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會議

洛川會議

1937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
洛川會議,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會議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戰區和敵後,在敵後放手發動群衆,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争,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洛川會議的主要議題有二。其一是與國民黨的關系問題,其二是對日作戰具體要如何打的軍事問題。會議上主要形成了兩種意見。洛甫、林彪、凱豐和毛澤東的意見包括:對國民黨應當保持“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态度,必要時應當減緩紅軍出動的腳步,将立刻全體出動改為先部分出動,壓迫國民黨承認共産黨和邊區的地位。紅軍出動腳步快慢不會影響紅軍的聲望。此外,蔣中正對共産黨以及紅軍的看法不會改變,必然以控制和削弱紅軍為目的。[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洛川會議 時間:1937年8月22日~25日 發生地點: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 作用:中共在抗戰時期的重要會議 主持:張聞天

召開背景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戰局變化急劇。日軍于7月底占領平津地區,8月中旬,又在華北的平綏鐵路東段和華中的上海地區,展開新的戰略進攻。國民政府在日軍大規模戰略進攻面前,不願發動民衆和改革政治。1937年8月22—25日,中國共産黨在陝西省洛川縣城北10公裡處的紅軍指揮部駐地馮家村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有張聞天、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任弼時、關向應、凱豐、彭德懷、張國焘,部分紅軍領導及有關方面負責人劉伯承、賀龍、張浩、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張文彬、肖勁光、周建屏、林伯渠、徐向前、傅鐘等22人參加了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張聞天主持會議。

主要内容

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關于軍事問題和同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報告,深刻地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形勢,指出抗日戰争将是艱苦的持久戰,提出了共産黨在抗日戰争時期所采取的政治路線和基本方針。

他提出紅軍的基本任務是:(1)創建根據地。(2)鉗制和相機消滅敵人。(3)配合友軍作戰(主要是戰略配合)。(4)保存與擴大紅軍。(5)争取民族革命戰争領導權。

他指出紅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包括在有利條件下集中兵力消滅敵人兵團,以及向平原發展遊擊戰争。遊擊戰争的作戰原則是分散以發動群衆,集中以消滅敵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山地戰要達到建立根據地,發展遊擊戰争的目的,小遊擊隊可到平原區發展。

張聞天作了政治形勢的補充報告。會議分析了全國抗戰開始後的新形勢,指出,國共兩黨的争論已不是應否抗戰的問題,而是如何争取抗戰勝利的問題。争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是實行共産黨提出的全面抗戰路線,反對片面抗戰路線。會議認為,中國的抗戰是艱苦的持久作戰,必須經過持久作戰,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偉大領袖高屋建瓴地發表了著名的“洛川講話”,談到“不要到抗日前線當炮灰”的思想會議一緻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毛澤東起草的宣傳提綱《為動員一切力量争取抗戰勝利而鬥争》,制定了《中國共産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了中國共産黨在各方面的具體政策:

一,必須堅持抗日戰争中的無産階級領導權;

二,在敵人後方放手發動群衆,獨立自主地廣泛開展遊擊戰争,使遊擊戰争擔負起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三,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衆運動,和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作鬥争;

四,在有利于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戰的前提下,争取全國人民應有的政治經濟權利,以減租減息作為抗戰時期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

五,八路軍的具體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

會議在基本原則一緻的前提下,對八路軍出兵的時機、數量及陝甘甯留兵多少、紅軍作戰形式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為加強中國共産黨對軍事工作的領導,會議決定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張浩、賀龍、劉伯承、徐向前、林彪等11人組成新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對外稱主席、副主席)。

洛川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主要内容是: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四、改革政治機構;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戰時的财政經濟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十、抗日的民族團結。

會議決定

《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決定》

洛川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決定》,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對會議作了總結,回答了讨論中提出的問題。他指出,必須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一定要實行黨對抗戰的領導,依靠人民群衆,實行全面抗戰,反對片面抗戰、反對妥協退讓、民族革命戰争才能獲得徹底勝利。與會同志一緻同意毛澤東的總結。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毛澤東為此起草的宣傳鼓動提綱《為動員一切力量争取抗戰勝利而鬥争》。

《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決定》正确地分析了抗戰爆發後的政治形勢,規定了黨的中心任務。指出:"七月七日盧溝橋的抗戰,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實行抗戰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争取抗戰的勝利。"

《決定》分析了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的實質和危害,指出了争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決定》指出:"今天的抗戰,中間包含着極大的危險性。這主要是由于國民黨還不願意發動全國人民參加抗戰","處處懼怕和限制人民的參戰運動","不給人民以抗日救國的民主權利"。所以,在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敗、退卻,内部的分化、叛變,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況。因此,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争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

《決定》強調黨對抗日戰争的領導責任和堅持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毛澤東在報告中明确提出,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對國民黨要保持警惕性,紅軍的活動主要由共産黨決定。《決定》号召"共産黨員及其所領導的民衆和武裝力量。應該最積極地站在鬥争的最前線,應該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應該用極大力量發展抗日的群衆運動。不放松一刻工夫一個機會去宣傳群衆,組織群衆,武裝群衆。隻要真能組織千百萬群衆進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戰争的勝利是無疑義的"。

會議決定在敵人後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争,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同時,強調黨的工作重心是戰區和敵後;決定以減租減息政策作為抗日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衆運動,争取人民應有的政治經濟權利。會議在組織上進一步健全了中央軍委。軍委成員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張浩、賀龍、劉伯承、徐向前、林彪等11人組成。毛澤東為軍委主席,朱德、周恩來為軍委副主席。8月25日,中央軍委發布了把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8月29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前方軍委分會(後稱華北軍分會),以朱德為書記,彭德懷為副書記。

會議根據紅軍擔負的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等戰略任務,以及紅軍必須執行的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的戰略方針,明确紅軍必須實行軍事戰略轉變,即由國内革命戰争的正規戰,向抗日民族解放戰争的遊擊戰轉變。紅軍實行軍事戰略轉變,是客觀形勢的需要。紅軍必須把國内革命戰争集中使用的正規軍,轉變為抗日戰争分散使用的遊擊軍;把國内革命戰争的運動戰,轉變為抗日戰争的遊擊戰。這樣才能同敵情、友情、我情以及任務相符合。這一軍事戰略轉變不僅關系着中國共産黨和紅軍的前途,而且極大地關系着整個抗日戰争的堅持、發展和勝利,關系着中國民族解放的命運。

相關書籍

《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主要内容是:

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

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

四、改革政治機構;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戰時的财政經濟政策;

七、改良人民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

十、抗日的民族團結。

内容總結

一、必須堅持抗日戰争中的無産階級領導權;

二、在敵人後方放手發動群衆,獨立自主地廣泛開展遊擊戰争,使遊擊戰争擔負起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三、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衆運動,和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作鬥争;

四、在有利于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戰的前提下,争取全國人民應有的政治經濟權利,以減租減息作為抗戰時期 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

五、八路軍的具體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會議在基本原則一緻的前提下,對八路軍出兵的時機、數量及陝甘甯留兵多少、紅軍作戰形式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為加強中國共産黨對軍事工作的領導,會議決定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張浩、賀龍、劉伯承、徐向前、林彪等11人組成新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對外稱主席、副主席)。

曆史意義

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産黨在曆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明确了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争時期的主要任務。

這次會議指出了國共兩黨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的原則區别,确立了共産黨在敵後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争、利用遊擊戰争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正确地指導了黨和軍隊實行由國内戰争到民族戰争、由正規戰到遊擊戰的戰略轉變,為實現黨對抗日戰争的領導權和為争取抗日戰争的勝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礎,指明了正确道路。确定了中國共産黨的基本任務和各項具體政策,為中國共産黨的發展和壯大指明了方向。

上一篇:凱庫勒式

下一篇:天語手機官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