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瑤

江瑤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一級演員
江瑤,女,越劇一級演員。浙江湖州人,1963年出生。1980年夏進浙江湖州市越劇團,工小生,主要承範派,兼唱其它小生流派。1982年獲省小百花獎後,選入浙江省小百花集訓班,1983年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員。曾榮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首屆中國小百花越劇節“銀獎”等。[1]
    中文名:江瑤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 身高: 體重: 畢業院校: 職業:演員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一縷麻》《紅絲錯》《樓台會》 主要成就:1982年獲省小百花獎首屆中國小百花越劇節“銀獎” 籍貫:浙江湖州 性别:女

越劇演員

江瑤,女,越劇一級演員。浙江湖州人,1963年出生。

1980年夏進浙江湖州市越劇團,工小生,主要承範派,兼唱其它小生流派。

1982年獲省小百花獎後,選入浙江省小百花集訓班,

1983年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員。

江瑤是範派小生,扮相俊美,表演功夫紮實。觀衆們說她很甜、很靓,特别能“抓人”。江瑤的心态跟蔡伯喈差不多,隻想平平淡淡地生活。蔡伯喈讀書不是為了趕考,是為了自己的愛好,江瑤演戲也一樣,安心地做好她的本職工作, 在藝術上求真求新。不想用它來換‘榮華富貴,顯赫功名’。她的美來自她的成熟,她的祥和。

先後演出主要劇目有:

1981年在《一縷麻》中飾周家麟,此劇1998年經胡小孩改編由杭州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拍攝成越劇電視劇,由她主演;

1983年飾《樓台會》中的梁山伯,《雙玉蟬》中的沈夢霞;

1988年飾《庵堂認母》中的徐元宰,以上皆由浙江音像出版社錄制磁帶;

1989年飾《紅絲錯》中的薛春林,1990年由浙江越劇院電視部拍攝成越劇電視劇;

1999年由浙江電影公司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拍攝成越劇故事片;

1994年在《琵琶記》中飾蔡伯喈,獲1995年中國第四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在首屆中國小百花越劇節中參演“茅威濤表演藝術專場”獲銀獎;

1996年飾《寒情》中燕太子丹,于1997年獲浙江省第七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1998年在5集越劇電視連續劇《梨花情》中飾錢友良;

1998年在4集越劇電視連續劇《賢母寶璧記》中飾呂蒙正;

1999年在《漢武興邦》中飾漢武帝,獲浙江省第八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形态

江珧的貝殼極大,殼薄,殼前尖後廣,呈楔形,表面具有放射肋和生長紋,殼面淺褐色至褐色。殼内顔色與殼表略同。足絲呈發狀,且較發達。江珧的後閉殼肌極發達。江瑤形似大贻貝,體長逾尺,殼色如墨玉,故名。時珍曰:“馬甲、玉瑤皆以形色名。萬震贊雲:厥甲美如瑤玉。是矣。”江瑤殼質薄脆,半角質,晶瑩可愛。其後閉殼肌大而圓,稱江瑤柱,幹制品又叫幹貝、大幹貝。《閩中海錯疏》:“江瑤殼色如淡菜,上銳下平,大者尺許,肉白而韌,柱圓而脆。沙蛤之美在舌,江瑤之美在柱。”

江瑤科動物在我國有13種,以栉江瑤最為出名。殼呈長三角形,殼高155mm,殼長280~300mm,殼寬70mm。殼頂尖細,因殼頂埋栖于海底,故常呈破蝕狀态。後端寬廣,兩殼相等,鉸合部長,幾乎占整個背緣,無鉸齒。腹緣直,近殼頂處有1稍凹陷的足絲孔,後緣略彎曲或呈截形。殼表面褐色,呈剝蝕狀,緻珍珠層外露而具珍珠光澤。殼表一般約有十餘條放射肋,肋上具有三角形略斜向後方的小棘,此棘狀突起在背緣最後1行多變成強大的鋸齒狀。貝殼内面僅在前部和中部具珍珠層,邊緣部分無珍珠層。閉合肌2枚,前閉殼肌小,位于殼頂處,卵形;後閉殼肌大,位于殼之中部,圓形,如保溫瓶塞大小。足絲發達,細軟絲狀,褐色。

生活習性

江瑤生活在淺海20~40m水深,泥沙質海底,有報道在100m以下也曾采到。江瑤的生活狀态很有意思,它們成集團群落密集的分布在泥沙區,以殼頂直立插入泥沙中,并用足絲固着在沙粒上,貝殼後端1/3露出水中,行濾食生活。潛水觀察,就像一片片大葵花籽倒插在泥沙中,十分壯觀。

經濟價值

烹饪運用:江瑤軟體部分均可食用,特别是貝柱色白晶瑩,味道甘美。輕火炙食鮮嫩,過火則筋韌。正如《本草綱目》所載:惟四肉柱長寸許,白如珂雪,以雞汁淪食肥美,過火則味盡也。故多生食、涮食、或制作粥湯、面點等。江珧肉質脆嫩,色乳白,味鮮美,多用蒸、爆、炒等烹調方法。閉殼肌幹制品即為江珧柱,經漲發後可用來燒、燴、蒸等。烹饪運用:江珧肉質脆嫩,色乳白,味鮮美,多用蒸、爆、炒等烹調方法。閉殼肌幹制品即為江珧柱,經漲發後可用來燒、燴、蒸等。

采集時,由潛水員潛入海底,将江瑤扒入網袋中,提吊入艙。洗淨後,剖割取出後閉殼肌,鮮食或煮熟曬幹。

江瑤的貝殼和肉柱均入藥。殼含角殼硬蛋白、碳酸鈣等。全體含類粘蛋白,由近8%的糖和10%的蛋白組成,糖為N-乙酰化葡萄糖胺及半乳糖胺、半乳糖、岩藻糖等組成。還含有肌球蛋白、肌動蛋白、纖維蛋白、副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及十多種氨基酸。尚含腺苷三磷酸、磷酸酯酶、羟基吲哚氧化酶。内髒團含銀、錳等。

貝殼有清熱解毒、熄風鎮靜之功,用于高血壓、濕瘡等。

貝柱具滋陰補腎、調中之功。《本草從新》:下氣調中,利五髒,療消渴,消腹中宿食。《本草求原》:滋真陰,止小便。用于久病精血耗損、五髒虧虛、脾胃虛弱、營養不良、糖尿病、陽痿遺精、二便不利等症。

上一篇:溫彥博

下一篇:陳佩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