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庫蚊

海南庫蚊

蚊科泰蚊亞屬的一種動物
海南庫蚊(ThaiomyiahainanensisChen,1977)是蚊科、泰蚊亞屬的動物,幼蟲孳生于樹洞積水。
  • 中文名:海南庫蚊
  • 拉丁學名:Thaiomyia hainanensis Chen,1977
  • 别名:
  • 界:
  • 門:
  • 亞門:
  • 綱:
  • 亞綱:
  • 目:雙翅目
  • 亞目:
  • 科: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族:
  • 屬:泰蚊亞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Chen,1977
  •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鑒别特征雄蚊尾器抱肢基節有腹頂葉。亞端葉三棒之一離生;後部毛組有一個刀狀棒。陽莖側闆無細齒。肛側片有乳突狀的基側臂。幼蟲栉齒二型。

形态描述

雌蚊中型暗色蚊,翅長約3.3mm。頭:頭頂正中有金黃色平覆鱗,頂部及後頭有暗色豎鱗,後部尤多;兩頰有灰白色寬鱗區并向眼後延伸但未形成窄邊。觸角、唇基和觸須均深棕色。胸:前胸前和後背片無寬鱗;前胸前側鬃6根。中胸盾片褐色,蓋以衆多的淡金黃色平覆鱗,盾片正中有裸露的深色條紋;小盾片棕褐色,有淡金黃色平覆鱗。後胸暗棕,裸露。中胸側闆淡銅綠色。翅前鬃7根,中胸腹側鬃13根,中胸下後側鬃1根。翅:翅鱗暗棕,前叉室指數1.8,後叉室指數1.23。

近翅基。足:各足基、轉節淡銅綠色,股、胫、跗節淡棕色。腹:腹節背闆暗棕色,尾節淡棕色。

雄蚊外形、鱗飾與雌蚊基本相似。但體型稍小,翅長2.8-3.0mm。喙中段有一束深色長毛,但無明顯的中關節。觸須比喙長,長出部分約與末節相等。第3節腹面無矛狀鱗。胸側闆偶見深色窄鱗。腹節Ⅲ-Ⅳ背闆基緣有淡鱗飾。尾器:抱肢基節有一顯著的腹頂葉。亞端葉三棒中的前棒離生;後部毛組有1根刀狀棒及2根弱剛毛。端節基半粗壯,末半較細,末端彎,有3根感覺毛(一在基半中部,二在末半中部)和1個鷹嘴狀的附屬物;亞端部外緣約有5-6個波狀齒形成齒脊。陽莖側闆簡單,内側基部有一強壯的亞基齒,無側齒。肛側片發達,末端有由指狀突和刺毛組成的刺冠,基側部有乳頭狀的基側臂。

幼蟲頭:觸角中1/3處有數個小刺;1-A着生于幹基的1/3處;2-6A均生于幹頂。頭毛1-C細而色淡,長約為基距的3/4;4-C簡單,不分枝或偶分2枝;5-7C均芒狀,長度雖較短,但還是超出唇基前緣,因為4-6C顯然比較靠近頭前緣;5,6-C距離較遠。

5-C分6-8枝;6-C分5-8枝;7-C分7-10枝;16,17-C微刺狀。颏每側各有11個排列整齊的齒。胸:前胸毛1-P分3芒枝;2-P不分枝;3-P短,較微細,分3-4芒枝;4-P分3芒枝;5,6-P不分枝;7-P分3-4芒枝;8-P細小,分4-6芒枝;14-P不分枝。腹:腹毛6-Ⅰ-Ⅴ分3芒枝;7-Ⅰ分2芒枝;6-Ⅵ分2枝;1-Ⅷ分4-5芒枝;2,4-Ⅷ簡單,不分枝;3-Ⅷ分8-9芒枝;5-Ⅷ不分枝或分2芒枝。栉齒10-18個,排成不規則的二行或亞三角區,栉齒形狀變異很大:少數栉齒兩側及末端繸狀;多數栉齒末端有一至幾個明顯的端刺,并有側刺或側縫,或在端刺間夾有細刺。呼吸管指數2-2.5;1-S4-5對,均腹側位,每株分4-7枝,其長度約與着生處管徑相等或稍長。腹毛1-X單芒枝,比肛節長;2,3-X均不分枝;4-X10株,均着生于栅區内。

上一篇:撲克牌玩法大全

下一篇:大頭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