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狀田頭菇

柱狀田頭菇

鏽傘科田頭菇屬真菌
柱狀田頭菇俗名楊樹菇、柳蘑、柳松茸、茶樹菇、茶薪菇、柳菌、柳環菌、柱狀環鏽傘等。國外于1950年人工栽柱狀田頭菇培成功,1980年對其生物學特性做了較詳細的研究,中國20世紀80年代初在福建開始小規模生産。近年來,福建、江西、雲南、貴州、浙江等省都已有了不少的栽培。柱狀田頭菇是傘菌目(Agaricales)、鏽傘科(Bolbitiaceae)、田頭菇屬(Agrocybe)真菌。真菌門(Eumycota),有資料歸為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中文名:柱狀田頭菇 拉丁學名: 别名:楊樹菇、柳蘑、柳松茸、茶樹菇、茶薪菇、柳菌、柳環菌 界:真菌界 亞界: 總門: 門:真菌門(Eumycota),有資料歸為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 亞門: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綱:層菌綱(Hymenomycetes),有資料歸為擔子菌綱(Basidiomycetes) 亞綱:同擔子菌亞綱(Homobasidiomycetes) 超目: 目:傘菌目(Agaricales) 亞目: 科:鏽傘科(Bolbitiaceae),有資料歸為糞鏽傘科(Bolbitiaceae) 亞科: 族: 亞族: 屬:田頭菇屬(Agrocybe) 亞屬: 組: 亞組: 種:柱狀田頭菇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北溫帶和亞熱帶地區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柱狀田頭菇 分布:近年來,福建、江西、雲南、貴州、浙江等省都已有了不少的栽培。

形态特征

子實體單生、雙生或叢生,菌蓋直徑5-10cm,表面平滑,初暗紅褐色,有淺皺紋,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中實。環白色,膜質,上位着生。菌柄中實,長10厘米左右,柄粗1-2厘米、黃白色。成熟期菌柄變硬,菌柄附暗淡粘狀物,菌環殘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蓋邊緣自動脫落。菌孢子卵形至橢圓形,淡褐色

茶樹菇的産地分布

茶樹菇主要分布在北溫帶,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熱帶地區卻罕見,極冷極熱的氣候條件都不适合發育,茶樹菇可按一般木腐菌的培養方法來進行栽培,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茶樹菇産地主要為江西廣昌縣、江西黎川縣、福建古田縣。

此外全國各地也均有生産,昆明、成都、北京等地為較大鮮菇産區。江西省黎川縣也是茶樹菇重要産區,市面上較多供貨有來自張家界武陵源地區,全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萬畝茶園,天然的茶樹菇被晾曬制造,這一兩年來茶樹菇,特别是湘小伍家的廣銷韓國。

茶樹菇的産地環境

茶樹菇在自然條件下,生長于小喬木類油茶林腐朽的樹根部及其周圍,生長季節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中秋前後。砍伐老林後的再生林中較多發生。由于油茶樹木質堅硬,腐朽速度慢,因此茶樹菌絲體的生長周期特長。

野生茶樹菇的發生往往受上一年降水量的影響。即上一年的降水量多,第二年3月份前又是适量的降水,那麼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就會有大量的茶樹菇發生。如果第一年降水較少,第二年3月份也比較幹旱,那麼即使第二年四五月份降水較充沛,茶樹菇的發生也較少。正是由于發菌時間長,有利于菌絲聚集能量和蓄積子實體生長發育所需的充足營養物質,才形成了營養豐富、清脆爽口、味道鮮美、口感極佳、外形美觀、香氣獨特的菇中珍品——茶樹菇。

茶樹菇的營養價值

1、茶樹菇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人體所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葡聚糖、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

2、茶樹菇還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元素,如鐵、鉀、鋅、硒等元素都高于其它菌類。

3、茶樹菇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19.55%,所含蛋白質中有18種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為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異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總氨基酸含量為16.86%,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齊全。

4、茶樹菇具有補腎、利尿、治腰酸痛、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是高血壓、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

生物活性

1、抗腫瘤n研究發現,柱狀田頭菇多糖、活性蛋白組分Yt及柱狀田頭菇凝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抗癌活性,人們把它稱做“中華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2、抗氧化(抗衰老)n研究發現,茶樹菇中含有的很多組分,如多糖、吲哚衍生物等,都具有明顯的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能力[1]。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3、抗菌n柱狀田頭菇菌絲體和子實體及其熱水浸提液均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大腸杆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效果,可有效地抑制格蘭氏陽性(G+)、格蘭氏陰性(G-)細菌、酵母和黴菌的生長。

4、免疫調節n柱狀田頭菇多糖具有免疫調節等作用。

5、緩解小兒尿床n茶樹菇對腎虛尿頻、水腫、氣喘,尤其小兒低熱尿床,有獨特療效。

柱狀田頭菇

品種全稱:柱狀田頭菇

品種又稱:楊樹菇、茶薪菇

主題關鍵詞:楊樹菇、柱狀田頭菇、茶薪菇、食用菌

生物學特性

①形态。子實體枞生,菌蓋1~10厘米,多2~5厘米,初暗褐色,後紅褐色,成熟後土黃褐色。柄長3~15厘米,中生,纖維質,中實,脆嫩,有薄薄的内菌幕,最後形成菌環。

②營養。可以多種闊葉木屑、棉籽殼和玉米粉為主料,木屑以楊、柳、榆、槭、榕、桕等樹種為好,加入适量的麥麸、米糠、豆餅粉、花生餅粉、菜籽餅粉等,可使産量大幅度提高。

③溫度。菌絲體生長适溫21~27℃,以25~27℃最适。子實體形成和分化溫度10~25℃,最适溫度不同菌株有所不同,有的13~18℃,有的16~25℃。

④濕度。最适基質含水量64%~67%,子實體形成期先濕後幹,原基形成期95%~100%的大氣相對濕度最好,分化後則以85%左右為宜。

⑤光照。光抑制菌絲體生長,但是在完全黑暗條件下子實體不能形成。出菇期光照以300~500勒克斯為宜。

⑥氧氣和二氧化碳氣。菌絲生長對二氧化碳不敏感,子實體形成和生長階段二氧化碳濃度必須控制在0.2%以下。

⑦酸堿度(pH值)。菌絲生長的适宜pH值為4~6.5,超出這個範圍生長不良。

栽培技術要點

1.栽培材料

可以楊、柳、榆、槭等樹種的木屑作主料,也可用棉籽殼、玉米芯粉作主料,後者較前者産量高,出菇也早。加入20%的麥麸或米糠和少量石膏即可。常用配方有:

配方一:木屑78%,麥麸或米糠18%,豆餅粉2%,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配方二:棉籽殼80%,木屑18%,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配方三:玉米芯粉40%,棉籽殼40%,木屑15%,餅肥粉3%,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2.栽培季節和栽培方式

在自然氣候條件下的室内栽培或園藝設施内栽培,應選擇在出菇期正處溫度15~25℃的季節。發菌期一般要40~50天,可據此推算接種日期。栽培方式可袋栽,也可箱栽,目前栽培較多采用袋栽。

3.栽培工藝及技術要點

柱狀田頭菇的栽培工藝為配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發菌→搔菌催蕾出菇。

①配料裝袋。按配方稱好料,加水攪拌均勻後裝袋,多使用17厘米寬33厘米長的折口聚丙烯袋。裝料和滅菌及接種方法均與袋栽黑木耳相同。

②發菌。發菌溫度以25~27℃為宜,長滿後要及時移至菇房。

③搔菌催蕾。菌絲長滿料後就要及時搔菌,去掉老菌種塊。搔菌後若能蓋一層泥炭土或壤土将更利于出菇。搔菌後去掉棉塞和套頸,打開袋口,上加廢報紙噴水保濕。

④出菇。搔菌催蕾保濕期間,菇房溫度控制在20℃左右,大氣相對濕度先高後低,光照300勒克斯左右,并保持通風良好。子實體分化後發育期間的大氣相對濕度切忌過高,否則易爛菇。

上一篇:百靈鳥

下一篇:河陰石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