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

湘妃竹

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植物
湘妃竹又稱斑竹,是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植物。桂竹的變型品種。外形如桂竹,隻是稈上有不規則的褐色橢圓形斑點或斑塊,與桂竹相區别。為著名觀賞竹。[1]
    中文名: 拉丁學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 lacrima-deae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禾本目 亞目: 科:禾本科 亞科:竹亞科 族:竹族 亞族: 屬: 亞屬:剛竹屬 組: 亞組: 種:桂竹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斑竹

形态特征

湘妃竹即“斑竹”,亦稱“淚竹”,竿部生黑色斑點。

竿高可達20米,粗達15厘米,幼竿無毛,無白粉或被不易察覺的白粉,偶可在節下方具稍明顯的白粉環;節間長達40厘米,壁厚約5毫米;竿環稍高于箨環。箨鞘革質,背面黃褐色,有時帶綠色或紫色,有較密的紫褐色斑塊與小斑點和脈紋,疏生脫落性淡褐色直立刺毛;箨耳小形或大形而呈鐮狀,有時無箨耳,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長良好,亦偶可無縫毛;箨舌拱形,淡褐色或帶綠色,邊緣生較長或較短的纖毛;箨片帶狀,中間綠色,兩側紫色,邊緣黃色,平直或偶可在頂端微皺曲,外翻。

末級小枝具2-4葉;葉耳半圓形,縫毛發達,常呈放射狀;葉舌明顯伸出,拱形或有時截形;葉片長5.5-15厘米,寬1.5-2.5厘米。花枝呈穗狀,長5-8厘米,偶可長達10厘米,基部有3-5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6-8片,葉耳小形或近于無,繸毛通常存在,短,縮小葉圓卵形至線狀披針形,基部收縮呈圓形,上端漸尖呈芒狀,每片佛焰苞腋内具1枚或有時2枚、稀可3枚的假小穗,惟基部1-3片的苞腋内無假小穗而苞早落。

小穗披針形,長2.5-3厘米,含1或2-3朵小花;小穗軸呈針狀延伸于最上孕性小花的内稃後方,其頂端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小花,節間除針狀延伸的部分外,均具細柔毛;穎1片或無穎;外稃長2-2.5厘米,被稀疏微毛,先端漸尖呈芒狀;内稃稍短于其外稃,除2脊外,背部無毛或常于先端有微毛;鱗被菱狀長橢圓形,長3.5-4毫米,花藥長11-14毫米;花柱較長,柱頭3,羽毛狀。筍期5月下旬。

分布範圍

産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

生長習性

适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喜酸性、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繁殖方法

用分株法于春季至夏季進行繁殖,可直接栽植于淺水的池土中。也可将苗株盆栽,再放入池水中,盆面浸水5~1Ocm,池水不能太深。

觀賞價值

常用于園林綠化中,其稈可制作工藝品。為園林中優良觀賞竹種。

神話傳說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岩洞裡,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緻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叠,怨聲載道。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并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着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着内心的離愁别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裡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于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着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着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

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着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含着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裡,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裡了。”

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幹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陳鼎《竹譜》稱“潇湘竹”“淚痕竹”。竿部生黑色斑點,頗為美麗。《陣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揮,竹盡斑。”《群芳譜》:“斑竹即吳地稱‘湘妃竹’者”。

注:《陣物志》所言堯之二女,舜之二妃,以及其他着作中湘妃、潇湘妃子、湘君等指娥皇和女英二人。西漢劉向《列女傳》有: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娥皇為後,女英為妃……死于蒼梧,号曰重華。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從列女傳可得知,所雲潇湘妃子為娥皇、女英。

曆史記載

最早見于晉朝(公元265~420年)的《博物志》,後又見于梁朝(502~557年)的《述異記》。中載”舜南巡,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于恸哭,淚下沾竹,竹上文為之斑斑然。“自古以來淚竹就成為文人墨客争相題詠的内容。

上一篇:盆景靈芝

下一篇:千頁豆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