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論

決定論

拉普拉斯信條
決定論(Determinism),又稱拉普拉斯信條,是哲學的一種命題,認為每個事件的發生,包括人類的認知、舉止、決定和行動都是因為先前的事而有原因地發生。如果從原始宇宙以來,有一連串的事件注定地、從未中斷地發生,自由意志則是不可能的。決定論相信,宇宙完全是由因果定律之結果支配,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任何一點都隻有一種可能的狀态。決定論不應在原因、動機和欲望或者命定說(Self-determination)上弄昏人類對活動的決定。
    中文名:決定論 外文名:Determinism 别名: 英文名:Determinism 又稱:拉普拉斯信條 所屬:哲學 基本要素:有其因必有其果 多種途徑:揭示規律有多種途徑

定義介紹

決定論(Determinism) 心理學中的非決定論認為,人的一切行為是由個體的目的所決定的,個體有選擇的自由,個體的選擇、意向、決定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

理論分析

基本要素

決定論概念含有這樣的基本要素:有其因必有其果。這一觀點在科學研究中很重要,因為它肯定:假如人們了解了所有涉及某種即将發生的事件的因素,那麼他們就可以精确地預測到這一事件;或者相反,如果發生了某個事件,那麼就可以認為,它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或事件都是自然規律的結果,并永遠是自然規律的結果,而這種自然規律是可以通過科學方法來揭示的。

多種途徑

揭示規律有多種途徑。對亞裡士多德來說,這一步驟是:先觀察,然後推理,也就是對這一事物進行思考,對它進行分類,把它歸到一定的範疇。這樣就可以作出種種推斷。盡管已有多種科學探究的方法,一般最常用的有觀察、解釋、推論、假設、檢驗,等等,但是所有這些方法都要依賴于這個基本認識,即決定論的因果關系說。假如某事件的發生與自然規律不一緻,比如出現一個“奇迹”,那麼人們就可以斷言,它受到了某種偶然因素的幹預,或者就是還缺乏對那些足以理解、解釋或預測這一事件的因素的認識。

決定關注

決定論關注的是一個接着一個發生的事件系列,或者是相互影響将會産生一個必然結果的許多事件構成的聯結。可以用一個簡明的例子來說明。一塊石頭平衡地置放在山頂上,在它的内部存在着勢能,這種勢能可以潛伏許多世紀。一旦它受外力的推動,并超過了臨界點,那麼這塊石頭就會順着山坡向下滾動。如果人們精确地掌握了全部有關的因素:它将會碰到的灌木和樹枝及地面的摩擦系數、山坡的角度與濕度等等,那麼這塊石頭滾動的精确的速度和到達的終點都是可以預測的。假設決定論是真實的,那麼這塊石頭就會滾到它必然到達的位置。雖然物理學中的經典力學是最典型的決定論體系,但是決定論曆來就在很多不同領域得到熱烈讨論,比如曆史決定論、倫理決定論,宗教上的決定論。那些問題和物理決定論雖然有相同之處,但是旨趣畢竟有所不同。這些問題内格爾都沒有讨論。

内格爾讨論問題的起點正是很多朋友提到的量子力學否定了傳統力學的決定論。内格爾首先為自己提出的問題是:經典物理學是決定論的,而量子力學不是決定論的,“這當中的确切含義是什麼?”

涉及範圍

就人的行為而言,現已确立的是一系列有趣的可供任意選擇的見解,它們所涉及的不隻是作為一門科學或專業的心理學所讨論的範圍,而是涉及普遍的人類行為和各種制度,包括社會法律和宗教教義。正如前面已提到的那樣,科學家們認為生活是已被決定了的,他們普遍相信,人的行為是不可避免的:假定人們掌握了某個個體的全部有關的情況,那麼他們就可以預先知道他将要發生的變化。然而,從整個人類社會曆史來看,人們通常又是強調個人的責任。法律和法律對犯罪行為的懲罰完全基于個體具有自由意志這一觀點。大多數猶太-基督教式的宗教派别也都認為個人應該對犯罪行為負責,應該受到懲罰。我們可以想象出一個堅信決定論的心理學教授會對一個學生這麼說:“你必須集中精力努力學習,否則你将會一無所獲!”可以從這個最典型的具有諷刺意義的陳述中看到以上所揭示的關于人的行為的見解的矛盾性,人的理論認識和實際行為存在偏差。

影響

決定論在18、19世紀基本上統治了科學界。它認為一切都是有“因果關系”聯系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确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在這一基礎上,科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例如,用牛頓力學算出的天體運動,對未來具有準确的預見性。

在這種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鐘,像鐘表一樣走動,人們可以預知未來的一切,這也稱為機械論。這種觀點得到了當時包括愛因斯坦在内的許多科學家的支持。愛因斯坦在給波耳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

所以,在牛頓主義者看來,世界都是有序的,都是按照着嚴格的定律來的,它的行為完全可以預測,都有因果關系決定。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解釋涉及許多哲學問題,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實在問題。按動力學意義上的因果律說,量子力學的運動方程也是因果律方程,當體系的某一時刻的狀态被知道時,可以根據運動方程預言它的未來和過去任意時刻的狀态。

但量子力學的預言和經典物理學運動方程(質點運動方程和波動方程)的預言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在經典物理學理論中,對一個體系的測量不會改變它的狀态,它隻有一種變化,并按運動方程演進。因此,運動方程對決定體系狀态的力學量可以作出确定的預言。

但在量子力學中,體系的狀态有兩種變化,一種是體系的狀态按運動方程演進,這是可逆的變化;另一種是測量改變體系狀态的不可逆變化。因此,量子力學對決定狀态的物理量不能給出确定的預言,隻能給出物理量取值的幾率。在這個意義上,經典物理學因果律在微觀領域失效了。

據此,一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斷言量子力學擯棄因果性,而另一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則認為量子力學因果律反映的是一種新型的因果性——幾率因果性。量子力學中代表量子态的波函數是在整個空間定義的,态的任何變化是同時在整個空間實現的。

20世紀70年代以來,關于遠隔粒子關聯的實驗表明,類空分離的事件存在着量子力學預言的關聯。這種關聯是同狹義相對論關于客體之間隻能以不大于光速的速度傳遞物理相互作用的觀點相矛盾的。于是,有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為了解釋這種關聯的存在,提出在量子世界存在一種全局因果性或整體因果性,這種不同于建立在狹義相對論基礎上的局域因果性,可以從整體上同時決定相關體系的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