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準化

标準化

制定、發布及實施标準的過程
标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複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标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1]公司标準化是以獲得公司的最佳生産經營秩序和經濟效益為目标,對公司生産經營活動範圍内的重複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實施公司标準,以及貫徹實施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标準等為主要内容的過程。 為在一定的範圍内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複使用的規則的活動,稱為标準化。它包括制定、發布及實施标準的過程。标準化的重要意義是改進産品、過程和服務的适用性,防止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
    中文名:标準化 外文名: 定義: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複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标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 英文名:standardizing、normalizing 過程:制定、發布及實施标準 基本方法:簡化,統一化,通用化等 基本原理:統一原理、簡化原理 基本特性:抽象性;技術性;經濟性等 作用:組織現代化生産的重要手段

概念

标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複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标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公司标準化是以獲得公司的最佳生産經營秩序和經濟效益為目标,對公司生産經營活動範圍内的重複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實施公司标準,以及貫徹實施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标準等為主要内容的過程。

基本方法

1、簡化

2、統一化

3、産品系列化

4、通用化

5、組合化

6、模塊化

對象

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中,凡具有多次重複使用和需要制定标準的具體産品,以及各種定額、規劃、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稱為标準化對象。标準化對象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标準化的具體對象,即需要制定标準的具體事物;例如:《茶館經營服務規範》從制度規範、從業人員的基本條件、職業道德、服務操作、衛生要求等幾個方面做出了詳細規定,填補了茶館行業在标準規範上的空白,解決了茶館行業無标準可依的問題,有利于對茶館行業進行管理和指導,及茶館企業進行标準化經營,對推動茶館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類是标準化總體對象,即各種具體對象的總和所構成的整體,通過它可以研究各種具體對象的共同屬性、本質和普遍規律。

基本原理

标準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統一原理、簡化原理、協調原理和最優化原理。

統一原理

就是為了保證事物發展所必須的秩序和效率,對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的一緻規範,并是這種一緻規範與被取代的對象在功能上達到等效。

統一原理包含以下要點:

① 統一是為了确定一組對象的一緻規範,其目的是保證事物所必須的秩序和效率;

② 統一的原則是功能等效,從一組對象中選擇确定一緻規範,應能包含被取代對象所具備的必要功能;

③ 統一是相對的,确定的一緻規範,隻适用于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随着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舊的統一就要由新的統一所代替。

簡化原理

就是為了經濟有效地滿足需要,對标準化對象的結構、型式、規格或其他性能進行篩選提煉,剔除其中多餘的、低效能的、可替換的環節,精煉并确定出滿足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環節,保持整體構成精簡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簡化原理包含以下幾個要點:

① 簡化的目的是為了經濟,使之更有效的滿足需要;

② 簡化的原則是從全面滿足需要出發,保持整體構成精簡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所謂功能效率系指功能滿足全面需要的能力;

③ 簡化的基本方法是對處于自然狀态的對象進行科學的篩選提煉,剔除其中多餘的、低效能的、可替換的環節,精練出高效能的能滿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環節;

④ 簡化的實質不是簡單化而是精練化,其結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勝多。

協調原理

就是為了使标準的整體功能達到最佳,并産生實際效果,必須通過有效的方式協調好系統内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确定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緻,适應或平衡關系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協調原理包含以下要點:

① 協調的目的在于使标準系統的整體功能達到最佳并産生實際效果;

② 協調對象是系統内相關因素的關系以及系統與外部相關因素的關系;

③ 相關因素之間需要建立相互一緻關系(連接尺寸),相互适應關系(供需交換條件),相互平衡關系(技術經濟招标平衡,有關各方利益矛盾的平衡),為此必須确立條件;

④ 協調的有效方式有:有關各方面的協商一緻,多因素的綜合效果最優化,多因素矛盾的綜合平衡等。

最優化原理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對标準系統的構成因素及其關系進行選擇、設計或調整,使之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這樣的标準化原理稱為最優化原理。

最優化的一般程序:(1)确定目标 (2)收集資料 (3)建立數學模型 (4)計算 (5)評價和決策

最優化的辦法:(1)對于較為複雜的标準化課題,要應用包括計算機在内的最優化技術。(2)對于較為簡單的方案的優選,可運用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求解。

作用

标準化的主要作用是組織現代化生産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是合理發展産品品種、組織專業化生産的前提;是公司實現科學管理和現代化管理的基礎;是提高産品質量保證安全、衛生的技術保證;是國家資源合理利用、節約能源和節約原材料的有效途徑;是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科研成果的橋梁;是消除貿易障礙、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通行證。具體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1、标準化為科學管理奠定了基礎。所謂科學管理,就是依據生産技術的發展規律和客觀經濟規律對企業進行管理,而各種科學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準化為基礎;

2、 促進經濟全面發展,提高經濟效益。标準化應用于科學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複勞動;應用于産品設計,可以縮短設計周期;應用于生産,可使生産在科學的和有秩序的基礎上進行;應用于管理,可促進統一、協調、高效率等;

3、标準化是科研、生産、使用三者之間的橋梁。一項科研成果,一旦納入相應标準,就能迅速得到推廣和應用。因此,标準化可使新技術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廣應用,從而促進技術進步;

4、 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産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産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要求越來越複雜,分工越來越細,生産協作越來越廣泛,這就必須通過制定和使用标準,來保證各生産部門的活動,在技術上保持高度的統一和協調,以使生産正常進行;所以,我們說标準化為組織現代化生産創造了前提條件;

5、合理發展産品品種,提高企業應變能力,以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

6、保證産品質量,維護消費者利益;

7、 保障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環保标準、衛生标準和安全标準制定發布後,用法律形式強制執行,對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财産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8、标準化标志着一個行業新的标準的産生。通過标準化以及相關技術政策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社會資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加速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創新擴散、産業升級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管理

标準化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系統性、國際性、動态性、超前性、經濟性。标準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體制,遵循PDCA戴明管理模式,建立文件化的管理體系,堅持預防為主、全過程控制、持續改進的思想,是組織的管理工作在循環往複中螺旋上升,實現公司業績改進的目的。标準化管理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要求組織按照PDCA循環開展評價工作,周而複始的進行體系所要求的“計劃、實施與運行、檢查與糾正措施和管理評審”活動,實現持續改進的目标。

基本特性

标準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抽象性;②技術性;③經濟性;④連續性,亦稱繼承性;⑤約束性;⑥政策性。

中美兩國标準化的差異

美國标準分為四種:國家标準、政府各部門标準、專業标準(或行業标準)、公司标準。

從美國标準體制的構成看,美國政府各部門的标準主要是從保護消費者安全和健康的角度制定的。

總體來說,政府在标準化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很有限的,而作為民間機構的行業協會和專業學會的标準占據主導地位。

美國采用自願标準體制,即自願參加編寫、自願采用,行業協會和專業學會的成員也是本着自願原則參加的企業和專業人士。美國的标準團體非常多,約有400多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行業協會和專業學會。由此可見,美國行業協會和專業學會在标準化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是美國标準化的一大特點。

除此之外,各級政府部門也分别在制定其各自領域的标準以及政府的采購标準,如國防部、農業部、環保局、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等。

由于主要的标準制定者是各民間的标準化團體,因此,标準的草案提出者主要是各企業和專業人士,在制修訂标準的過程中,各個企業、專業人士以及消費者代表都會本着自身利益積極參與讨論,這樣的過程确保了協商一緻,也能夠充分體現行業的發展狀況及特性。應該說,各方讨論的過程是某種搏弈,每一方都努力把自己的利益反映到标準中去,這樣的結果是既不會出現嚴重損害某團體利益的問題,同時也推動行業的發展。

中美兩國的标準化工作存在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标準制定的理念不同。

美國在标準制定中倡導“市場驅動、民間主導”的理念,這種理念要求标準化活動必須是由市場掌握主動權,遵行自願性和協商一緻的原則,在民間機構主導的基礎上強化政府的參與,其表現出來的特點是一個“自下而上”的标準制定機制。美國的這種标準化理念産生于其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下“大市場、小政府”的經濟發展理念。以我們參觀考察的ASTM為例,其标準制定活動從來就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歡迎并允許全球各個市場上對标準的建議進入ASTM的标準制定流程,經協商一緻最終成為ASTM标準。在制定過程中,從标準建議、起草、投票到發行,都是民間機構起主要作用甚至是決定性作用。當然政府的參與也是必需的,但也僅作為市場上的一個分子參與其中,與民間成員平等協商,政府的行政權力在其中不得體現。

中國的标準化活動一直是一種政府行為,标準化活動處于“行政驅動、政府主導”的局面,有時具有指令性性質,專家商定和行政宣貫是其主要手段,雖然民間力量也越來越多地參與标準制定活動,但絕大部分是受邀請參與,成為技術委員會成員需要批準,不能自由、公開地參與。2000年以來,為了适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了新的“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标準制定理念,在行政驅動的基礎上鼓勵擴大企業的參與,但是從整體來說,表現出來的特點仍然是“自上而下”的标準制定機制。

二是标準化活動的視角不同。

美國一直以來就站在全球化的視角上來開展其标準化活動,在其最初期就面向全球;而中國的标準化活動的視角着眼于本國市場,面向全球不夠。

以ASTM為例,該組織是美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标準制定機構之一,組建于1898年。在其成立之初,其标準活動就面向全球,ASTM的會員制度是全球性的,參與ASTM标準制定活動的會員是來自衆多國家的技術專家,他們雖然不是代表各自的國家,而是代表他們個人或其服務的企業和機構,但卻帶着各自國家和市場的技術思想和技術資源參與ASTM的标準制定活動,他們制定的标準成果服務于全球市場。

相對來說,中國的标準化活動,無論是國家标準的制定還是行業标準的制定,大多着眼于中國國内市場,标準活動的指導思想局限于解決國内市場問題,服務于國内市場需求,參與标準制定活動的專家長期以來也局限于中國公民和組織。由此可見,中國的标準化活動,無論在技術來源上還是制定者身份上,長期以來都僅面向國内市場,全球性戰略有待加強。

三是标準制定程序不同。

在美國,标準從建議、起草、協商表決、批準到發行整個過程都有一個嚴格的制定流程。在ASTM考察過程中,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了該組織标準從起草到發行要經過這樣的流程:工作組起草标準—送交分技術委員會(SC)進行第一次投票表決通過—呈送到主技術委員會(TC)進行更大範圍的投票表決通過—提交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審議通過—批準通過—發行。在分技術委員會和主技術委員會投票過程中,隻要出現反對票,整個投票程序就要停下來,直到反對票解決為止。

在國内,無論是國家标準的制定還是行業标準的制定,也都有建議、立項、起草、表決、審批和發行整個流程,不過在制度安排上,标準的制定、審批、發行三個環節是分開管理和運行的。而在實際運行中,由于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的代表性不夠,一項标準的制定往往較難吸收到整個行業或門類的不同的技術思想和建議,協商一緻的複蓋面需要加強,标準的市場适應性有待提高。

除了上述幾點之外,美國與中國的标準化工作在标準制定的經費來源、制度安排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科技水平與國際化程度與美國還有巨大的差距,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我國标準化體系的現狀。

我國正在大力實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戰略轉變,标準化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是推進我國技術進步、産業升級、提高質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展,我國的标準化也必須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着重做好标準制定的國際化、标準運作的市場化等方面的工作。政府、企業及質檢機構應切實加強對國外标準體系和先進标準的研究,在标準管理和标準制定的過程中采用全球化的視角,使我國标準化工作更加适應世界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幫助國内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