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龍

海王龍

滄龍科海王龍亞科動物
海王龍(Tylosaurus)又名瘤龍、節龍,意為有瘤的蜥蜴,屬于滄龍科海王龍亞科,是滄龍類的一類,是巨型的滄龍類。海王龍生活在白垩紀晚期的海洋中,以魚類、海龜和長脖子的蛇頸龍類為食。是一種巨大的肉食性動物。海王龍雖然不是恐龍,但是,它們與恐龍在同一時期生活,并在大約同一時期滅絕,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中滅絕。[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海王龍 中文别名:瘤龍、節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蜥形綱 亞綱:雙孔亞綱 目:有鱗目 亞目:蛇蜥下目 科:滄龍科 亞科:海王龍亞科 屬:海王龍屬 種:普氏海王龍、堪薩斯海王龍 分布:白垩紀晚期的西部内陸海域中 拉丁學名:Tylosaurus 類型:史前動物 代表種:普氏海王龍 大小:長15-17米 體重:10噸 食物:大型魚類及海洋爬行動物 狀态:已滅絕

種屬分類

海王龍屬于滄龍類,是一種巨大的肉食性動物。它們是遊泳健将,四肢變成槳狀的鳍腳,頭較大,具有長而尖的嘴,嘴裡長滿尖利的牙齒,頸部極短,身體細長,體長約15-17米,體重在10噸左右。尤為突出的是,是它們有一條約占身體長度二分之一的長形槳狀大尾,是快速遊泳的強力推進器。它們與現代巨蜥有接近親緣關系,如其他滄龍類相同,海王龍是晚白垩紀的西部内陸海道中的優勢掠食動物。

過去許多年來,已有許多種海王龍被命名,但其中隻有少數被科學家認為是有效種,包含:普氏海王龍(T.proriger),發現于堪薩斯州、阿拉巴馬州、内布拉斯加州,年代為桑托階到坎潘階;Tylosaurus nepaeolicus發現于堪薩斯州,年代為桑托階;Tylosaurus haumuriensis發現于新西蘭,年代為坎潘階;堪薩斯海王龍(T.kansasensis)發現于堪薩斯州,年代為晚康尼亞克階。

海王龍的近親海諾龍生存于白垩紀的北美洲與歐洲,體長超過14米。海王龍與海諾龍都屬于海王龍亞科。Bell在1997年将海王龍亞科與扁掌龍亞科(闆踝龍與扁掌龍)歸類于羅賽爾龍亞科,羅賽爾龍亞科是個非正式的單系群。

形态特征

海王龍的特征是延長、圓筒狀的前上颌骨,可用來撞擊、打昏獵物,也可用在物種内打鬥。海王龍的的化石顯示它們是兇猛的掠食者,從胃部發現相當多樣化的食物,包括魚類、滑齒龍、小型的滄龍類、蛇頸龍類、與無法飛行的潛水鳥類黃昏鳥。

在某些古環境中,海王龍似乎偏好淺水、近岸的環境,例如阿拉巴馬州的Eutaw組與Mooreville白垩層;但在其他環境中,則較偏好深水環境,例如美國西部的尼奧布拉拉白垩層。

Russell在1967年将海王龍亞科定義為擁有以下特征:前上颌骨牙齒前方有大型喙、上颌骨與齒骨擁有12顆或以上的牙齒、後耳骨有個供的第5到7根腦神經經過的孔、基枕骨或基蝶骨沒有供基底動脈通過的管道、方骨的蹬上突大,而且末端尖、上隅骨背側邊緣圓,而且成水平、薦前椎有29顆、後部尾椎的神經棘稍長,但并沒有形成明顯的鳍、脈弓并未固定至尾髓、四肢并沒有形成平順的表面。海王龍的薦前椎總長度短于薦後椎的總長度。

生活習性

海王龍生活在白垩紀晚期的海洋中,以滑齒龍、海龜和長脖子的蛇頸龍類為食。一旦發現獵物,便猛追不舍,直到咬住為止。由于它們的遊泳速度極快,即使是非常善于遊泳的肉食性魚類也難逃被捕食的厄運。

海王龍是古代海洋裡最緻命的獵手之一,幾乎獵捕所有比它小的動物。用它強壯的下巴封住獵物的去路,下巴兩側有兩排尖銳而呈錐形的牙齒。海王龍用長鼻子來定位獵物,獵物一旦進入它兇險的颌内就會被它整個兒吞下去。張嘴吞食獵物的時候,嘴裡的兩排牙齒讓獵物無處可逃。和所有滄龍一樣,海王龍長而有力的垂直扁平的尾巴推動它在水中遊動,讓它潛伏等待獵物。短漿狀肢體幫助控制方向,細長的身體複蓋有蜥蜴一樣的鱗片。

海王龍以海鳥、滑齒龍、鲨魚、海龜、菊石、魚龍、薄片龍等和其他滄龍為食。堪薩斯州發現很多海王龍遺迹,這裡曾經是一個寬闊海域,叫做西部内陸海道。

和其他掠食者一樣,海王龍的領地意識很強。它們幾乎沒有天敵,最大的威脅可能就是來自同類的競争。為了争奪領地,海王龍可能會向同類發動進攻,而這種打鬥往往是緻命的。

種群分布

以堪薩斯州為主,還有阿拉巴馬州、内布拉斯加州、新西蘭等地。

發現曆史

就像發現其他化石的背景一樣,發現海王龍時的早期曆史相當地複雜,這段曆史與發現海王龍的兩位美國早期古生物學家奧塞内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以及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之間惡名昭彰的競争對抗有關。在1869年,科普根據前一年在堪薩斯州西部所發現的零碎的頭骨與3節脊椎骨,提議命名為Macrosaurus proriger。該化石現在存放于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内。

僅僅在一年之後,科普重新更詳細的描述該化石,而且歸類于英國的滄龍類平齒蜥(Liodon)。然後在1872年,馬什根據更完整的化石,命名了一個新的屬Rhinosaurus,但是很快的這個名稱被證實已經登記在案了。科普建議以Rhamposaurus來取代Rhinosaurus,不過這個名稱也被證實被搶先使用。馬休最後在1872年确立了海王龍(Tylosaurus)這個名稱,來包括存放于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内的滄龍類化石,以及其他在堪薩斯州所發現更完整的化石。在1911年,C.D.Bunker在靠近堪薩斯州的華勒斯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物種T.proriger,這也是目前發現過最大的海王龍化石之一。自1911年以後它被展示在堪薩斯大學的自然史博物館内。

在1918年,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H.Sternberg)發現一個海王龍化石的胃部區域,有個蛇頸龍類的化石。這個标本在20世紀以後位于史密森尼學會。雖然該化石曾在1922年被簡略地叙述,要直到2001才被重新研究。

注意這張海王龍頭骨的早期照片,是由古生物學家喬治·史登柏格(George F.Sternberg)在收集與組裝好化石後,于1926年所攝,化石是在堪薩斯州洛根郡的斯莫基希爾白垩層所發現的。後來史登柏格提供化石給史密森尼博物館,而且寫了一封信給查爾斯·吉爾摩(Charles Gilmore),裡面包括了這張照片,科普早期的照片也存放在史登柏格博物館,後來這個标本被标示為FHSM VP-3。

上一篇:卷積和

下一篇:志波海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