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文集

毛澤東文集

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毛澤東文集》是繼《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卷之後的又一部體現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綜合性的多卷本毛澤東著作集,彌補了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時期的著作沒有文集這個空缺。這部《文集》的編輯工作從1992年開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曆時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陸續出齊。《文集》隻選内容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文稿。對手稿和已經公開發表過的講話、談話記錄稿,編輯工作主要是作史實的核查考訂和文字、标點的校訂。對沒有公開發表過的講話、談話記錄稿,還要花較大的工夫進行文字上的技術性整理。
    書名: 别名: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類别:人物作品集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16 裝幀:平裝 ISBN:10位[7010023603]、13位[9787010023601] 中文名:毛澤東文集 價格:¥14.10元/冊 語種:中文簡體

簡介

卷數

收錄作品年代

首版日期

第一卷

1921年1月——1937年6月

1993年12月

第二卷

1937年8月——1942年12月

1993年12月

第三卷

1943年1月——1945年8月

1996年8月

第四卷

1945年8月——1947年12月

1996年8月

第五卷

1948年1月——1949年9月

1996年8月

第六卷

1949年10月——1955年12月

1999年6月

第七卷

1956年1月——1958年12月

1999年6月

第八卷

1959年2月——1975年7月

1999年6月

《毛澤東文集》(第一至八卷)簡介

内容提要

這部《文集》的編輯工作從1992年開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曆時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陸續出齊。1993年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時出版第一、二卷,1996年毛澤東逝世20周年時出版第三、四、五卷,1999年7月1日出版第六、七、八卷。第一至五卷為民主革命時期的著作,第六至八卷為社會主義時期的著作。

全部選稿803篇,其中民主革命時期504篇,社會主義時期299篇。《文集》隻選内容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文稿。對手稿和已經公開發表過的講話、談話記錄稿,編輯工作主要是作史實的核查考訂和文字、标點的校訂。對沒有公開發表過的講話、談話記錄稿,還要花較大的工夫進行文字上的技術性整理。

《文集》的注釋,大量的是對人物、事件、引語、文件等的注釋,還有通過注釋介紹與正文内容有聯系的毛澤東的思想觀點,或通過注釋訂正不準确的地方。《文集》廣查資料、請教專家、嚴謹考證,力求把注釋作得更完滿。

目錄

第一卷

在新民學會長沙會員大會上的發言

給蔡和森的信

所希望于勞工會的

更宜注意的問題

外力、軍閥與革命

《廣東省黨部代表大會會場日刊》發刊詞

答少年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問

《政治周報》發刊理由

國民黨右派分離的原因及其對于革命前途的影響

紀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義

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

在土地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議上的發言

在中央緊急會議上的發言

土地法

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

紅軍第四軍前委給中央的信

給林彪的信

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黨的組織問題

黨内教育問題

紅軍宣傳工作問題

士兵政治訓練問題

廢止肉刑問題

優待傷病兵問題

紅軍軍事系統與政治系統關系問

尋烏調查

第一章尋烏的政治區劃

第二章尋烏的交通

第三章尋烏的商業

第四章尋烏的舊有土地關系

第五章尋烏的土地鬥争

《東塘等處調查》前言

分青和出租問題

《興國調查》前言

關于加強春耕工作的意見

普遍地舉辦《時事簡報》

二怎樣辦《時事簡報》

總政治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

查田運動的群衆工作

長岡鄉調查

才溪鄉調查

鄉蘇怎樣工作?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抗日救國宣言

直羅戰役同目前的形勢與任務

關于轉變對富農的策略等問題給張聞天的信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關于改變對富農政策的命令

關于戰略方針和作戰指揮的基本原則

乙作戰指揮上的基本原則

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布告

停戰議和一緻抗日通電

給閻錫山的信

和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

論統一戰線

給高桂滋的信

給楊虎城的信

給宋哲元的信

給宋子文的信

給傅作義的信

中國共産黨緻中國國民黨書

給王以哲的信

抗日反蔣不能并提

給宋慶齡的信

給蔡元培的信

國共兩黨抗日救國協定草案

給張學良的信

為徐向前起草的緻胡宗南[2]信

給葉劍英、劉鼎的信

給傅作義的信

緻蔣介石及國民革命軍西北各将領書

在中國文藝協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給蔣介石的信

給馮玉祥的信

關于西安事變緻國民黨、國民政府電

實現國内和平一緻抗日的五項條件

給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信

給閻錫山的信

為徐特立六十歲生日寫的賀信

中日問題與西安事變

國内和平實現後的形勢和任務

抗日民主與北方青年

關于十五年來黨的路線和傳統問題

給何香凝的信

第二卷

關于紅軍作戰的原則

對國防問題的意見

同各方接洽要有謙遜态度

中日戰争爆發後的形勢與任務

對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争的解釋

南方遊擊區談判改編時應堅持的方針

關于敵情判斷及八路軍的戰略部署

關于實行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方針

關于在山西開展遊擊戰争的意見

整個華北工作應以遊擊戰争為唯一方向

關于華北作戰的戰略意見

在山西應堅持普遍的遊擊戰争的方針

關于差别和矛盾問題

關于華北作戰的補充意見

《農村調查》序言一

給雷經天的信

關于沒收漢奸财産問題

論魯迅

必須把勇敢精神與謹慎精神聯系起來

目前抗戰形勢與黨的任務報告提綱

目前的時局和方針

關于華北形勢和八路軍調整部署的意見

向全面抗戰過渡期中八路軍在山西的任務

在統一戰線中進一步執行獨立自主原則

給文運昌的信

論抗日遊擊戰争的基本戰術――襲擊

在延安反侵略大會上的演說

給範長江的信

關于戰略計劃和将來行動的意見

同合衆社記者王公達的談話

對陝北公學畢業同學的臨别贈言

在紀念孫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将士大會上的講話

在抗大應當學習什麼?

在魯迅藝術學院的講話

放手開展敵後遊擊戰争

同世界學聯代表團的談話

邊區的貨币政策

《八路軍軍政雜志》發刊詞

關于研究民族史問題給何幹之的信

抗戰與外援的關系

關于目前戰争局面和政治形勢

關于《墨子哲學思想》一文給陳伯達[2]的信

關于《孔子的哲學思想》一文給張聞天[2]的信

婦女們團結起來

鞏固着重于華北,發展着重于魯蘇皖豫鄂

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抗大三周年紀念

永久奮鬥

反投降提綱

同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

研究淪陷區

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意義

目前政治形勢及對閻錫山的方針

吳玉章壽辰祝詞

集中力量發展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

堅決打擊一切從抗日陣線後面進攻者

在陝甘甯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争取對内和平,鞏固已得陣地

華北應在軍事上立即轉為守勢

對頑固派的鬥争策略

目前八路軍在華北華中的方針

發展華中根據地的部署

對中間派應采取的方針

目前時局與黨的政策

對八路軍政治工作的幾點意見

關于經學問題給範文瀾的信

關于調查地主資産階級和國民黨軍官的通知

注意吸收民族資本家及其代表參加根據地建設

防止執行政策時犯“左”傾錯誤

對待反共派俘虜的政策

動員一切力量進行争取友軍工作

朱德等給何應欽、白崇禧的電報

華北各部隊今年冬季的任務

利用一切機會對黃埔系軍人進行統戰工作

抗日根據地應實行的各項政策

粉碎蔣介石的進攻,争取時局好轉

我們決不能怕破裂

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信

目前的國共關系和我們的策略

日蘇締約後英美及中國各派政治力量态度的分析

陝甘甯邊區施政綱領

駁第三次“左”傾路線(節選)

當前形勢與我們的方針

延安《解放日報》發刊詞

關于财政預算問題給林伯渠的信

抗戰中對大地主大資産階級實行一拉一打政策

八路軍新四軍應取長期鬥争方針

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

給蕭軍的信

關于财經建設的基本方針給謝覺哉的信

關于總結财經工作經驗給謝覺哉的信

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

關于農村調查

一九四二年的中心工作任務

《文化課本》序言

中宣部宣傳要點

目前應以整頓内部訓練幹部為工作中心

關于共産黨員與黨外人員的關系

如何研究中共黨史

在《解放日報》改版座談會上的講話

關于整頓三風

文藝工作者要同工農兵相結合

山東有可能成為戰略轉移的樞紐

對華中精兵簡政的意見

關于精兵簡政問題給謝覺哉、陳正人的信

關于報紙和翻譯工作問題給何凱豐的信

曆史教訓

評柏林聲明

通訊社和報紙的宣傳應符合黨的政策

關于起草财經問題報告給南漢宸的信

經濟問題與财政問題(節選)

第三卷

争取在抗戰勝利後與國民黨建立和平局面

請各地總結整風學習的經驗

祝賀蘇聯紅軍成立二十五周年的電報

婦女工作者應參加經濟工作

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講話的要點

緻印度國民大會的信

給何凱豐的信

中共中央關于何時打敗日本問題的宣傳工作的指示

關于共産國際解散問題的報告

在今後三年中應力求鞏固,屹立不敗

給彭德懷的信

英勇鬥争的二十二年

防奸工作的兩條路線

中共中央為抗戰六周年紀念宣言

關于公布《評<中國之命運>》一文

關于審幹的九條方針和在敵後的八項政策

在中央黨校第二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關于發動反對中國法西斯主義的宣傳運動給董必武的電報

抗日根據地的十大政策

切實執行十大政策

目前國際形勢及對中國時局的影響

關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

反特務鬥争必須堅持一個不殺大部不捉方針

給楊紹萱、齊燕銘的信

關于憲政問題

關于路線學習、工作作風和時局問題

陳毅在内戰和抗戰時期是有功勞的

關于陝甘甯邊區的文化教育問題

給周揚的信

必須做好經濟建設工作

給陳毅的信

給李鼎銘的信

向國民黨提出的二十條談判意見

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的工作報告

共産黨是要努力于中國的工業化的

在延安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中共中央關于城市工作的指示

會見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的講話

紀念聯合國日,保衛西安與西北!

給丁玲、歐陽山的信

召開陝甘甯邊區第二屆參議會第二次大會的決定

同英國記者斯坦因的談話

關于時局近況的通知

請各地調查和答複十項問題

一切政治的關鍵在民衆

對華中部隊整訓的意見

給秦邦憲的信

堅持為人民服務

駁國民黨政府提示案

為林伯渠起草的複王世傑、張治中[2]的信

新四軍是消滅不了的

同赫爾利的談話

給郭沫若的信

給陳毅的信

給謝覺哉的信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

給鄧寶珊的信

對英雄模範須勤加教育

時局問題及其他

給蕭三的信

對《論聯合政府》的說明

自己動手,克服困難

對《關于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草案的說明

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方針

在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口頭政治報告

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方針

在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

關于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選舉問題

中共不出席四屆一次參政會

在中國革命死難烈士追悼大會上的演說

南下部隊應依據五嶺山脈建立根據地

入豫部隊的作戰方針

争取時間在粵北湘南創立五嶺根據地

評國民參政會關于國民大會的決議

關于批評美國對華政策的電報

準備應付必然到來的内戰局面

關于日本投降後黨的任務

第四卷

關于赴重慶談判問題複蔣介石的電報

抗日戰争勝利後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目前黨的方針及新四軍的工作部署

赴重慶談判前在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

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由劉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

在重慶機場發表的談話

同國民黨談判的十一條意見

盡快派人到上海等地辦報

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問

給柳亞子的信

中國隻能走和平一條路

奪取平綏戰役的勝利意義重大

集中太行與冀魯豫全力争取平漢戰役的勝利

目前時局及今後六個月的任務

在山東華中打幾個好的殲滅戰

在桐柏山區域創造戰場

在抗大七分校的講話

同國民黨談判的補充意見

晉察冀第二野戰軍十一月份必須完成三項任務

準備在鄒、滕地區打大殲滅戰

華北東北等地須歸人民自治

我方發動反攻具有充分理由

對俘虜官兵的處理辦法

增兵東北之部署

先解決受降、僞軍、自治三大問題才能恢複交通

目前宣傳與談判的方針

把發動群衆創造戰場當作東北當前緊急戰略任務

抗戰勝利三個月來的局勢和今後若幹工作方針

以錦州地區為戰略樞紐布置工作

從内線作戰着眼分批殲滅國民黨三個軍

給司徒美堂的信

給蔡博等的信

關于停止國内軍事沖突的通告

隻要了解事實真相,群衆是決不會盲從反動派的

要求各地彙報工業及工運情況的通知

給洪禹的信

關于時局的四條分析

在東北進駐地區要十分注意政策

關于工業與工運問題的方針

糾正群衆工作中錯誤的幾個問題

東北作戰須統籌全局作長期打算

占領長春後的東北軍政工作部署

集中優勢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

向“四八”被難烈士緻哀

關于練兵的指示

力争東北停戰及制止全國内戰的對策

東北目前仍應将鄉村及中小城市工作放在首位

準備對付蔣介石大打的作戰部署

反對美國對蔣軍事援助法案的聲明

東北應準備于談判破裂時粉碎蔣介石進攻

全局破裂後太行和山東兩區的戰略計劃

正确對待軍調執行小組的國、美人員

給邝賽朝暨美國海員工會三千華工的電報

國民黨一切布置是打,暫無和平希望

給馬叙倫等的慰問電

國民黨大打後晉察冀軍區的基本任務

反動派的企圖終究要失敗

“七七”宣言發表後應采取的策略方針

對付美蔣的主要政策不是讓步而是鬥争

關于學習和宣傳中央“七七”宣言的通知

對東北局關于東北形勢及任務決議的修改意見

注意加強部隊紀律教育

中原軍以機動靈活之行動在外線牽制敵人

給李公樸、聞一多家屬的唁電

中原軍的戰略任務是在敵後創立根據地

中原軍勝利突圍的意義

學習陳赓部集中主力各個殲敵的作戰方法[2]

在鄂西鄂北豫南靈活作戰建立根據地

甯可喪失一些地方不可勉強作戰

蘇中各分散之敵利于我各個擊破

戰役戰鬥上不要平均使用兵力

陝南豫西鄂西各部應徹底分散控制廣大地區

華中野戰軍的作戰經驗

山東華中的殲敵方針

堅決克服歸隊思想在敵後創造根據地

關于劉鄧軍作戰經驗的通報

給陸定一的信

張家口失陷後晉察冀部隊的作戰方針

集中山野華野全力殲滅東進之敵

采取圍城打援辦法殲敵有生力量

敵強我弱必須準備長期鬥争

南方各省鄉村工作方針

要勝利就要搞好統一戰線

同三位西方記者的談話

新年祝詞

一切以打大殲滅戰為目标

圍城打援是殲敵的重要方法之一

給陳瑾昆的信

注意多打殲滅戰少打擊潰戰

對中國革命新高潮的說明

關于徹底粉碎陳誠向魯南進攻的建議

考慮作戰行動應以便利殲敵為标準

隻要打破胡宗南軍即可改變陝北局面

中央工作委員會在劉少奇主持下進行工作

先打弱的後打強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不性急不分兵待機殲敵

蔣介石驅我至黃河以北而殲滅的方針将歸于破産

東北作戰部署及關内戰局

山東戰場的作戰方針

對陳謝縱隊西進作戰的部署

中原軍起了極大的戰略作用

做好奪取大西北的一切準備

一九四七年六月當為開始全面反攻的月份

每戰應以殲滅孤立分散之敵為主

擊滅胡宗南奪取大西北的兩個方案

一年作戰總結及今後計劃

陳謝縱隊使用方向改為渡河南進

在小河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對确保與擴大戰略主動權的軍事部署

做好到國民黨區域作戰的準備工作

劉鄧軍出大别山的準備工作

整頓隊勢以利争取新勝利

對劉鄧出動後敵之對策的估計

對我軍南進的三點意見

在今後四個月内争取整個軍事形勢的轉變

西兵團的作戰任務

給敵以殲滅與殲滅性打擊須同時注重

陳謝部的作戰範圍和原則

迅速建立無後方作戰的思想

土地會議應該采取徹底平分土地的方針

在黃河、淮河、運河、平漢之間創造根據地有重大戰略意義

陳粟部在一兩個月内應隻打小仗不打大仗

給毛岸英的信

西北戰場作戰經驗

組織野戰機動兵團及分散作戰的部署

對待自由資産階級須防止過左傾向

民盟的教訓

我們完全有把握徹底打倒蔣介石反動集團

晉察冀野戰軍準備配合東北作戰

給陳瑾昆的信

在土地改革中注意糾正“左”傾錯誤

改造舊藝術創造新藝術

在楊家溝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 ······

内容概要

長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顔。

【題解】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軍團從江西、福建根據地向陝北進軍,經過了11個省,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一萬八千餘裡,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終于勝利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會合。這一首七律便是這一偉大事件的藝術概括。

【注釋】

(1)等閑:猶言一般、尋常、随便。

(2)烏蒙:山名。

(3)走泥丸:像滾動的泥丸子。

(4)雲崖:形容金沙江兩岸山崖陡峭。

【賞析】

長征在中國曆史上具有極其偉大的意義,這首詩,正是這一大進軍的光輝的寫照和熱情的歌頌。它集中的表現了紅軍英雄豪邁的氣概,同時也生動地描寫了長征壯闊艱險的場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詩,是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傑出典範。

五律一首

一九一五年五月

共泛朱張渡,攀險呼俦侶,

層冰漲橘汀。盤空識健翎。

鳥啼楓徑寂,赫曦聯韻在,

木落翠微冥。千載德猶馨。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禦,浴血東瓜守,

将軍賦采薇。驅倭棠吉歸。

師稱機械化,沙場竟殒命,

勇奪虎罴威。壯志也無違。

【題解】

1942年2月,日軍為了切斷援華抗戰物資的重要運輸線--滇緬公路,向英國殖民地緬甸大舉進攻。應英國政府請求,中國國民黨政府派遣遠征軍3個軍約10萬人赴緬參戰。3、4月份,遠征軍多次重創日軍,第五軍戴安瀾将軍所率200師表現最為突出;5月份因作戰失利而總退卻,撤退途中,戴安瀾師長遭日軍伏擊,身負重傷,不幸殉國。這是毛澤東為其撰寫的挽詩。

【注釋】

(1)賦采薇:指赴國難。

(2)機械化:200師是機械化部隊。

(3)東瓜、棠吉:緬甸地名。

(4)無違:沒有背離。

【賞析】

首聯二句,直書事始;颔聯、頸聯寫将軍所率部隊奮勇戰鬥,實是烘托将軍;尾聯二句,收筆回寫将軍本身,哀悼其赍志以終,顯示挽詩主題。

送縱宇一郎東行

約一九一六年

雲開衡嶽積陰止,

天馬鳳凰春樹裡。

年少峥嵘屈賈才,

山川奇氣曾鐘此。

君行吾為發浩歌,

鲲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

艟艨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東風吹萬裡。

丈夫何事足萦懷,

要将宇宙看稊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

世事紛纭從君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諸公碌碌皆餘子。

平浪宮前友誼多,

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

我返自崖君去矣。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題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派盤踞了22年的南京。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毛澤東在人民的“薄海歡騰”聲中揮筆寫成此篇。

【注釋】

(1)風雨:指戰争形勢。

(2)蒼黃:變化翻覆。

(3)今勝昔:如今勝過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釣譽。

(5)老:朽。

(6)滄桑:引申為革命。

【賞析】

這首詩不僅描述了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一偉大的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義,表現了它的激動人心,不隻是窮盡了理、事、情;而且還顯示了詩人的高瞻遠矚、破格創新、揮灑自如、神旺氣足,還表現了詩人的才、膽、識、力。正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為作者之文章。”

祭母文

一九二三年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

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餘三,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隻有兩端。

一則盛德,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

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恺恻慈祥,感動庶彙。

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劈理分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

潔淨之風,傳遍戚裡。

不染一塵,身心表裡。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以此為卓。

天乎人欤?傾地一角。

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

病時攬手,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各務為良。

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或多勞瘁。

大小親疏,均待報赉。

總茲所述,盛德所輝。

以秉悃忱,則效不違。

緻于所恨,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春晖朝霭。

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皆報恩時。

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盡此一觞。

後有言陳,與日俱長。

尚飨!

和柳亞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題解】

柳亞子∶名棄疾,字安如,号亞子。第一次與毛澤東交往在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柳亞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開天辟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雄。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铗怨馮灌。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甯存一寸丹!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分湖為柳亞子家鄉,意為他要回家隐居。毛澤東和的是另一首詩。

[注釋]

(1)飲茶粵海未能忘∶柳亞子一九四一年詩寄毛澤東∶“雲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品茶。”

(2)索句渝州葉正黃∶指緻柳亞子的詩《沁園春·雪》。

(3)渝州∶重慶。

(4)昆明∶指頤和園昆明湖。

(5)富春江∶指東漢初年,嚴光不願出來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邊釣魚。

祭黃帝陵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

胄衍祀綿,嶽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

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台不守,三韓為墟。

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

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奮戰,區宇以甯。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屦俱奮。

萬裡崎岖,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曆險夷。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

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

四萬萬衆,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

實鑒臨之,皇天後土。

尚飨!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天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題解】

作者附注雲: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絲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曉,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注釋】

餘江縣:在江西。

枉自多:杜甫《征夫》:“十室幾人在,千山空自多。”

遺矢:同遺屎。

鬼唱歌: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

盡舜堯:《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為舜堯。”

紅雨:桃花雨。李賀《将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三河:黃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憶重慶談判

一九四二年秋

有田有地皆吾主,

無法無天是爾民。

重慶有官皆墨吏,

延安無土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

奪地争城是鬥争。

遍地哀鴻遍地血,

無非一念救蒼生。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題解】

韶山,毛澤東的故鄉。1925年1月,毛澤東從上海回到故鄉,建立中共韶山支部,組織農民協會。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又一度回到韶山。由于革命工作的繁忙,在建國後的第十年,才得重返故鄉一次。一别32年,故鄉的面貌全變了。欣今慨昔,感而賦詩。

【注釋】

(1)别夢:指往事。

(2)逝川:比喻過去流失的歲月。

(3)黑手:指反動勢力。

(4)霸主鞭:形容反動派對農民群衆的鎮壓。

(5)為有:因為有。

(6)下夕煙:由暮霭中下工歸來。

【賞析】

首以“别夢”開端,暗示回到故鄉,而又蕩開到“三十二年前”;末以“喜看”作結,正面形象歌頌;前咒後喜,自然對應。中間兩聯四句,一正一反,一反一正,正好把三十二年的曆史發展按序表述出來,由咒而喜,绾合結尾。真情壯采,自然渾成;句句都是直抒胸臆,恰到好處。

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

春江浩蕩暫徘徊,

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

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

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歎韶華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登廬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裡可耕田?

【題解】

毛澤東此次登廬山,是為了召開黨的八屆八中全會。登臨縱目,有感于“江山如此多嬌”,揮筆賦詩,遂成此律。

【注釋】

(1)飛峙:飛來聳立。

(2)躍上:乘車飛馳而上。

(3)蔥茏:草木青盛貌,指青山。

(4)九派:古書中的九條江。

(5)浮黃鶴:指引起浮黃鶴的意象。

(6)三吳:指長江下遊江浙一帶。

(7)陶令:東晉大詩人陶潛。

【賞析】

全詩前後兩聯,起的突兀有氣勢,收的完固有神力。中間兩聯,南北東西,聯類而及;遠近上下,自然成對。首頸颔尾,層層相生;現實理想,絲絲入扣,表現出對新時代新社會的歌頌及充滿信心。

五雲山

一九五五年

五雲山上五雲飛,

遠接群峰近拂堤。

若問杭州何處好,

此中聽得野莺啼。

為女民兵題照

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

飒爽英姿五尺槍,

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

不愛紅裝愛武裝。

【題解】

民兵組織在中國革命史中具有光榮傳統。我黨一貫重視建立和發展民兵工作,這是由毛澤東關于人民戰争的一系列理論和政策所決定的。

【注釋】

紅裝:女子盛裝。

觀潮

一九五七年九月

千裡波濤滾滾來,

雪花飛向釣魚台。

人山紛贊陣容闊,

鐵馬從容殺敵回。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晖。

【題解】

這首詩背景不詳,但詩中所寫均為湖南故實。可能是寫給一位多年不見面的住在長沙的女友人。

【注釋】

(1)翠微:謂青缥色的山氣。

(2)斑竹:湘妃竹。

(3)長島:指湘江中的水露洲或橘子洲。

(4)芙蓉國:湖南的代稱。

(5)盡朝晖:到處從滿生氣。

【賞析】

詩中使用古代神話傳說,描寫故國山水風光。以柔和的色調與舒緩的抒情,通過幻想創造了一幅優美的圖像。全詩以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通過描寫友人的身世與遭遇,贊美友人的高貴品質。

七絕一首(改陸放翁詩一首)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類而今上太空,

但悲不見五洲同。

愚公盡掃饕蚊日,

公祭毋忘告馬翁。

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蒼茫看勁松,

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

無限風光在險峰。

【題解】

廬山仙人洞,在牯嶺西,佛手岩下。李進的這張照片,曾在1964年1月11日的《文彙報》上發表過,李進另送他原照一張。

【注釋】

李進∶即江青。

讀報有感

一九五九年

反蘇憶昔鬧群蛙,

喜看今日大反華。

惡煞腐心興鼓吹,

兇神張口吐煙霞。

神州豈止千裡惡,

赤縣原藏萬種邪。

遍尋全球侵略者,

惟餘此處一孤家。

上一篇:肉鴿養殖

下一篇:和平發展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