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薔薇科桃屬植物
桃,拉丁文名:Amygdalus persica L.薔薇科、桃屬植物,樹冠寬廣而平展;樹皮暗紅褐色,老時粗糙呈鱗片狀;是一種果實作為水果的落葉小喬木,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樹皮暗灰色,随年齡增長出現裂縫;花單生,從淡至深粉紅或紅色,有時為白色,有短柄,直徑4厘米,早春開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質可食,為橙黃色泛紅色,直徑7.5厘米,有帶深麻點和溝紋的核,内含白色種子。果肉有白色和黃色的,一般在亞洲最受歡迎的品種多為白色果肉,多汁而甜;原産中國,各省區廣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歐洲、澳大利亞和北美洲的人則在曆史上喜歡黃色果肉較酸的品種。原産中國,各省區廣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薔薇亞綱 超目: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薔薇科 亞科:李亞科也稱梅亞科、桃亞科 族: 亞族: 屬:桃屬 亞屬:桃亞屬 組: 亞組: 種:桃 P. persica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L.) Batsch ,1832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桃 英文名:Peach、Peach Tree 二名法:Prunus persica 分布:北京、山東、河北、陝西、四川、遼甯、浙江、上海、江蘇

植物簡介

喬木,高3-8米;樹冠寬廣而平展;樹皮暗紅褐色,老時粗糙呈鱗片狀;小枝細長,無毛,有光澤,綠色,向陽處轉變成紅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圓錐形,頂端鈍,外被短柔毛,常2-3個簇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葉片長圓披針形、橢圓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在脈腋間具少數短柔毛或無毛,葉邊具細鋸齒或粗鋸齒,齒端具腺體或無腺體;葉柄粗壯,長1-2厘米,常具1至數枚腺體,有時無腺體。花單生,先于葉開放,直徑2.5-3.5厘米;花梗極短或幾無梗;萼筒鐘形,被短柔毛,稀幾無毛,綠色而具紅色斑點;萼片卵形至長圓形,頂端圓鈍,外被短柔毛;花瓣長圓狀橢圓形至寬倒卵形,粉紅色,罕為白色;雄蕊約20-30,花藥绯紅色;花柱幾與雄蕊等長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果實形狀和大小均有變異,卵形、寬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5-7(12)厘米,長幾與寬相等,色澤變化由淡綠白色至橙黃色,常在向陽面具紅暈,外面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腹縫明顯,果梗短而深入果窪;果肉白色、淺綠白色、黃色、橙黃色或紅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離核或粘核,橢圓形或近圓形,兩側扁平,頂端漸尖,表面具縱、橫溝紋和孔穴;種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實成熟期因品種而異,通常為8-9月。2n=16。

植物學史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魏風》所指系今日黃河以北以及山西廣大地區,園中種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為園,則表明已有一定的種植規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尚書》、《韓非子》、《山海經》、《呂氏春秋》等都有關于桃樹的記載,表明在遠古時期,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都已遍植桃樹。《禮記》中還說當時已把桃列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棗)之一。

近代中國考古學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鄭州二裡崗新時期時代遺址中,也發掘出數量極多的野生桃核。特别是在河北藁城縣台西村商代遺址中發掘出外形完整的兩枚桃核和六枚桃仁,桃核橢圓形,長寬為1.6×1和2×1.2厘米,黑褐色,木質堅硬,表面有皺紋和孔溝,兩側邊緣有縱向的槽棱,頂端尖,基部扁圓形,中央有果柄脫落後的疤痕。桃仁灰白色,橢圓形或長卵形,常10-15毫米,寬8-12毫米,兩側邊緣較薄,頂端鈍尖,橫斷面呈扁橢圓形。種皮薄,破碎後現出黃白色的種仁。經鑒定,它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出土文物印證古籍記載,确證中國是桃樹的起源地,人們利用和種植桃樹已有悠久的曆史了。n

公元前第二世紀之後,中國人民培育的桃樹沿“絲綢之路”從甘肅、新疆經由中亞向西傳播到波斯,再從那裡引種到希臘、羅馬、地中海的沿岸各國,爾後漸次傳入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紀,歐洲種植桃樹才逐漸多起來。公元十五世紀後,中國的桃樹引進了英國。n

印度的桃樹也是從中國引種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著《大唐西域記》曾記述關于桃樹引入印度的傳說:公元一世紀時,遠近馳名的司氣特國王迦拟色加當政時,中國甘肅一帶部族的商人經常到印度去,帶去了精湛的絲綢制品和各種名貴水果,其中就有桃。迦拟色加國王隆重地款待賓客。中國人在那裡播種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幾年之後,桃樹在印度繁茂生長,結實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贊頌。中國人住過的地方被命名為“至那仆地”,意即“中國地”;桃被命名為“至那果”,意即“中國果”。這個故事至今還在印度廣泛流傳。n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桃樹随歐洲移民進入美洲,但因桃樹品種不适應當地的風土氣候,桃樹開花多,結果少,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公元十九世紀初期,園藝家又從歐洲引種了一個叫“愛兒貝塔”的離核桃品種,桃樹才在北南美洲傳播開來。20世紀初期,美國園藝家又從中國引進450多個優良桃樹品種,通過雜交和嫁接,在短短的十多年裡,選育了适應亞熱帶氣候的良種,使美國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産國之一。n

日本種植桃樹的曆史比較短。1876年,日本岡山縣園藝場從中國上海、天津引進水蜜桃樹苗。1878年,禦津郡柏谷村(今岡山市)山内善男從許多桃樹幼苗中選出兩株,精心培育,三年後結出11個桃果,這就是中國水蜜桃在日本結出的第一代果實。由于這裡氣候适宜,桃樹生長良好,果實品質優良,種桃業迅速發展起來。園藝家先後培育出40多個優良品種。岡山縣漫山遍野,桃樹蔚然成林,已是日本著名的桃鄉,并把桃花定為縣花,所産的蜜桃遠銷大阪、神戶、東京等大城市。幾經改良的“岡山白”桃,又返回中國入籍,成為中國栽培的味香質優、鮮食和罐藏兼用的優良品種。n

古代的出土文物和桃樹傳播的事實,确證中國是桃樹的故鄉。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由于考古學資料的不足和缺乏深入的研究,某些西方學者僅僅根據語言學的推理,和在“中國未見到野生桃樹”的猜想,做出了“桃樹起源于波斯并從那裡傳播n

到歐洲去”的結論。因而給桃子起的名字叫persic,意思就是“波斯果”。桃樹的拉丁學名也是由此衍生而來的。更有甚者,過去還流傳有一種極其錯誤的所謂“中國文化西來說”,硬是不分青紅皂白,把起源于中國的桃樹說成是古代從波斯引進來的。以訛傳訛,以假亂真,使桃樹蒙受不白之冤達數百年之久。n

著名植物學家第康道爾經過認真考證,在他著的《農藝植物考源》一書中指出:“中國之有桃樹,其時代數希臘、羅馬及梵語民族之有桃猶早千年以上”。又說:中國通西城之路開辟極早,則以桃核越山度嶺而傳入喀什米爾、不花刺及波斯諸國自屬可能的事,推測其為時當在梵語民族遷移與波斯、希臘交通往還時代之間。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進一步指出”根據桃在更早時期不是從波斯傳過來的事實,并且根據它沒有道地的梵文名字或希伯來名字,相信他不是原産于亞洲西部,而是來自中國。達爾文還研究了中國的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的生育特性,并與英國、法國産的桃樹的特性相比較,認為歐洲桃都來源于中國桃的血緣。桃樹原産于中國的結論,已為世界學者一緻公認。n

中國最早記載桃樹品種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紀《爾雅·釋草篇》:“旄(音矛),冬桃;榹(音四),山桃。”《西京雜記》載,公元前一世紀漢武帝在京城修建“上株苑”,群臣百官貢獻的異果中就有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蒂桃、柴文桃、霜桃等桃樹品種。至公元三世紀郭義恭著《廣志》中又增加了“冬桃、秋桃、襄桃、赤桃”。随着嫁接和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桃樹品種變異百出,琳琅滿目,公元六世紀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的桃樹品種有近二十個,宋代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中光洛陽一地就有桃樹品種三十多個,明代王象晉著《群芳譜》中,桃樹品種有四十多個。訖今,“桃李遍天下”。全世界近百個國家種植桃樹,産桃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還有美國、日本和意大利。得益于悠久的種植曆史、遼闊的種植區域,中國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培育出了絢麗多姿的桃樹品種,南至江浙,北至吉林,幾乎遍植桃樹。據統計,起源于中國的桃樹品種可達上千個。n

地理分布

主要經濟栽培地區在中田華北、華東各省,較為集中的地區有北京海澱區、平谷縣,天津薊縣,山東蒙陰、肥城、益都、青島,河南商水、開封,河北撫甯、遵化、深縣、臨漳,陝西寶雞、西安,甘肅天水,四川成都,遼甯大連,浙江奉化,上海南彙,江蘇無錫、徐州。

原産中國,各省區廣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品種分類

重要變種

桃較重要的變種有:油桃、蟠桃、壽星桃、碧桃。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樹栽培,壽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觀賞,壽星桃還可作桃的矮化砧。樹高4~5米。一年生枝條紅褐色。葉多呈披針形,葉緣有鋸齒,葉柄基部常生蜜腺。花型有薔薇型和鈴型兩種。核果除蟠桃外,多為圓形或長圓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果肉白、黃色或夾紅暈,少數呈紅色;肉質柔軟、脆硬或密韌;核表面具不同溝點紋路,均為種和品種群的重要分類依據。

食用類群

離核毛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L. var. aganopersicaReich. Fl. Germ. Excurs)

果皮被短柔毛;果肉與核分離。n

粘核毛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L. var. scleropersica(Reich.) Yu et Lu, comb. nov):

果皮被短柔毛;果肉與核不分離。n

粘核光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L. var.scleronucipersica(Schiibler & Martens) Yu et Lu, comb. nov):

果皮被短柔毛;果肉與核不分離。n

蟠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L. var. compressa(Loud.) Yu et Lu, comb. nov.):

果實扁平;核小,圓形,有深溝紋。n

五品種群

桃久經栽培,在食用類群中已培育出很多優良品種,根據果實和結果習性等征狀,我國桃

的品種可劃分為五個品種群,簡述如下:

1.北方桃品種群果實頂端尖而突起,縫合線較深;樹形較直;中、短果枝比例較大。耐旱抗寒,從5-12月陸續采收。主要分布于華北、西北和華中一帶。

2.南方桃品種群果實頂端圓鈍,果肉柔軟多汁;樹冠開展;通常長枝結果;花芽多為複芽。抗旱及耐寒力較北方品種群稍弱。主要分布于華東、西南和華南等地。

3.黃肉桃品種群果皮和果肉均金黃色,肉質較緊密強韌,适于加工和制罐頭。我國西北、西南地區栽培較多,華北和華東較少。

4.蟠桃品種群果實扁平形,兩端凹入;樹冠開展,枝條短密;花多,豐産。江蘇和浙江栽培最多,華北和西北較少。

5.油桃品種群果實外面無毛。産于西北各省區,尤以新疆、甘肅栽植較多。

繁殖方式

以嫁接為主,也可用播種、扡插和壓條法繁殖。

扡插

春季用硬枝扡插,梅雨季節用軟枝扡插。扡插枝條必須生長健壯,充實。硬枝扡插時間以春季為主,插條按20 cm左右斜剪,為防止病害侵染和促進生根,插條下端最好用殺菌劑50%多菌靈600-1200倍液,用吲哚丁酸750-4500mg/L快速蘸進行扡插,株行距4cm×30cm,,扡插深度為插條長度的2/3為宜。

嫁接

繁殖砧木多用山桃或桃的實生苗(本砧),枝接、芽接的成活率均較高。

枝接:在3月份芽已開始萌動時進行。常用切接,砧木用一二年生實生苗為好。

芽接:在7-8月進行,多用“丁”形接。砧木以一年生充實的實生苗為好。

播種

桃的花期為3-4月,果熟期6-8月。采收成熟的果實,堆積搗爛,除去果肉,晾幹收集純淨苗木種子即可秋播。播種前,浸種5-7天。秋播者翌年發芽早,出苗率髙,生長迅速且強健。翌春播種,苗木種子需濕沙貯藏120天以上.采用條播,條幅10厘米,深1-2厘米,播後覆土6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種童25-30千克。幼苗3厘米高時間苗、定苗,株距20-25厘米。

栽培技術

育苗

作為砧木用的幼苗,在苗高25-30厘米時摘心,使苗木增粗,到夏末秋初,可達到嫁接時對砧木需要的粗度。移植宜在早春或秋季落葉後進行。小苗可裸根或沾泥漿移植,大苗移植需帶土球。大苗培育需進行整形修剪以構成骨架。桃樹般多整成自然杯狀形樹冠和自然開心形樹冠。

修冠

自然杯狀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後,留主幹1米髙,剪去頂梢,剪口芽留壯芽。在1米以下的部

位不斷抽出新枝,可供選擇留作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0-40厘米處的新枝留作為第一主枝;在第一主枝上面20-30厘米處,選留新枝作為第二主枝;在1米的地方,即剪口芽抽出的新枝為第三主枝。三大主枝要均勻分布在主幹周圍,最好不要輪生。夏季修剪時,将主枝上的直立枝、主幹上的萌蘖枝和砧木上萌發的砧芽除去,以免影響主枝的生長和早日形成。第二年冬剪時,對各主枝進行短截,剪口芽留壯芽,以培養主枝延長枝。另外在各主枝上選留适合的側枝。需要注意的是,同級側枝留在同方向,以免側枝互相交叉,影響樹形和通風透光。

自然開心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後,先以40-60厘米定幹。在定幹高度以上的整形帶内,一般選3個主枝(少數也有選4個或5個主枝的),主枝的位置分布要均勻,與中心幹保持約45°,呈放射狀生長。其餘的枝條全部除去。第二年冬剪時,将主枝在30-50厘米處短截,為促發側枝作準備。其他枝條、主幹上的萌蘖枝、砧木上的芽也要除去。這樣就形成自然開心形冠形了。

栽植

栽植株行距為4m×5m或3m×4m,每公頃植500-840株。栽植時期從落葉後至萌芽前均可。桃園不可連作,否則幼樹長勢明顯衰弱、葉片失綠、新根變褐且多分叉、枝幹流膠。這種忌連作現象在砂質土或肥力低的上壤表現嚴重。主要原因是前作殘根在土中分解産生苯甲醛和氰酸等有毒物質,抑制、毒害根系,同時還與連作時土壤中的線蟲增殖、積累有關。

施肥

桃對氮,磷、鉀的需要量比例約為1∶0.5∶1。幼年樹需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否則易引起徒長。盛果期後增施氮肥,以增強樹勢。桃果實中鉀的含量為氮的3.2倍,增施鉀肥,果大産量高。結果樹年施肥3次:基肥在10-11月結合土壤深耕時施用,以有機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壯果肥在4月下旬至5月果實硬核期施,早熟種以施鉀肥為主,中晚熟種施氮量占全年的15%-20%、磷占20%-30%、鉀占40%;采果肥在采果前後施用,施用量占全年的15%-20%。此外,桃園需經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及時排水,防止積水爛根。

整形

多整成自然開心形。定幹高度約60厘米,留3-4主桂,主枝開張角度50°-60°,每主枝酌留1-2副主枝,在主枝和副主枝上盡量少留小枝。修剪時期有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初結果樹(植後3-4年)雖已結果,但生長旺盛、徒長枝多,枝梢密生,需采用抹芽、摘心、扭梢等夏剪措施,以抑強扶弱,保持樹體平衡;盛果期桃樹,由于多年結果,樹勢已趨緩和,徒長枝和二次枝顯著減少,中、短果枝比例增加,須以短截為主,并删除過密枝和先端強枝,改善梢間光照條件;要及時更新衰弱枝。

病蟲防治

桃流膠病 

是枝幹重要病害,造成樹體衰弱,減産或死樹,有非侵染性和真菌侵染性兩種。春夏季在當年新梢上以皮孔為中心,發生大小不等的某些突起的病斑,以後流出無色半透明的軟樹膠;在其他枝幹的傷口處或1-2年生的芽痕附近,也會流出半透明的樹膠,以後樹膠變成茶褐色的結晶體,吸水後膨脹,呈胨狀膠體,嚴重時樹皮開裂,枝幹枯死,樹體衰弱。

防治方法:

加強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料,注意果園排水,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蟲傷口和機械傷口,保護好枝幹。

治療。樹體上的流膠部位,先行刮除,再塗抹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塗抹生石灰粉,隔1-2天後再刷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20-30倍液。

根癌病

瘤發生于桃的根、根頸和莖上,受害部分先形成灰白色的瘤狀物,質嫩,瘤不斷長大,變成褐色,木質化,質地幹枯堅硬,表面不規則,粗糙有裂紋。

防治方法:

栽種桃樹或育苗忌重茬,也不要在原林(楊樹、洋槐、泡桐等)果(葡萄、柿、杏等)園地種植。

刨出主幹附近根系,刮除根瘤用0.2%升汞水消毒,再用5倍的石灰水塗傷口保護,更換周圍土壤,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

育苗避免重茬,桃種子用次氯酸鈉(含5%有效氯成分)處理5分鐘,消滅附着在種子上的病菌,再進行播種。

苗木消毒,用K84生物農藥30-50倍浸根3-5分鐘或次氯酸鈉液3分鐘或1%硫酸銅液浸5分鐘,再放到2%石灰液中浸2分鐘。

用K84菌株發酵制成的根癌甯30倍浸根5分鐘,切瘤灌根能抑制根癌病的發生。對三年生幼樹,可扒開根際土壤,每株澆1-2千克30倍根癌甯液預防發病。

桃蚜

一般一年發生20多代,以卵在桃樹上越冬,也可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風障波菜或随十字花科蔬菜在菜窖内越冬。以卵在桃樹上越冬的,翌年早春桃芽萌發至開花期,卵開始孵化,群集在嫩芽上吸食汁液。3月下至4月間,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為害。成蟲和幼蟲群集葉背,被害葉片從葉緣向葉背縱卷,組織變肥厚,褪綠,并排洩黏液污染枝葉,抑制新梢生長,引起落葉。

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枯枝落葉,刮除粗老樹皮,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燒毀。

保護好蚜蟲天敵,如草蛉、瓢蟲等,盡量少噴或不噴廣譜性殺蟲藥劑。

化學防治:早春在桃芽萌動,越冬卵孵化盛期是防治桃蚜的關鍵時期,此時用菊酯類農藥或硝亞基雜環類殺蟲劑——吡蟲啉(3000倍)、3%啶蟲脒2500-3000倍噴一次“幹枝”,可基本控制危害。危害期,應在蟲口數量沒有大發生之前噴藥,可用10%吡蟲啉3000-4000倍,48%樂斯本乳油2000倍,山地缺水桃園可采用甲胺磷塗幹,此法省工、省水,不傷天敵,在芽萌動期和危害期均可使用。首先将樹幹老粗皮輕輕刮去(勿傷樹皮),再将吸水衛生紙折疊4-6層,使長寬分别等于周長和幹徑,然後把折疊好的衛生紙飽蘸50%甲胺磷乳油2-4倍液。用塑料薄膜包紮到樹幹上。因藥劑濃度高,操作過程中應帶橡皮手套,工作完後用肥皂洗手,以防中毒。桃粉蚜、桃瘤蚜的防治參照桃蚜防治。

山楂紅蜘蛛

一年發生5-9代,以雌成蟲在樹粗皮縫隙和樹幹附近的土内、枯葉、雜草中越冬。4月上旬桃花盛開末期出蟄,危害新生的幼嫩組織。在盛花期過後産卵,落花後卵孵化完畢。山楂紅蜘蛛出蟄和第一代發生比較整齊(第一代孵化盛期為5月上旬),是藥劑防治的有利時期。落花後一個月為第二代卵的孵化盛期,到6月份以後,氣溫高,繁殖快,世代重疊,危害嚴重,常引起大量落葉。直至9月陸續發生越冬雌蟲,潛伏越冬。防治方法:每年防治抓住三個關鍵時期,即發芽前、落花後和麥收前後,以發芽前和落花後為主。

發芽前,冬季清掃落葉,刮除老皮,翻耕樹盤,消滅部分越冬雌蟲。發芽前噴一次石硫合劑,在越冬雌蟲開始出蟄,而花芽幼葉又未開裂前效果最好。

謝花後或麥收前,在螨害不嚴重的情況下,噴遲效性殺螨劑,如5%尼索朗乳油3000倍,或螨死淨水懸浮劑2000-3000倍。

螨害嚴重時,可噴哒螨靈1500倍,20%滅掃利2000-3000倍,20%速螨酮2000-3000倍,或齊螨素8000倍,1.8%阿維菌3000-4000倍。

桃潛葉蛾

在管理粗放的果園,已危害成災,造成早落葉,影響樹勢和産量。一年發生7代,以蛹在被害葉片上結白色絲繭越冬,翌年4月羽化為成蟲,多在葉背産卵。5-9月是危害期,幼蟲潛入隻内食取葉肉,在上、下表皮之間吃成彎曲隧道,造成落葉。防治方法:

清除果園落葉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

蛹期和成蟲羽化期是藥防關鍵期,25%滅幼脲三号懸乳劑1500倍,有特效。20%殺滅菊酯2000倍,20%滅掃利3000倍均有效。

桃小綠葉蟬 

又名一點葉蟬、桃浮塵子。一年發生4-6代,以成蟲在落葉、雜草或桃園附近的常綠樹中越冬,翌年3-4月間桃萌芽時,遷飛到桃樹嫩葉上刺吸危害,被害葉上最初出現黃白色小點,嚴重時斑點相連,使整片葉變為蒼白色,提早落葉。6月初為第一代,直到9月第四代,10月份尋綠色草叢、越冬作物、常綠樹絲中越冬。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落葉、雜草,及時刮除翹皮。

化學防治:在以下三個關鍵時期噴藥防治:謝花後新梢展葉期,5月下第一代若蟲孵化盛期,7月下至8月上旬第二代若蟲孵化期,可用以下藥劑: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滅掃利3000倍。

桃蛀螟 

桃蛀螟以幼蟲蛀食危害桃果,黃河流域每年發生3-4代。越冬幼蟲在4月開始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5月下旬為第一代成蟲盛發期,7月上、8月上中、9月上中,依次為第二、第三、第四代成蟲盛發期,第一、二代主要危害桃果,以後各代轉移到石榴、向日葵等作物上危害,最後一代幼蟲于9、10月間,在果樹翹皮下、堆果場及農作物的殘株中越冬。成蟲對黑光燈有強烈趨性,對花蜜及糖醋液也有趨性。防治方法:

清除越冬場所,冬季清除玉米、高粱、向日葵的殘株,刮除老樹皮,清滅越冬繭。生長季節,摘除蟲果,拾淨落果,消滅果肉幼蟲。

利用黑光燈、糖醋液誘殺成蟲。

噴酒農藥。在第一、二代卵高峰期樹上噴布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20%速滅殺丁2000-3000倍。90%敵百蟲1000倍,每個産卵高峰期噴2次,間隔期7-10天。25%滅幼脲懸浮劑1500倍。

茶翅蝽 

成蟲和若蟲吸食嫩果、嫩葉、嫩梢的汁液,果實被害後,呈凸凹不平的畸形果,受害處果肉變空,木栓化。桃果被害後,被刺處流膠,果肉下陷,成僵斑硬化,幼果被害常脫落,對産量和品質影響很大。該蟲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村舍屋檐下将縫及石縫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出蟄活動,飛到桃園為害。6月份産卵于葉背面,卵期10天左右,7月下旬開始孵化,群集于卵塊附近危害,而後漸分散,7、8月向成蟲開始羽化,為害至9月份,尋适當場所越冬。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果園及附近的殘葉枯草,集中燒毀。房屋密封後用敵敵畏薰蒸殺成蟲。

危害嚴重的果園,可進行套袋。成蟲出蟄後(5月上旬)和第一代若蟲發生期噴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或萬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敵百蟲1000倍,敵敵畏1000倍,樂斯本1500-2000倍。

蚧殼蟲

桑白蚧以若蟲和成蟲固着刺吸寄主汁液,蟲量特别大,有的完全覆蓋住樹皮,相互重疊成層,形成凸凹不平的灰白色蠟物質,排滿洩粘液污染樹體呈油漬狀,被害枝條發育不良,重者整枝或整株枯死,以2-3年生枝條受害最重。華北地區一年發生二代,以受精雌蟲在枝幹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産卵,卵産于介殼下,産卵後幹縮死亡。若蟲5月初開始孵化,比較整齊,若蟲從母全介殼下爬出後在枝幹上到處亂爬。幾天後固定不動,并開始分泌蠟絲,脫皮後形成介殼,把口器刺入樹皮下吸食汁液。雌蟲二次脫皮後變為成蟲,在介殼下不動吸食,雄蟲二次脫皮後變為蛹,在枝幹上密集成片。6月中旬第一代成蟲開始羽化。6月下旬開始産卵。第二代若蟲期在8月份,若蟲期30-40天,第二代雌成蟲發生在9月份,交配受精後,在枝條上越冬。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果樹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鋼絲刷刷掉越冬雌蟲;剪除受害嚴重的枝條。

藥劑防治,發芽前噴5-7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柴油乳劑。在各代若蟲孵化期(5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噴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或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或90%敵百蟲800倍,速蚧殺1500倍。在藥劑中加入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治效果。

桃球堅蚧殼蟲

是桃、杏樹上普遍發生的一種害蟲。雌蟲介殼中球形,紅褐色或黑褐色。在枝條上吸取寄主汁液。密度大時,可見枝條上介殼累累。使樹體衰弱,産量受到嚴重影響。為害嚴重時造成枝幹死亡。每年發生一代,以二齡若蟲在枝條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由介殼中爬出活動,另尋固着部位,群集為害,3月底雌蟲體背漸肥大,形成介殼。雄蟲4月上旬分泌蠟絲,形成介殼,在其中化蛹,4月中下旬羽化為成蟲,交配後死去。5月上中旬雌蟲産卵于雌成蟲殼體下面。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若蟲卵化盛期,初卵化的若蟲從母體介殼中爬出,分散到小枝條上為害,以二年生枝條上較多。果樹落葉前,蟲體分泌白色蟲質絨毛變為白色蠟層,包在蟲體周圍。這時若蟲生長很慢,越冬前脫一次皮,10月中旬以後以二齡若蟲越冬。防治方法:

在成蟲産卵前,用抹布或戴上勞動布手套,将枝條上的雌蟲介殼捋掉。

藥劑防治:果樹發芽前,防治越冬若蟲,常用藥劑有:5波美度石硫合劑,合成洗衣粉200倍液,5%柴油乳劑。果樹生長期,若蟲孵化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80%敵敵畏1000倍,48%樂斯本2000倍,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速蚧殺1000-1500倍。

紅頸天牛

該蟲2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樹幹蛀道越冬,翌年3-4月間恢複活動,在皮層下和木質部鑽不規則隧道,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紅褐色糞便碎屑,堆滿孔外和樹幹基部地面。5、6月間為害最烈,嚴重時樹幹全部被蛀空而死。幼蟲老熟後,向外開一排糞孔,用分泌物粘結糞便、木屑,在隧道内做繭化蛹。6、7月間,成蟲羽化後咬孔鑽出,交配産卵于樹基部和主枝枝杈粗皮縫隙内。幼蟲孵化後,先在皮下蛀食,經過滞育過冬。翌年春繼續蛀食皮層,至7、8月間,向上往木質部蛀食成彎曲隧道,再經過冬天,到第三年5、6月間老熟化蛹,羽化為成蟲。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及時清除被害死枝、死樹,集中燒毀。在6-7月間成蟲發生期組織人員捕殺。幼蟲發生期經常檢查枝幹,發現排洩糞便尋蟲孔用鐵絲鈎刺幼蟲。

塗白防蟲:成蟲産卵前,在主幹和主枝上刷石灰硫磺混合劑并加入适量的觸殺性殺蟲劑,硫磺、生石灰和水的比例為1:10:40。(3)蟲道注藥。發現枝幹上的排糞孔後,将糞便木屑清理幹淨,塞入56%磷化鋁片劑1/4片或注入80%敵敵畏乳油10-20倍,用黃泥将所有排糞孔封閉,熏蒸殺蟲效果很好。

上一篇:五裂槭

下一篇:炸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