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志

植物志

記載某個國家或某一地區植物種類的分類學專
植物志,記載某個國家或某一地區植物種類(植物區系)的分類學專著。[1]一般依分類系統編排(如恩格勒系統、哈欽松系統)。植物志(flora)記載了植物物名稱(學名、通用名和别名)、文獻出處、形态特征、産地、生态習性、地理分布、經濟意義等,并有分科、分屬和分種檢索表,科、屬說明和插圖等。例如《中國植物志》、《河北植物志》、《北京植物志》等。此外,尚有一種稱為植物手冊(manual)的便攜式袖珍植物态,形态描述簡明扼要,有科、屬、種的檢索表。而文獻引證、異名、插圖常被省略,如《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和L.H.貝黎的《栽培植物手冊》等。有時二者名稱混用。
  • 中文名:植物志
  • 外文名:flora
  • 别名:
  • 屬性:分類學專著
  • 作 用:記載某個國家或某一地區植物種
  • 包 括:文獻出處、形态特征、産地
  • 學 科:植物學

現狀

建國以來的中國地方植物志編寫工作始于劉慎谔主持的《東北木本植物圖志》(1955)和《東北草本植物志》(195822004),還有陳煥镛主持的《海南植物志》(1964-1977);而大規模的編寫與出版則是文化大革命後的事情,特别是随着《中國植物志》的編寫,地方植物志工作得以全面展開,并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達到高峰。截至目前為止,全國已有29個省市區出版了自己的植物志。目前還沒有出版的省份隻有吉林省和陝西省(前者有《東北木本植物圖志》(1955)和《東北草本植物志》(1958-2004)所覆蓋,後者有《秦嶺植物志》(1974-1985)覆蓋大部分。重慶市因從四川省分出的時間較晚,且由《四川植物志》所覆蓋,故在此不做單獨讨論)。總體上講,中國的植物種類已在地方植物志方面至少完成一次普查與記載。對于一個現代植物分類學曆史不足百年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在半個世紀時間裡就完成這麼多的任務,而又沒有全國的統一組織與領導及統一支持,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是我國植物分類學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

評述

縱觀我國34種地方植物志可以說是各具特色。

從系統上講,我國地方植物志大多是按照《中國植物志》的系統,即恩格勒系統,但也有例外的而采用哈欽松系統,如《廣東植物志》《廣西植物志》《海南植物志》《雲南植物志》。

從出版的順序講,絕大多數按既定系統出版,但也有少數打破系統順序,先完成的類群組成一卷先出版,這些基本上都是植物種類較多的省份,它們是《廣東植物志》《貴州植物志》《四川植物志》和《雲南植物志》。

從版本上講,從單一的一卷本到多得無法确定的多卷本,前者如《天津植物志》,後者如《四川植物志》。

從收集的對象看,絕大多數是維管束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少數是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如《雲南植物志》,《黑龍江植物志》《西藏植物志》《山東植物志》《秦嶺植物志》等,更有的僅包括種子植物,如《廣西植物志》《上海植物志》等。

在出版語言上,除《台灣植物志》是英文版外,其它均為中文版。

從完成情況看,目前絕大部分已完成或接近完成,更有完成第二版或修訂版的,如《北京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台灣植物志》;但也有少數由于剛剛開始而全面完成仍需時間,如《甘肅植物志》《湖南植物志》等;還有部分因種種原因而遙遙無期,或者目前還沒有完成計劃。這方面《四川植物志》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

在風格上講我國的地方植物志可以說幾乎千篇一律,幾乎全是從科到種級的全面描述,甚至還有目級(如《黑龍江植物志》),顯得十分枯燥。這裡面有幾個特殊的例子詳細介紹一下。第一是《廣西植物志》,他的編寫風格獨樹一幟,十分值得推薦。另外還有《台灣植物志》,它的突出特點不僅僅是英文版,還有标本引證,這對未來的考證工作十分重要,非常值得借鑒。中國地方植物志經過半個世紀幾代人的努力,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确實不易,特别是我們的很多工作都是與《中國植物志》的準備同時進行的,或者是在《中國植物志》之前完成的,更顯得難能可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