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渠四句

橫渠四句

北宋大家張載創作的詩作
《橫渠語錄》是北宋大家張載創作的詩作。《橫渠語錄》第一句表達的是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第二句直接來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第三句為“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第四句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橫渠語錄》由于其言簡意宏,一直被人們傳頌不衰。
  • 作品名稱:橫渠四句
  • 作者:張載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橫渠語錄》
  • 概括者:當代哲學家馮友蘭

作品原文

橫渠四句

北宋·張載 〔宋代〕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注釋譯文

譯文

讀書人通曉萬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顯。從物質上豐衣足食,精神上倫理政教,使百姓安身立命。替曆代聖賢延續行将絕傳的不朽學說,給千秋萬代開創永久太平的偉大基業。

注釋

生民:人民。

作品鑒賞

張載的這四句話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概括為“橫渠四句”。2006年9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出訪歐洲前夕接受外國記者采訪時,曾引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迹。“橫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衆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于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雲:“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緻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張載所标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回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葉采解:“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缵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于萬世。”按:宋代理學家認為儒學道統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于孔子,至于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至宋儒興,才倡明了千載不傳之學。故稱“為去聖繼絕學”。為生民立道,《橫渠文集·性理拾遺》作“為生民立命”。

作者介紹

張載(1020年—1077年),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庑第38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宏,曆代傳頌不衰。宋神宗熙甯十年(1077年),返家途中病逝于臨潼,年58歲。張載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颢合稱“北宋五子”,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

上一篇:辯論會

下一篇:涼州詞王之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