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鎮

武宣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下轄鎮
武宣鎮,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地處武宣縣中部,東接三裡鎮,南連桐嶺鎮,西鄰祿新鄉和來賓市興賓區南泗鄉,北連二塘鎮。區域面積20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78755人。1949年12月,稱城廂鎮,屬二塘區管轄。1969年1月,稱武宣公社。1984年10月,撤社建鄉,武宣鎮仍稱武宣鎮。1987年,馬步鄉從武宣鎮分出。2005年6月,撤馬步鄉并入武宣鎮。截至2020年6月,武宣鎮下轄8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1]。2019年,武宣鎮有工業企業191個,其中規模以上3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3個。
  • 中文名:武宣鎮
  • 外文名: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
  • 所屬地區:
  • 地理位置:
  • 面積:311.4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柳州市
  • 耕地面積:75893畝
  • 人口:6.427萬多

曆史沿革

1949年12月,稱城廂鎮,屬二塘區管轄。

1950年9月,稱武宣鎮。

1952年9月,象州縣和武宣縣合并為石龍縣,原武宣鎮歸入二塘區,稱武宣鄉。

1958年1月,撤區建鄉,稱武宣鄉。

1958年8月,改稱武宣公社,同年9月歸入紅旗公社。

1959年3月,稱武宣公社。

1962年,複置武宣縣,稱武宣區。

1969年1月,稱武宣公社。

1980年4月,恢複公社級的武宣鎮。

1984年10月,撤社建鄉,武宣鎮仍稱武宣鎮。

1987年,馬步鄉從武宣鎮分出。

2005年6月,撤馬步鄉并入武宣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武宣鎮轄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南河6個居民委員會,洪獅、大嶺、清水、長壽、陳家嶺、武南、武北、草廠、對河、大祿、雅村、官祿、統安、馬步、回龍、橋鞏、河耀1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2個居民小組、15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武宣鎮下轄8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城東社區

南河社區

清水村

武北村

統安村

城西社區

黔江社區

長壽村

陳家嶺村

回龍村

城南社區

仙湖社區

草廠村

馬步村

橋鞏村

城北社區

洪獅村

大祿村

雅村村

河耀村

城中社區

大嶺村

武南村

官祿村

對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宣鎮地處武宣縣中部,東接三裡鎮,南連桐嶺鎮,西鄰祿新鄉和來賓市興賓區南泗鄉,北連二塘鎮。區域面積203.5平方千米。

氣候

武宣鎮氣候溫和,1月均溫11.4℃,7月均溫28.9℃,年均溫21.1℃。年降水1291.7毫米。全年無霜期329天。

自然資源

武宣鎮境内儲藏有錳、滑石、重晶石等礦産資源。

人口

2011年末,武宣鎮轄區總人口5.8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653人,城鎮化率48.7%;另有流動人口1232人。總人口中,男性30400人,占51.8%;女性28300人,占48.2%;14歲以下7649人,占13%;15~64歲43500人,占74.07%;65歲以上7607人,占12.9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9200人,占66.7%;壯族19415人,占33%;其他少數民族占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9‰,人口死亡率4.29‰,人口自然增長率6.5‰。

截至2019年末,武宣鎮戶籍人口7875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武宣鎮财政總收入1.39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919萬元,比上年增長3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417萬元,增值稅429萬元,企業所得稅1911萬元。人均财政收入2363.8元,比上年增長4.5%。

2019年,武宣鎮有工業企業191個,其中規模以上3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3個。

農業

武宣鎮有農業耕地面積7.58萬畝,人均1.29畝,以種植稻谷、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産值4.54億元,比上年增長20.4%,農業增加值占生産總值的17.2%。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産糧食18287噸,人均249.3千克,其中水稻1224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油料作物、玉米、油葵等。

武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12萬頭,牛飼養量0.25萬頭,家禽飼養量31萬羽。2011年,生産肉類9014.7噸,其中豬肉8000.7噸,牛肉1014噸,禽蛋512噸,鮮奶96噸;畜牧業總産值9814.1萬元,占農業總産值的21.6%。

截至2011年末,武宣鎮累計造林9.27萬畝,其中防護林6.05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8萬株,林木覆蓋率33.8%,活立木蓄積量9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18萬畝,産量8100噸,主要品種有龍眼、柿子、蕉類,其中龍眼2300噸,柿子2000噸,蕉類2000噸。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可用于水産養殖的淡水水面1.37平方千米。農民人均純收入7787元。

工業

武宣鎮工業以礦産、加工、建築材料為主。工業企業136家,職工1.28萬人。2011年,工業總産值達到49.67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工業增加值占生産總值的58.9%。

商業

2011年末,武宣鎮有各類市場8家,露天坪場5032平方米,日交易額超350萬元。

金融

2011年,武宣鎮金融産業實現增加值2617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4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各項貸款餘額5.1億元,比上年增長21.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武宣鎮有幼兒園17所,在園幼兒2176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15所,在校生4563人,專任教師225人,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183人,專任教師126人,初中适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所。

2011年,武宣鎮教育經費達3150萬元,國家财政性教育經費3107萬元,财政預算内教育經費3103萬元,預算内教育事業費3101萬元,分别比上年增長20.37%、20.94%、21.83%、68.44%。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武宣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2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82人,經營管理人才71人,技能人才80人,農村實用技術人才195人。

文體事業

1970年5月,武宣鎮開通有線廣播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8萬戶,入戶率78.3%。

2011年末,武宣鎮有文化館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人。

2011年末,武宣鎮有體育場地33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人。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武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1所;病床19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32張,固定資産總值27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5人,其中執業醫師20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注冊護士1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人、執業(助理)醫師0.15人、注冊護士0.2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3萬人次,住院手術192台次,出院病人150人次。

2011年,武宣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5萬人,參合率96%;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0歲,其中男性81歲,女性85歲;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别為3.83‰、3.83‰、2.29‰。

社會保障

2011年,武宣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62戶,人數2038人,支出429.41萬元,比上年增長12.3%,月人均175元,比上年增長11.4%;城市醫療救助44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025人次,共支出12.07萬元,比上年增長27.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51戶,人數1988人,支出156.34萬元,比上年增長24.3%,月人均65.5元,比上年增長3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5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9.47萬元,比上年增長6.3%。2011年,社會福利費291.19萬元,比上年增長15.2%,社會福利單位2個,床位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4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21萬人,參合率55.1%。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武宣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3處。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1250門,固定電話用戶1.23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2.9%;移動電話用戶1.7萬戶,寬帶接入用戶2.6萬戶。

交通運輸

2011年,武宣鎮客運總量522.19萬人次,貨運總量878.36萬噸。有縣鄉(鎮)級公路57條,總長392.31千米。日均發送106輛客車,日客運量8101人次。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738輛,客運汽車106輛、2862座位;貨運量2556.7萬噸,貨運周轉量25030.2萬噸•千米,客運量359.3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28328萬人•千米。

武宣鎮境内通航河道1條,總長119千米,其中黔江河為二級航道,最大通航能力為3000噸級船舶;内河航線有武宣一廣州,武宣一深圳貨運。2011年,客運量16.0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98.86萬人•千米,貨運量430.78萬噸,貨運周轉量306419萬噸•千米。運輸企業擁有貨運船舶51艘,80677噸位;客運船舶22艘、661座位;貨運量247.17萬噸,貨運周轉量173795萬噸•千米,客運量16.0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98.86萬人•千米。

曆史文化

地名由來

此地在唐武德四年(621年),從桂林析出置武仙縣,因帝号及境内有仙人聚集之傳說得名。 [2] 

風景名勝

八仙天池

“八仙天池”(又稱:“八仙山”、“八仙寨”),是中國三個天池之一,1988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列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開發保護區。位于武宣鎮南6公裡的大山峽村八仙山。山體呈圓形,面積2平方公裡,山體313米高,四周環列八座山峰,在高出地面127米的山腰中有一池天然碧水,似“八仙托玉盤”,故稱:“八仙天池”。天池長約150米,寬100米,水深10米。又名:“八仙潭、龍潭、仙湖、神秘湖”。八仙山四周空蕩,雨不盈,旱不闊,水清無塵,味甘可飲。

五馬攔江

五馬攔江,位于武宣縣城南郊,黔江南岸有5座弧列的山巒,活似5匹駿馬,将黔江截攔,強令黔江水繞東流,氣壯山河,江山輝映,景色迷人。在5匹駿馬之間,聳立一座竹筍狀的文筆峰,面對江中200餘米長的橢圓形沙洲,俗稱:“古碛灘”,是武宣縣老八景之一《古碛鐘聲》。

馬鞍山公園

馬鞍山位于縣城的中心地帶,因為形狀極其像馬鞍而得名。馬鞍山是石灰岩構成的,山上面的樹不多而且樹比較矮。在山上可以看到縣城的全景。馬鞍山被合理地改造成為人們的休閑娛樂的場所。娛樂内容豐富,包括民間歌曲演唱,各種球類運動,交際舞,兒童遊樂設施等等。由于馬鞍山有防空洞,曾經是戰時的避難所。

文廟

文廟,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又名“黉宮”、“孔廟”。位于武宣縣城南街一巷,是廣西僅存兩座專門祭孔的廟宇之一,武宣縣最早興學立教之地(不久也将成為華南著名的旅遊勝地)。始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距今已有560多年曆史。199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由政府主導、社會各界人士捐資,共投資2500萬元修複和完善,已經完全恢複原貌。文廟座北朝南,磚木結構,朱紅粉牆,占地5000平方米。布局講究,中軸線由棂星門、狀元橋、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尊經閣組成,還有禮門、義路、戟門、左右廂房、名宦祠、鄉賢祠、明倫堂、東西兩庑、東西齋和武皇殿等附設建築,富麗堂皇,具濃郁的嶺南地方古代建築風格。其結構、傳統風格、民族特色、工藝水平有一定的曆史、科學和藝術研究價值。主要景觀有:棂星門、狀元橋、大成門、樂舞台、大成殿、孔子塑像、崇聖祠、尊經閣、明倫堂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