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

心理學術語
情緒智力,簡稱情商,這個概念是由美國耶魯大學的薩羅威(Salovey)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瑪伊爾(Mayer)提出的。它是指個體監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别、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1]
  • 中文名:情緒智力
  • 外文名:Emotional Intelligence,EI
  • 又稱:情感智力
  • 性質:對商業企業最有影響的思想之一
  • 簡稱:情商
  • 提出者:薩羅威、瑪伊爾

典型定義

情緒智力當前存在兩類典型定義 :一是能力模型的定義。此類定義把情緒智力看作一種能力,主要包括認知、理解和管理情緒,以及運用情緒促進思考的能力。二是混合模型的定義。此類定義把情緒智力看作是能力和特質的混合,除了能力,如感染力、壓力管理和沖動控制等,還把自信、主動、樂觀和激勵等情感特質囊括。不論哪類定義,從寬泛意義上都指向情緒情感領域的内容,這些内容對人類複雜行為的理解都有促進作用。

理論來源

高爾曼(D.Goleman)在其著作《情緒智力》一書中明确提出“真下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情商而非智商”(Goleman,1995)。人們對“情商”的提法存在着分歧和争議,情商能否和智商一樣加以定量測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有關情緒智力是決定人們成功的重要因素的思想正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美國校園中不斷增長的學生變得具有攻擊性和産生沮喪心理的案例,使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随後,丹尼爾·高曼對全世界121家公司與組織的181個職位的勝任特征模型進行分析後發現:67%的勝任特征與EI(情緒智能)相關。在他1995年出版的《情緒智力》一書中,高曼闡述了他的研究結果。他認為,人類的自我意識、自我約束、毅力和全情投入等能力,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在大多數時間内都要比智商更為重要。高曼宣稱如果忽視了情緒智力因素的存在,對我們自身發展是不利的,而兒童更應該在學校期間就開始接受情緒智力的教育。《情緒智力》一書連續18個月被列入《時代周刊》暢銷書名單,并被翻譯成近30種文字暢銷全世界。而“情緒智力”一詞也被列入各種管理發展計劃和商學院的教程之中,為更多的企業管理人員所學習。

相關的心理過程

情緒智力包括一系列相關的心理過程,這些過程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準确地識别、評價和表達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适應性地調節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适應性地利用情緒信息;以便有計劃地、創造性地激勵行為。(Salovey & Mayer,1990)情緒智力作為人類社會智力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們對情緒進行信息加工的一種重要能力。情緒智力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可能更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對自我内部體驗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更開放。這種意識使他們能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做出積極的調控,從而維持自己良好的身心狀态,與他人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有較強的社會适應能力,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培養和發展人們的情緒智力對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越高的個體越容易感知到團隊内信任。因為 :第一,在處理負面事件上,低情緒智力的人通常會表現出不信任他人的行為,而高情緒智力的人則相反。在團隊合作共事過程中,情緒智力低的人面對他人不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達不到工作要求等不當行為,通常感到無奈并放棄進一步尋求導緻不當行為真實原因的機會,而且往往把對方歸因于能力不夠或故意的行為,這種歸因容易使他認為對方不值得信賴。

面對同樣的情況,高情緒智力的人更傾向于信賴他人,他們往往會把導緻不當行為歸因于不可控制因素(如資源不豐富,身體狀态不佳等),而且會通過進一步的溝通或其他方式去了解真實原因,同時更多地思考怎樣改善這種情況,并采取正确的行動(如分享經驗,提供支持,給予鼓勵等)加以彌補。此種信賴使其對團隊更容易産生信任感。第二,高情緒智力的人能有效地識别特定環境下值得信賴的行為。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希望以值得信賴的方式呈現自己,并希望此行為被别人感知到。高情緒智力的人具有更強的社會交往和關系管理能力,以上技巧和能力能夠幫助他們對團隊成員的動機和行為(如組員對團隊任務和其他成員的關注是真誠的,組員完全有能力去解決面臨的具體問題等)做出正确的歸因,從而對團隊産生更強的信任感。第三,與低情緒智力的人相比,高情緒智力的人更容易體驗到積極情緒。

根據 Fredrickson 提出的拓展構建理論(Broaden-and - build Theory),積極情緒能拓展我們瞬間的思考行動能力。當人們處于積極情緒狀态時,對信息更為開放、思維更為靈活且更具綜合性,也更富有創新性、更容易發現事件的積極意義,并産生更為積極的評價。此外,高情緒智力的人往往更樂觀,能更快地從無休止的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并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這些特點使得他們對團隊成員的能力、可靠和真誠等特征更容易産生積極期望,從而感知到團隊内的信任。通過延伸“一對一”信任情境的研究成果。基于積極情緒的拓展構建理論,我們認為,高情緒智力個體更容易感知到團隊内信任。

群體情緒智力

國外,Druskat和Wolff于1999年首次明确提出群體情緒智力(group emotional intelligence) 的概念,群體通過一定方式而形成的管理其情緒過程規範的能力,群體通過這種規範來培養群體成員彼此間的信任感、群體認同感和效能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