡溫、韋哉?轉不如周氏“嚴妝、淡妝”之喻,猶為妙譬也。

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李商隐是舊傳統的結束者,溫庭筠是新趨勢的發揚者。

鄭振铎《中國文學史》:晚唐時代的代表作家,無疑是溫庭筠與李商隐,其餘諸作家,除杜牧等若幹人外,殆皆依附于他們二人的左右者。

夏承焘《唐宋詞欣賞·不同風格的溫韋詞》:溫庭筠、韋莊是花間派的著名詞家。前人讀唐五代詞,時常把溫庭筠、韋莊兩家相提并論,認為兩人詞風是差不多的。實際上他們是代表着兩種不同的詞風。就他們兩人的詩風論也是如此:溫庭筠詩近李商隐,韋莊詩近白居易;他們的詞風與詩風正是一緻的。

夏承焘《瞿髯論詞絕句》:朱門莺燕唱花間,紫塞歌聲不慘顔。昌谷樊川搖首去,讓君軟語作開山。

遊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中唐以後,文人寫詞的漸多,溫庭筠是其中寫詞最多、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作家。

人際關系

家族世系:溫彥博——溫振——溫翁歸——溫績——溫曦——溫西華——溫玚——溫庭筠——溫憲——溫顗——溫郢

兄弟姐妹:溫庭筠有弟溫庭皓,曾任武甯節度使崔彥曾團練巡官,新舊唐書均有傳;有姊适趙颛,見《玉泉子》;又有姊或妹适吳興沈氏。

妻妾:溫庭筠原配夫人姓名不詳;有妾名柔卿,是一位女詩人。

子女:溫庭筠有子溫憲,有詩名,“鹹通十哲”之一,曾擢進士第,《全唐詩話》卷五載其事迹;有女兒名不詳,嫁給段成式之子段安節。

史料索引

劉昫《舊唐書》

歐陽修《新唐書》

王定保《唐摭言》

孫光憲《北夢瑣言》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計有功《唐詩紀事》

辛文房《唐才子傳》

人物争議

生卒時間

關于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學者們主要根據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和《贈蜀将》等文進行推算。溫集舊注斷為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夏承焘《溫飛卿系年》以為生于元和七年(812),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迹考辨》雲生于德宗貞元十七年(801)。除此之外,還有生于元和十二年(817)、貞元十四年(798)、元和十一年(816)等說法。

關于溫庭筠卒年的說法也有三種,分别為鹹通七年(866)、鹹通十一年(870)、中和二年(882)。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于貞元十七年算,卒于鹹通七年(866),則他享年六十六歲。

貶谪事由

溫庭筠曾被貶為随縣尉。其貶谪的時間和事因,曆來說法不一。關于貶谪時間,《北夢瑣言》《南部新書》《全唐詩話》僅雲貶在唐宣宗時。《新唐書·溫庭筠傳》作“大中末”。《舊唐書·溫庭筠傳》則雲溫庭筠貶為方城尉後再貶随縣尉。《東觀奏記》下卷記溫庭筠貶随縣尉在李商隐死後次年。

關于貶谪緣由,《唐摭言》卷十一記貶谪原因出于攪擾科場。《南部新書》丁卷認為溫庭筠被貶是因為得罪令狐绹。《新唐書》和《舊唐書》的《溫庭筠傳》都認為是因為得罪楊收。《北夢瑣言》卷四認為是得罪唐宣宗。夏承焘認為在這些說法中,前二者(攪擾科場、得罪令狐绹)較為可信。

上一篇:王彬彬

下一篇:吳建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