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大全

樂器大全

中國樂器和西洋樂器
樂器大全分為中國樂器和西洋樂器。中國民族樂器,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僅從己出土的文物可證實:遠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樂器。[1]如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陽縣的賈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陽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縣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編鐘、編磬、懸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等。這些古樂器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
  • 中文名:樂器大全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Musical instrument
  • 意義:借以表達、交流思想感情
  • 分類:中國樂器和西洋樂器等

吹奏樂器

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埙、唢呐、箫。全部樂器: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田螺笛(壯族)、招軍(漢族)、吐良(景頗族)、斯布斯、額(哈薩克族)、口笛(漢族)、樹皮拉管(苗族)、竹号(怒族)、箫(漢族)、尺八、鼻箫(高山族)、笛(漢族)、排笛(漢族)、侗笛(侗族)、竹筒哨(漢族)、排箫(漢族)、多(克木人)、篪(漢族)、埙(漢族)、貝(藏族)、展尖(苗族)、姊妹箫(苗族)、冬冬奎(土家族)、荜達(黎族)、(口利)咧(黎族)、唢呐(漢族)、管(漢族)、雙管(漢族)、喉管(漢族)、芒筒(苗族)、笙(漢族)、蘆笙(苗、瑤、侗族)、确索(哈尼族)、巴烏(哈尼族)、口哨(鄂倫春族)。

彈撥樂器

筝、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竹制口弦(彜族)、樂弓(高山族)、琵琶(漢族)、阮(漢族)、月琴(漢族)、秦琴(漢族)、柳琴(漢族)、三弦(漢族)、熱瓦甫(維吾爾族)、冬不拉(哈薩克族)、紮木聶(藏族)、筝(漢族)、古琴(漢族)、伽耶琴(朝鮮族)、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蔔(手鼓)、大钹。全部樂器:梆子(漢族)、杵(高山族)、叮咚(黎族)、梨花片(漢族)、臘敢(傣族)、編磬(漢族)、木鼓(佤族)、切克(基諾族)、钹(漢族)、鑼(漢族)、雲鑼(漢族)、十面鑼(漢族)、星(漢族)——碰鐘、鐘(漢族)、編鐘(漢族)、連廂棍(漢族)、喚頭(漢族)、驚閨(漢族)、闆(漢族)、木魚(漢族)、吾攵(漢族)、法鈴(藏族)、腰鈴(滿族)、花盆鼓(漢族)、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象腳鼓(傣族)、納格拉鼓(維吾爾族)、漁鼓(漢族)、塞吐(基諾族)、京堂鼓(漢族)、腰鼓(漢族)、長鼓(朝鮮族)、達蔔(維吾爾族)、太平鼓(滿族)、額(藏族)、撥浪鼓(漢族)、揚琴(漢族)、竹筒琴(瑤族)、蹈到(克木人)、薩巴依(維吾爾族)。

拉奏樂器

闆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全部樂器:樂鋸(俄羅斯族)、拉線口弦(藏族)、二胡(漢族)、高胡(漢族)、京胡(漢族)、三胡(漢族)、四胡(漢族)、闆胡(漢族)、墜琴(漢族)、墜胡(漢族)、奚琴(漢族)、椰胡(漢族)、擂琴(漢族)、二弦(漢族)、大筒(漢族)、馬頭琴(蒙古族)、馬骨胡(壯族)、艾捷克(維吾爾族)、薩它爾(維吾爾族)、牛腿琴(侗族)、獨弦琴(佤族)、雅筝(朝鮮族)、軋筝(漢族)。

木管樂器

長笛、(短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大管、薩克管、豎笛。木管樂器起源很早,從民間的牧笛、蘆114笛等演變而來。木管樂器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常被用來表現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情景。在交響樂隊中,不論是作為伴奏還是用于獨奏,都有其特殊的韻味,是交響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管樂器大多通過空氣振動來産生樂音,根據發聲方式,大緻可分為唇鳴類(如長笛等)和簧鳴類(如單簧管等)。木管樂器的材料并不限于木質,同樣有選用金屬、象牙或是動物骨頭等材質的。它們的音色各異、特色鮮明。從優美亮麗到深沉陰郁,應有盡有。正因如此,在樂隊中,木管樂器常善于塑造各種惟妙惟肖的音樂形象,大大豐富了管弦樂的效果。

(1)唇鳴類:長笛(Flute)、短笛(Piccolo)、豎笛;

(2)簧鳴類:單簧管(Clarinet)、雙簧管(Oboe)、英國管(English Horn)、大管(Bassoon)、薩克斯管(Saxophone)。

銅管樂器

圓号、小号、(短号)、長号、(次中音号)、(小低音号)、大号。

銅管樂器的前身大多是軍号和狩獵時用的号角。在早期的交響樂中使用銅管的數量不大。在很長一段時期裡,交響樂隊中隻用兩隻圓号,有時增加一隻小号到十九世紀上半葉,銅管樂器才在交響樂隊中被廣泛使用。銅管樂器的發音方式與木管樂器不同,它們不是通過縮短管内的空氣柱來改變音高,而是依靠演奏者唇部的氣壓變化與樂器本身接通“附加管”的方法來改變音高。所有銅管樂器都裝有形狀相似的圓柱形号嘴,管身都呈長圓錐形狀。銅管樂器的音色特點是雄壯、輝煌、熱烈,雖然音質各具特色,但宏大、寬廣的音量為銅管樂器組的共同特點,這是其它類别的樂器所望塵莫及的。

弦樂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弦樂器是樂器家族内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古典音樂乃至現代輕音樂中,幾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樂聲部來演奏。可見,柔美、動聽是所有弦樂器的共同特征。弦樂器的音色統一,有多層次的表現力:合奏時澎湃激昂,獨奏時溫柔婉約;又因為豐富多變的弓法(顫、碎、撥、跳,等)而具有靈動的色彩。弦樂器的發音方式是依靠機械力量使張緊的弦線振動發音,故發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弦樂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時則須運用手指按弦來改變弦長,從而達到改變音高的目的。弦樂器從其發音方式上來說,主要分為弓拉弦鳴樂器(如提琴類)和彈撥弦鳴樂器(如吉它)。

(1)弓拉弦鳴樂器: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

(2)彈撥弦鳴樂器:豎琴(Harp)、吉他(Guitar)、電吉它(Electric Guitar)、貝司(Bass)。

鍵盤樂器

鋼琴、管風琴、手風琴、電子琴、電鋼琴。在鍵盤樂器家族中,所有的樂器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鍵盤。但是它們的發聲方式卻有着微妙的不同,如鋼琴是屬于擊弦打擊樂器類,而管風琴則屬于簧鳴樂器類,而電子合成器,則利用了現代的電聲科技等等。鍵盤樂器相對于其他樂器家族而言,有其不可比拟的優勢,那就是其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正因如此,鍵盤樂器即使是作為獨奏樂器,也具有豐富的和聲效果和管弦樂的色彩。所以,從古至今,鍵盤樂器倍受作曲家們和音樂愛好者們的關注和喜愛。其中,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

鍵盤樂器:鋼琴(Piano)、管風琴(Organ)、手風琴(Piano Accordion)、電子琴(Electronic Keyboard)、電鋼琴。

打擊樂器

定音鼓、大鼓、小軍鼓、钹、架子鼓、三角鐵、沙槌、鐘琴、木琴、排鐘等。

打擊樂器是樂器家族中曆史最為悠久的一族了。其家族成員衆多,特色各異,雖然它們的音色單純,有些聲音甚至不是樂音,但對于渲染樂曲氣氛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通常打擊樂器通過對樂器的敲擊、摩擦、搖晃來發出聲音。可不要認為打擊樂器僅能起加強樂曲力度、提示音樂節奏的作用,事實上,有相當多的打擊樂器能作為旋律樂器使用呢!現代管弦樂隊裡增加了很多非洲、亞洲音樂裡的音色奇異的打擊樂器,幾乎無法完全羅列。

(1)有調打擊樂器:定音鼓(Timpani)、木琴(Xylophone);

(2)無調打擊樂器:小鼓(Snare Drum)、大鼓(Bass Drum)、三角鐵(Triangle)、鈴鼓(Tambourine)、響闆(Castanets)、砂槌(Maracas)、钹(Cymbals)、鑼(Gong)。

中國卡龍

卡龍的名稱來源

卡龍的名稱最早源于希臘。據和田人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所著《樂師史》(成書于回曆1271年,即公元1854年)以及《拜凱史》、《突厥—鞑靼史》等史籍記載,卡龍是著名的回鹘學者和音樂家艾甫納斯爾·法拉比(約870—905)創制的。他曾用此樂器演奏過《十二木卡姆》中最古老的《拉克》、《烏夏克》等大曲和間奏曲。在他所著的《音樂全書》中稱卡尤為“米茲阿夫”,當時有四十五條弦。以後流傳到阿拉伯廣大地區和東西方很多國家。公元1258年蒙古的旭烈兀西征,占領巴格達(中國史稱“報達國”),将阿巴斯王朝滅亡,曾帶回七十二弦琵琶。元代郭侃(郭寶玉之孫),曾随同旭烈兀西征,《元史·郭寶玉傳》、元代劉郁《西使記》均記載此事。這種七十二弦琵琶可能就是卡龍傳入中國後的名稱。清代列入宮廷回部樂。清《欽定大清會典圖》:“喀爾奈,鋼絲弦十八,狀如世俗洋琴。刳木中虛,左直右曲,前廣後削,……以手冒撥指或以木撥彈之。”

卡龍的特征

卡龍音箱呈扁梯形,狀似半張揚琴,琴框桑木、核桃木制,面闆、底闆松木制。面闆中間開一圓形音孔并嵌花朵狀音窗,右側設山口。琴左側闆置拴弦釘,右側闆置調弦鈕。面闆左、右兩側分别置條碼、活動碼。張十六或十八組鋼絲弦,每組兩弦同音。前邊長42、後邊長72、寬50、厚13厘米。本世紀七十年代改革制成的卡龍,外形不變,加大音箱以增強音量,張二十二對弦,最低音d,按七聲音階排列,音域d—d3,擴展為三個八度。

演奏時,琴置于木架或桌上,右手持竹、木制撥片或食指戴指套彈奏,左手持鐵制揉弦器(俗稱“推抹”)上下按抑或左右移動,産生各種裝飾音。右手技巧有單彈、雙彈、多彈和快彈等;左手技巧有實音、滑音、顫動音、壓弦顫音等。如今已發展為雙手各執一撥片,左手兼執揉弦器演奏。主要用于演唱《多朗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伴奏、合奏及獨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