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學

止學

隋文中子所著圖書
《止學》系古籍專家馬先生有關傳統謀略學中最有價值的整理,它不僅是傳統文化關于“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傳統謀略學。凡按本書要旨去做的人,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最著名的例子當屬為政的曾國藩和為商的李嘉誠。他的“ 大智知止,小智惟謀”“衆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情之不斂,運無幸耳”等真知灼見,從根本上解開了長期困擾人們的成敗謎因;第一次道破了在“止”與“不止”之間,實是一道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也是成大事者與平庸者的 分界線。
  • 中文名:止學
  • 外文名:無
  • 拼音:
  • 近義詞:
  • 反義詞:
  • 人物:古籍專家馬先生
  • 性質:傳統謀略學

圖書引言

千萬不要小瞧一個“止”字,它關乎每一個人的勝敗榮辱:對于 大人物來說,一個“止”決定了其平凡與偉大;對于一個平凡人來說,它決定了他的成與敗;對于 賭徒來說,它決定了輸與赢……“止”之奧妙,存乎一心。 大智知止,小智惟謀。過猶不及, 知止不敗。

“止學”,顧名思義,是“停下來”的學問。那麼,在中國古人看來,“停下來”也是一門學問嗎?的确如此。不要小瞧了一個“止”字,一個“止”字,蘊含着無窮無盡的做人處世智慧。我國著名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兩千多年前就揭示了“止”字中所蘊含的人生智慧,他說:“知止,則日進無疆,反者,道之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長生久視之道。”對于商人來說,一個“止”字決定了其輸與赢;對于官員來說,一個“止”字決定了其平凡與偉大;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一個“止”字決定了他的成功與失敗。“止”之奧妙,存乎一心。

墨曰:知止,則日進無疆,反者,道之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 長生久視之道。

自古有一種杯子叫“ 公道杯”,酒裝七成則容納,過7成則神奇般的遺漏殆盡,告誡人們辦事不要貪心,适可而止,“謙受益,滿招損”,《 止學》更多的是告誡做人的哲理,辦事、斂财要有“度”。

圖書目錄

前言智卷一智謀的運用講究的是恰到好處和适可而止,在特定時期,不用智謀也是智謀之一最大的危險來自于對對手智慧的低估上在 天理道義面前,智計的作用終是有限有隻有權衡智計得失,當用則用,當棄則棄的人,最終才能 立于不敗之地一個人隻要行事無私,堂堂正正,真誠待人,是無需過多依賴智計保身的虛榮心、自大心卻往往把人帶入歧途,進而過高地估算了自己的智慧,過低地看輕了别人的能量 用勢卷二 仁德的人并追求易得易失的勢力,縱是高高在上,他們也會小心謹慎,不事 張揚,以德服人在用勢上的進退和取舍不能千篇一律。

止學

隋·文中子

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 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謀人者成 于智,亦喪于智也。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

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歇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 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勢無常也,仁者勿恃。勢伏兇也,智者不矜。

勢莫加君子,德休于小人。君子勢不 于力也,力盡而勢亡焉。小人勢不惠人也,趨之必禍焉。

衆成其勢,一人堪毀。強者淩弱,人怨乃棄。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勢或失之,名或謗之,少怨者再得也。勢固滅之,人固死之,無驕者惠嗣焉。

惑人者無逾利也,利無求弗獲,德無施不積。

衆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利大傷身,利 小惠人,擇之宜慎也。天貴于時,人貴 于明,動之有戒也。

衆見其利者,非利也。衆見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利禦小人而莫禦君子矣。

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遠有興衰,存畏警焉。

物樸乃存,器工招損。言拙意隐,辭盡鋒出。

識不逾人者, 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諱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

王者不辯,辯則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則惑敵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

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惡,謗賢者固小人矣。

好譽者多辱也。譽滿主驚,名高,衆之所忌焉。

譽存其僞,谄者以譽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 自贊。貪巧之功,天不佑也。

賞譽勿輕,輕則譽賤,賤則無功也。受譽知辭,辭則德顯,顯則釋疑也。上下無争,譽之不廢焉。

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求譽不得,或為福也。

情濫無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神鬼莫測。

上無度失威,下無忍莫立。上下知離,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榮,情不可攀也。

情存疏也,近不過己,智者無癡焉。情難追也,逝者不返,明者無悔焉。

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難。情之不斂,運無幸耳。

人困乃正,命順乃奇。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燥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為輕者輕。患以心生,以蹇(jian)為樂,蹇不為蹇矣。

窮不言富,賤不趨貴。忍辱為大,不怒為尊。蹇非敵也,敵乃亂焉。

世之不公,人怨難止。窮富為仇,彌禍不消。

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和而弗争,謀之首也。

名不正而謗興,正名者必自屈焉。惑不解而恨重,釋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無結焉。

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于勸善,诤堪教矣。

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

不求于人,其尊弗傷。無嗜之病,其身靡失。自棄者人莫救也。

苦樂無形,成于心焉。榮辱存異,賢者同焉。事之未濟,志之非達,心無怨而憂患弗加矣。

仁者好禮,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納言無失,不辍亡廢。小處容疵,大節堪毀。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誠非虛緻,君子不行詭道。禍由己生,小人難于勝己。謗言無懼,強者不縱,堪驗其德焉。

不察其德,非識人也。識而勿用,非大德矣。

内容簡介

也許讀者知道文中子名字的并不很多,但對他門下弟子的大名就不陌生了: 魏征、李靖、 房玄齡……考察他們的人生軌迹和 成功之道,其恩師文中子的《止學》教導可以說貫穿始終,其功大焉,是他們賴以成事的基石。從這一點來看,我們追根溯源,出版本書就十分必要了。它不僅可以讓人開闊視野,增長智慧,更能使人學有所用,掌握成功的竅要。

“止”的思想古已有之,《 道德經》、《 莊子》、《 論語》都有涉獵。但作為一種專門學問,隋朝的大儒 王通( 文中子)卻是曆史上第一個集大成者,也是破解成功核心秘密的第一人。他的“ 大智知止,小智惟謀”“衆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情之不斂,運無幸耳”等真知灼見,從根本上解開了長期困擾人們的成敗謎因;第一次道破了在“止”與“不止”之間,實是一道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也是成大事者與平庸者的 分界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