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導彈

核導彈

達成遠距離核彈投送任務的導彈
核導彈,指的是具有攜帶核彈頭的能力、并能夠達成遠距離核彈投送任務的導彈。分為戰術核導彈和戰略核導彈。具有多種發射方式,戰術核導彈可從戰艦、潛艇、飛機等平台上發射,戰略核導彈的發射方式則有固定發射井,車載,潛射,機載等。
    中文名:核導彈 外文名:Nuclear missile 别名: 特點:具有攜帶核彈頭的能力、并能夠達成遠距離核彈投送任務

原理

科學家發現原子核中蘊藏着巨大的能量,人們将這種核能釋放,并首先用于軍事目的,結果促成了核武器的出現;三種核彈的不同之處在于核能釋放的方式不同和破壞殺傷的形式不同。核能的釋放出現在原子核發生轉變的過程中,而這種轉變可分為重核裂變和氫核聚變兩種方式。

一般将核裂變武器稱為第一代核武器,實際上就是原子彈;将核聚變武器稱為第二代核武器,實際上就是氫彈;将以調整和控制核爆炸能為特點的新一代核武器稱為第三代核武器,主要包括增強某一破壞因素的核武器,如中子彈、沖擊波彈、感生輻射彈、光輻射彈、電磁脈沖彈以及核定向能武器等。作為增強的輻射武器,中子彈是如今世界上唯一已實現生産和部署的一種第三代核武器。

核彈威力

普通原子彈空中爆炸時釋放的能量大緻是以下面的比例轉化成殺傷力的:沖擊波占50%、光輻射35%、貫穿核輻射5%、放射性沾染10%。

不同量級的核彈空爆時各種因素對地面暴露人員的殺傷(指立即死亡或喪失戰鬥力)半徑表(單位是公裡):

核沖擊波光輻射貫穿核輻射

1千噸級:0.180.160.71

1萬噸級:0.450.571.00

十萬噸級:1.151.871.48

百萬噸級:2.875.601.98

經測算實驗,一枚百萬噸級核彈地面爆炸時沖擊波對地下設施破壞半徑為4.8千米。

由此可見,小當量核彈的貫穿核輻射殺傷力最大,而大當量核彈的光輻射最厲害。

上述不同殺傷作用是同時作用于人體的,所以核彈的綜合性殺傷半徑要比上表所列大一些。大家最關心的不同當量核彈對不同狀态人員的殺傷半徑數據如下(單位是公裡):

1千噸級:0.85;1萬噸級:1.5;

十萬噸級:3.1;百萬噸級:6.3;

千萬噸級:12

核彈的威力與殺傷半徑不是呈正比增長的。可從上表中發現核彈威力增長的規律,大緻上每增加一個數量級(X10),殺傷半徑才增加一倍。也就是說,1000萬噸的巨型核彈的殺傷半徑隻是10萬噸級核彈的4倍,殺傷面積也不過是它的16倍

作用

核武器主要是作為核戰鬥部裝在戰略導彈上,用以摧毀戰略目标。在近程夜戰、空戰和防空中有的導彈也裝有核戰鬥部,用以摧毀地面大面積戰術目标,對付飛機群和攔截攜核彈的轟炸機等。中子彈不僅可以作為核戰鬥部裝在導彈上使用,而且能夠制成炮彈由榴彈炮發射出去投入戰鬥

地地核彈

地地戰略核導彈是三位一體戰略核攻擊力量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具有

地地戰略核導彈投擲重量大、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反應時間短、戒備率高,以及指揮、控制和通信較為可靠等特點。但是,由于現役地地戰略核導彈大都采用地下井固定發射方式,因而戰時易遭摧毀,生存能力很低。地地戰略核導彈主要是美蘇兩家在競相發展,經過40多年的較量,如今已發展了五代。

第一代

第一代地地戰略核導彈是戰後至50年代末期發展的美蘇在納粹德國V-2彈道導彈的基礎上,利用從德國掠取的導彈專家和大批技術資料分别研制的“宇宙神”D、E、F,“大力神”Ⅰ、“雷神”、“丘比特”和

SS-4、SS-5、SS-6型地地核導彈。這一代核導彈隻是解決了有無問題,在技術性能方面還比較差,

雷神核導彈反應時間較長,均為單彈頭,圓概率誤差(CED)

宇宙神核導彈最大能達8000米。當時,導彈的最大射程已達10000公裡,起飛重量最大為122噸,彈頭威力最大為500萬噸梯恩梯當量(“宇宙神”)。

第二代

第二代地地戰略核導彈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發展的,主要型号是美國的“大力神”Ⅰ、“民兵”ⅠA、ⅠB和“民兵”Ⅰ,蘇聯的SS-7和SS-8等。這一代導彈主要是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和作戰性能,發動機改為固體推進劑,反應時間有所縮短,核彈頭加裝了突防裝置,命中精度、威力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這一代導彈的最大起飛重量為80噸(SS-7),最大射程為11000公裡(“民兵”Ⅰ和SS-7),命中精度CEP最小已達560米(“民兵”Ⅰ),彈頭威力最大1000萬噸梯恩梯當量(“大力神”Ⅰ)。

第三代

第三代地地戰略核導彈是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期發展的,主要型号有:美國的“民兵”ⅢMK12和“民兵”ⅢMK12A,前蘇朕的SS-9Ⅰ、Ⅱ、Ⅲ、Ⅳ,SS-11Ⅰ、Ⅱ、Ⅲ和SS-13。這一代地地戰略核導彈的突出特點是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和打擊硬目标的能力,開始采用分導式多彈頭,命中精度也有進一步提高。在主要技術性能方面,起飛重量最大為200噸(SS-9),最大射程為12000公裡(SS-9、SS-11Ⅱ),圓概率誤差CEF最小為185~220米(“民兵”),彈頭數量最多為3個(“民兵”、SS-11),導彈威力最大為2500萬噸梯恩梯當量(SS-9Ⅱ)。

第四代

第四代地地戰略核導彈是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期發展的,主要型号有美國的“潘興”Ⅱ和MX導彈,蘇聯的SS-17Ⅰ、Ⅱ、Ⅲ,SS-18Ⅰ、Ⅱ、Ⅲ、Ⅳ,SS-19Ⅰ、Ⅱ、Ⅲ和SS-20。這一代導彈的主要特點是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和摧毀目标的能力,而且它投擲重量大,可攜性能先進的分導式彈頭,命中精度有所提高。在技術性能方面,起飛重量最大為220噸(SS-18),最大射程達16000公裡(SS-18Ⅲ),圓概率誤差CEP最小90~120米(MX),分導彈頭數量最多為10個(MX和SS-18Ⅳ),導彈威力最大為2400萬噸梯恩梯當量(SS-18Ⅰ)。

第五代

第五代地地戰略核導彈是70年代末期以後發展的,主要型号有:美國的“侏儒”,

侏儒核導彈蘇聯的SS-24、SS-25、SS-X-26和SS-X-27。這一代地地戰略核導彈的突出特點是導彈向小型化、機動化、高突防、高精度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了生存能力和打擊硬目标的能力。在技術性能方面,最大起飛重量已從原來的220噸降到80噸(SS-24),像“侏儒”導彈隻有16.8噸;最大射程已創曆史最高記錄,達13000公裡(SS-24);圓概率誤差CEP降至120米(“侏儒”);分導彈頭數量最多仍為10個(SS-24);導彈威力最大為10×35萬噸梯恩梯當量(SS-24);發射方式由原來的地下井轉為公路機動(“侏儒”和SS-25)和地下井及鐵路機動(SS-24)發射。

洲際核彈

核導彈-洲際核導彈家族中威力最大的洲際核導彈

美國發展的洲際核導彈,無論是單彈頭,還是多彈頭,核當量一般為50~500萬噸,如“宇宙神”、“大力神I”和“侏儒”洲際核導彈,核當量為50萬噸左右;而美國第一種擁有10個分彈頭的洲際核導彈“和平衛士”,核當量加起來也就是500萬噸;“大力神Ⅱ”、“民兵Ⅱ”和“民兵Ⅲ”戰略導彈的核當量才100萬噸左右。

同一時期,蘇聯研制的戰略核彈,應該說,基本上和美國的差不多。蘇50年代研制的洲際核導彈,核當量一般在50~500萬噸之間,其中,SS—4僅為50萬噸,SS—5為100萬噸,而SS—6、SS—7和SS—8均為500萬噸。

60年代裡,蘇聯人忽發奇想,勇攀洲際核導彈的高峰,研制成功高當量的SS—9。

SS—9為蘇聯第三代洲際核導彈,1965年服役,打擊距離為1.2萬公裡,型号分為幾種,其中,I型彈頭核當量達2000萬噸。

這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導彈!

蘇聯一下子把美國的洲際核導彈威力遠遠地抛到後面去了。仔細算算,蘇聯一枚“SS—9I”,便相當于美國4枚洲際核導彈。

然而,蘇聯人并沒有就此駐足不前。

不久,“SS—9Ⅱ”型研制出來了,核當量又把I型的記錄打破了,達2500萬噸,再次登上世界洲際核導彈最有威力的頂峰。一枚“SS—9Ⅱ”,便相當于美國5枚洲際核導彈。其後歲月裡,蘇聯洲際核導彈當量一般定在100萬噸左右,如SS—11、SS—13、SS—15等。此時的蘇聯,仍保持着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洲際核導彈的記錄。

70年代初,蘇聯人又上一層樓,研制出威力更為巨大的洲際核導彈,它就是

SS—18核導彈。

SS—18,蘇聯第四代洲際核導彈,1975年進入部隊服役,共有4種型号。其中,I型有3種核當量,最大核當量高達5000萬噸,相當于美國10枚洲際核導彈的威力,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洲際核導彈。該型導彈長約36米,作戰距離達1.2萬公裡,誤差率為430米,一旦發生核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SS—18,算得上是核導彈中的一個巨無霸了。

核導彈-

核導彈家族中打擊距離最遠的核導彈世界洲際核導彈雖然有幾十種型号,但由于受燃料限制,打擊距離一般都在1萬公裡左右,如美國的“大力神”、“民兵I”和“民兵Ⅱ”、“和平衛士”、“侏儒”和蘇聯的SS—6、SS—8、SS—9、SS—13、SS—16和SS—17等,都是這種情況。那麼,打擊距離最遠的洲際導彈是哪種呢?

據有關方面分析,它應該是SS—18型核導彈。

SS—18Ⅲ型核導彈是單彈頭,核彈頭重約5噸,核當量為2000萬噸,作戰距離可達1.6萬公裡。這就是說,它可以對1.6萬公裡遠的目的進行核打擊。

不過,也有人認為,打擊距離最遠的核導彈應是美國的“民兵Ⅲ”

民兵Ⅲ

核導彈和蘇聯的SS—11Ⅱ型核導彈,這兩種型号核導彈的射程均為1.3萬公裡,其理由是SS—18Ⅲ的作戰距離數字不可靠。

那麼,究竟是哪種核導彈的打擊距離最遠呢?恐怕,日前還是個謎。

核導彈-

核導彈家族中命中精度最高的洲際核導彈洲際核導彈飛行成千上萬公裡,免不了要飛偏一些。當然,要是技術高一些,導彈自然飛得準一些;要是技術差一些,導彈自然飛得偏一些。說白了,科學技術越先進,電腦控制飛行便越準确,相反,技術越差,命中率就越低,就有可能是指着鼻子卻打中了眼。

蘇聯研制的洲際核導彈中,1965年前

SS-23

核導彈部署的洲際核導彈較為笨拙,誤差範圍也大,都在2000米左右。其中,SS—8的誤差範圍最大,達8000米。1965年以後,随着技術的發展,蘇聯洲際核導彈的命中率有所提高。1966年後部署的SS—9、SS—11、SS—13,誤差範圍減至1.3公裡左右;70年代初,蘇聯研制的核導彈誤差範圍進一步縮小,減至幾百米。其中SS—17、SS—18、SS—19的誤差範圍已減到400米左右;而80年代研制的SS—24、SS—25,則降到了230米左右,最小到200米。

SS—25核導彈不過,在準确性方面,蘇聯的技術明顯不如美國。

美國第一代洲際核導彈“宇宙神”,誤差範圍隻是2000米左右,一點也不像蘇聯第一代洲際核導彈SS—6偏得那麼邪乎。美國60年代初研制的“大力神Ⅱ”洲際核導彈,誤差範圍大大縮小,僅為930米。比“大力神Ⅱ”稍晚研制的“民兵Ⅱ”洲際核導彈更為精确,僅為560米。60年代中後期,美國開始發展“

民兵Ⅲ”洲際核導彈,命中精度更高,最精确時已至185米。時至70年代,美國開始研制“和平衛士”洲際核導彈,其精确度達到新的裡程碑。

“和平衛士”是美國第四代洲際彈道導彈,70年代未開始研制,80年代中期裝備部隊,可部署在火車上,在美國本土上日夜行駛,對手不易找到其位置,具有較強的機動核戰能力。核型導彈長約21.6米,打擊距離為1.1萬多公裡,核彈頭擁有10個分彈頭,可同時攻擊對方10個目标,每個核彈頭當量為50萬噸。該型核導彈使用了先進的電子技術,誤差範圍大大縮小,誤差範圍僅為90米,成為美國戰略核導彈中命中精度最高的洲際核導彈,也是世界上命中精度最高的洲際核導彈。

其他核彈

蘇聯SS—24

核導彈-蘇聯SS—24火車運載型洲際彈道導彈現狀:服役中

SS-24核導彈火車機動的SS-24戰略彈道導彈

規格:長21米;寬2.35米。

射程:5495海裡(10000公裡)

發射重量:不詳

投擲重量:3629公斤

發射方式:三節推進;固态燃料;機動發射;冷射。

導引系統:慣性

彈頭:8或10枚10萬噸(獨立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

圓周公算偏差值:0.11海裡(200米)。

發展:SS-24洲際彈道導彈(前蘇聯命名為RS-23)當它在1987年開始服役時,可說是第一種以鐵路機動部署的現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五十年代末期,美國曾考慮要把當時開發中的義勇兵一型導彈部署三個中隊在火車上,當時的想法是在十節火車中以三至五節有可掀蓋的車廂充作導彈發射車,其它六至九節則為支援車廂。

鐵路機動的SS-24洲際導彈發射

部署:SS-24導彈部署在三節車廂的火車中,其中一節裝有可直立起來的發射座,另外兩節用來提供支援與搭載人員的。前蘇聯也打算部署100枚SS-24導彈到以前SS-17導彈的掩體裡。在90年中期前将有600枚SS-24完成部署。

使用:SS-24洲際彈道導彈有至多10枚當量在10萬噸獨立

RS-24新式洲際彈道導彈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的彈頭,其圓周公算偏差值又高達0.11海裡(200米),因此可攻擊任何強化工事目标。

SS-24導彈是前蘇聯研制的地對地洲際彈道導彈,彈長21-22米,彈徑2米,起飛重量65噸,投擲重量3.6噸,最大射程13000千米,最小射程10000千米,命中精度(圓概率偏差)200米,具有命中精度高、彈頭威力大、可機動發射等特點,是一種能有效打擊硬目标的戰略核武器。SS-24導彈采用分導式多彈頭,可投擲10個威力為10-35萬噸梯恩梯當量的子彈頭。SS-24導彈動力裝置為3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系統采用慣性制導。SS-24導彈早期采用地下井發射,後改為鐵路機動發射。

“大力神”

核導彈-美“大力神”洲際彈道導彈美國第二代洲際戰略彈道導彈,主要用于攻擊地面目标,如大型硬目标、核武器庫等,1963年裝備美國部隊。它是美國核武器庫中保存最久的一種液體火箭戰略導彈,1987年退役。

導彈采用慣性制導,戰鬥部質量3500千克,裝有1000萬噸級TNT當量的核彈頭。最大射程11700千米,命中精度900

“大力神”洲際彈道導彈

米,彈長33.5米,彈徑3.1米,發射質量149.7噸。發射方式為地下垂直發射。

研制國家:美國

名稱:“大力神2”式洲際彈道導彈

型号:LGM-25C

研制單

位: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單價:220萬美元

現狀:1987年底全部退役,部分改裝為“大力神3”型系列運載火箭

一、概述

“大力神2”式導彈是在美國第一代戰略導彈“大力神1”式HGM-25A基礎上研制的一種兩級液體燃料單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編号LGM-25C。該彈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于1960年6月開始研制,主要用于攻擊地面目标,如大型硬目标、核武器庫等,具有雙目标選擇能力,配裝陸基武器中最大的核彈頭,對軟目标(人口中心、工業)造成破壞最大,屬美軍美國第二代戰略導彈。美國發展該導彈的主要目的是在核戰争爆發後

“大力神”洲際彈道導彈

對蘇聯進行報複性核打擊。該彈于1963年12月首次部署。在堪薩斯州(381戰略導彈聯隊)、亞利桑那州(390戰略導彈聯隊)、阿肯色州(308戰略導彈聯隊)共部署54枚。“大力神2”是美國核武器庫中保存最久的一種液體燃料戰略導彈,1982年10月開始執行退役計劃,以每月一枚導彈的速度撤出,1987年底全部退役。

二、技術性能

全長:31.3公尺直徑:3.05公尺(最大)

最大射程11660-15000公裡起飛重量:149.7噸

彈頭型号:W-53/MK-6式彈頭重量:3402/3753公斤

核彈當量:1000萬噸

命中精度:1296-1480公尺

反應時間:1分鐘發射方式:地下井發射

三、導彈發射井系統

大力神1型洲際彈道導彈“ 大力神”導彈發射井“大力神”2導彈發射井建在山區,全部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整個發射裝置全部由液壓系統操縱,共重760噸。發射場地面設備有10多台,周圍有4座天線,其中一個巨大的圓形天線可接收全球的無線通訊信号,而一個10米左右高的立式天線,可在短時間内升高到200多米。在冷戰高峰時期,導彈發射井每天24小時都處于待發射狀态。發射場方圓幾公裡範圍都是軍事禁區,導彈發射井操控系統高度自動化,連警衛在内隻需要7至8名軍事人員值班。

核心控制室

進入發射井時需經過5道安檢門,其中有兩道鋼門都厚達30厘米,每扇門重達3噸。在每道門前都先要與值班人員通過電話聯系才可打開。其中一道門還需報出由6位數字組成的一組密碼才能進入,這組密碼隻可使用一次,用完立即注銷。連續下了55個台階,才來到擺放20多台設備、由控制台組成的核心控制室。室内管道和線路縱橫交錯。由于導彈發射時震動非常劇烈,整個控制室安裝在一組巨型彈簧裝置上,這組彈簧由6個巨大的彈簧組成,每個彈簧直徑有50多厘米。根據規定,控制室内任何時候都必須有兩人共同值班,發射時,必須兩人的鑰匙同時擰動,才能啟動控制設備。

發射井由控制中心、通道與防火區和導彈井三個地下部分組成,由于洲際導彈用的是液體燃料,所以地下結構非常複雜,即使是專業化部隊,建一座發射井也需3年時間。在正常情況下,每枚“大力神”導彈的預期壽命是10年,但絕大多數導彈的服役期都超過了23年,直到1987年裡根總統下令銷毀。根據設計,一枚“大力神”洲際導彈在發射35分鐘後就能擊中目标,而導彈頭内的核爆炸裝置,能毀滅一座有100萬人口的城市。據說當年每個發射井造價830萬美元,一枚“大力神”洲際導彈價值220萬美元,用今天的美元币值來換算,相當于如今1億美元1枚導彈,而如此昂貴的武器和發射井都隻能使用一次。這些戰略導彈在曆史上都隻發揮過戰略威懾作用而沒有真正投入實戰。

四、型号改進

“大力神2”退役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從中選擇了14枚進行改裝,研制出“大力神3A”、“大力神3B”、“大力神3C”、“大力神3D”和“大力神3E”型系列運載火箭。前兩種為三級液體推進劑火箭,起飛重量150—180噸。這些火箭可把重3.6—4.5噸的有效載荷射入200公裡高的軌道。“大力神3C”、“大力神3D”和“大力神3E”都裝有兩個固體推進劑輔助起飛助推器。它們起飛重量約630噸,能把重達15噸的有效載荷射入高約200公裡的軌道。

原子彈

原子彈是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釋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制成的一種核武器,核裝藥一般為钚-239、鈾-235。這些物質的原子核在熱中子轟擊下,分裂為兩個或若幹個裂片和若幹個中子,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新産生的中子又去轟擊其它原子核,如此連續發展下去,核分裂的數量就會急劇增加,形成鍊式反應,僅在百分之幾秒内就會出現猛烈爆炸,并放出非常大的能量。1公斤鈾釋放出的能量相當于2萬噸梯恩梯炸藥爆炸時釋放出的能量。

原子彈裝藥分為兩塊,每塊都小于臨界質量,因此平時不會發生核反應。當引爆裝置點燃普通炸藥時,将兩塊裝藥推擠到一起,整體質量便大于臨界質量,在中子的轟擊下,産生原子核裂變鍊式反應,随即出現核爆炸。如今原子彈的威力可達到幾萬噸到幾百萬噸梯恩梯當量。

氫彈

氫彈是利用輕原子核聚合成較重原子核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制成的核武器。這種核聚變反應要在數千萬度高溫和超高壓條件下才能進行,單位質量所釋放出來的能量一般為核裂變反應的4倍以上,能産生更大的破壞作用,通常又稱這種聚變反應為熱核反應。原子核越輕,所帶電荷越少,産生聚變反應所需的能量也越低。因此,一般都用氫的同位素氘、氚和氘化锂等物質作為核裝藥,故将這種核武器稱為氫彈。

熱核反應就是氘和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溫和超高壓的情況下彼此結合成為氦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的過程。為什麼用氘化锂也可以進行熱核反應呢?這是因為中子打在锂上就會産生氚,同時氘化锂中的氘和氘發生反應也可産生氚和中子。

氫彈的結構比原子彈複雜得多,它要裝一個小型原子彈做引爆裝置。小原子彈引爆後釋放出中子流并形成超高溫、超高壓環境,中子流與熱核材料作用使氘和氚原子核結合成氦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能量和新的中子,繼而又産生新的聚變反應,如此連續發展下去,直至産生熱核爆炸。由于熱核材料不受臨界質量限制,氫彈可以制成比原子彈威力大得多的核武器。現代氫彈威力可以做到幾萬噸、幾百萬噸和幾千萬噸TNT當量。

中子彈

中子彈也是一種利用核材料聚變反應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核武器,因此又被稱為特殊的氫彈。由于它是利用輕核聚變時産生的大量高能中子進行殺傷破壞的一種小型核武器,故又被稱為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小型氫彈。

在中子彈中,引爆用的原子彈更小,隻有幾百噸梯恩梯當量。這種原子彈是用钚-239制成的,因其比鈾裝藥能釋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彈小型化。中子彈主要核裝藥是氘和氚的混合物,而不是氘化锂。因為氘和氚聚變反應所放出的中子比裂變反應所放出的中子多得多,而锂可以吸收大部分中子。

中子彈的外殼一般不用鈾-238制作,而是采用铍和铍合金做成,這樣高能中子可以自由逸出,同時使放射性污染的範圍比較小。中子彈的當量較小,一般威力為1千噸梯恩梯當量,要求引爆用的原子彈更小,使其制造難度增大。中子彈的爆炸能由聚變反應産生,并主要以快中子流的形式向四周釋放。它的核輻射效應特别大,因此其正确名稱應是增強的輻射武器。

中國核彈

由被譽為“常規導彈第一旅”編成的東15乙常規導彈方隊,鮮紅色的彈頭、乳白色的彈體、墨綠色的戰車,構成了閱兵場上最亮麗、威嚴的“多彩戰車”。“紅色代表着盛典,乳白色象征着和平,綠色意味着友誼。”觀禮的人群中,有人在自言自語地解讀着。11時08分。首次亮相閱兵場的陸基巡航導彈方隊開過來了:長劍昂首,直刺長空,一派威嚴。11時10分。東31甲核導彈方隊亮相天安門。1999年10月1日,當3台巨型核導彈戰車出現在世人面前時,華夏大地沸騰了!世界為之震驚!1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依靠科技進步,“巨無霸”已成長成為全面素質優良的“巨人”。

反應更快打得更遠

“在戰略核武器建設上,我國走了一條完全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戰略核導彈方隊隊長、二炮某旅旅長張光忠說,“與過去的同系列導彈相比,它反應更快,打得更遠,機動性也更強了。”國防大學教授李偉認為,這些導彈射程、任務各不相同,能夠全天候、全方位對多種類目标實施精确打擊。李偉在談到“射程銜接”時說,“我國有自己的劃分标準:1000公裡以内的叫近程導彈,1000-3000公裡的是中程導彈,3000公裡-8000公裡是遠程導彈,8000公裡以上就叫洲際導彈。我國第二炮兵的導彈沒有射程的斷檔,能夠達到全球覆蓋。”

和平盾

不首先使用核武

1984年,中國第一型戰略導彈在閱兵中公開亮相。誕生于1966年的第二炮兵部隊,是新中國為應對核威脅、打破核壟斷、維護國家安全,被迫作出的曆史性選擇,是中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作為此次受閱地面方隊中的最後一個方隊,體型最大的核導彈方隊,以無與倫比的威嚴陣勢駛過天安門廣場,正是中國國防實力的重要标志。

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中國政府第一次公開闡述了核導彈部隊擔負任務的具體内容:“第二炮兵遵守國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貫徹自衛防禦核戰略……平時不瞄準任何國家。”

點評

液态到固态熱發射到冷發射

二炮實現質的飛躍

解放軍某部上校李文勝說:“10年來,中國導彈的動力系統幾乎全部由液體改為固态,這代表着質的進步,固體系統不僅體積小,運輸方便,而且大大縮短了發射時間。”中國導彈在發射上“普遍改熱發射為冷發射”。所謂熱發射,就是要在地面就點火,那樣就要求有一個無人的、要求很高的戰略導彈發射場,而冷發射是騰空再點火。

戰術武器

也叫戰役戰術核武器。用于打擊對軍事行動有直接影響的軍事目标,如指揮所、導彈發射陣地、集結的部隊、機場、港口、集群坦克、倉庫等。包括戰術核導彈、核航彈、核炮彈、核水雷、核深水炸彈、中子彈等。其主要特征是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好、精度高、威力較小。

戰術核導彈射程在1000公裡以下,用于打擊敵戰役戰術縱深内重要目标和支援部隊戰鬥行動的導彈。

戰略武器

用于襲擊敵方戰略目标和保衛己方戰略要地和戰略目标的核武器。其主要特征是射程遠、威力大。進攻性戰略核武器包括陸基戰略導彈、攜帶潛射戰略導彈的核潛艇和攜帶核航彈或空射核巡航導彈的戰略轟炸機,即所謂“三位一體”核力量。預防性戰略核武器主要是反導彈武器系統。

戰略核武器的射程在1000公裡以上,用于打擊敵方戰略目标的導彈。按射程分為中程導彈(1000-3000公裡)、遠程導彈(3000-8000公裡)和洲際導彈(8000以上)。通常攜帶核彈頭,用于打擊政治和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核武器庫、交通樞紐等目标,以及攔截來襲戰略彈道導彈。戰略核導彈是衡量一個國家戰略核力量和軍事科學技術綜合發展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按發射點與目标位置分為地地戰略導彈、潛(艦)地戰略導彈、空地戰略導彈等;按作戰使用分為進攻性戰略導彈、防禦性戰略導彈(反彈道導彈導彈);按飛行彈道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略巡航導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