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

江蘇淮安

江蘇省地級市
淮安市,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國江蘇省中部的一個中國特大城市。長三角22核心成員市之一。淮安位于淮河與京杭運河交點,江淮淮揚文化的中心,自古為水運樞紐、南北要沖,明清時期與蘇州、杭州、揚州并稱為運河沿線四大都市,有“運河之都”之稱。全市屬揚子準地台,以中元古界為結晶基底,蓋層發育,構造複雜,中、新生代強烈凹陷,蓋層厚度大于10000米。淮安人文荟萃,曆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遊記》作者劉鹗等。
    中文名:淮安市 外文名:Huai‘an city 地理位置:江蘇省中北部,洪澤湖東岸 氣候條件: 開放時間: 門票價格: 占地面積: 著名景點:周恩來紀念館、鎮淮樓、韓信故裡等 别稱:淮陰,清江浦 所屬地區:中國,江蘇 面積:10072平方公裡 人口:483萬(2013年) GDP:2455億元(2013年) 市花、市樹:月季,雪松 地域名人:周恩來、李源潮、韓信、顧祝同等 機場:淮安漣水機場 電話區碼:0517 郵編區碼:223000 政府駐地:淮安市清河區健康西路140号 火車站:淮安站,淮安南站,淮安東站等 行政類别:地級市 地方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淮揚小片

概述

淮安地處中國北方南端而又處于中國南方最北端,橫貫南北分界線,故為南北氣候、文化的過渡地帶,這些多體現在淮安大市人民的日常的生活中。淮南愛吃米,淮北愛吃面,從地理角度來說,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中學地理課本上都有記載。而從淮安本身的情況來分析,氣候、地貌提供了很多依據。

自然南北差異,包括地貌、氣候是個漸變過程,淮河兩岸差别自然不大,但以此為界,越往南北去,差别越大。從自然景觀地貌來說,淮安境内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淮河以南多是丘陵地帶,由盱眙到南京逐漸明顯。而淮河以北,往徐州宿遷一帶去就是平原居多。從氣候特點來說更為明顯,淮河以南是亞熱帶氣候,而以北則是暖溫帶氣候,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氣溫多在0℃以上,而以北就稍微冷一些,越往北多是0℃以下。

而從降水量來看,在淮安以南降水量大約在900多毫米,而往北徐州一帶降水量隻能在600-700毫米之間。淮安以南有明顯的梅雨季節,以北則沒有梅雨季節特征。淮安以南多是水田,種植水稻、甘蔗、茶葉為主,以米食為主。而北面多是旱地,主要是小麥和雜糧,以面食為主。

而從植被種植來看,淮安以南多是常綠闊葉林植物,針葉林少。而越往北針葉林越多,落葉闊葉林大面積存活。

從節日習俗上來看,春節時,淮北(如淮陰區等)通常與北方大部分地區相同,吃餃子,而淮南(如淮安區等)則通常吃元寶湯團(即湯圓)。值得注意的是,地處淮南與淮陰區一河之隔的清河、清浦兩區,由于與淮陰區地理相近、人員來往密切,飲食、風俗習慣、方言等已在向淮北地區靠攏。

從曆史人文方面來看,淮安曆來就有“南船北馬”之稱,古時,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人,都是到淮安河下下船登陸,換乘馬車,由此向北。而北方人也是在淮安棄車馬坐船南下。所以不難看出,自古淮安就是南北分水嶺。

别看現今的這條古黃河(古淮河)河道僅有五六十米寬,元代,《馬可﹒波羅遊記》裡記載馬可波羅乘船經這一帶時,河寬一英裡,也就相當于近2公裡的寬度。也許是兩岸相隔甚遠,所以淮河南北兩邊的民風民俗也有差别。

淮安位于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是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市境内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級低碳試點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為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曆史悠久、人傑地靈。

地理位置

江蘇省淮安市,古名:淮陰、清江浦、清江、清河,位于江淮平原東部,地處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淮安市隸屬于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帶,市區東距黃海海岸線僅100多公裡,通達億噸大港——連雲港港和鹽城大豐港兩個沿海開放港口均僅需1.5小時。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在淮安交彙,市境内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

曆史文化

夏商周時期

市境已獲相當程度的開發,“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國”,既有邗溝(即京杭運河的揚州至楚州段)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争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含今淮陰、楚州、清河、清浦四區大部分)、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于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淮安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

秦漢時期,境内農業生産條件特别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裡,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并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叠經戰亂農業生産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

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内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内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并湧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臯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

市境長期處于戰争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裡”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

境内長期處于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産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内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内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複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曆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

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曆》的著名盲人天文曆算家衛樸,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轼、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境内置淮安府,府治于山陽縣(今楚州淮城)。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境西北清江浦鎮也随之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淮安城(今楚州)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驿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

淮安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淮安區)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裡還産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内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産黨組織于1927年成立。

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境内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内,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李一氓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将領都曾在此戰鬥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勳。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建國後期

建國以來,特别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淮安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把“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興的交通樞紐城市、江蘇省新型的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産品産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入連雲港市。

2001年江蘇省淮陰市政府實施“三淮一體”戰略(即原地級淮陰市、原縣級淮安市、原淮陰縣融為一體),原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因重名更名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江蘇省淮陰縣更名為淮安市淮陰區。

2012年,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改回淮安之名,設淮安區。

至此今天的淮安市轄清河、清浦、淮陰、淮安四區和漣水、洪澤、盱眙、金湖四縣。

旅遊景區

周恩來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桃花垠,1986年3月由中宣部批準興建,1992年1月6日對外開放,鄧小平題寫館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位于淮安市城北的桃花垠,建在一座三面環水的人工半島上。

整個建築造型莊嚴肅穆,形式樸實典雅,既有傳統的民族風格,又有現代建築特色,建築的每個部分寓意深蘊,體現着設計者匠心獨運,表達了億萬人民緬懷周總理的心願。鄧小平為“周恩來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在紀念館的北側還建有周恩來遺物陳列館。周恩來這座時代豐碑,能夠激勵中國的青年人,不斷的奮發進取,為中華之崛起而奮起讀書。周恩來紀念館是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紀念館,是一座展現周恩來一代偉人風采的巍巍豐碑。

勺湖

江蘇淮安勺湖在城西北隅,瀕古運河,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得名,如今已辟為勺湖公園,湖濱有一四層佛塔,湖光塔影,引人入勝。勺湖先前有十景,現今已恢複的景點有:“勝境長廊”、“勺湖書院”、“飄然一葉”、“金鯉戲波”、“曲橋鐘鳴”等。另外,還有“澗谷流雲”、“梅花春曉”、“勺堤垂柳”及“義霞落櫻洲”等景點,它們各具特色,美麗而迷人。

吳承恩故居

吳承恩故居,是明代傑出的文學家、世界文化名人、《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楚州區河下古鎮的打銅巷巷尾。河下地處淮城西北部,背靠裡運河。故居為古樸典雅的青磚小院,内有書房等建築。吳承恩故居以成為著名旅遊景點,接待着成千上萬的海内外遊客。

陳運和到此留下詩,“從《西遊記》一直走進吳承恩故居”、“一回小說一回拼搏一回曆史一回贊許吳承恩在百姓心裡永遠不老”。當您來到淮安準會要看這馳名世界的神話小說的作者故居,探索這部小說的寫作淵源。看過以後必定會有所了解,有所體悟的。

自然氣候

橫貫淮安市境内的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一線是中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因此淮安市兼有南北氣候特征,一般說來,蘇北灌概總渠以南地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以北地區為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受季風氣候影響,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光能充足,熱量富裕。

全市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119千卡/平方厘米之間,全市分布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時數在2136小時—2411小時之間,日照時數分布也是北多南少。

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4.1℃—14.8℃,基本呈南高北低狀,受洪澤湖水體影響,在洪澤湖區形成一暖中心。氣溫年分布以7月最高,l月最低。全市年無霜期一般在210天一225天左右,北短南長,受洪澤湖區水體影響,洪澤縣無霜期最長達236天。

全市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l007毫米之間。降水分布特征是南部多于北部,東部多于西部。降水年内變化明顯,夏半年降水集中。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節多鋒面雨,稱為“梅雨”或“黴雨”。降水年際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達1700毫米以上,最少的年份隻有500毫米。

全市年平均風速在2.9米/秒~3.6米/秒,以偏東風和西南風為主。

由于氣候的過渡性和季風年度強弱不均、進退的早遲,因此淮安市也是氣象災害多發地區。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雨、洪澇、幹旱、寒潮、霜凍、連陰雨、冰雹、熱帶風暴、龍卷風等。

旅遊指南

交通

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樞紐城市。境内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已經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京滬、甯宿徐、淮鹽、宿淮、甯淮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彙,新長鐵路縱貫全境。已經開工建設的宿淮鐵路連接安徽皖北的能源基地,該鐵路作為西煤東運的重要能源出海戰略通道,對江蘇乃至長三角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已建好的新長鐵路,将淮安與鹽城、南通這兩個沿海新興城市緊密連接起來。

随着蘇通大橋、滬通鐵路的建設,淮安到上海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從而更直接的接受上海的輻射,使淮安更緊密的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加快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正在建設的連鹽淮鐵路是一條區域間城際鐵路,将加強淮安、鹽城、連雲港這三個長三角北部城市之間的區域聯系,使淮安更深的融入到沿海大開發中,為淮安的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更強的活力。

即将規劃建設的還有甯淮城際鐵路、淮揚鎮鐵路、徐(淮)滬鐵路,将使淮安接軌省内的南京、揚州、鎮江、徐州等城市,同時又多了一條鐵路直達上海,使淮安人民的出行又多了一個選擇,更加快了長三角同城化的進程。

同時境内水運河道縱橫交錯,京杭大運河貫穿市境南北,同時輔以鹽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使淮安的水運網絡通江達海,實現了淮安由傳統的“運河經濟”向“海河經濟”的轉變。正在漣水縣興建的淮安機場将進一步鞏固淮安的交通樞紐地位。全市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公路、鐵路、航空并舉的立體化大交通網絡,凸顯了淮安在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

美食

淮揚菜淮安與揚州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淮揚菜與魯菜、川菜、粵菜并稱為中國四大菜系。淮揚菜,始于春秋,興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佳味之美”之譽。許多标志性事件的宴會都是淮揚菜唱主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大慶宴會、2002年江澤民主席宴請美國總統喬治·布什等,都有淮揚菜上桌。

淮揚菜系是淮安、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淮”即淮菜,以淮安楚州(淮安區)為代表的淮河區域,“揚”即揚菜,以揚州、鎮江一帶為代表的揚子江(長江)區域。淮揚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時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揚州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後,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并糅合南北風味于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

明清時期,淮揚宴席的發展形成一個高潮。明萬曆年間《淮安府志》記載:“淮安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視江表。”這“制度”之中,就包括飲宴規格、規矩。清代康熙年間的《淮安府志》中則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即當時淮安府治山陽縣,今楚州)為最。民間或延貴客,陳設方丈,伎樂雜陳,珍氏百味,一筵費數金。”乾隆、嘉慶年間,有關淮揚宴席的記載更多。

西漢辭賦大家枚乘。他的代表作《七發》中有一段勸楚太子品嘗美食的文字,盛贊家鄉江淮一帶的食馔為“天下之至美”:雛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楚苗之食,安胡之飯。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調和。熊蹯之膈,芍藥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脍。秋黃之蘇,白露之茹。蘭英之酒,酌以滌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飯大啜,如湯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上一篇:斷腸

下一篇:暴龍眼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