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甯縣

洛甯縣

河南省洛陽市轄縣
洛甯縣地處豫西山區,洛河中上遊,隸屬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全縣總面積2306平方公裡,轄10鎮8鄉,388個行政村,5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9萬人。地貌總體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林業縣,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洛甯縣常住人口為386124人。2020年,洛甯縣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完成215億元,同比增長3.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億元,同比增長10.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31798元、12890元,同比分别增長2.5%、6.1%。
    中文名:洛甯縣 外文名:LuoningCoun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410328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洛陽 地理位置:洛陽西部 面積: 下轄地區:12鎮6鄉 政府駐地:城關鎮 電話區号:0379 郵政區碼:471700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神靈寨故縣水庫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豫C 地區生産總值: 面積:2306平方公裡 地區生産總值:215億元(2020年) 人口:386124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洛甯縣域秦為宜陽、盧氏兩縣轄地,漢至晉屬宜陽、渑池、盧氏三縣管轄。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在今洛甯北境陝縣東境置崤縣,治所冶垆,屬司州恒農郡。同年在今洛甯北中部置南渑池縣,治所蠡城,屬恒農郡。

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在今洛甯西境置南陝縣,治所長水城,屬司州恒農郡。同年在洛河以南置金門縣,治所金門城,屬宜陽郡。

東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置金門郡,治所金門縣城,屬陽州,領金門、南渑池、南陝、盧氏四縣。

興和年間(公元539~542年),崤縣屬義州恒農郡,南渑池、金門屬義州宜陽郡。

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在今洛甯東境,宜陽西境置北宜陽縣,治所黃垆,屬義州宜陽郡。

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南陝縣更名長淵縣,屬義州弘農郡。次年改北宜陽縣為熊耳縣。

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置崤郡,領陝中、北陝、崤三縣。

武帝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在同軌城(今楊坡鄉城頭村)置同軌郡,屬東京,領熊耳、渑池兩縣。後周改南渑池縣為昌洛縣,隋又改為洛水縣。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廢宜陽、同軌二郡,熊耳縣改屬河南郡,徙治所于同軌城。

大業初年(公元605年)廢崤、洛水二縣入熊耳。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熊耳縣更名永甯,徙治所于永固城(今城關鎮老城)。長淵縣更名長水縣。

元至正三年(公元1266年)長水、永甯合縣,稱永甯縣,治所永固城。屬河南府。明、清時,永甯縣屬河南府。

民國2年(公元1913年),永甯縣改為洛甯縣,屬河洛道。

1927年屬豫西行政長官公署。

1932年屬陝州十一督察區。

1945年元月,中共在舊縣村成立洛甯縣抗日民主政府,屬豫西二專區。日寇侵占期間,中共洛甯抗日民主政府在西山地,國民黨縣政府流亡故縣村,日僞縣政府盤踞縣城,三方對峙之勢持續到當年8月日軍投降。

1947年洛甯解放,分洛南、洛北二縣,洛南縣屬豫西三專署,洛北縣屬太嶽五專署。

1948年3月洛南、洛北合縣,仍稱洛甯縣,屬陝州專署。

1952年屬洛陽專署。

1986年屬洛陽市。

行政區劃

全縣轄12鎮6鄉,城關鎮、王範回族鎮、上戈鎮、下峪鎮、河底鎮、興華鎮、東宋鎮、馬店鎮、故縣鎮、趙村鎮、長水鎮、景陽鎮、城郊鄉、小界鄉、羅嶺鄉、底張鄉、陳吳鄉、澗口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洛甯縣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部,洛河中遊,居北緯34°05′~34°38′,東經111°08′~111°49′之間。東與宜陽縣接壤,南與嵩縣、栾川縣為鄰,西與盧氏縣、靈寶市相連,北與三門峽市陝州區、渑池縣比肩。東西長64公裡,南北寬59公裡,總面積2306平方公裡,占洛陽市總面積的15.2%。

地形地貌

洛甯縣地貌總體呈“七山二塬一分川”。

氣候特點

洛甯縣年平均氣溫13.7℃,日照2217.6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洛甯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适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洛甯境内河流衆多,水資源豐富,位于黃河一級支流洛河中遊,洛河流經洛甯68公裡,境内落差229米,洛河兩岸較大的澗河28條,年過境水量12.53億立方米。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16.64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13.38萬千瓦,現已實現對洛河幹流五級開發,總裝機8.65萬千瓦,兩年内将實現沿洛河八級開發,水電裝機突破10萬千瓦。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論證了大魚溝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投資47.7億元,總裝機140萬千瓦。已建成故縣、張村、長水、崛山四座水電站,總裝機8.56萬KW,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梯級開發,是全國200個農村初級電氣化試點縣之一。境内大小河流35條,水資源總量16億立方米,全縣具有大中小型水庫34座,總庫容12.5億立方米,擁有洛南、洛北、溝口三大萬畝灌區,總灌溉面積13.8萬畝。

黃河重要支流——洛河在境内流經68公裡,落差225米,水能蘊藏量為17萬千瓦,生态能源資源十分豐富,水能蓄積量16.64萬千瓦。。境内有大小澗河47條,大中小型水庫33座,其中故縣水庫蓄水達12億立方米。2010年,被确定為全國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

林業資源

洛甯縣宜林面積達169萬畝,林木蓄積量219萬立方米,年生長量15萬立方米。洛甯淡竹竿高節長,層多紋細,質堅性柔,産量居河南省首位,被譽為“綠竹之鄉”。明清宮燈的竹骨均為洛甯竹子所做,用淡竹編成的工藝品現已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地,是洛甯出口創彙的拳頭産品之一。

礦産資源

截至2013年,洛甯縣已發現金、銀、鉛、銅、鐵、钼等各類礦産29種。其中,黃金保有金屬量77噸,遠景儲量300噸以上,是中國黃金生産基地縣;銀保有儲量2100噸,鉛保有儲量50萬噸,銀、鉛遠景儲量分别為5500噸和140萬噸,是中國三大白銀生産基地縣。

生态能源

洛甯已建成7個水電站,總裝機15萬千瓦。投資2.4億元裝機3萬千瓦的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已建成投産。洛甯太陽能、風能等資源充足,适宜發展清潔能源,已初步形成了以水電、生物質能發電等為主的清潔能源工業集群。被國家能源局、财政部授予“全國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

人口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洛甯縣常住人口為386124人。

經濟

綜述

2012年,全年完成生産總值130.5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固定資産投資166.7億元,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4億元,增長15.2%。完成全口徑财政收入11.9億元,增長7.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5億元大關,達到5.6億元,增長28%,進度居全市9縣(市)第1,增幅居17縣(市區)第1;一般預算支出18.2億元,增長26.2%。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到5932元和17302元,增長14.2%和12.3%。在洛陽市四季度“福民強市”目标考評中,洛甯縣科學發展指标排序17縣(市區)第10名(9縣第5),同比前移4個位次。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标準,洛甯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洛甯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215億元,增長3.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10.5%;

第一産業

2013年洛甯縣糧食産量達到2.5億公斤,林業生态造林綠化16.7萬畝,煙葉種植10萬畝,發展水果2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10個以上,土地流轉6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達到6183元。

速生沙蘭楊全國聞名,金絲揪、黑核桃、長山核桃品種名貴,已被國家确定為“全國林業科技推廣示範縣”、“全國尖果培訓中心”。

第二産業

截至2013年,洛甯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僅有11.2億元,增加值3.24億元,利潤9500萬元,工業經濟對縣财政貢獻為6000萬元。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礦山、農副産品、水電、勞動力等資源優勢,強力實施“強工興縣”和“項目、引資雙帶動”戰略,積極承接産業轉移,着力培育環保型有色金屬加工、生态電力、農副産品精深加工、玩具制造加工四大特色産業集群。

第三産業

截至2013年,洛甯縣引進加拿大希爾威公司、福建紫金集團、洛钼集團、新鄉金龍銅管集團、洛陽有色礦業集團等一批國内外大集團、大公司對礦産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全縣礦山選礦規模由“十五“末的6000噸/日提升到1.5萬噸/日,新建成永甯金鉛一期8萬噸/年銀鉛冶煉項目、紫金黃金400噸/日黃金冶煉項目、銀輝金鼎金銀精煉項目,正在建設龍瑞精密銅管、明铵钛業等項目,礦産業采、選、冶煉、精煉、精深加工産業鍊條已初步形成。2012年,全縣礦産業對财政貢獻3.8億元,占全縣财政一般預算收入的68%。

交通運輸

洛甯縣境内交通幹線為鄭盧高速由東至西貫穿,鄭州至盧氏公路(省道八官線),洛甯至三門峽、栾川的省道三鄧線、洛甯至宜陽(省道安虎線)、洛甯至渑池(洛渑路)。縣城通往各鄉(鎮)有班車和公交車,群衆出行比較便利。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洛甯縣被确定為全國對外國人開放縣之一。

S85鄭盧高速洛陽至盧氏段的建成通車,進一步暢通了縣境東、西、南、北出口,從洛甯駕車40分鐘可到洛陽市區,兩個小時可達鄭州。“十二五”期間還将建設山西垣曲—渑池—洛甯—栾川—西峽高速公路,在洛甯形成“十字交叉”,通行更加便利。

洛甯距洛陽80公裡,省會鄭州215公裡,周邊300公裡以内有西安、運城、三門峽、鄭州、洛陽等大中城市20餘座。3條省道穿境而過。距隴海鐵路66公裡,連霍高速60公裡。300公裡内有洛陽機場、鄭州新鄭機場、西安鹹陽3個民航機場。

社會事業

文化

洛甯是河洛文化發祥地,境内有标志中華文明淵源的“洛出書處”、“倉颉造字台”、“伶倫制管”等衆多曆史文化遺存,是中華文明之源、文字之源、音樂之源。洛甯山清水秀,林木覆蓋率達59%,生态環境十分良好,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4A景區神靈寨,樓梯山狩獵場,全寶山森林公園,蓄水量13億立方米的故縣西子湖等自然生态景觀風光宜人。洛甯是世界緯度最高的淡竹原産地,現有原生态古竹林1萬餘畝,素有“北國竹鄉”之美譽。

教育

洛甯縣2014年規劃“十二五”期間計劃新建項目學校15所,擴建項目學校31所,新增校舍面積31.4萬平方米。一是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在城區規劃新建縣直第二幼兒園、縣直第三幼兒園、城關鎮中心幼兒園、回族鎮中心幼兒園等4所幼兒園,使城區在院幼兒達到8000人,緩解城區适齡幼兒入園難問題;積極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逐步增加鄉鎮公辦幼兒園數量。二是全面發展基礎教育。突出抓好城區中小學建設。城區小學建設方面,新建城區第四實驗小學、第五實驗小學和城關鎮中心小學等3所小學,擴建實驗一小、實驗二小、實驗三小、王東小學、王西小學和東城小學等6所小學,使城區小學在校生規模達到2萬人;初中建設方面,新建城區第三實驗中學,擴建實驗一中、實驗二中、王東中學、王西中學、東關中學、西街中學等6所初中,使城區初中在校生規模達到13000人。鄉鎮中小學建設方面完成河底鎮中心小學、小界鄉初級中學等17所中小學擴建。三是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實施一高中、洛甯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擴建,力争2015年全縣高中教育在校生達到1萬人。四是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實施洛甯縣聾啞學校擴建,提高特殊教育辦學水平。五是集中開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工程,基本實現中小學校舍安全達标。六是落實民辦學校各項政策,規範民辦教育行為,提高管理水平。七是優化教師結構,搞好人才引進,不斷提高洛甯教育教學水平。

醫療

2014年洛甯縣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堅持以公立醫院為主導,非公立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辦醫原則,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好縣醫院内科綜合大樓新建、中醫院整體搬遷、衛生監督中心建設、精神衛生專科醫院等9大項目,力争縣醫院達到二級甲等醫院規模,保健院達到二級乙等婦幼保健院規模。加大農村醫療設施建設力度,到2015年所有行政村建立标準化衛生室。在全縣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衛生監督等專業衛生服務網絡,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進一步擴大新農合覆蓋面,提高補貼标準,基本滿足農民醫療保健需求,切實緩解群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安全

2014年洛甯縣建立健全安全生産長效機制,确保安全生産一條底線,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完善應急保障體系,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自然災害、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健全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認真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促進司法公正,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公民法制素養,積極開展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構建平安洛甯。

地方特産

全縣以蘋果為主。水果有金珠果。中藥有丹參、柴胡、闆藍根、黃芪、冬淩草等40多種中藥材。

風景名勝

王範清真寺

該寺又稱王範禮拜寺,始建于明末,具體年代不詳。當時僅有瓦房3間,至清初人口繁衍,财力亦及,始新建大殿3間,面積117平方米,為單檐卷棚歇山式建築,飛檐高舉,單挑鬥拱,龍脊瓦獸,瀝金繪彩,顯得典雅莊重,氣勢非凡。同期還建有南北講堂、門房各3間,成四合院格局。

當時,寺内曾藏有清皇聖旨及欽賜“萬歲牌”等珍貴文物,民國以來,均已散失。解放初期基本維持原貌,十年動亂始遭破壞,損失嚴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曾兩次大修,再現原貌。現全寺總建築面積為957平方米。

寺内現存“開天古教”古匾1塊,系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所制,其字迹雍容典雅,結構規整,蒼勁有力,為清代盛行之館閣體書法。另有乾隆時期用以練武的“抱石”1塊,重300斤,可知當地回族素有尚武練功之傳統。本寺還曾編有《穆民基礎》(油印本)、《穆民常識》(鉛印本)等小冊子,以教化指導民衆。

著名阿訇《古蘭經》音韻學家買俊三(1888—1967年)為本坊人,少家貧,及長則輾轉河南、山西、甘肅、陝西各地求學,後赴麥加朝觐,經印度留加爾各達學習印度語。僑居麥加期間,專攻音韻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回國,曾在上海、西安、鄭州、開封等地講學、任教長,并與達浦生、哈德成等人一起緻力于伊斯蘭事業。

曾創立“中國回教書局”,并自任經理兼發行,編印了《阿文初級課本》、《禮拜必讀》、《正教真拴》等書籍,同時與埃及哈勒比書局簽約經銷原版阿文經典。出版了留埃及學者馬堅、張秉鋒等人的着作數十種,并翻譯介紹了大量外國文學、法律、哲學、曆法及字詞典等着作,為促進伊斯蘭事業及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中原清真寺

該寺創建于清鹹豐八年(1858年),先後經曆同治、光緒、民國等朝代,風雨滄桑,屢經毀建、規模形制逐漸完善,1958年以後長期關閉,1983年重新開門恢複活動。寺占地面積約9畝,總建築面積435平方米,大殿建築面積為282平方米。大殿為傳統古典式建築。有教民127戶,658人,回族。尊行老格迪國教禮。寺有阿訇1人,念經滿拉2人,并有少量藏經

榮譽稱号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7月4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命名為“河南省農産品質量安全縣”。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确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0年11月27日,榮膺河南省省級森林城市。

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名單”。

2021年5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确定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