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魚

海水魚

産自熱帶地區的海魚
海水魚(學名:piscium)主要是指産自熱帶地區的海魚,它們色彩特别豔麗,形狀奇特,是觀賞魚産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人工飼養需要一定方法和技巧。海水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魚,要飼養它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鹽度1.020%~1.023%之間,并需擺上海裡的動植物,如珊瑚、海葵、海蟹、海草等。[1]
    中文名:海水魚 拉丁學名: 别名: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特指::熱帶地區的海魚 分 類:觀賞魚為主 适宜水溫:25℃ 适宜鹽度:1·020%~1·023%

常識

海水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魚,因此,我們要飼養它,必須要有相關的設備,采取相關的措施,來摸拟大洋中的生活環境。

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鹽度1·020%~1·023%之間,并需擺上海裡的動植物。如珊瑚、海葵、海蟹、海草等。隻有這樣,海水魚才肯高高興興地在這裡安居樂業,繼續生活下去。

養海水魚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隻要掌握要領,它比金魚、熱帶魚還好養,且一年須換一次水,每次隻須換1/3就行了。關鍵是在于水質和鹽度的控制。否則,魚兒少到三五天,多則兩個星期就會撒手而去。當然養得好的,可以三年五載的長期生存下去。

海水魚主要以珊瑚、海葵、海草等為伍,所以在魚缸中擺入珊瑚、海葵、海草之類的東西,不僅可以與海水魚相交輝映,點綴其生活環境,而且還是海水魚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呢!當然,在人工飼養時,要按時加些營養液,用來調劑。

相關論壇

小醜魚@海水魚論壇成立于2013年1月10日,由魚友廣州-17歲Supremo創辦,是目前小醜魚等海水魚飼養知識交流分享的新型論壇之一,它是一個包含非常廣泛的海水魚飼養知識及飼養技巧網站,從最基本的海水魚初學者技巧應用到難度較大珊瑚飼養,以及混養技巧,從基本的海水魚病防治到高深的人工海缸環境建設,從海洋生物專業知識學習到海水成分研究,可以供海水漁友進行相關海洋生物飼養知識的學習與交流互動。

論壇裡設有多達40個有關海洋生物飼養知識學習的主題闆塊,涉及各個不同的學習領域,給愛好學習的人提供了最便捷的服務,即為愛好海洋生物知識的人提供一個學習、娛樂、信息交流平台。

本着服務大家,共享資源的原則,願構建一個和諧、健康、全面的海洋生物學習交流社區。論壇讨論的話題涉及海缸建設的各個方面,如建缸初期養水、器材選擇、生物品種、水質測試、生物交換、技術交流、疑問解答、美缸欣賞等。小醜魚@海水魚論壇是聚集了衆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彙聚了衆人豐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這裡面能找到您想要學習海水養殖知識的很多内容,能更有效地促進您的學習。這些知識内容是海洋生物養殖朋友心血的數字化結晶,是小醜魚@海水魚論壇對人類文化知識寶庫的真誠奉獻!

論壇特色1、海洋知識學習交流2、海水飼養資源共享3、飼養技巧群組交流4、美圖欣賞休閑互動論壇闆塊依據海水論壇現代的設計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一個面向廣大海缸飼養漁友的網絡學習平台系統一般應包括論壇闆塊、資訊闆塊、協作交流闆塊、網上答疑闆塊、學習資源闆塊、智能評價闆塊和幾個子系統。

1、論壇分區主要包括兩個闆塊:海水基礎知識區和海水玩家交流區。本區主要是提供一些高質量的美圖和在各階段遇到的一些飼養方面的問題的解答。

2、生物資訊闆塊包括9個欄目:此區涉及範圍非常廣泛。囊括了海洋生物飼養知識技巧、飼養器材選擇、生物品種簡介、漁友讨論及美缸展示等各個方面的豐富内容。其中的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高質量文章,能夠供漁友進行學習參考。

3、協作交流闆塊小醜魚@海水魚論壇學習平台,實際上是為給學習海洋生物飼養知識的人了提供了一個平台和環境,它的最大的特點是方便網上查詢飼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技術讨論。小醜魚@海水魚論壇學習平台比其它形式論壇最突出的優勢就是擁有群組讨論,學習、資源共享非盈利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實現飼養者的求助解疑。這些交互技術實現起來非常的方便。因此小醜魚@海水魚論壇平台不僅擁有方便的交流工具外,還能提供豐富的海水飼養知識。

4、網上答疑闆塊在飼養海水生物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疑難問題,對于這些問題,這些裡包含了很多小的闆塊,闆塊與闆塊之間分工明确有助于您能快速便捷的找到您想要的答案。您也可以通過網上答疑闆塊得到解決,如通過站内搜索闆塊、通過E-mail發信給管理員、請求漁友進行指導等,及時的解決海水飼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5、海洋知識學習資源共享闆塊在這個闆塊中我們有相當詳細的闆塊分類,闆塊與闆塊之間分工明确有助于您快捷的第一時間了解到有關海洋生物的新聞信息同時,在飼養的過程中也可以把好的文章和一些有利于飼養學習的資源發表在論壇裡,和大家共享一下。論壇宗旨随着社會的進步,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我國逐步走向了信息化時代,網絡是融入社會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所以我們應該通過交流分享知識,小醜魚@海水魚論壇就是針對這樣的問題來為您建設了學習海水飼養的平台。小醜魚@海水魚論壇的宗旨是:成為中國第一人氣海水生物飼養學習論壇,幫助更多熱愛海水生物飼養的人們,打造最專業的學習論壇。

目前,海水魚剛剛上市,市場上還頗為罕見,在各地花鳥魚市場上才初露端倪,大約有20多個品種。他們的形狀各異,頗有個性。有小嬌玲珑的雷達魚,長不過一寸,樣子宛如河塘裡的小野魚,隻是身上如螢火蟲般會閃閃地發着光,才使人們認識到它的不同凡俗,它的身價約5000元。還有黑白相間的斑馬魚,在清澈見底的水中分外妖豔,調皮地穿梭于海草之中,它的身價也不菲,需要好幾百元一條。也許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目前市面上的海水魚幾乎都要上百、上千元一條,如果一整缸的話非得上萬不可,也就因此,現在它們幾乎隻成為口袋殷實,花錢“大方”的小青年人的“專利”。

刺尾魚科

緣吊

英文名Striped-finSurgeonfish、Striped-fin Tang

拉丁學名Ctenochaetus marginatus

命名者,年份Valenciennes,1835

地理分布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卡羅林群島(Caroline Islands)、基裡巴斯(Kiribati)、圖瓦盧(Tuvalu)、約翰斯頓島(Johnston Island)、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n Islands)、凱利帕頓島(Clipperton Island)、科科斯群島(Cocos-Keeling Islands)、社會群島(Society Islands)和列島群島(Line Islands)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北緯15度和南緯25度之間

瀕危狀态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群體産卵型

食性藻食性

緣吊生物特征

成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一尖銳而尖頭向前之矢狀棘。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吻部呈乳頭狀突起,上下颌各具刷毛狀細長齒,齒可活動,齒端膨大呈扁平狀。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銳;胸鳍近三角形;尾鳍内凹。體被細栉鱗,沿背鳍及臀鳍基底有密集小鱗。成魚一緻呈黑褐色,頭部、胸鳍和體側滿布燦爛的藍色圓形斑點,而背鳍、臀鳍和尾鳍則具藍色細橫紋。與所有栉齒刺尾魚屬魚種一樣,緣吊的幼魚和成魚截然不同。幼魚體呈黃褐色,随着成長逐漸轉為橘紅色,頭部和胸腹部具灰黃色圓點,體側具褐色細橫紋,尾鳍黃色。緣吊亞成魚的體紋和體型與藍嘴吊(Ctenochaetus cyanocheilus)成魚較為相似,但兩者的體色截然不同,很容易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27cm

習性栖息于較淺的面海珊瑚礁區水深2-18米之間的水域,通常單獨生活,也會小群生活在浪湧區的激流中。自然食性未知,推斷主要以各種藻類為食。

印度金圈吊

英文名Indian gold ring Surgeonfish、Indian gold ring Tang、Gold-ring Tang

拉丁學名Ctenochaetus truncatus

命名者,年份Randall&Clements,2001

地理分布:分布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僅在馬爾代夫、科科斯群島(Cocos-Keeling Islands)和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

瀕危狀态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群體産卵型

食性藻食性

印度金圈吊生物特征

成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一尖銳而尖頭向前之矢狀棘。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吻部呈乳頭狀突起,上下颌各具刷毛狀細長齒,齒可活動,齒端膨大呈扁平狀。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銳,各鳍條皆不延長;胸鳍近三角形;尾鳍内凹。體被細栉鱗,沿背鳍及臀鳍基底有密集小鱗。成魚體紅褐色,胸部藍灰色,體側滿布黃色圓形斑點。吻部藍灰色,眼圈金黃色,因此得名“金圈吊”。背鳍和臀鳍前部紅褐色,後部暗綠色,具淡藍色緣;腹鳍黃綠色,胸鳍基部藍灰色,餘部黃褐色;尾棘黑褐色,尾鳍暗綠色,具黑色緣。與所有栉齒刺尾魚屬魚種一樣,印度金圈吊的幼魚和成魚截然不同。幼魚體一緻鮮黃色,與其他體鮮黃色的刺尾魚科魚種不同的是,印度金圈吊的眼膜為藍色,且眼圈正上方具一黃色斑紋。随着成長,體色逐漸轉為橘黃色,并出現白色至藍色斑點。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5.2cm

習性栖息于較淺的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水深1-21米之間的水域,多半單獨或小群生活。主要以絲藻和附着在碎石上的單細胞藻類為食,也會捕食無脊椎動物。

夏威夷吊

英文名Chevron Tang

拉丁學名Ctenochaetus hawaiiensis

命名者,年份Randall,1955

品種

地理分布: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大洋洲的大部分海域,以及從密克羅尼西亞、威克島(Wake Island)和馬爾庫斯群島(Marcus Islands)至夏威夷群島和皮特凱恩島(Pitcairn Island)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熱帶,北緯28度和南緯26度之間

瀕危狀态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産卵型

食性 藻食性

夏威夷吊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總數):8條 背鳍軟條(總數):27-29條 臀鳍鳍棘:3條 臀鳍軟條:25-26條

成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一尖銳而尖頭向前之矢狀棘。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吻部呈乳頭狀突起,上下颌各具刷毛狀細長齒,齒可活動,齒端膨大呈扁平狀。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銳;胸鳍近三角形;尾鳍内凹。體被細栉鱗,沿背鳍及臀鳍基底有密集小鱗。成魚體青色,全身滿布褐色橫紋,吻部具粉藍色和黑色圈紋。身體各鳍均與體色一緻,且具褐色條紋,尾柄上具黑色尾棘。與所有栉齒刺尾魚屬魚種一樣,夏威夷吊的幼魚和成魚截然不同。幼魚體橘黃色,體側具斑駁的褐色條紋,背鳍和臀鳍黃褐色具黑色橫紋,軟條部末端具藍色斑,尾鳍白色。随着成長,體逐漸轉為橘紅色,體紋、背鳍、臀鳍和尾鳍也逐漸泛出紫色。當長至7cm左右時,身體的紫色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暗綠色的呈現,且身體上的紋線開始密集并橫向延伸。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5cm

習性 栖息于面海岩礁區和珊瑚礁區水深5-35米之間的水域,幼魚通常在較深的珊瑚叢生的區域中活動。通常單獨或組小群生活。自然食性未知,推斷主要以各種藻類為食。

補充說明 夏威夷吊在市場上非常罕見,由于是美國魚以及體色夢幻的緣故,所以其價格也就偏高了。

雙點吊

俗名别名 正吊(台灣)

英 文名 Twospot Surgeonfish、Twospot Tang、Twospot Bristletooth

拉丁學名 Ctenochaetus binotatus

命名者,年份 Randall,1955

品種

地理分布 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西起東非洲,東至土木土群島(Tuamoto Islands),南至日本至澳洲新南威爾士和新喀裡多尼亞一帶海域。沒有在紅海、阿曼灣(Gulf of Oman)、夏威夷群島、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n Islands)、拉帕群島(Rapa Islands)、皮特凱恩群島(Pitcairn Islands)和複活節群島(Easter Islands)發現其蹤迹。

氣 候 帶 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25度之間

瀕危狀态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産卵型

食性 藻食性

雙點吊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總數):8條 背鳍軟條(總數):24-27條 臀鳍鳍棘:3條 臀鳍軟條:22-25條

成體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一尖銳而尖頭向前之矢狀棘。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吻部呈乳頭狀突起,上下颌各具刷毛狀細長齒,齒可活動,齒端膨大呈扁平狀。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銳,各鳍條皆不延長;胸鳍近三角形;尾鳍内凹。體被細栉鱗,沿背鳍及臀鳍基底有密集小鱗。成魚體棕褐色,體側有許多青色波狀縱線,頭部及胸部具青色小點;虹膜藍色。身體各鳍藍褐色或透明,背鳍及臀鳍之後端基部均具一黑點,因此得名“雙點吊”。部分海域的成魚的尾鳍為黃色。與所有栉齒刺尾魚屬魚種一樣,雙點吊的幼魚和成魚截然不同。幼魚體一緻土黃色,随着成長逐漸轉為橘黃色。

注:因為食物鍊的關系,雙點吊可能具有雪卡毒(Ciguatoxin),不能食用。參考報告:Myers, R.F., 1991. Micronesian reef fishes.. Second Ed. Coral Graphics, Barrigada, Guam. 298 p. 第247頁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2cm

習性 栖息于較深的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水深8-53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碎石區中。主要以生長或附着在碎石上的單細胞藻類(例如腰鞭毛蟲,Gambierdiscus toxicus)為食,是ciguatera食物鍊中的主要連結。

蓋刺魚科

土耳其神仙

背鳍鳍棘(總數):15條,背鳍軟條(總數):15-16條,臀鳍鳍棘:3條,臀鳍軟條:16-17條

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稍凹,口小;兩颌齒呈尖形。前眼眶骨具數棘,後緣遊離,且中央具深刻;前鰓蓋後緣具鋸齒;前鼻孔圓形,小于卵形之後鼻孔。體被中大圓鱗,背鳍與臀鳍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鳍尖形,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鳍;尾鳍深凹形,上下緣延長如絲狀。與所有月蝶魚屬魚種一樣,土耳其神仙的雄魚和雌魚能通過體色和花紋來區分。雌魚體側上半部具寬闊的黑色橫紋,體側中間和下半部分别具白色和藍色橫紋,尾鳍藍色透明,上下緣具黑色邊帶;雄魚體棕黃色至白色,體側具兩條黃色橫帶,一條在體中間,另一條在背鳍處。尾鳍黃色透明,上下緣具藍色邊帶。

中文名土耳其神仙

俗名别名:貝魯士神仙(台灣)、勝利女神(台灣)

英文名Ornate Angelfish

拉丁學名Genicanthus bellus

品種

地理分布:分布在東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科科斯群島(Cocos-Keeling Islands)、菲律賓、帕勞群島(Palau)、關島(Guam)、庫克群島(Cook Island)以及社會群島(Society Islands)一帶海域。最近有報告在湯加(Tonga)海域中發現其蹤迹。

氣候帶熱帶,北緯19度和南緯18度之間

瀕危狀态:不在IUCN紅皮書中

習性:栖息于外礁峭壁水深24-100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水深45-97米之間潮流經過的斜坡區域。多半是一條雄魚和3-7條雌魚組群生活,行雌性先成熟的性轉變行為。主要以浮遊生物為食。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8cm

繁殖方式:散卵型

食性:雜食性

領域性:中低

飼養難度:中高

遊泳能力:平均水平

回複力高,族群倍增時間少于15個月

設缸環境

設缸類型:純魚缸或珊瑚、活石和海藻生态缸

珊瑚缸适應性可

最小缸容量300升水

缸水溫度野外21-24攝氏度,水族箱環境建議不高于26攝氏度。

缸水比重1.020-1.025

缸水pH值:pH8.1-8.4

照明環境:中光

藍寶新娘神仙

俗名别名 藍斑馬(香港)

英 文 名 Blackedged Angelfish、Watanabe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中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台灣至土木土群島(Tuamoto Islands),北至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南至新喀裡多尼亞與奧斯垂群島(Austral Islands)一帶水域。

繁殖方式 卵生,散卵型。

氣 候 帶 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28度之間

瀕危狀态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習性 栖息于外礁峭壁水深21-81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潮流經過的斜坡區域。通常是一條雄魚和3-7條雌魚組群生活,行雌性先成熟的性轉變行為。

體形特征 最大體長15cm。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稍凹,口小,兩颌齒呈尖形。前眼眶骨具數棘,後緣遊離,且中央具深刻;前鰓蓋後緣具鋸齒;前鼻孔圓形,小于卵形之後鼻孔。體被中大圓鱗,頭部與奇鳍較小;側線完全,但止于尾柄。背鳍與臀鳍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鳍尖形,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鳍;尾鳍深凹形,上下緣延長如絲狀。與所有月蝶魚屬魚種一樣,土耳其神仙的雄魚和雌魚能通過體色和花紋來區分。雄魚體淺藍色,腹部銀白色而具有8條黑色橫紋,最上一條橫紋末端為鮮黃色。胸鳍基部具一黑點,背鳍及臀鳍具黑色邊帶,尾鳍淺藍色,上下緣具藍色邊帶。雌魚體側一緻為淺藍色,無任何斑紋,眼上方有一短橫黑帶,吻部上方有一倒U形的黑斑,背鳍、臀鳍以及尾鳍上下緣具黑色邊帶。

領 域 性 中低

飼養難度 中低

水 溫 野外22-26攝氏度,水族箱環境建議不高于28攝氏度。

海水比重 1.020-1.025

遊泳能力 平均水平

護 理 純魚缸或珊瑚、活石和海藻生态缸。最小缸容量300升水。照明環境:中光。

熊貓神仙

熊貓神仙發現于1959年,在紐西蘭的小漁船網底發現了這一條神仙魚。數量極少,比薄荷神仙還罕有。曾在1978年于120米深拖網捕獲樣本,2003年同時以拖網在豪勳爵島(Lord Howe Island)捕獲三尾。因為其栖息範圍小并且是在國家公園内,澳洲已把熊貓神仙列為禁止采集和出口之魚種。就連日本這些出得起錢的地方也隻能從非法途徑進口,就算非法也不能常有,真正的可遇不可求。傳說已有人捕獲并暗中交易,索價折合超過十萬元人民币。

幼魚時期的熊貓神仙,體卵圓形,體色銀白色,吻部黑色,眼圈黃色,頭部兩側各有一道從前額至鰓蓋下方的黑色眼帶。鰓蓋後方及體側上部均有一道黑色條帶,形成一個倒L圖案。胸鳍和尾鳍均為黃色。當熊貓神仙長至成魚時,體型拉長,眼圈以下的眼帶消失,隻剩下前額一塊複蓋兩眼的三角型黑斑。

中 文 名 熊貓神仙

俗名别名 熊貓仙(香港)

英 文 名 Ballina Angelfish

拉丁學名 Chaetodontoplus Ballina

命名者,年份 Whitley,1959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南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目前隻能在巴利納(Ballina)、新南威爾士、歐洲以及豪勳爵島(Lord Howe Island)一帶海域看見其蹤迹。

氣 候 帶 溫帶

瀕危狀态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習性 栖息于瀉湖和沿岸珊瑚礁區水深15-120米之間的水域。由于其栖息的範圍是國家公園,乃受保護之水域,因此目前無法獲知熊貓神仙更多的生活習性。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20cm

繁殖方式:散卵型

領域性:中

飼養難度高

遊泳能力平均水平

回複力高,族群倍增時間少于15個月

設缸環境

設缸類型:珊瑚、活石和海藻生态缸

珊瑚缸适應性:小心

最小缸容量:300升水

缸水溫度:野外20-23攝氏度,水族箱環境建議不高于26攝氏度。

缸水比重:1.020-1.025

麒麟神仙

俗稱:麒麟神仙、火麟

名稱:橘色刺尻魚

英文名:golden angelfish

學名:centropyge aurantius, Centropyge aurantia

簡述:此魚屬于一種比較罕見的種類,使它們成為了很難獲得的珍貴的魚。這種魚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其有火一般紅色和橘紅的色彩,帶着黃色的條紋。麒麟神仙需要帶有藏身地點及活石的2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好一個魚缸隻放一隻。如果放入環境好的水族箱會适應很快,和溫和的魚混養。經常被珊瑚愛好者放入缸中,但要注意是否有充足的LPS和SPS珊瑚,這種魚喜歡啃食上述兩種珊瑚。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傷害珊瑚,但騷擾珊瑚。像其他小神仙一樣,雌雄無區别。可以喂食各種小的動物性餌料,神仙魚餌料及活海綿。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栖息深度:3-60m

氣候:熱帶,11°S -16°S

飼養要求:水溫:24~27,PH:8.1~8.4,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小心

性情:溫和

最小水族箱尺寸:200升

食性:雜食性

體長:長達10(厘米)

難養度:一般

危險性:無害

種屬:海水魚類,輻鳍亞綱(Actinopterygii),鲈形目(Perciformes),棘蝶魚(蓋刺)(Pomacanthidae)

地理分布:西太平洋:北部大堡礁至薩摩亞;包括印尼。

栖所生态:發現于珊瑚與臨海礁石斜坡的海綿中,善于隐藏的,潛水者少見。

形态特征:背鳍棘總數14,背鳍軟骨共16-17,尾鳍棘3,尾鳍軟骨17-18。此魚的身體比較深,呈紅橙色

圖書

《海水魚》

基本介紹

書名:海水魚

圖書編号:1317503

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定價:15.0

ISBN:781066928

作者:齊遵利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開本:大32開

簡介

本書着重介紹了無公害水産品的概念、養殖意義、産品質量要求、産品檢驗和申報、認證、标識、管理、養殖操作規程等情況,對無公害海水魚産地環境要求和飼料、飼料添加劑、肥料、漁藥等投入品的安全生産使用要求以及病害無公害防治技術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并分别介紹了無公害牙鲆、大黃魚、鲈魚等主要魚類的養殖方法。該書借鑒和參考現有的一些國家和行業标準,旨在生産無公害水産品、發展環保養殖,可供有關漁業科研人員、生産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第一章無公害水産品概述

第一節無公害水産品的含義及其養殖意義

第二節無公害農産品的管理和申報、認證

第三節無公害水産品生産操作技術規範

第四節無公害海水魚的質量要求和衛生檢驗

第二章無公害漁用配合飼料生産技術

第一節海水魚類對營養物質的需求

第二節無公害漁用飼料原料

第三節無公害飼料添加劑

第四節無公害配合飼料的生産和選擇

第五節飼料衛生安全

第三章無公害牙鲆養殖技術

第一節牙鲆的習性

第二節人工育苗

第三節成魚養殖

第四章無公害大菱鲆養殖技術

第一節大菱鲆的習性

第二節人工育苗

第三節成魚養殖

第五章無公害東方鲀養殖技術

第一節東方鲀的種類和習性

第二節紅鳍東方鲀的人工繁殖

第三節紅鳍東方鲀苗種培育

第四節紅鳍東方鲀成魚養殖

第六章無公害石斑魚養殖技術

第一節石斑魚的習性

第二節人工繁殖

第三節苗種培育

第四節成魚養殖

第七章無公害美國紅魚養殖技術

第一節美國紅魚的習性

第二節人工繁殖

第三節苗種培育

第四節成魚養殖

第八章無公害大黃魚養殖技術

第一節大黃魚的習性

第二節人工繁殖

第三節苗種培育

第四節成魚養殖

第九章無公害鲈魚養殖技術

第一節鲈魚的習性

第二節人工育苗

第三節成魚養殖

第十章無公害真鲷養殖技術

第一節真鲷的習性

第二節人工育苗

第三節成魚網箱養殖

第十一章海水魚類疾病無公害防治

第一節魚病發生的原因

第二節疾病的預防

第三節漁藥的正确使用

第四節藥物殘留及其控制

第五節常見魚病

附錄水産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海水魚》: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總署,農業部推薦“三農”優秀圖書。貼近生産,全過程指導,規範操作,無公害保障。

序言

近些年來,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漁業生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水産品總産量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2001年全國水産品總産量達4382萬t,人均占有量34.6kg;2002年全國水産品總産量達4500萬t,出口量208.5萬t,出口額46.9億元,出口份額占全世界的7%左右。

但由于工業“三廢”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市場準入制度沒有建立以及市場監督管理不嚴等原因,導緻水産品污染比較嚴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質超标的水産品引發的人畜中毒事件以及出口水産品因漁藥殘留超标被拒收、扣留、退貨、索賠、終止合同、停止貿易交往的現象時有發生。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健意識和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人們越來越注重環境、飲食和健康的關系,越來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問題,人們對水産品的需求也由數量型轉向質量型,正朝着無污染、無公害、優質、營養、安全方面發展。水産品的質量不僅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到水産品的國際貿易,尤其是我國于2001年11月加入WTO後,對世貿成員國之間水産品出口的關稅和貿易壁壘逐漸減少,卻面臨着更為嚴峻的技術壁壘,以環境标志為代表的無公害貿易這一非關稅壁壘的構築,已經給我國水産品出口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生産符合進口國衛生質量和安全标準的水産品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條件。

攀鲈魚科

接吻魚

【接吻魚簡介】

helostoma temmincki

接吻魚又叫親嘴魚、吻魚、桃花魚、吻嘴魚、香吻魚、接吻鬥魚等,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鲈形目、吻鲈科、釘嘴魚屬,以魚喜相互“接吻”而聞名。實際上,不僅異性魚即使同性魚也有“接吻”動作,故一般認為接吻魚的“接吻”并不是友情表示,也許是一種争鬥。體色淡淺紅色。其英文名為Kissingfish,意為接吻魚,上海的熱帶魚愛好者常用中英名合稱為Kiss魚。

原産地:泰國、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

習性:性情溫和,無攻擊性,能混養。

水質:不苛求,但最好略帶硬性的水,PH7.0-7.5。

體形:接吻魚的體長一般為20~30厘米。身體呈長圓形。頭大,嘴大,尤其是嘴唇又厚又大,并有細的鋸齒。眼大,有黃色眼圈。背鳍、臀鳍特别長,從鰓蓋的後緣起一直延伸到尾柄,尾鳍後緣中部微凹。胸鳍、腹鳍呈扇形,尾鳍正常。身體的顔色主要呈肉白色,形如鴨蛋。接吻魚适宜生活的水溫為21~28℃,最适生長溫度22至26℃,喜偏酸性軟水。能刮食固着藻類,刮食時上下翻滾,極為活潑,接吻魚性情溫順,好動,宜與比較好動的熱帶魚混養。接吻魚其他還有一種呈淡青色的品種,不過并不多見,而水族市場上銷售的另一種呈心形的種類則是它們的人工改良品種,使其形體更具吸引力。

飼料:貪吃,主要的食物是冷凍鹵蟲,蚯蚓也喜食。對鲑鳟魚卵尤其愛好。

價格:1~15元1條不等。

繁殖:同鬥魚類的繁殖方式不同。它不吐沫營巢,而直接産漂浮性卵,浮在水面。卵呈琥珀色,如發白,則說明卵未受精。産卵量較大,每次4000-10000粒。不挑不揀好養活接吻魚遊動起來十分緩慢,顯得儀态萬千,是極具觀賞性的熱帶魚。因為魚體微紅帶白好似初放的桃花,所以還有很多行家叫它桃花魚。接吻魚很容易飼養,它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水溫在22-26攝氏度之間就可以,很多學生在宿舍裡用小茶杯、小瓶子也養活了接吻魚。但是由于接吻魚長起來個頭較大,建議最好選擇大一點的飼養缸。接吻魚性情溫和,成群結伴在各個水層活動,可以與其他魚混養。而且它食性雜,一點也不挑食,面包蟲、碎蚯蚓、人工飼料,主人喂什麼,它就吃什麼。不但個頭生長快,抵抗力也不錯,很少生病。開枝散葉兒孫多接吻魚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而且繁殖較簡單。接吻魚15個月大的時候進入性成熟期,一年可繁殖多次。打算繁殖小魚時,可按雌雄1:1的比例把親魚放入繁殖缸内,同時兌進一些蒸餾水,刺激親魚發情。每尾雌魚的産卵過程要持續數小時,可産卵1000餘粒,有的可達2000-3000粒。由于接吻魚有吞吃魚卵的習慣,所以繁殖缸裡應該多種植一些浮性水草。

接吻魚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而且繁殖起來也并不困難。要成對飼養為佳,并大量投食才能利于繁殖。

它們的雌雄不易區别,幼體幾乎無法辨認雌雄。成體一般雄魚鳍臀寬而長,軀體顯得細長一些;雌魚臀鳍窄,軀體寬厚,腹部微鼓。當雌魚性成熟後,腹部因充滿卵子而膨大,從魚缸頂部向下看時非常明顯。接吻魚為卵生,體外受精,一般要用體長在20cm以上的做親魚。用80×40×40cm以上的較大的水族箱進行繁殖,用5~7天的老水,水溫在25~27℃之間,酸堿度為6.8—7.4,硬度為9—11,箱内水面上放置一層浮生水草。雄魚不停地圍繞着雌魚轉,當達到适當的位置,呈“U”形裹在雌魚的身上擠抱,雌魚産卵後雄魚立即射精。雌魚每次能産500~1萬枚卵,平均3000枚。

它的卵屬于浮性卵,漂浮在水面上層似油狀,浮生的水草可以使它們免遭親魚誤吞食。産完卵後,就可以将親魚撈出,對卵進行人工孵化。20~24小時即可孵出仔魚,2~3天仔魚能遊動起來後,要大量喂灰水,否則它們就會餓死。2~3天後再喂小紅蟲3~4天,即可喂大蟲。15~20天時,要把迅速生長的仔魚分成兩箱或三箱飼養,才能保證較高的成活率。有時一窩仔魚可以成活9000多尾,一年左右達到性成熟。壽命可達6~7年。

價值:接吻魚既有觀賞價值又有食用價值,是經濟價值極高的魚類。與其它熱帶魚類比,接吻魚沒有鮮豔動人的色彩,可是仍然受到熱帶魚愛好者的青睐。這是因為接吻魚不僅具有“接吻”的絕活,而且遊泳技術也相當高超,它們能在水中翻騰跳躍,猶如優秀體操運動員表演翻筋鬥一樣精彩,令人拍手叫絕。

接吻魚是一種熱帶魚,它們的故鄉在東南亞的爪哇島和婆羅洲島,當地居民非常鐘愛接吻魚,常常将它們養在魚缸中,觀賞其“接吻”表演。後來,接吻魚便成了聞名世界的觀賞魚類,市場價格也一路飙升,每尾售價達100美元左右。接吻魚橢圓形,側偏、頭大、口大,胸鳍大;體色乳白稍帶淡紅,口唇和眼膜紅色。還有一部分接吻魚通體銀灰色或藍綠色,也有少數的接吻魚為白色。在自然條件下,接吻魚的體長可達30厘米左右。

接吻:如果你想欣賞一下它們“接吻”的奇觀,那你就耐心地在養有接吻魚的水族箱邊等待,便可大飽眼福。當兩條接吻魚相遇時,雙方都會不約而同地伸出生有許多鋸齒的長嘴唇,用力地相互碰在一起,如同情人“接吻”一般,長時間不分開。不過,這種“熱吻”并不是“求愛”,而是在打鬥。由于接吻魚具有保衛“領地”的習性,兩者相遇時,用長嘴唇相鬥來解決“領地”争端,直到有一方退卻讓步,“接吻”才宣告結束。

兩魚相見時就像兩隻吸盤牢牢吸附,可以整整一下午都保持接吻的動作,用力地接觸,絲毫不顧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可不要以為這是它們情人之間的情深款款,其實這是一種争鬥的現象,是在為了保衛自己的空間領域而戰鬥!但這種争鬥并不激烈,隻要一方退卻讓步,勝利者并不會繼續窮追猛打,而是繼續埋頭它的清潔工作,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過。所以,它們溫和的習性不會對其他任何魚類構成威脅,因而适宜于混合飼養。

盡管動物學家證實接吻魚的接吻動作可能是一種争奪地盤的天性,但是看着魚兒情意綿綿地吻着也真有趣,所以時下有不少年輕人争相飼養接吻魚,寓意自己的愛情也能甜甜蜜蜜。

天生的魚缸“清道夫”

接吻魚喜歡親嘴的習慣對于魚缸的生态十分有利。接吻魚經常用嘴不停地啃食水草上和水族箱壁上的藻類和青苔,這樣能使水草鮮綠,箱壁保持清潔,對清潔水族箱起了很大作用。接吻魚在啃食箱底藻類和青苔時,常常頭朝下,呈倒立狀,十分有趣。雖然接吻魚是大型魚種,但它對一般的大型水蚤并不感興趣,而經常是張開大嘴去“喝”一些小型水蚤才能吃飽,這也是熱帶魚的一種特殊的取食方式。由于養接吻魚一舉兩得,很多人會在熱帶魚箱裡放幾條接吻魚做“清道夫”。盡管,接吻魚如此忙碌,但依舊不是良好的“水族清道夫”,因為,它們雖然喜歡啄食藻類,卻不是它們的主食,接吻魚食量很大,可以接受任何餌料,啃食藻類不過是它的自然天性以及補充它習性好動而大量消耗的體能,随着生長發育,它的排洩物也會大量增加,幾乎比它“清掃”的髒物還多!

上一篇:石蚌

下一篇:蘇卡達陸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