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皮龜

棱皮龜

棱皮龜科棱皮龜屬動物
棱皮龜又名舢闆龜、革龜、燕子龜,系爬行綱龜鼈目棱皮龜科。廣泛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水區域;我國主要分布于東海和南海海域,以及長江口外海域等地。以蝦、蟹、軟體動物、魚和海藻等為食。棱皮龜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棱皮龜是現生龜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2米多,一般個體重300公斤,最重的可達800公斤。棱皮龜沒有堅硬的甲殼,隻有革質外皮,背面外皮上有七條縱嵴,腹面有五條,前者可保留終生,後者随歲月的增長而消失。棱皮龜是一種值得細緻研究的物種。雖然,成年的棱皮龜無法食用,但是它們的卵确是上等的美味佳肴。棱皮龜的視力不好。因此,它們常常把海面漂浮的塑料袋或者其它垃圾當作水母吃了,結果使大量的棱皮龜死于人類制造的白色垃圾。除此之外,漁民的魚網和海面飛速行駛的船隻,都會威脅棱皮龜的生命。[1]
    中文名:棱皮龜 拉丁學名:Leatherback Turtle 别名:革龜、七棱皮龜、舢闆龜、燕子龜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爬蟲亞綱 目:龜鼈目Testudines 亞目:曲頸龜亞目Cryptodira 科:棱皮龜科 亞科:棱皮龜亞科 族:龜族 屬:棱皮龜屬Dermochelys Blainville,1816 亞屬:棱皮龜亞屬 種:棱皮龜D. coriacea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棱皮龜頭部、四肢和軀體都覆以平滑的革質皮膚,無角質盾片,背甲的骨質殼由數百個大小不整齊的多邊形小骨闆鑲嵌而呈,其中最大的骨闆形成7條規則的縱行棱起,因此得名。這些縱棱在身體後端延伸為一個尖形的臀部,體側的兩條縱棱形成不整齊的甲緣。腹甲的骨質殼沒有鑲嵌的小骨闆,由許多牢固地嵌在緻密組織中的小骨構成5條縱行,其中中央一行在臍帶通過處裂開。它的嘴呈鈎狀,頭特别大,不能縮進甲殼之内。

四肢呈槳狀,無爪,前肢的指骨特别長。後肢短。尾十分短小。成龜身體的背面為暗棕色或黑色,綴以黃色或白色的白斑,腹面為灰白色。棱皮龜頭頂鱗片排列複雜而不規則。背甲的骨質殼由大小不等的多邊形小骨闆鑲嵌而成,有7條規則的縱棱。腹面有5條縱棱。整個骨殼覆以平滑的革質皮膚。上颌有兩個大的三角形齒突起。幼體身上的縱棱和四肢邊緣為淡黃色或白色,腹部色白,有黑斑。

生活習性

棱皮龜是一種生活在遠洋的動物,主要栖息于熱帶海域的中上層,偶爾也見于近海和港灣地帶。由于四肢巨大,并且進化為槳狀,可持久而迅速地在海洋中遊泳,故有“遊泳健将”之稱。

主要以魚、蝦、蟹、烏賊、螺、蛤、海星、海參、海蜇和海藻等,甚至包括長有毒刺細胞的水母等。它的嘴裡沒有牙齒,但是卻在食道内壁有大而銳利的角質皮刺,可以磨碎食物,然後再進入胃、腸進行消化吸收

屬于變溫爬行動物,但從熱帶到北極地區的棱皮龜都能在7℃的水中維持25℃的體溫。因為雖然它的基礎代謝率遠遠低于哺乳動物,但其絕緣體積效應幫助保持着足夠的熱量。如果在溫暖的氣候下,它就增加輸送到四肢末端去的血流量,從而大量提高其熱損,即大量散熱。

分布範圍

棱皮龜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熱帶和亞熱帶溫暖水域,繁殖地基本位于北緯30°和南緯20°之間。索餌個體偶爾可以随海流北上到北緯70°附近的冰島及南下到南緯35°的烏拉圭。在我國分布于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遼甯、台灣、海南等附近的東海和南海海域,以及上海長江口外海域等地。

繁殖方式

每年5—6月間是棱皮龜的主要産卵季節,雌性需要從海洋中陸續爬到海灘上掘穴産卵。産卵通常都在晚上進行,行動十分謹慎,如果遇到外來的幹擾,就會立即返回海洋。産卵之前首先在沙灘上挖一個坑,每次産卵90—150枚,在繁殖期間也可以多次産卵,可産下七十到一百一十顆蛋,産卵之後用沙覆蓋,靠自然溫度進行孵化,但每個窩中也常有10多枚不能孵化成功。剛孵化出來的幼體的體長約為5.8—6厘米,本能地立即向大海爬去。

太平洋棱龜會從美國西海岸艱苦跋涉6000英裡到印度尼西亞繁殖地産蛋,因此聞名遐迩,是自然界中遷徙時間最長的生物。棱龜是唯一一種生活在公海的海龜,在遷徙沿途中面臨着諸多危險。

瀕危信息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生效年代:1997

IUCN瀕危等級:瀕危、生效年代:1996

IUCN瀕危等級:CR Alabd、生效年代: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極危、生效年代:1996

緻危因素及現狀

棱皮龜數量銳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人們在海洋中丢棄廢塑料袋使棱皮龜誤認為是水母而誤食,造成腸道阻塞而死亡;加上過度捕捉和溺斃,所以數量日益減少。

厄爾尼諾現象造成海洋水溫變化、漁民非法捕撈、海洋污染及當地旅遊開發,棱皮龜數量銳減約95%。專家稱它們的生存面臨諸如氣候變化、塑料污染、捕魚方式、捕食和人類捕獵等因素的威脅。阿拉巴馬伯明翰大學海龜研究員裡卡多-塔皮拉多稱,在過去的27年裡(2013報道),西太平洋棱龜數量減少了78%,該物種瀕臨滅絕。

哥斯達黎加的普拉亞格蘭德海灘是棱皮龜在東太平洋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産卵地。20世紀90年代前,每個産卵季節(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都有250隻至1000隻棱皮龜上岸築窩産卵。但在2006年-2007年産卵季,隻有58隻棱皮龜這裡産卵。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中醫傳統理論認為梭皮龜龜闆、掌、膠:有滋陰潛陽、柔肝補腎、清火明目的功效。

太平洋棱皮龜瀕臨滅絕、美國拟開辟專屬栖息地

2010年1月8日,美國動物保護者發起拯救太平洋棱皮龜的運動,美政府準備在美國西海岸設立七萬平方英裡海域作為此類大海龜的栖息地。

這是首次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the National Oceanograph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為瀕臨滅絕的棱皮龜開辟重要栖息地。如果獲得批準,政府将會限制危害海龜或其食物的項目,比如調整加利福尼亞海岸的農業廢料處理、石油洩漏淨化、電廠排放物、石油鑽探、雨水徑流、水産養殖、潮汐能利用、波浪能發電和海水淡化等項目。

這項建議将通過一年的審查後才能最終獲得批準。現在正舉行為期60天的公衆評議,政府屆時将針對拟議的規例作出最後決定。根據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服務部公布的文件。

海龜保護區,也就是覓食區和遷徙路線,包括加州門多西諾縣和洛杉矶縣的中心海岸,整個華盛頓海岸和俄勒岡州北部哥倫比亞和安誇河之間三分之二的海域也将包括在内。總之,70600平方英裡的海洋将被劃為海龜的栖息地。目前唯一的保護區是美屬維爾京群島和附近海域。

該條例将由非盈利環保組織于今年5月提交舊金山美國地方法院。非盈利環保組織自2007年以來一直試圖建立瀕危物種棱皮龜重要栖息地。他們指責政府未能盡責保護棱皮龜,濫捕濫殺、石油開采和海浪能項目都造成了棱皮龜的迅速減少。據統計,目前世界上隻有2000至5700隻太平洋棱皮海龜。在過去20年裡,由于商業捕撈,栖息地被破壞,和不斷變化的海洋環境,棱皮龜數量已減少了百分之九十。非盈利環保組織的項目經理本·恩提科納普(Ben Enticknap)說:“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項目,我們想找到可持續的能源,但我們必須做到不會傷害海龜或其它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保護措施

中國

在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定為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于1989年3月1日施行。

國際

在國際上,許多國家也已列為保護動物,并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保護協定附錄Ⅰ》。

馬來西亞對棱皮龜采取保護措施已達15年。數年來,動物保護者收集龜蛋孵化,并将孵化的小棱皮龜放回大海,以期盼棱皮龜的數量有所增長。不過,專家們說,拯救棱皮龜遠非馬來西亞一國的工作。一位美國著名海洋研究者對BBC說,如果不對深海捕魚采取控制行動,棱皮龜将在三十年内在地球滅絕。

相關資料

曾經繁盛

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有一萬隻棱皮龜在馬來半島東海岸的蘭塔阿邦地區栖息産蛋。至此,這裡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棱皮龜繁殖地。而據馬來西亞漁業部門稱,去年隻有三隻棱皮龜來到這裡,并且沒有一隻産蛋。領導馬來西亞海龜研究所的常恩恒(音)教授說,整個太平洋在很短時間内都會像蘭塔阿邦地區一樣,出現棱皮龜數量下降的現象。常教授說“眼看着這種珍貴的動物瀕臨滅絕,而無能為力,實在令人心痛。”棱皮龜通常能長到2米長。它們淪為在深海捕撈金槍魚和劍魚的捕魚船的犧牲品。

最新發現

2011年1月,在一向新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雌性棱皮龜可以在海洋中遊上數千英裡而一直走直線。這當然是一項令人十分羨慕的本領。對于輪船來說,這樣可以讓他們用最短的距離完成航程,以達到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最低的效果。但是這些龜是如何能夠用直接在海洋中遊行呢?這對生物學家來說仍然是一個謎。科學家們目前普遍認為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可以對太陽,星星進行定位,或者利用地球磁場的性質來完成某種直線導航。

上一篇:陶侃惜谷

下一篇:黑暗時代的人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