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穆遺書

武穆遺書

金庸小說中嶽飛所着的兵法奇書
《武穆遺書》,金庸小說中嶽飛所着的兵法奇書 。[1]現代屢有《武穆遺書》面世,惟難以證實出自嶽飛手筆,兼以武術為主,并非兵書,加上宋代史書對此書全無紀錄、曆代兵書亦無收錄,故此兵書真僞尚難确認。比如有報道稱金庸筆下《武穆遺書》 實為武功秘籍
    中文名:武穆遺書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Yue Fei Martial Arts l領域:人文科學 學 科:武術,考古 專 業:體育,宋代文學

遺書傳承

嶽飛,我國宋代的抗金名将,《武穆遺書》相傳為其所作的兵書,但在《宋史》中并無相關記載。此外長篇演義小說《說嶽全傳》以及民間傳說中均沒有提到《武穆遺書》。世傳的嶽飛兵法以及嶽家槍、鴛鴦陣等都是後人僞托他的名字造的。

《武穆遺書》應出自金庸的杜撰,在《射雕英雄傳》裡,金國王爺為争奪《武穆遺書》,學習裡面的兵法稱霸中原而大動幹戈。但在真實的曆史中可能不存在。

據傳說,嶽飛逝前将拳譜傳給嶽震、嶽霆,二人隐居于黃梅聶家灣,整理出《武穆遺書》,秘而不宣,且日夜操練。在黃梅縣小池鎮,嶽飛第二十七代後裔嶽進,他是聞名鄂贛皖的嶽家拳傳人。1986年,他參加了全國民間武術表演大會,他的嶽家拳技壓群雄,榮獲金獎。深藏于民間的“嶽家拳”和《武穆遺書》于800年後,重新浮出水面。 作為忠烈之後,嶽進深明大義,于1987年将古抄本《武穆遺書》捐獻給國家,并獲得300元獎金。

又傳明清之際,一個叫姬際可的人無意中在一座破廟發現了半卷《武穆遺書》,并由此創建了内家拳的第一個拳種——形意拳。此後,這半卷《武穆遺書》一直作為形意拳的鎮派之寶被傳下去。《逝去的武林》一書中錄有口訣。

遺書内容

僅供參考,真實性尚待考證。

南宋嶽飛着

要 論 一

從來散之必有其統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間四面八方,紛紛者各有所屬,千頭萬緒,攘攘者自有其源。蓋一本散為萬殊,而萬殊鹹歸于一本,事有必然者。且武事之論,亦甚繁矣。而要之,千變萬變,無往非勢,即無往非氣,勢雖不類,而氣歸于一。夫所謂一者,從上至足底,内而有髒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膚五官百骸相聯而為一貫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随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節攻之,中節動而上下和之,内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貫者,其斯之謂欤。而要非勉強以緻之,襲焉而為這也。當時而靜,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穩如山嶽。當時而動,如雷如塌,出乎爾而疾如閃電。且靜無不靜,表裡上下,全無參差牽挂之意。動無不動,左右前後,并無抽扯遊移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禦,若火之内攻,發之而不及掩耳。不假思索,不煩拟議,誠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是豈無所自而雲然乎。蓋氣以日積而有益,功以久練而始成。觀聖門一貫之傳,必俟多聞強識之後,豁然之境,不廢格物緻知之功,是知事無難易,功惟自盡,不可躐等,不可争遽,按步就步,循次而進,夫而後官骸肢節,自有通貫上下表裡,不難聯絡,庶乎散者統之,分者合之,四體百骸,終歸于一氣而已。

要 論 二

嘗有世之論捶者,而兼論氣者矣。夫氣主于一,可分為二,所謂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陰陽也。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呼吸,吸則為陰,呼則為陽,主平靜者為陰,主乎動者為陽,上升為陽,下降為陰,陽氣上升而為陽,陽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上行即為陽,此陰陽之分也。何謂清濁?升而上者為清,降而下者為濁,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者為陽,濁者為陰,而要之陽以滋陰,渾而言之統為氣,分而言之為陰陽。氣不能無陰陽,即所謂人不能無動靜,鼻不能無呼吸,口不能無出入,此即對待循環不易之理也。然則氣分為二,而實在于一。有志于斯途者,慎勿以是為拘拘焉。

要 論 三

夫氣本諸身,而身之節無定處,三節者,上中下也。以身言之:頭為上節,身為中節,腿而下節。以上節言之:天庭為上節,鼻為中節,海底為下節。以中節言之:胸為上節,腹為中節,丹田為下節。以下節言之: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以肱言之: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以手言之:指為梢節,掌中節,掌根為根節。觀于是,而足不必論矣。然則自頂至足,莫不各有三節。要之,若無三節之分,即無着意之處。蓋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身是空,下節不明,自家吃跌,顧可忽乎哉。至于氣之發動,要皆梢節動,中節随,根節催之而已。然此猶是節節而分言之者也,若夫合言之,則上自頭頂,下至足底,四體百骸,總為一節,夫何三節之有哉?又何三節中之各有三節雲乎哉?

要 論 四

試于論身論氣之外,而進論乎梢者焉。夫梢者,身之餘緒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氣者亦所罕論。捶以内而發外,氣由身而達梢,故氣之用不本諸身,則虛而不實,不形諸梢,則實而仍虛,梢亦烏可不講。然此特身之梢耳,而猶未及乎氣之梢也。四梢維何?發其一也。夫發之所系,不列于五行,無關于四體,似不足論矣,然發為血之梢,血為氣之誨,縱不必本諸發以論氣,要不能離乎血而生氣,不離乎血,即不得不兼及乎發,發欲沖冠,血梢足矣。其他如舌為肉梢,而肉為氣囊,氣不能形諸肉之梢,即無以充其氣之量,故必舌欲催齒,而後肉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齒也。·筋稍者,,指甲也。氣生于骨,而聯于筋,不及乎齒,即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爾者,要非齒欲斷筋,甲欲透骨,能也。果能如此,則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氣亦自足矣。豈複有虛而不實,實而仍虛者乎。

要 論 五

今夫捶以言勢,勢以言氣,人得五髒以成形,即由五髒而生氣,五髒實為生性之源,生氣之本,而名為心肝脾肺腎是也。心為火,而有炎上之象,肝為木,而有曲直之形,脾為土,而有敦厚之勢;肺為金,而有從草之能;腎為水,而有潤下之功,此乃五髒之義,而必準之于氣者,以其各有所配合焉。此所以論武事者,要不能離乎斯也。胸膈為肺經之位,而為諸髒之華蓋。故肺經動而諸髒不能靜。兩乳之中為心,而肺包護之,肺之下,胃之上,心經之位也。心為君火,動而相火無不奉合焉。而兩肋之間,左為肝,右為脾,背脊十四骨節,皆為腎,此固五髒之位。然五髒之系,皆系于背脊,通于腎髓,故為腎。至于腰,則兩腎之本位,而為先天之第一,尤為諸髒之根源。故腎水足,而金木水火土鹹有生機,此乃五髒之位也。且五髒之存于内者,各有其定位,而具于身者,亦自有所專屬,領頂腦骨背,腎是也。兩耳亦為腎,兩唇兩腮,皆脾也。兩發則為肺。天庭為六陽之首,而萃五髒之精華,實為頭面之主腦,不啻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陽明胃氣之沖,天庭性起,機由此達,生發之氣,由腎而達于六陽,實為天庭之樞機也。兩目皆為肝,而究之上包為脾,下包為胃,大角為心經,小角為小腸,白則為肺,黑則為肝,瞳則為腎,實為五髒之精華所聚,而不得專謂之肝也。鼻孔為肺,兩頤為腎,耳門之前為膽經,耳後之高骨,亦腎也。鼻為中央之土,萬物資生之源,實中氣之主也。人中為血氣之會,上沖印堂,達于天庭,亦為至要之所。兩唇之下為承漿,承漿之下為地閣,上與天庭相應,亦腎經位也。領頂頸項者,五髒之道途,氣血之總會,前為食氣出入之道,後為腎氣升降之途,肝氣由之而左旋,脾氣由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為周身之要領。兩乳為肝,兩肩為肺,兩肘為腎,四肢為脾,兩肩背膊皆為脾,而十指為心,肝,脾,肺,腎是也。膝與胫,皆腎也。兩腳根為腎之要,湧泉為腎穴。大約身之所系凸者為心,窩者為肺,骨之露處皆為腎,筋之聯處皆為肝,肉之厚處皆為脾。象其意,心如猛虎,肝如箭,脾氣力大甚無窮,肝經之位最靈變,腎氣之動快如風。其為用也,用其經,舉凡身之所屬于某經者,終不能無意焉,是在當局者自為體認,而非筆墨所能為者也。至于生克制化,、雖别有論,而究要領,自有統會,五行百體,總為一元,四體三心,合為一氣,奚必昭昭于某一經絡,而支支節節言之哉。

要 論 六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内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此為六合。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胯相合,右之與左亦然,以及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眼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孰非内合。豈但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

要 論 七

頭為六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此是賴。故頭不可不進也。手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進而手則卻不前矣,此所以膊貴于進也。氣聚中腕,機關在腰,腰不進,而氣則餒而不實矣。此所以腰貴于進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而意則堂然無能為矣。此所以步必取其進也。以及上左必須進右,上右必須進左,其為七進,孰非所以着力之地欤,而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而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而俱無抽扯遊移之形。

要 論 八

身法維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已。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則裹其力,開拓而莫阻。高則揚其身,而身若有增長之勢。低則抑其身,而身若有攢捉之形。當進則進,殚其身而勇往直沖,當退則退。領其氣而回轉伏勢。至于反身顧後,後即前也。側顧左右,使左右無敢當我,而要非拘拘焉為之也。必先察人之強弱,運吾之機關,有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時以轉移,不可執格而論,時而宜進,故不可退而餒其氣,時而宜退,即當以退而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而亦實以賴其進。若反顧後,顧其後而亦不覺其為後,側顧左右,而左右亦不覺其為左右矣,總之,機關在眼,變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諸身,身而前,則四體不令而行矣,身而卻,則百骸莫不冥然而處矣。身法顧可置而不論乎。

要 論 九

今夫五官百骸,主于動,而實運以步,步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應戰對敵,皆本諸身,而實所以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機應變在于手,而所以為手之轉移者。亦在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蕩之機,抑揚伸縮,非步何以示變化之妙。所謂機關者在眼,變化者在心,而所以轉變抹角,千變萬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強以緻之也。動作出于無心,鼓舞出于不覺,身欲動而步亦為之周旋,手将動而步亦早為之似逼,不期然而然,莫知驅而驅,所謂上欲動而下自随之者,其斯之謂欤。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也,然而無定位者,亦為步。如前步進焉,後步随焉,前後自有定位,若以前步作後,後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後之前步,後步作前之後步,則前後亦自然無定位矣。總之拳以論勢,而握要者為步,活與不活,亦在于步,靈與不靈,亦在于步,步之為用大矣哉。捶名心意,心意者,意自心生,拳随意發。總要知己知人,随機應變,心氣一發,四肢皆動,足起有地,膝起有數,動轉有位,合膊望胯,三尖對照,心意氣内三相合。拳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相合。手心足心本心三心一氣相合。遠不發手,捶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不論前後左右,一步一捶,發手以得人為準,以不見形為妙。發手快似風箭,響如雷鳴,出沒如兔,亦如生鳥之投林。應敵似巨炮推薄壁之勢,眼明手快,勇躍直吞,未曾交手,一氣當先,既人其手,靈動為妙。見孔不打,見橫打,見孔不立,見橫立,上中下總氣把定,身足手規矩繩束,既不望空起,亦不望空落,精明靈巧,全在于活,能去能就,能柔能剛,能進能退,不動如出嶽,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炫曜如三光,察來勢之機會,揣敵人之短長,靜以待動有上法,動以處靜有借法,借法容易上法難,還是上法最為先。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難行。起如箭攢落如風,手摟手兮向前攻,舉動暗中自合,疾如閃電在天,兩邊撾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斬捶勇猛不可當,斬梢迎面取中堂,搶上搶下勢如虎,好似鷹鹯下雞場,翻江倒海不須忙,單鳳朝陽勢為強,雲背日月天地交,武藝相争見短長。步路寸開把尺,劈面就去,上右腿,進左步,此法前行,進人要進身,身手齊到是為真,發中有絕何從用,鮮明其意妙如神。鹯子镄林莫着翅,鷹捉小鳥勢四平。取勝四梢要聚齊,第一還要手護心。計謀施運化,霹靂走精神,心毒稱上策,手毒方勝人。何謂閃?何謂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何謂打?何謂顧?顧即打,打即顧。發手便是,心如火藥拳如子,靈機一動鳥難飛,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回鳥落見神奇。起手如閃電,閃電不及合眸,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五道本是五道關,無不把守自遮欄,左腮手過,右腮手去,右腮手過去,左腮手來,兩手束拳迎面出,五關之門關得嚴。拳從心内發,向鼻尖落,足從地下起,足起快時心火作,五行金木水火土,火炎上而水就下,我有心肝脾肺腎,五行相推無錯誤。

交 手 法

占右進左,占左進右。發步時足根先着地,足尖以十趾抓地,步要穩當,身要莊重。捶要沉實而有骨力,去是撒手,着人成拳。用拳要锩緊,用把把有氣,上下氣要均停,出入以心為主宰,眼手足随之去,不貪不歉,不即不離,肘落肘離,手落手窩。右足當先,膊尖向前,此是換步。拳從心發,以身力摧手,手以心把,心以手把,進人進步,一步一捶,一支動,百支俱随。發中有絕,一握渾身皆握,一伸渾身皆伸,伸要伸得進,握要握得根,如锩炮卷得緊,繃得有力。不拘提打,按打,烘打,旋打,斬打,沖打,锛打,肘打,膊打胯掌打,頭打,進步打,退步打,順步打,橫步打,以及前後左右上下百般打法,皆要一起相随。出手先占正門,此之謂巧,骨節要對,不對則無力,手把要靈,不靈則生變。發手要快,不快則遲誤,舉手要活,不活則不快。打手要跟,不跟則不濟。存心要毒,不毒則不準。腳手要活,不活則擔險。存心要精,不精則受愚。發作要鷹捉勇猛,外靜膽大,機要熟運,切勿畏懼遲疑,心小膽大,面善心惡。靜似書生,動如雷發。人之來勢,亦當審察。腳踢頭撞,拳打膊作,窄身進步,仗身起發,斜行換步,攔打倒身,擡腿伸發,腳指東顧,須防西殺,上虛下必實者,詭計指不勝屈。靈機自揣摩,手急打手慢,俗言不可輕,的确有識見。起望落,落望起,起落複相随,身手齊到是為真。翦子股,望眉斬,加上反背,如虎搜山。起手如閃電,打下如迅雷,雨行風,鷹捉燕,鹞鑽林,獅搏兔。起手時三心相對,不動如書生,動之如龍虎。遠不發手打,雙手護心旁,右來右迎,左來左迎,此為捷取。遠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遠了便腳踢,近了便加膝,遠近宜知,拳打足踢,頭至把勢,審人能叫一思進,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赢。捷取人法,審顧地形,拳打上風,手要急,足要輕,把勢走動如貓行。心要正,目聚精,手足齊到定要赢。若是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把草,上打咽喉下打陰,左右兩脅在中心,前打一丈不為遠,近者隻在一寸間,身動時如崩牆倒,腳落時如樹載根。手起如炮直沖,身要如活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中節則首尾皆相應。打前要顧後,知進須知退,心動快似馬,臂動速如風,操演時面前如有人。交手時有人如無人。起前手,後手緊摧,起前腳,後腳緊跟,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如見空不打,見空不上,拳不打空起,亦不打空落,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勝人,身要攻人,步要過人,前腿似跏後腿似忝,首要仰起,胸要現起,腰要長起,丹田要運氣。自頂至足,要一氣相貫。膽戰心寒,必不能取勝,未能察言觀色者,必不能防人,必不能先動。先動為師,後動為弟,能叫一思進,莫教一思退。三節要停,三尖要照,四梢要齊,明了三心多一力,明了三節多一方,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氣,明了三節,不貧不歉,起落進退多變,三回九轉是一勢,總要一心為主宰。統乎五行,運乎二氣,時時操演,勿誤朝夕,盤打時而勉強,工用久而自然。誠哉是言,豈虛語哉!

小說記載

金庸小說記載:

流轉

嶽飛死後,武穆遺書一直藏于臨安大内翠寒堂東十五步處水簾石洞下,後被鐵

掌幫幫主上官劍南盜回鐵掌峰,藏于幫中聖地。

《射雕英雄傳》

一書中完顔洪烈見金跟蒙古戰鬥屢屢不敵,希望得到遺書中用兵要決以滅蒙古及大宋;故請得歐陽鋒父子及彭連虎、沙通天等武林高手幫助,前往水洞盜書。惟他們不知遺書原本早已被鐵掌幫幫主盜去,所奪得的隻是一個空盒。郭靖亦為保護此書,與歐陽鋒交手而至重傷;得黃蓉相助于密室療傷七天後方愈。

郭靖與黃蓉因于牛家村曲靈風酒店中發現曲藏有遺書所在地的畫,得知遺書藏于鐵掌峰,并成功取得。襄陽城破後,郭靖夫婦與襄陽同生死,郭靖将楊過送予郭襄的玄鐵重劍加上西方精金分别鋳成倚天劍與屠龍刀,武穆遺書即藏于屠龍刀之中。

元明:周芷若于靈蛇島取得倚天劍與屠龍刀,刀劍互砍而取得武穆遺書,後趙敏從周身上取得遺書,張無忌再轉交予徐達。

内容

小說第三十四回

:諸凡定謀、審事、攻伐、守禦、練卒、使将、布陣、野戰,以及動靜安危之勢,用正出奇之道,無不詳加闡述。

曆史影響

成吉思汗西征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國時,郭靖以金刀附馬、右軍元帥身份随軍西征,其軍熟練遺書中天複、地載、風揚、雲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八個陣勢,于阻止内鬥與滅花剌子模國中立下重大功勞,成吉思汗本欲封郭靖予最優良的封地。

襄陽保衛戰

郭靖于母親自殺要求兒子保忠于宋後離開蒙古,成為南宋保護門戶重鎮襄陽城的重要人物。于數次襄陽保衛戰中,郭靖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武穆遺書貢獻已成疑。

明教起義

張無忌無心大業,将遺書轉交予朱元璋手下大将徐達(徐達于取得遺書前已是赫赫有名的将領),趙宋因失嶽飛而置神州于龍漠,朱明因武穆遺書而複漢人江山,乃金庸對大宋鄂王的一種間接緻敬。

新發現

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

《逝去的武林》出版

口述者李仲軒 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退隐後做了50年守門人

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

《射雕英雄傳》中武林群豪争奪《武穆遺書》是真實的存在嗎?

昨天,現代出版社推出《逝去的武林》一書指出,《武穆遺書》确實存在,形意拳就是由《武穆遺書》發展而來。

該書是2004年去世的武林宗師李仲軒85歲時的口述實錄,據稱這位曾在西單某電器商店守門近50年的老者是中國武術界的至尊前輩,也是中華武術黃金時代的最後一位見證人。

上一篇:高玉寶

下一篇:百字明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