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氏尖吻鲛

歐氏尖吻鲛

軟骨魚綱鼠鲨目動物
歐氏尖吻鲛(學名:Mitsukurinidaeowstoni),又名歐氏劍吻鲨、歐氏尖吻鲨、劍吻鲨,是尖吻鲛科(或稱尖吻鲨科或箕作氏鲨科)下的唯一一個物種,是一種深海鲨魚。它們首先于日本的海域被發現。歐氏尖吻鲛(學名:Mitsukurinidaeowstoni)又名歐氏劍吻鲨、歐氏尖吻鲨,是尖吻鲛科(或稱尖吻鲨科或箕作氏鲨科)下的唯一一個物種是一種深海鲨魚。這種鲨魚一般生活在數百米深海處,不容易被捕捉到。在1995年5月到1996年10月這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用底刺網捕撈,在東京海底峽谷100~300米深處抓到了大量的哥布林鲨——多達125條。2003年4月,在兩周内于台灣海域捕撈到了100多條哥布林鲨。2007年1月,在東京灣有一條哥布林鲨被活捉,被送到東京海洋公園展覽,兩天後死亡。2月,又有一條哥布林鲨被活捉,在日本東海大學海洋科學博物館養了一周後才死亡。
    中文名:歐氏尖吻鲛 拉丁學名:Mitsukurina owstoni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綱: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亞綱:闆鰓亞綱 Elasmobranchii 目:鼠鲨目 Lamniformes 亞目: 科:尖吻鲛科 Mitsukurinidae 亞科: 族: 屬:尖吻鲛科屬 Mitsukurina 亞屬: 種:歐氏尖吻鲛 M. owstoni 亞種: 分布區域:分布在世界各地溫帶和熱帶的海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别名:歐氏劍吻鲨、歐氏尖吻鲨

形态特征

體延長而呈圓柱形。吻突出似短劍,故又稱為「劍吻鲨」。

眼小,兩颌顯着突出;口近端位;兩颌齒同形,有棘狀齒冠,末端尖細,齒基部寬,有2齒根。鰓孔之後緣皆位于胸鳍基部前方。兩背鳍等大,但小于腹鳍和臀鳍;胸鳍小型,後緣圓形;尾鳍不呈新月形,背側葉長,約略等長于體長之一半;腹發達。尾柄扁平,不具側脊或凹槽。脊椎總數為122-125。

歐氏尖吻鲛的特征是它的吻向前突起而形成一尖突,比其他鲨魚的更為長,以此感覺獵物,兩颌前移形成鳥喙狀,可以突然伸出攫取獵物。它的另一個特征是半透明的皮膚側葉不甚分類,以顯露出血液使身體呈粉紅色。它的颚可以伸縮,當收縮時,外觀就像是一頭粉紅色而長吻的沙虎鲨。

早期歐氏尖吻鲛的繪圖。歐氏尖吻鲛的體型屬于中等至大型。一般的标本都有2-3米長。最大的标本是在塔斯曼尼亞被發現,約有3.9米長。估計它們最大可以達至5.4-6米長。

歐氏尖吻鲛有一般鲨魚所有的體形。它們的鳍并非尖的,反而是低及圓的,臀鳍及胸鳍明顯的比背鳍大。它們的尾巴就像長尾鲨般,上半葉比下半葉長。

歐氏尖吻鲛的身體呈粉紅色,在鲨魚中非常獨特,這是因它們的皮膚是半透明的,其血管使得外觀上是粉紅色的。它的鳍都是帶青色的。劍吻鲨的眼睛小且沒有瞬膜。它們沒有尾前小窩及龍骨。前排牙齒很長及邊滑,後排的牙齒則适合壓碎食物。

歐氏尖吻鲛的肝髒可以占身體重量的25%。現時仍未知悉為何它們的肝如此大。

在已知400多種鲨魚中,哥布林鲨的确顯得很古怪。它是劍吻鲨科的唯一成員。一般的鲨魚都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吻,但是很少有像它那樣長着這麼長的吻。一條3米長的劍吻鲨,它的吻長能超過半米。更奇怪的是劍吻鲨長着一個能屈能伸的長嘴。當把嘴收起來的時候,它的樣子看上去和别的鲨魚沒有太大的區别,隻是吻長了點。像所有其他動物,劍吻鲨在被捕獲時,也會猛烈掙紮,試圖咬破漁網逃生,在掙紮中往往會讓它們的頭部發生一定的變形,這曾經導緻某些劍吻鲨樣本被當成是新發現的物種。

鲨魚沒有魚鳔,它是通過肝髒裡的脂肪來調節浮力的。所以鲨魚有一個特别大的肝髒。不過,即便如此,鲨魚身體的比重還是比海水大,要靠不停地遊動才能避免沉入海底。劍吻鲨肝髒又比一般的鲨魚大得多,占了其體重的四分之一,這使得其身體比重接近海水,即使不遊動也不容易下沉。

以前捕獲到的劍吻鲨的皮膚顔色是灰色的,好像沒什麼特别的。直到人們見到還活着的劍吻鲨,才發現這居然是一種粉紅色的鲨魚。并不是因為它的皮膚有紅色素,而是因為它的皮膚是透明的,身體表面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顯現出來了。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來看,劍吻鲨粉色的膚色在水下會呈現不可見的黑色,這樣在捕食時獵物就不會那麼輕易看到自己。

主要事件

歐氏尖吻鲛是以在其吻的電子敏感器官來偵測獵物。一旦歐氏尖吻鲛發現它的獵物,它們突然伸出其颚,以像舌頭的肌肉來将獵物啜入前齒。它們會吃深海石頭魚、頭足綱及甲殼類等獵物。

當它被圍入魚網幾經掙紮不得脫身時,會通過自身類似魚鳔的肌體壓強變化,而膨脹起來,最後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塊,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捉到過一條完整的歐氏尖吻鲛。人們通常見到的不過是歐氏尖吻鲛的屍體碎塊罷了,斷口都參差不齊,極像磚塊或瓷器破碎後的樣子。它們厚厚的皮肉很少有韌性和彈性,特别是魚皮就像陶瓷制品一樣硬。爆炸後的魔鬼鲨魚片就像我們平時打碎了一件瓷器,斷口完全可以拼接在一起,分毫不差。

這當然是捏造出來的,和旅鼠的傳說不同的是,它不是國外傳入的古老傳說,而是國内的某個文人2010年才炮制出來的,以《加布林鲨魚的悲情母愛》等為題刊登在多家報刊上,雖然号稱是“編譯”,但國外文獻中找不到這種說法的任何痕迹;雖然文章聲稱是在叙述2004年一次科學考察的經曆,而其實是百分之百的幻想作品。但這樣一則無稽之談卻被許多人當成了紀實而深受感動,乃至據此批評科學研究。

曾入選美國《國家地理雜志》07年度十大照片

人們2007年1月25日在東京灣發現了一隻稀有的史前鲨魚劍吻鲨,它在數天後死去。東京海洋動物生園的官員是在與當地漁民的一次遠航行動中發現這隻長達1.3米的深海劍吻鲨,當公園向公衆展出這隻稀有鲨魚後,它于1月27日早晨死亡。

人們對這種神秘的物種所知甚少,它通常生活在海洋洋底。一位公園官員稱:“人們不時捕撈起死亡的劍吻鲨,我們記下了這隻鲨魚遊泳的樣子。在它死後,我們進行了解析以進行更多的研究。”

關于哥布林鲨的謠言

有媒體2007年11月17日曾刊登一篇題為《尊嚴——〈加布林鲨魚的悲情母愛〉讀後感》的散文,介紹說深海有一種非常兇猛、名為加布林鲨魚的噬人鲨,又叫“魔鬼鲨”。當它被圍入漁網幾經掙紮不得脫身時,會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塊,甯肯粉身碎骨也不願被人活捉。作者感歎道:“任何研究都應該在"生命"面前止步。如何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當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研究。加布林鲨在人類面前誓死守護的尊嚴,難道不值得每一個自稱高級的人類思索?”

這是真的嗎?當然是捏造出來的,它不是國外傳入的古老傳說,而是國内的某個文人炮制出來的,以《加布林鲨魚的悲情母愛》等為題刊登在多家報刊上,雖然号稱是“編譯”,但國外文獻中找不到這種說法的任何痕迹;雖然文章聲稱是在叙述2004年一次科學考察的經曆,而其實是百分之百的幻想作品。

日本大地震引發核輻射危機,随後就出現這麼一組圖片,曾經在微博論壇上廣為傳播。現在你知道這種“變異魚”是誰了吧。

捕獲案例

美國漁民捕獲5米長粉色尖牙劍吻鲨放歸大海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4年5月3日報道,美國漁民摩爾在佛羅裡達州的基維斯特捕蝦時意外捕撈到一隻哥布林鲨,該鲨魚足有5.5米長,渾身呈粉紅色,頭頂長了一隻長長的鼻子來遮擋住鼻子下面鋒利的牙齒。這是一種非常稀有的鲨魚品種,主要生活在日本附近水域。

2014年4月19日墨西哥灣,漁民們将魚網放入2千呎(約610公尺)深的海中,收網時不僅捕獲鮮蝦,意外撈起這隻有着邪惡尖牙的哥布林鲨,他給這隻大鲨魚拍了幾張照片之後,又把它放回大海。直至2日才向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報告。摩爾說道:“我關心這片海洋的一切,我們也要懂得保護,因為那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鲨魚專家約翰卡爾森(JohnCarlson)非常振奮,認為這是條母鲨,他同時表示,這是墨西哥灣有史以來第二次發現哥布林鲨,距離上次發現已經10年,這種罕見鲨魚出現在日本、印度洋及南非周圍海域。

上一篇:毒蜥

下一篇:光緒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