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國家公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

福建省北部的國家公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橫跨江西、福建兩省,是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産的國家公園。地理坐标為東經117°24′13″-117°59′19″,北緯27°31′20″-27°55′49″,保護面積1280平方公裡,其中江西區域總面積約278.57平方公裡。[1]武夷山國家公園地處内陸山區,主要山脈大緻呈東北-西南走向,地勢為西北、東北高,西南、東南低,自西向東分别屬于中山、中低山和丘陵地貌區,海拔1630米(九重天),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有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等植被類型,有高等植物269科2799種,有野生脊椎動物5綱35目125科332屬558種。2017年,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成立。2021年9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設立武夷山國家公園。[8]10月12日,武夷山國家公園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公園名單。2022年01月,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通過論證。
  • 中文名:武夷山國家公園
  • 地理位置:跨江西、福建兩省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占地面積:1280
  • 景點級别:國家級
  • 植被類型: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等
  • 管理單位: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
  • 成立時間:2017年

發展曆史

2021年12月30日,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論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夷山國家公園橫跨江西、福建兩省,南至建陽區黃坑鎮,西至光澤縣崇仁鄉,東至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地理坐标為東經117°24′13″-117°59′19″,北緯27°31′20″-27°55′49″,包括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九曲溪上遊保護地帶、光澤武夷天池國家森林公園及周邊公益林、邵武市國有林場龍湖場部分區域、 江西省鉛山縣境内的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江西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區域。保護面積1280平方公裡。

地質地貌

地質

武夷山國家公園屬閩西北隆起帶中的邵武-建甯坳陷帶,出露的地層以早古生界地層為主,岩性為厚層巨大變粒岩、千枚岩、夾大理岩、片麻岩等變質岩系。以晚震旦統黃連組及南岩組占主要部分,次為震旦系變質雜砂岩、粉砂岩等、燕山早期侵入的二長花崗岩、正長花崗岩等。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随之花崗岩侵入。白垩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體。中生代的地殼運動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岩性對武夷山地貌發育明顯,西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凝灰熔岩和流紋岩等構成,東部紅色砂頁岩地區則往往發育有谷地和盆地。

地貌

武夷山國家公園屬内陸山區,主要山脈大緻為東北-西南走向,地勢呈西北、東北高,西南、東南低,形成以丘陵山地為主的低山區地貌特征,其間有代表特征的區域分别為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屬丹霞地貌區,區内峰岩、山巒一律從西向東單面翹起,西面成20°-25°傾斜,東面則成懸崖。區内以丘陵為主,屬低山丘陵地貌,依次從谷地、低山、緩丘、低丘和中高丘排列成梯狀分布。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29.2米;最低山峰水光石,海拔240米;中丘天遊峰海拔410米。武夷山國家公園東部的地貌類型可分為單面山、桌狀山、柱狀山、紅層峰林、緩丘和斷裂巷谷、河流階地等類型。九曲溪上遊保護帶地貌以中低山為主,平均坡度在30-40°之間,屬典型的中低山地貌。地勢自西北往東南方向傾斜,海拔達400-1000米。該區域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0餘座,其中九重天海拔最高(1630米)。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中山地貌,區内千米以上高峰達110餘座,坡度一般在30°-40°。

氣候條件

武夷山國家公園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型,具有氣候垂直變化顯著、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降水豐富等特點,年均氣溫17-19℃,最高氣溫為7月,月平均氣溫在28-29℃之間,極端高溫41.4℃;最低氣溫為1月,月平均氣溫6-9℃,極端低溫-9℃;年均總積溫6633℃;年均降水量1684-1780毫米,主峰黃崗山年均降水量高達3400餘毫米。3-4月為春雨季,約占全年降水量的23-24%;5-6月為梅雨季節,約占全年降水量的36-37%;7-9月為雷雨季節,約占全年降水量的20%;10-翌年2月為秋冬少雨季節,兩季僅占全年降水量的20%。全年降雨日數一般在150天以上,最長達199天。年均相對濕度為78%,其中3-6月一般都在80%以上,以6月最高,達到83%,10月和1月最低,約在75%左右。多年平均陸面蒸發量約為720毫米,水面蒸發量為1000毫米左右。

水文特征

武夷山國家公園位于閩江流域上遊主要支流-建溪水系的上源區域,主要河流有九曲溪、黃柏溪、麻陽溪、崇陽溪、清溪河等,均屬山地河流。九曲溪、黃柏溪、麻陽溪及崇陽溪上遊的主要支流均發源于國家公園西部;桐木溪發源于桐木關西北,自西向東貫穿公園,于武夷宮注入崇陽溪,長62.5千米;黃柏溪發源于國家公園北部的麻粟坑,自西向東在溪源村流出,之後流經漿溪村、上村、柘洋村、黃柏村,在赤石下林洲注入崇陽溪,在公園内的長度約為8千米;麻陽溪發源于國家公園中南部,向南經大坡村流出,在建陽區與崇陽溪交彙而成建溪,在公園内的長度約為18千米;崇陽溪由國家公園東側流過,流經公園的河段約7千米;清溪河發源于國家公園西北部岱坪村,至東北向西南經西口村、清溪村、大洲村,于百石村流出,在公園内的長度約為25千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武夷山國家公園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浙閩山丘甜槠、木荷林區。植被依次分布有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溫性針葉林、中山苔藓矮曲林、中山草甸。

武夷山國家公園内有高等植物269科2799種(包含亞種、變種),包括苔藓植物70科345種、蕨類植物40科314種、裸子植物7科26種和被子植物152科2114種(包括亞種和變種)。此外,還記錄藻類73科191屬239種、真菌38科83屬503種和地衣13科35屬100種。其中,武夷山國家公園共有各類保護植物114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5種(銀杏、水松、水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9種(粗齒桫椤、金毛狗、水蕨、白豆杉、香榧、鵝掌楸、厚樸、香樟、浙江楠、閩楠、金荞麥、蛛網萼、野大豆、花榈木、半楓荷、紅椿、喜樹、香果樹、和福建柏);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的有28種,其中二級重點保護植物9種,三級重點保護植物19種,稀有種13種,漸危種15種;列入CITES附錄 II 的有80種,除金毛狗、粗齒桫椤、南方紅豆杉,其餘全部為蘭科植物。

2022年,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2個新物種,分别命名為細腳小蘑菇(Micropsalliota tenuipes)和武夷山小蘑菇(M. wuyishanensis)。

動物資源

武夷山國家公園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上屬于東洋界中印亞界的華中東部丘陵平原亞區。境内有野生脊椎動物5綱35目125科332屬558種,包括哺乳類8目23科56屬79種、鳥類18目59科167屬302種、爬行類2目17科52屬80種、兩栖類2目10科26屬35種、魚類5目16科41屬62種。此外,有昆蟲31目599科6849種。共總7407種野生動物中,有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CITES附錄物種及受威脅物種115種,黑麂、黃腹角雉等9種列入一級保護;屬中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種類有97種;中國特有野生動物74種,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鱗蛇、挂墩鴉雀更為武夷山所特有。

2021年10月30日,武夷山國家公園生物資源本底調查團隊公布第一階段調查成果,其中有一個重大成果,發現兩種新物種:兩栖動物新物種——武夷林蛙,以及大型真菌新物種——多形油囊蘑,均已在國際生物分類學權威期刊發表。

2022年1月7日,武夷山國家公園發布生物資源本底調查的階段性成果,發現了一批新種。2021年4月以來,發現了武夷林蛙、多形油囊蘑、無凹帶蜉金龜、武夷山毛泥甲、武夷山諾襀、三叉諾襀等6個新種,加上此前發現的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鳳仙花、武夷山對葉蘭、武夷山孩兒參等5個新種,累計發現11個新種,極大豐富了武夷山的物種紀錄。此外,還調查到玉兔粘獵蝽、裂小蘑菇、亞洲靴耳等12個中國新記錄種以及四川鱗蓋蕨、袍波紋蛾、曲星文衣等100多個武夷山新分布種。

2022年8月24日,武夷山國家公園正式發布,生物資源本底調查發現昆蟲新物種,該新種于2021年5月,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滴水岩調查時發現,2022年7月,相關學術論文發表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上,命名為璞雲舟蛾(Neopheosian pseudofasciata)。 2022年,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了動物新種,命名為中華粘獵蝽(Ectinoderus sinicus)。

主要景點

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内有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武夷源森林生态旅遊區、武夷天池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景點。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處武夷山市、建陽區、邵武市、光澤縣境内,總面積5.65萬公頃,主峰黃崗山海拔2160.8米。1979年4月由國務院批準建立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曬布岩位于武夷山國家公園六曲溪北天遊峰下,是一座岩壁,高達400米,寬約200米,把武夷山風景區隔為溪南山北。

玉龍谷景區位于武夷山國家公園武夷山景區和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之間,核心區面積858公頃,以展示明代銀礦曆史和瀑布群為特色,有玉龍瀑、木龍瀑、照天燭、珍珠瀑、劍池、思鄉瀑、九疊灘、伏羲洞、玉龍洞等景點。

福建武夷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光澤縣境内,由武夷天池景區、大岐山景區、龔家灣景區和卧牛山景區等4個景區組成,規劃總面積達2525.27公頃。

榮譽表彰

1979年4月,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

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1992年,武夷山被确認為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A級保護區。

1999年12月,武夷山入選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

2017年,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成立。

2017年,武夷山邊界調整項目在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審議通過,江西鉛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地。

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批複同意設立武夷山國家公園。

設立意義

自然資源代表性

武夷山丹霞地貌具有代表性,“碧水丹山”的景觀組合價值高。自西向東發育了六級夷平面和從中山到丘陵盆地的系列地貌類型,形成了多樣的生态環境。随着海拔的遞增,氣溫的遞減和降水量的增多,依次分布有常綠闊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溫性針葉林帶、中山苔藓矮曲林帶和中山草甸帶5個垂直帶譜,植被垂直帶譜明顯。這種因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引起的垂直分布并不完全符合因緯度的變化而引起的水平分布的變化,它表現在構成群落的物種上有所差異外,還表現在群落的鑲嵌現象突出以及過渡地帶類型更為多樣,這種分布規律在中國東南大陸乃至中亞熱帶具有代表性。

生态系統完整性

武夷山國家公園位于武夷山脈北部,閩江上遊地區,山地、河流、森林、濕地、草地、農田等生态系統在國家公園均有分布,構成了完整的生态結構和生态過程,在水土保持、涵養水源、調節氣溫等生态效益方面發揮着功能。

生物多樣性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和亞熱帶中山森林保存完好的交彙地帶,是中國陸地11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區域之一,是中亞熱帶野生動植物的種質基因庫。

科學研究

科研設施

科技樓

武夷山國家公園内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在武夷山市桐木村三港建設了科技樓1座,為地上局部三層磚混結構,建築占地面積1222.2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42.27平方米。

觀測研究站

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始建于1998年,是福建省第一個國家級的森林生态定位站。以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建設依托單位,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福建師範大學為技術支撐單位。另在皮坑口黃溪洲建設了20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樓1座;建成了測水堰3座,徑流場3處,野外觀測房1座,常規自動氣象觀測站3個,梯度鐵塔1座等設施設備;設立了2400平方米的米槠群落和甜槠群落固定樣地,另有50多個生物多樣性、植被生長動态、土壤水文、養分循環以及林分碳彙等定位觀測樣地,樣地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

科研成果

1996-2001年,全球環境基金(GEF)在武夷山實施“中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項目”,開展了“武夷山毛竹純林化的經營對福建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物種多樣性影響的研究”和“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目标确立及本底資源調查數據采集與動态監測的方法研究”課題的研究。

2001-2010年,福建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外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展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完成課題有“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螟蛾科昆蟲多樣性研究”、“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碳動态研究”、“武夷山中亞熱帶森林區土壤呼吸沿海拔梯度的變化與影響機理”、“典型生态區域森林生态系統動态監測技術開發與應用”、“中國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台建設”、“瀕危植物南方鐵杉保護技術研究”、“武夷山常綠闊葉林水分循環監測及數據集中采集信息化研究”、“毛竹林生态系統對2008年冰雪災害自然幹擾的響應機制研究”、“桐木紅茶史研究”、“武夷山森林動态大樣地建設”、“武夷山大安源森林動态樣地建設以及二次調查”和“福建省武夷山市維管植物多樣性觀測項目”等12個課題。

曆史文化

在新石器時期,武夷山地區就有古越人在此繁衍生息,懸崖絕壁上遺留的“架壑船”和“虹橋闆”,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漢時,漢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幹魚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記載。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裡,把武夷山列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稱之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武夷山國家公園内的文化遺存有:架壑船棺18處;朱熹、遊酢、熊禾、蔡元定等人活動過的書院遺址35處;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宮觀寺廟及遺址60餘處。

交通線路

交通

武夷山國家公園以星村鎮省道S205-S0311浦建高速-S0312邵光高速-其他道路(光司線)和省道S205-S303-235鄉道等道路,分别連接西部的大洲村和武夷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北部的溪源村和程墩村。

線路

武夷山國家公園

①武夷山國家公園南入口→天遊→一線天→虎嘯岩→好漢坡。

②南入口→武夷宮→水簾洞→大紅袍景區→竹筏碼頭漂流。

發現新品

2022年1月7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召開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階段性成果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陸續發現的動植物新種11種,中國新記錄種12種,武夷山新分布種100多種。

保護進展

2022年2月,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片區加強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監管,提升保障國家公園生态安全的能力。武夷山國家公園将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劃入國家公園範圍,實現武夷山生态系統的完整性保護。

上一篇:雲和梯田

下一篇:草莓博覽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